個人資料
正文

迷人的楓糖木屋

(2013-03-13 07:43:41) 下一個
迷人的楓糖木屋
        呂孟申
    在加拿大,人們對楓葉有著更為深厚的感情,並將它作為國家的標誌,大從國旗、國徽、國花,小至老百姓生活用品,楓葉圖案比比皆是。楓樹,不僅其有觀賞價值,還因為它可用來製作糖漿,供人們享用。加拿大著名的“楓樹大道”東起魁北克城,西至尼亞加拉大瀑布,在這塊沿聖勞倫斯河長達800公裏的地帶上分布著大小糖廠上萬個。加拿大楓糖產業發達,楓糖製品的產量占全球總量的80%以上,僅是魁北克一省的產量便占到全球產量的70%。 在諸多楓樹品種中,最著名的是糖楓和黑楓,據說其樹液含糖量可達7%至10%,並可連續產糖50年以上。國家規定每年3月采集楓糖汁、熬製楓糖漿的時候,為全國性傳統民間節日——楓糖節。 楓糖節這個傳統的節日是加拿大人回歸傳統、緬懷曆史的重要日子。
    魁北克的三月仍然是白雪皚皚萬木蕭疏,春寒料峭,春風過處,楓糖飄香。2013年3月11日上午,陽光燦爛,風清氣爽。女兒開車,我們老兩口帶著外孫女,連同朋友唐濤女士,我們驅車一百公裏自蒙特利爾出發到魁省小鎮楓糖木屋風情遊。一路上給我感觸最深的是,北美這片沃土廣袤萬裏,人煙稀少,物產富饒。得益於充沛的雪水、雨水。當下季節已到了春天,舉目望去,蒼蒼莽原被融化的積雪零星覆蓋,不時看到水漬汪汪,完全被浸透了,隻等農家播下種子,用不了多久就會長出茁壯的莊稼來。這裏的莊稼是標準的靠天收。它絕不像我們國內的土地,倘若不澆水,上化肥,不施農藥,收成那會很慘的。
 
   根據印第安人世世代代口述下來形成的曆史資料和考古發現,在歐洲人還沒到達北美之前,居住在北美東北部的印第安人就已經知道如何熬製楓糖漿和製作楓糖了。在印第安人中,流傳著這樣一個傳說:在一個春天的早晨,一個印第安人看到一隻小鬆鼠爬到楓樹幹,他驚奇地看到小鬆鼠咬斷樹枝,好像在喝什麽,這時他看到一串新鮮的水珠從樹幹裏流了出來。於是他模仿小鬆鼠,折斷了一枝樹枝,然後他嚐了嚐樹幹中流出的水,居然是甜的!從此以後他的部落便學會了取楓汁製糖的技術。 
   
 最初,印第安人阿爾貢金人就把楓樹汁作為能量和營養食品。春天冰雪開始融化之時,阿爾袞金人就拿著石製工具,在楓樹上切成V形切口,插入蘆葦或者用樺樹皮製成的凹形槽,把楓汁導入容器裏。印第安人的容器通常也是用樺樹皮製作而成。楓糖汁雖然富含糖分,但口感不是很好,需要在烤焙用的石頭上濃縮加工成糖漿。有些印第安人幹脆在夜晚把楓糖汁放在室外極低的溫度環境下,然後去掉糖汁上麵結成的冰層來濃縮成糖漿。當地土著還用泥土製作的烹飪鍋,架在樹枝上麵用火熬製楓糖漿。
     
早期歐洲人來到北美東北部之後,土著印第安人教會了殖民者哪些楓樹富含糖汁,什麽時候楓樹的糖汁最多,如何從這些樹上安放糖汁采集器具,怎樣通過熬煮來蒸發糖汁中的水分,如何把蒸發後的糖汁濃縮成糖分,怎樣改變口味,怎樣溶化變成焦糖。歐洲殖民者學會製作楓糖漿之後,這一係列活動就變成殖民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了。
        到十九世紀中葉,才開始有了我們今天所知的“楓糖棚子”或者“楓糖木屋”。殖民地定居者改進了收集糖汁的工藝之後,開始大批量采集製作楓糖漿產品,裝運糖汁的容器變成了大桶,用馬車或牛車拉到楓糖屋進行提煉。楓糖在魁北克被稱為“鄉村糖”,因為楓糖是北美殖民地的唯一大眾化糖料,基本上沒有其他種類的糖類產品,要麽很難找到,要麽非常貴。後來,楓糖製作工藝逐漸流程化,但基本的製作方法沒有改變。甚至今天的楓糖屋裏,人們也需要采集糖汁,然後進行熬煮加工。看到過的楓糖加工過程都井然有序,沒有化學添加劑和防腐附加劑。
      在jps自動導航儀指引下,我們順利到達楓糖木屋。這是一座上百年曆史的木屋,居高臨下,雄偉壯觀,木屋四周就是楓樹林。
      
踩著楓林中的積雪,傲霜鬥雪曆盡寒冬的樹幹光禿禿地向天空伸展,枯榮更迭,繁華不再。然而土壤深處的根係正使盡全力汲取著解凍的雪水和土裏的養分,碩壯的樹幹裏流淌的是春之聲的序曲。四周的楓樹幹上,鐵管鉤子下懸掛著一加侖大小的馬口鐵桶,盛接楓樹幹裏流出的甘甜樹汁。晶瑩清澈的楓樹液,恰似飽蘸日月山川靈秀的泉水。昔日,糖農趕著馬車拉著巨大的木桶,來回穿行在楓林中收集楓樹汁,拉回楓糖屋。今天,防滑性能強的大馬力拖拉機取代了馬車。馬車成了爭先恐後的孩子們遊覽山林,體驗上世紀顛簸搖晃交通工具的觀光車。 
     在楓糖木屋,煉糖工用傳統的方法將楓樹汁加熱蒸煮,製成黏稠香甜,具有琥珀色澤的楓糖漿。煉糖工熟練地用勺子把熱騰騰的糖漿潑到冰雪槽上冷卻。遊客可以用小木片卷起粘著冰雪的楓糖漿,盡情品嚐這大自然給予的甘甜。棒棒糖又冰又甜,口感軟軟的,吃時隻覺冰和糖一起慢慢滑下喉嚨,非常舒服。沁人肺腑的楓糖香甜無比,唇齒留香。如果不是怕因太甜而倒了牙,我們真想一直吃下去。 
  楓林逛累了,製糖看夠了,棒糖吃膩了,剩下來的就是楓糖之旅的重頭戲:傳統的農家大餐。古樸的楓糖木屋,裝飾著傳統的馬燈、木桶、車輪、馬鞍等等,處處顯示出法蘭西文化的古樸和滄桑。我們走進木屋已過中午12點多了,肚子也餓了。所以就先買票就餐。每人16加幣,帶小費。
       足可安排幾百人就餐的木屋,寬敞整潔。一排排長條桌上擺著整齊的餐具,調料,牛奶,楓糖。屋裏巨大的壁爐爐膛裏烈火熊熊,就餐的人們更多的是喜歡這裏熱鬧古樸的氣氛,笑容可掬的白衣農家女,戴著農家紅白格子的領巾和圍裙,端出魁省農莊典型的飯菜招待客人:薯條,麵包,沙拉,酸黃瓜,火腿,雞蛋,牛奶,咖啡,幹炸肉皮…… 
       
而後還有特色菜——老奶奶的豌豆湯和澆了楓糖的小薄餅。澆了楓糖的小薄餅就像國內的玉米煎餅,不同的是澆上楓糖漿,然後卷起來吃,餅是酥軟的,糖漿是香甜的,吃完後用舌頭舔舔留在唇邊的楓糖漿,意猶未盡的感覺讓你不由自主地想再吃一個。即便是你不諳此道,吃得楓糖漿順著你的胳膊流下來,你也不必在意,盡可以不顧吃相大快朵頤。 
  吃飽喝足了,該到楓糖小屋裏逛一逛,買點兒正宗的楓糖回去慢慢享用了。玻璃櫃台裏擺著做好的糖塊,有些製成楓葉的形狀,有些是小動物的形狀。楓糖塊因大小不同,價錢不一,還有瓶裝楓糖汁、奶油楓糖、抹早餐麵包上的黃油楓糖醬、太妃糖,以及楓糖咖啡、楓糖茶、楓糖餅幹等各式點心。 
        生性與世無爭的加拿大人,盡可能靜靜享受人生的樂趣,不需要看誰的眼色,不必匆匆追趕無休無止的一個個欲望,心平氣和順從大自然的恩賜,一年四季不慌不忙優哉遊哉過自己的日子。冬天滑雪,冰河垂釣,初春到楓糖木屋聚會,夏天遊泳,秋天爬山賞楓葉,成了人們的最愛,生活的組成部分。
       3月的故國,已是桃花盛開,鶯飛草長的時節,加拿大早春楓糖飄香卻別有一番令人傾心陶醉。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