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說說海不歸FACULTY混跡學術界的桎捁?ZT

(2009-08-21 03:00:28) 下一個
化學博後,來美國2年了,就遇到的一些FACULTY來說事。

常青藤畢業的美國人和台灣人,同學,同時進係,老美早2年就拿到TENURE高枕無憂,
台灣
GG好不容易有了幾篇PAPER,仍然憂心忡忡是否會在最後評定時被踢出學校。冷餐會上
,白
皮膚的FACULTY紮堆,台灣GG不止一次尷尬地被冷落,拉個學生談上幾句就默默退場。
申請FUNDING也是抓破頭皮困難不少,年輕,缺少各方麵關係,申請的時候大概也不會
或遠
不及老美言辭上的誇張、溢美。
從台灣GG的背景來看,他很聰明,同時也很努力。就算沒有老美同學的天時地利,起碼
加上
無比勤奮也能打個平手吧,可是如果在評審的時候出現個小人,他可能連出手的機會都
沒有
就被灰溜溜地趕走了。即便沒有小人,看他隻經營自己LAB的樣子上,順利拿到TENURE
的勝
算也不是百分百。

這是個對比,顯然華裔背景的FACULTY失利不在學術上。係裏還有各色人等FACULTY,好
幾個
學術成就不錯的華裔並沒有如魚得水。

化學作為一門傳統基礎學科,最有權勢話語權的還是白人,學術圈本來就是相互追捧,
開一
個頂級party,都是白人相聚,華人很難被邀請入席。

我們這裏基本上中國人在幹活,實驗室就像從中國空降美國。很少有美國學生願意跟中
國老
板。
中國學生在美國就像高級勞工,如同老墨,社會地位沒改變,很難進入學術界的主流社
會。


1. 語言沒流暢到可以和老美同事講笑話談BASEBALL的地步,所以沒有CLOSE
RELATIONSHIP
2. 普遍內向隱忍的性格
3. 做學問的都有一說一的實誠,就算誠實談不上,起碼還沒學會或沒達到老美在宣傳
自己
學術成果時天花亂墜地吹牛
4. 孤獨中艱難生存,缺少美國主流社會的認同感。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