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收購,由於三桶油相互惡性競爭,都想當老大,最後中海油可謂砸下重金。中海油並購總報價高達151億美元,收購溢價率高達61%。並購完成後,中海油還需承擔尼克森原有的43億美元債務,這意味著它的並購成本接近200億美元。這是中國當時海外最大一筆收購案!
現在來算一筆賬,200億還剩多少?
1)43億美元的債務,那是全部白虧了
2)未開采的那一大堆油氣田,包括北海,至少占150億的2/3.按照現在的油價,這部分基本是虧掉了,因為
基本都屬於毫無開采價值的油田。
3)就是號稱每天21萬桶的石油產量,當時的油價在90-100左右,最多估算50億美元。當時加拿大那公司還在巨額虧損,說明這部分油的生產成本不低!現在油價在45以下,而且還在繼續不斷探新低!甚至可能相當大部分是生產越多虧損越多!
這樣算下來這50億也所剩無幾!中國當年最大一筆海外並購案,200億美元資產大福縮水,現在基本已經所剩無幾!
===============================
以下是兩年前的收購案消息原文!
中海油“增肥”,“三桶油”進入深度博弈
收購尼克森,海外產量翻番
《中國經濟周刊》 記者 劉永剛I北京報道
7年,151億美元。
2月26日,中國第三大國有石油公司——中國海洋石油有限公司(下稱中海油,00883.HK)宣布完成收購加拿大油氣公司尼克森的交易,收購尼克森的普通股和優先股的總對價約為151億美元。
這樁耗時7年,被尼克森稱為中國有史以來最大一筆海外並購生意終於簽字畫押。
有外電評價說,這隻是一家中國公司全球布局的開端,此舉不僅會讓中海油擁有更大的海外資源,更有望t提升這家中國國有公司在國內同行業的地位。
一樁生意引發的國際猜想顯然超出了當事人的預料。中海油首席執行官李凡榮表示:“尼克森是一個較強且具備較好增長前景的多元化公司,擁有豐富的資源量及儲量、較高的勘探前景以及能夠實現其資產價值的高素質員工。中海油將充分發揮該平台的功能,進一步拓展公司的海外業務。”
不僅中海油,中國另外兩大石油巨頭——中國石油(11.49,0.01,0.09%)天然氣集團公司(下稱中石油,601857.SH)和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公司(下稱中石化,600028.SH)也都希望通過海外並購提升自己的市場競爭力。這能否為中國能源在國際市場的布局帶來新的突破?
中海油能得到什麽
2月26日,中海油在加拿大卡爾加裏完成了收購尼克森交易的交割,尼克森成為中海油全資子公司,其首席執行官萊因哈特(Kevin Reinhart)留任,李凡榮任尼克森公司董事長。
作為一家全球性能源公司,尼克森日產量相當於原油21.3萬桶,它不僅在加拿大西部擁有大量油砂和頁岩氣儲量,在英國北海油田、尼日利亞、墨西哥灣和哥倫比亞等地也擁有石油和天然氣的開采權。
此次收購,中海油可謂砸下重金。中海油並購總報價高達151億美元,收購溢價率高達61%。並購完成後,中海油還需承擔尼克森原有的43億美元債務,這意味著它的並購成本接近200億美元。
根據公司此前公告,中海油將通過銀行融資60億美元,並從公司理財產品和定期存款中取得555億元人民幣以支付收購對價。
雖然成本巨大,但長遠看來,中海油這次收購的利潤也很豐厚。有媒體引用中石油經濟技術研究院的報告稱,中海油對尼克森的收購,將使其油氣淨產量較2011年增長22%,達到5500萬噸,而其海外權益油氣產量也將比2012年翻番,達到2000萬噸。
2012年,中海油的海外權益油氣產量近1000萬噸,為中石油海外產量的五分之一,尚不及中石化的一半。
通過此次收購,中海油將戰略性進入海上油氣富集盆地(如英國北海)和新興頁岩氣盆地,同時鞏固其在加拿大油砂、墨西哥灣和尼日利亞海上地區的現有地位。
“借助此次收購,除增厚油氣儲產量20%以上外,中海油得以進入英國北海、西非和墨西哥灣深水市場,同時涉足加拿大油砂和頁岩氣領域。一是海外業務空間有望得到拓展;二是油技板塊進入頁岩氣和油砂領域,可大大提高公司未來業績和整體估值水平。”申銀萬國[微博]分析人士指出,中海油2013年資本支出繼續快速增長,成功收購尼克森公司有利於“十二五”產量目標的實現。
在完成“並購”這一動作之後,如何讓尼克森為中海油創造更大的價值則需要“合理、到位”的整合。
在中海油母公司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總經理楊華眼中,接下來的整合過程分立刻的、短期的和稍長時期的三部分。立刻的整合在交易完成交割之際就已經完成;短期內是整合密集運作期,兩家公司的計劃、財務、勘探、開發等十幾條業務線要進行對接;此外,還有一段更長的重要整合時期,是價值理念和文化的深度融合。
尼克森成為中海油的全資子公司後,中海油承諾將保留全部原有員工,而中海油方麵派駐尼克森的人員安排還在製定之中。
楊華對媒體表示,目前隻確定了李凡榮擔任尼克森公司董事長,董事會的其他成員還將在未來兩三個月的整合時期中確定。
“三桶油”的國際大並購
事實上,中海油此番收購是繼7年前收購有美國第九大石油公司之稱的優尼科公司失敗後的再度出手。有分析認為,中海油此前收購優尼科失敗的原因是沒有與對方公司管理層達成默契,而且對美國的政治和法律環境沒有足夠的認識。而這次收購尼克森期間,據外媒報道,中海油董事長王宜林曾多次與尼克森高層會談,強調這並不是一項惡意收購,並承諾尼克森公司及股東的利益不會因此受損。
著名智庫布魯金斯學會中國問題研究專家約翰·桑頓認為,2005年的中國石油企業對於海外並購缺乏經驗,有點操之過急。如今,這些企業都已學會之前先靜悄悄地開展外圍工作,並將收購交易係統化,從而避免之前所遇到的很多不必要審查。
無獨有偶,就在中海油宣布成功收購尼克森的前一天,中石化也公告稱以10.2億美元的交易價格收購美國第二大天然氣資源開發商——切薩皮克公司位於美國一塊非常規油氣資產50%的權益。據估算,該項目未來的經濟可采量約4.9億桶油當量。
而在剛剛過去的2012年12月12日,中石油宣布以16.3億美元收購了必和必拓公司位於西澳大利亞海上天然氣項目西布勞斯20%權益和東布勞斯8.33%權益。12月18日,中石化以約15億美元交易價格收購加拿大塔利斯曼能源公司英國子公司49%股份項目正式交割。該交易也是2012年全球範圍內,針對英國油氣資產交易金額最大的單筆收購。
這幾起重大收購,使中國能源在國際市場的布局形成新的突破。有專家分析稱,央企在2013年仍將保持在海外資源收購方麵的強勢,尤其在歐洲市場的油氣資源,將更加頻繁地出現“三桶油”的收購身影。
據粗略統計,“三桶油”在去年全年的海外投資超過250億美元,其中大部分都投向了北美非常規油氣資源。
進入深度博弈
正如外界所評價的那樣,“三桶油”不僅在國際市場上開始打破能源格局,更是在國內市場上進入了史無前例的深度博弈。
卓創資訊研究員高健認為,尼克森油氣資產轉入中海油門下,使得中海油油氣資產大幅提升,對其油氣產量的推動也是助益良多。事實上,自1988年石油部撤銷、三大油企三分天下之後,中海油僅僅獲得開采海洋石油資源的部分,儲量問題長期製約著中海油的發展。對尼克森的成功收購,將使中海油的油氣儲量增加約30%,產量增加約20%,這在很大程度上緩解了中海油的“能源危機”。
不僅僅是中海油。事實上,中石油、中石化進軍海上油田開發的規劃早已提上日程。
去年2月,國土資源部將江蘇沿海的鹽城東區塊勘探權和南通海安東區塊勘探權分別出讓給中石油、中石化,這也是我國常規油氣探礦權的首次競爭性出讓,而這一競爭格局也讓“三桶油”海上博弈的格局雛形漸現。
中石油與中石化的後起提速無疑將使中海油多年在國內海上油田開發的角色迎來挑戰。中海油執行副總裁袁光宇此前接受記者采訪時曾表示,未來5年,中海油將砸下1000億元人民幣用於國內的海上油氣田開發工程建設,此外,依據中海油的規劃,到2015年,中海油在國內的油氣產量將達到6000萬~6500萬噸。
作為專業的海上作業油氣商,中海油的巨額投資背後是其他兩大巨頭蓄力追趕的關鍵信號。“三大國有石油公司的‘十二五’規劃中都有海上油田開發設定的目標,隻是由於起步較晚,其他兩家公司的目標較中海油低一些。”相關業內人士坦言。
與此同時,中石油與印尼、烏茲別克斯坦、古巴等國也先後簽訂了海上油田的開發協議,其大規模進軍海域的步履已為時不遠。而飽受上遊資源掣肘的中石化也同樣將資源版圖擴張至國外海域。
據了解,此前,中石化就曾先後參與加納、委內瑞拉的海上油田項目競購,而對於國內的海上區塊,中石化也將伺機而動。
“除國有石油公司競爭外,與國際石油公司的競爭也必將日益激烈,一旦有機會,包括中石化在內的國有公司都將對海上資源進行爭奪。”相關研究員坦言。
值得注意的是,中國的沿海油氣大多分布在遼東灣、渤海灣、渤海中南部、東海、南海東部、南海西部等地區,而隨著競爭格局的變化,這些區域的油氣競爭也將日漸升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