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城記

我也來附庸風雅,天南地北海聊一番
正文

我認識的\'牛鮮花\'

(2009-04-03 06:30:22) 下一個

剛才在網上看了幾集正在播放的電視劇" 北風那個吹" . 網上是這樣介紹劇情的:

"粉碎“四人幫”前,一九七五年冬天,68屆下鄉知青帥子惹了事:由於那個年代文化的貧瘠和饑渴,帥子偷閱司湯達的《紅與黑》並到處演講,被公社抓了典型,由新來的大隊長牛鮮花負責教育。牛鮮花憨厚質樸,是全縣有名的“鐵姑娘”,在教育帥子的過程中,這本世界名著使二人漸漸走近,帥子的多才多藝、頑皮率直,給牛鮮花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對文化的渴望使二人打開了封閉的心扉……"

劇中來自農村又是大隊長,革委會主任的"牛鮮花" 演的出色----把她從農村裏那個時代的"寵兒" , 到後來跟著丈夫回城,適應城裏的生活,家庭的衝突,感情的失落,事業的掙紮都表現得淋漓盡致.

我所以對"牛鮮花"有印象 , 有感觸是因為90年代我在加拿大留學時遇到過一個真實版的"牛鮮花"

其實我是先認識"牛鮮花" 的丈夫------來自北京的老範.

那是90年代初期, 我剛到加拿大朋友介紹住進了一棟"中國樓" ------樓裏幾個單元裏住了清一色來自大陸的留學生.    那時生活清苦無比. 幾個年紀稍大的學生戲稱我們是"洋插隊".

老範來自北京,比我們大十歲,八歲的.   他驕傲地告訴我們他祖上是滿族旗人,還是正黃旗! ( 當然,那時清朝的帝王戲還沒有流行, 我們還不會去羨慕這個貝勒爺或是世子什麽的)

老範剛到的時候英文差到他聽不懂別人講的,別人聽了他的英文會說" 請你講英文!"

老範經常苦著臉喃喃" 真命苦, 捱完土插隊再來捱洋插隊!"

他父母都是北大的教授.   他上山下鄉回城後考到北京的X大,還讀了文科---新聞學碩士.

記得他剛來洋插隊時, 第一天從學校回來,就神秘地把我叫過去" 小X , 請你給我的指導教授打個電話吧,我壓根聽不懂教授今天說了啥, 到底要我看哪本書喇"

他一直這樣艱難地維持著學業. 是一個好人: 閑了給我們講他下鄉的故事,我們知道了他在鄉下時娶了個當時最能幹的女人" 公社黨委書記" . 有個女兒6歲了. 他也經常讓我幫他送些北京帶來的 禮物給他指導教授. 他的好些禮物購自北京的琉璃廠( 哈哈 , 我還是那時候知道琉璃廠,以前我一直認為是玻璃廠!)

後來,他的妻子"牛鮮花"來了. 那是一個精煉能幹的女人,比老範大4歲. 我至今會的幾樣所謂北方菜------ 三鮮餃, 包子, 手擀麵, 蔥油餅都打她那學來.

不過,聽說幾年後他們還是離婚了. 據說老範感歎道:" 縱然是舉案齊眉,到底意難平 "---------文人的毛病.

咳,   哪天逮個機會,   沒準我會把那段"洋插隊" 的日子寫出來. 緬懷一番. 好歹那也是一段值得懷念的青蔥歲月....

(畫蛇添足解釋"縱然是舉案齊眉,到底意難平"---

語出<紅樓夢>第五回,言寶玉寶釵成婚後,雖則寶釵克盡淑婦之職,唯是寶玉最愛者,底是黛玉而非寶釵,故而心有鬱鬱難平之慨。



原文為: 終身誤

都道是金玉良緣,俺隻念木石前盟。

空對著,山中高士晶瑩雪;

終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

歎人間,美中不足今方信:

縱然是齊眉舉案,到底意難平。 )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