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中國和諧社會的最低民生、最高民生和就業抓手

(2009-02-12 12:19:57) 下一個

中國和諧社會的最低民生、最高民生和就業抓手

摘自《現代和諧論》P444

 

民生主線的基本底線

  民生就是“衣食住行教,生老病死樂”十字。在和諧社會中

的民生,就是要在“民生十字”方麵普遍做到起碼的底線:衣素

裳、食飽真、住居宜、行便廉、教學易,生有醫護、老有孝養、

病有醫藥、死有所終、樂有心娛。

  所謂的衣素裳,不求綾羅綢緞,但求溫暖得體;所謂的食飽

真,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不求山珍海味,但求食足健康,

食知所食;所謂的住居宜,山不在高,有仙則靈,雅室不須大,

不求廣廈豪宅,但求合居適宜;所謂的行便廉,不求豪車代步,

但求便捷可負擔,公交發達且費率低廉;所謂的教學易,不求文

憑,但求學識,適學者皆有教,人人皆可學,終身盡可學,漁魚

可兼得;所謂的生有醫護,所有生產,皆為大事,保障醫護;所

謂的老有孝養,孝養為重,社養為輔;所謂的病有醫藥,配藥就

醫,便利廉價有效;所謂的死有所終,人生終點,有形所值;所

謂的樂有心娛,娛樂在心,心有藉蔚。

  現在,住房、醫療、教育和養老,象沉甸甸的大山,壓在大

多數民眾的身上。

  和諧的民生,優惠及每一民,無論窮富,不論地位,皆可“衣

素裳、食飽真、住居宜、行便廉、教學易,生有醫護、老有孝養、

病有醫藥、死有所終、樂有心娛”,既是和諧中國社會的人人之

期許,也是政府的責任,是中國和諧社會的底線。

  

就業

  就業就是飯碗,是民生的基礎,是和諧民生的保障。就業是

和諧民生的底線,更是民生主線的樞紐。

  中國當前的就業問題具有相當的嚴重性,不僅在於規模,還

在於後果。200922日中央農村辦公室主任陳錫文宣布有

兩千萬農民工失業,2009年畢業的高校畢業生人數約為611

人需要就業。微軟副總裁Will Poole2007年說,“印度每

年有40萬工程畢業生,隻有大約10萬人能順利就業”。還有文

章說注意到了200810月以來各地刑事犯罪呈現逐步增加的

現象,這是金融危機引發的失業浪潮所帶來的影響。說明,就業

問題規模巨大、而且普遍和持續、還可能後果嚴重。

  解決就業問題具有高度的困難性。即便發達國家卻都麵臨著

就業問題的嚴重困擾,在人口眾多的中國更不例外。而且單純依

靠經濟發展對勞動力需求的拉動,並不能全麵解決勞動就業問題。

因為越是技術型、越是資本密集型,拉動效果越弱。因為現代日

益科技發展、全球化、效率提高、人口增多、資源減少,工作職

位是趨於減少的。所以即便是4萬億投資,是否能夠創造很多、

足夠多的工作崗位,也是需要觀察的。如何創造更多的工作崗位,

成為現代社會的一個超級難題。因此,在就業問題上需要新思維。

  所謂的新思維,就是要有人的平等理念(人道),重視民生,

保障民生底線,要意識到就業是民生的底線和樞紐,要有持續性

和普遍性製度應對基本民生的就業,要用市場化的方法適應公益

性民生就業。既不能漠視逾越民生底線的悲慘現象,也不能沾染

美國民生保障製度所帶來的懶惰社會習氣。

  在新思維下,一種叫做“社會工和知識工就業機製”,是可

以普遍運行的保障底線性民生的持續性就業製度。

  具體的做法是,對於社會工的製度,各地政府是社會工製度

的主要東家,提供有條件的充分的社會工和相應報酬。社會工的

類型有如綠化造林、沙漠植樹、水利工程、屯邊、贍老育幼等社

會公益型工作;相應報酬比如說是當地最低生活保障線的1.5

倍;充分指的是,對所有失業者的開放性,因為是最低民生保障

性質;有條件指的是因時因地,比如邊疆、沙漠、黃土高原、貧

困、荒蕪地區優先。

  對於知識工的製度,各地政府也是知識工製度的主要東家,

提供有條件的充分的知識工和相應報酬。知識工的類型有如支邊、

扶貧、社會助教、國際勞工、譯穀、社會工管理等知識性公益性

工作;相應報酬比如說是當地最低生活保障線的2倍;充分指的

是,對所有具有學位者的開放性;有條件指的是因時因地。

  社會各方的機構、公司和個人可以加入成為東家,提供社會

工或者知識工的工作內容和報酬。

  知識工/社會工是需要一些配套的,比如設立培訓製度,使

其學習技能及早脫離其人生低勢能窪地,而且每周工作日至少有

一天休息,便於麵談找工作和培訓進修等。

  社會工和知識工就業機製的成本,是可以估算和控製的。盡

管各地標準不同,但還是可以假設生活最低保障線為300元,社

會工收入為500,知識工收入為700元。全中國失業的農民工的

50%1000萬人)和50%的待就業大學生(305萬)選擇了社會

工和知識工,那麽每年的直接支出的兩者之和是856億人民幣。

這樣的規模,是完全在可負擔範圍內的,屬於花“小”錢辦大事

的類型。

  這樣一個規模的係統,以知識/社會工金取代失業金,其意

義不僅在於解決了1300萬人、而且可能間接影響到2000多萬

人的生存底線問題,而且避免沾染美國社保引發的“不勞而獲”

的社會懶惰習氣,避免破壞勤勉的社會公德,還在於社會公益事

業方麵取得直接的勞動增值,宏觀收益應該是正數,而且,減少

眾多無所事事的人群對社會的治安和安定的巨大壓力,因為他們

也需要生存。還有,有了這樣一個係統後,任何人都可以感受到

自己在這個社會有一個底線:隻要不怕苦、肯幹活,起碼能夠生

存,而且還有配套培訓和製度性安排的希望,未來還有可能可以

過渡到較為正常的工作生活狀態。這種社會底線的心理,是社會

安定的一個保險閥,具有很重大的社會安定的價值。

  所以,“社會工和知識工就業機製”是一種綜合效益顯著、

成本適當、過程可控、勢在必行的社會基本民生和社會安定的保

障措施,是一個從人道、從人的平等性,都需要高度重視就業保

障的民生問題。

  社會工和知識工就業機製需要配套稱呼為“知識/社會工服

務管理係統”的信息係統,,麵向全國、麵向社會工(知識工)

的服務、麵向政府的管理,完成社會(知識)工信息的收集、發

布和獲取,及相關的篩選和溝通工作,包括可能的延展配套服務,

包括財務和通訊服務等。

  保障一個底線的就業體製和打造維持基本的慈孝節的家庭

倫理,是社會底線民生的基本,也是社會穩定的底線。

  

至高境界的和諧民生

  和諧民生的至高境界,可以歸結到2500年前孔子提出的“大

道大同”,由大道至大同:“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

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

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男有分,女

有歸。貨,惡其棄於地也,不必藏於己;力,惡其不出於其身也,

不必為己。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

是謂大同”。就是說,“要走的大道是,人民公有天下;推選有

道德有才能之人;人人誠信、相處和睦;人們不隻奉養自己父母,

不隻撫育自己子女,所以老人終其天年、中年為社會盡力、幼童

順利成長,老而無妻的人、老而無夫的人、幼年喪父母的孩子、

老而無子的人、殘疾人都能得到供養;男人有專長職業,女人有

婚配歸屬;莊稼貨物,不會被荒棄在外,而收獲藏儲卻不是為了

獨自享用;勞作氣力,不會偷懶吝嗇,辛勞卻不獨為自己;這樣,

人們就不會搞陰謀而且開放交往,盜賊和草寇就不會發生,出門

都不用關門。這就是大同社會。”

  數千年前,儒家思想的師祖孔子的大道大同理念,以現代的

視角看,不僅極俱先進性,而且極俱合理性。大道大同理念,才

是真原的儒家思想,才是未被異化的儒家思想。“天下受命於天

子”的等級化家天下,不顧民生疾苦、不顧經濟平等的自由競爭,

都不是中國的發展道路。隻有趨於平等化的民生和經濟,集體主

義的社會,天下為公的政治,才是中國應有的之行大道,才是理

想的社會,才是公正效率安全的社會,才是和諧的社會。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