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楊振寧先生的將來事之我見
(2009-02-12 03:45:59)
下一個
楊振寧先生在海內外華人中享有很高的知名度。我最近出於對他的關注和愛戴,把對
他“將來事”的個人觀點歸納成一些文字,歡迎評論。
將來事的意思就是身後事。在這裏講楊振寧先生的身後事絕無不敬重之意,因為楊
先生本人也在不同場合提到過此事,何況常理上任何一位理智的老年人都會自然地
想到此事。隻是因為楊先生是影響很大的社會名人,才吸引了社會公眾參與思考和
討論。隨著楊先生年歲的增高,這一問題的必要性漸漸浮出水麵。公眾的關注體現
了社會對楊振寧的關心和愛護。
如何評價楊振寧
楊振寧本人是非常有魅力的,自幼年起一直是一顆明星。他聰明過人,風采漂亮,
具有非凡的開拓進取和創造精神,是位感染力、 感招力非常強的大學問家、博學家。
他所處的時代正值中國處於混亂、巨變的時期,正值古代中國和將來中國的曆史斷
層期。在這不穩定的時期,他能脫穎而出,摘取物理學科學獎,給古老的中華文化
吹進了一股清新的空氣,給將來的中華點燃了一盞明燈。楊振寧屬於世界,屬於美
國,屬於中國,最重要的,他屬於中華文化。
(費米的主要成績是在美國做的,可全世界都說他是意大利人, 因為他來自意大利;
愛因斯坦是美國公民,可全世界都認為他是德國人或瑞士人。楊振寧的第一標識是華
人,屬於中華文化圈。美國向這些人提供了舞台。)
楊振寧是愛國的,可以說他的情感始終沒離開中國,沒離開中華大地。他退休後完
全可以像愛因斯坦一樣在美國美麗的校園過悠閑而又受尊敬的生活;像克林頓一樣
到處講講話,既有錢,又光彩。可是他卻選擇了回到教育他成長的中國,哺育他成
長的清華園,嘔心瀝血地把人生的餘光餘熱貢獻給中國的教育和科學。當然命運也
不虧待他,用他自己的話說,上帝送給他一個他喜愛的禮物。可能,他把翁帆看作
是上帝對他人生的獎勵。隻要不是妒忌心太強的人,都會認可上帝的這個決定。這
是題外話。
人無完人,讓天下所有人都說好的人沒有。楊振寧也有尚存爭議的事,也有尚無結
論的事,但這些無足影響他的人生業績和對他的評價。用“偉大”概括有些言過,
用“光輝”有些太政治化,用“輝煌的人生”應該能讓大多數人接受。
楊振寧是中華新文化運動的結晶。無疑,他的成就有許多前輩為他做鋪墊,而他隻
是許多有成就的同時代人的代表。但是他所達到的高度以及相伴隨的重大影響和深
遠意義,應該是現代中華文化的第一人。可以說,他是中華文化新時代的一個標誌。
如果這個邏輯成立的話,如果硬要給中華五千年的文人做排行榜,那麽楊振寧應該
隻在孔子之後.。
安葬清華園
楊振寧有優良的基因,優越的生活條件,他可能活過一百歲。但是有些事還是從早
計議為好。毛澤東他老人家偉大了一生,可最後腦血栓,已經不能清醒地交代後事,
使我們失去許多寶貴財富。
楊振寧完全有資格安葬清華園。他是從清華園走出的名人,又回歸了清華園,他是
清華的驕傲,清華需要他。北大可以安葬斯諾,清華應該安葬楊振寧。楊振寧的貢
獻和影響力應在斯諾之上。此舉既是對楊振寧的尊重,又是對他的表彰,更重要的
是對中華文化的自我尊重.
但這不是個人的事,而是個舉國的大事。首先需要清華黨委提出報告,然後中央組
織部要審批,同意後交由國家教委執行。因為在中國這是件不同尋常的事情,睜眼
看看有幾個國家領導人有此殊榮。
土葬不符合目前的中國國情和社會風氣。安葬骨灰是最可能的選擇。修個紀念碑,
立個紀念像不是問題。
籌建楊振寧紀念館
有些社會曆史名人,比如郭沫若、梅蘭芳、徐悲鴻等都有紀念館。給楊振寧修紀念
館是他當之無愧的。由於他豐富的一生和學術思想,以及對科學和社會的各種影響,
紀念館的內容豐富程度不會遜於一屆美國總統的圖書館。
紀念館不止是生平介紹,更應該是楊振寧文獻出版、楊振寧研究以及相關的社會學
研究基地。它會讓一般的參觀者增長見識,會讓有靈性的參觀者突發靈感,說不定
還會成為一個不錯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它是一份社會財富。
館址當然是在清華園。館長的第一任人選最好是翁帆。
別忘了另一半
楊振寧屬於中國,也屬於美國。他在美國度過了大半生,美國給了他機會,他的人
生和事業鼎盛時期都在美國。因此,應該像斯諾一樣,他的骨灰一半葬在中國,一
半葬在美國。
別忘了,他的結發妻杜致禮女士葬在長島,正在默默地祝福楊振寧和他們的子女,
正在默默地等待楊振寧百年之後的回歸和團聚。
能合葬在一起嗎?應該。
翁帆還需繼續努力
如果翁帆真的出任第一任楊振寧紀念館館長成功,那將是任重而道遠的使命。如何
做,如何做得好,那要看翁帆館長的水平和能力,希望她能在這舞台上幹得有聲有
色,做出成績。
無疑,這一崗位也會為翁帆提供繼續在情感上親近楊振寧,伴隨楊先生的機會。
這一章節應該寫的內容很多,可是不好寫。它的話外音是:翁帆還需爭取千年之後
能和中國的楊振寧合葬在一起,把可歌可泣的愛情故事進行到底,使美麗的愛情有
個最完美的結局。明白什麽意思嗎?
以上資料來源於一個夢,夢見翁帆,認真地討論了一些問題。醒後覺得此夢可能有
些預見性,速記下以備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