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謝謝你給我的溫柔zt

(2014-07-14 00:04:24) 下一個
七月份得閑無事,無事而生非,胡思亂想,開始趕時髦寫博克,至今也快半年了。記得博克之初的文章說“浮光西歐北美,掠影亞洲風情。”寫字,無非是一種排遣,一種寄托。斷斷續續寫了這半年,有時如癡如醉欲罷不能,應驗了文生於情而不自禁的古話;有時也春蛙秋蟬,恬耳而已,“詩文原知非力取,三分人事七分天”。這博克成了一種寫照,紀錄心路曆程,幫助自我認知。通過博克,可以時常“回回頭看看走過的路”。這半年來,一路上有你陪伴,“謝謝你給我的溫柔。”

加州幾乎沒有什麽四季更替,一例的陽光燦爛,可人卻難免喜怒悲愁,文也就光怪陸離、起起伏伏。老莊借孔子之口說“凡人心險於山川,難於知天。天猶有春秋冬夏旦暮之期,人者厚貌深情。”這“厚貌”,有川劇的變臉作形象生動的注解,有執偏概全、差強人意的《厚黑學》作一個方麵的誇張和抽象;而這“深情”,從艱辛的催眠析夢和偶得一見的酒後吐真言可以略窺一斑。

知人難,以文度人更不易。寫東西,首先是跟自己的一種交流,會直接或間接地反映作者的性情,但並不是給自己作傳真畫像。錢氏在《談藝錄》裏已經辯證過“文如其人”。說文如其人,要看從什麽角度說。文有“六戚四隱”,人要“八觀六驗”。“文章純古,不害為邪。文章豔麗,不害為正。世或見人文章鋪張仁義道德,便謂之君子,及花草月露,便謂之邪人,茲亦不盡也。”朱熹也說:“莫向人前浪分雪,世間真偽有誰知”。落了那玩主的俗套,糊塗曾經列過一串題目,準備寫。其中一個,叫“品位與風格”。也許文章的風格可以多多少少折射出作者的品位和為人。正如錢氏說的,其言之格調,則往往流露本相……但就是格調,也有運變,少揚唐體,晚染宋調。而且往往一人多麵,各彩迥異。所以,糊塗斷不敢以文取人,以文廢人。譬如有評說“東坡文章妙天下,其短處在好罵……”當罵則罵,罵又何妨!《論衡》的王充也早已為“苟狗營蠅”作了辯白:“清受塵,白取垢,青蠅所汙,常在練素。”蒼蠅逐汙,不能確知是“練素”;但清汙高下,當不在三言兩語之間。

寫博克,本來是自娛自樂,卻意外獲得同好知己的支持和鼓勵。所以幹脆將問候語改為“孤茶獨酒 怎敵它浮生寂寥 不如邀佳麗賢雄 揮灑談笑”。新年將到,誠摯地謝謝網友們這幾個月來給我的溫柔,伴我度過一段糊塗日子。所以用“小芳”這個比喻,是因為糊塗覺得從博克、從你們獲取得很多,回饋得太少;盡管比喻不甚工整,卻也基本達意, 聊表糊塗的感激和歉疚。

道一聲朋友珍重,新年再聊!
[ 打印 ]
閱讀 (2262)評論 (7)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