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我注意平房已經有幾年了,但看到平房都是舉架比較矮的,屋裏非常暗,白天都要開著燈,而且離上班近一些的地方,平房新房子基本沒有,住慣了新房子再去買舊房子感覺住著不舒服,所以就沒有再考慮這個問題。
在美國雖然大家都開車,但上班離家遠近還是很重要的,年輕的時候不覺得,年紀大了就會比較在意了。
別墅離我們上班要開車30多分鍾,開始幾年不覺得,後來就感覺有點花時間,因為我們這裏冬天下雪,趕上天氣不好早晚塞車就會比較厲害,即便不是天天下雪,也感到遇到雪天上班下班路遠了太辛苦了。
之後我們就在單位附近買了一個公寓,這樣冬天下雪天就可以住在這邊,不需要一定跑回去,第二天一早又要起得早早的再跑過來,挺緊張的。
說到買公寓特別有故事,開始看我單位附近房子的時候,有一塊地在準備蓋新的公寓,進去一問,要兩年才能開始蓋,先交押金幾萬塊,這是不是先集資在蓋房,感覺有點懸。當時因為我們隻是為了躲冬天的風雪,所以就想買個一房的就好了,結果房價是居然跟我買的別墅差不多,艾瑪,我說幹嘛,這麽貴?我還是住別墅吧,又舒服又大。因為這個區好,所以房價就貴,但這麽貴,當時就覺得有點接受不了。
後來想想,雖然貴,我們需要,再說好區的房子漲價還多點呢,於是又在考慮是不是要買,跟賣房的人談起來,原本說可以返我們點的,等要簽合同了,她又說不能返點了,我有點不高興,怎麽說了不算呢。後來又去談了兩次,那個人像換了個人一樣態度更加不好了,於是我就想,這是老天不讓我買這個房子,算了吧,就放棄了。
過了差不多三年那塊地依舊在那兒,我就想,天呐,幸虧當時沒買,不然好幾萬壓那兒房子連影兒都沒有,黃了咋辦?心中暗暗慶幸,心說了,還得感謝那個出爾反爾的人,讓我少了很多擔心。
這個地方離我上班真的很近,走著都能到的。所以我一直就在附近看,喜歡新房子,這種好區要想蓋新房子也不是很多的。地皮就很貴,賣得很貴有錢人不買,沒太多錢的人也真是不想買,小小的就那麽貴,腳踩油門多聽一會兒音樂住大房子去了。我不也是這麽想的嗎?
四年頭上了,那塊地終於圈起來要動工了,我們再次走進售房屋,賣房代理已經不是原來的人了,心裏感覺好不少,好幾年了,還記得她氣我的樣子呢。圖紙已經掛在牆上了,而且好多房子都已經賣掉了,看看圖紙,選了一個感覺位置比較好的,一問價錢,天呐,幾年的工夫房價幾乎翻倍了。太氣人了,於是又撂下了:)
老公說,就怨你跟人家較勁,看看損失多少錢,我說,好幾年房子連個動靜都沒有,你不著急?你又會怪我錢放進去了,開發商要跑了怎麽辦。
其實再後來我也後悔,如果當時這個一居買了,過不了幾年我說不定又買房子這個房子就可以出租了,而且這些年過去這房子肯定升值也不少了。
話說幾年一過,我這個喜歡展望未來的人,已經想到了將來老了怎麽辦的問題了,現在想想真是那時候多年輕啊,怎麽想那麽遠呢。
我就想,等我年紀再大了,腰腿不好了,肯定不能一直住在屋裏有樓梯的房子裏了,那麽如果沒有合適的平房,隻有選擇公寓。平房如果太暗,年紀大了一直住裏麵采光不好,還不是更缺鈣了?再說年紀大了房子舊了,需要修修補補的問題自己都會覺得很麻煩了。
於是我們就想找個大一點,好一點的公寓房,這樣離上班近,年紀再大點也不怕,退休了住裏麵也可以。那時候,我都是帶飯上班的,因為中午回不去家,忙的時候連晚飯都吃過了才回家,一個是躲過下班高峰,再一個省得吃晚飯太晚。吃過午飯我們會出去遛彎,邊上有一條小溪還有走路的地方,很多人在那兒鍛煉,騎車、跑步,小溪裏還有好多加拿大鵝,我就拿著相機經常拍點照片。
想要在附近買房子了,午休就開始往住宅區溜達了,有一天走得稍微往裏麵一點,看見又有新蓋好的公寓房在那,隻有三層高,看著挺漂亮的,門前寫著豪華公寓出售。
門口要按了密碼才能進門的,隻好在外邊看看算了。說實話,當時對這個房子沒有太大的希望,想想不定多貴呢,沒再惦記它。
那時候我周末也上班的,一個周末的下午吃過午飯要回家了,我們就開車過去,說看看房子,結果巧了,廳裏有人坐著說話呢,看我們來了,居然起身開門讓我們進去了。
進去一看,好漂亮啊,大廳裏地毯、皮沙發、茶幾還有台燈什麽的,這得多少錢?往裏麵走了走,每層樓房間不多,走到最裏麵發現一間屋子開著門,像是樣板間?進去一看,真的特別喜歡,質量非常好,格局也不錯,舉架特別高,這是一間複式樓,裏麵也有樓梯,樓梯兩側扶手邊上都是玻璃磚的,樓上樓下都有臥室。麵積也小兩千尺。
看見桌上有名牌,代理的。於是我打了個電話,代理接到電話就說能過來帶我們看。沒有兩分鍾她就到了,一個非常和善的年紀比較大的老美。
樓上樓下的空屋看了一圈,最後我們商量考慮二樓的一間,我原本喜歡一樓,覺得方便,又像平房,自己的後拉門開開就可以出去,後院都是草坪像自己家的一樣,而且電梯一旦出問題,不影響我們,年紀大了沒有電梯上樓會有問題,一旦腰腿不好走樓梯還是不方便的。但喜歡的裏麵裝修的顏色和格局,一樓的沒有,有一間還可也,但代理說兩個年輕人要買,而且特別喜歡,她不想讓他們掃興,希望他們能通過貸款。
後來想想,如果從安全考慮,二樓比較好,而且相對來說應當安靜一些。
經過代理介紹,這樓一共兩棟,是一個加拿大人蓋的,他在美國很多年,一直做這些,當年七十多歲了,邊上一個樓先蓋好的,已經賣完了,這個樓蓋好了一年了,基本賣完了,金融危機來了,買房的人少了,所以還剩幾間。但當時經濟開始回暖了,房價又有點上漲。不過還可也商量。而且剩下幾間都是精裝修的,而且本來房價裏隻包括一個車位,現在還送一個車位,當時如果要加一個車位得多交兩萬五千。
反正是想要買的,這個都不錯,肯定比原來看的一房的要貴不少,但這個還可也將來養老住,不是很好嗎。於是決定就買它了。
當時來美國沒有很久,從零開始剛剛有點積蓄,這一下還不是得掏空所有積蓄了?想想有點緊張。但機不可失失不再來,代理也說,最近看房的人不少,你再猶豫也許更貴了,也許你們喜歡的就真的沒有了。因為這已經比頭一年漲了六萬了。
我們討價還價說了半天,後來代理說如果想要你們的價就讓我做代理吧,公寓不像別墅,沒必要自己另外再找一個代理,又是新房子。我們想想也有道理,於是,就定了把這套公寓買了下來。
記得我買別墅的時候,交了押金我就睡不著覺,半夜爬起來跟老公商量擔心付不起房貸,這下可好,買了一個更貴的,要說一點都不緊張那是假話,但心裏有底的是,一旦有情況可以賣另外一個房子呢。
我就這樣也成了有房有車的人了,雖然欠著一屁股貸款,但大家都這樣不是嗎?
轉眼過了這麽多年,這個房子為我們立下了汗馬功勞,每逢天氣不好我們就不必跑那麽遠回家了,冬天的冰天雪地更是因為有這個住所,讓我們不用開車提心吊膽了,因為雪天開車在路上,你不撞別人,別人還撞你呢。
當然疫情期間,我的別墅讓我們住著感覺更安全,傳染的風險小了太多。所以我覺得我們生活中這點決定是對的,對我們的生活起到了非常大的幫助作用。
這公寓樓,因為價錢很貴,加上這個區非常方便,離商場、超市、醫院都很近,離市中心也不太遠,所以,有些外州有錢人買了當第二套房,還有一些人退休了從紐約、加州搬過來住這裏,更有有錢人一買兩套打通了當大房子住。大家稱這樣的人家是富翁。
住公寓最擔心的就是樓上的人動靜大不大,有人在頂上肯定會有聲音,但大家都比較注意,而且這樓的隔音做得還可也,尤其門窗隔音封閉特別好,自己家關上門廳裏和屋裏說話都聽不見。
樓上最初住了一個80多歲老人,她有個習慣夜裏開著電視睡覺,那段時間我本來睡覺就不怎麽好,聽見的聲音隱隱約約,但還是會很在意,後來HOA說了她,加上我不常住這邊,還算好,再後來她估計去了老年公寓,兒子繼承了她的房子,變成了出租房,這些年下來還好,租客因為租金很高吧,都是比較好的,沒有過任何矛盾。
這棟樓裏沒有過小孩,也沒有過大狗汪汪叫,物業對這些都是有規定的,而且租客也一定要通過物業才能住的,都歸物業管理。
整棟樓每天都是靜悄悄的,我們像提前進入了老年公寓一樣:)出出進進都是些老人家,我們成了年輕人,最近幾年有些老人都去了老年公寓,有些中年人搬進來了,有點上班族,樓裏有點生氣了,但都互不相識。
這樓裏的中年人也都是單身多,所以沒什麽聚會之類的事兒,也沒有什麽吵吵嚷嚷的聲音,更沒有什麽做飯的味道。像國內那樣開著門窗做飯,嘻嘻哈哈吵吵嚷嚷的,像剛來美國大家租住的公寓那麽熱鬧的景象,這裏都沒有。
我喜歡安靜,所以,這些對我正合適。
再後來房價一直不高,開放商買了地都蓋成公寓,單位因為樓要拆了蓋公寓我們就搬過兩次家了。
後來的公寓,房價不但貴,格局也不行,而且都是高層,住的人太多,熱鬧而且多數都是年輕人,好多都是有的是賣的有的隻出租,人員就比較雜了。這樣看來早些年買了也就買了,享用了好多年,環境、質量都說得過去。
也因此像好多網友關心的,我賣了房子又買了啥樣的新房子呢?我發小在微信上問我,你賣了房子又要買大房子了?我說,不買大房子了,要準備養老了。
正因為早年有了這個公寓,這次賣房才覺得沒有太累,否則賣和買摻和到一起,必定有一番緊張。
大家都在討論的退休社區,我有朋友住在那裏,確實不錯,但我工作的附近沒有那樣的社區,我還打算再工作一些年呢,家遠了不就有不方便了,所以我暫時還不能考慮,至於說將來究竟以怎樣的方式養老,現在還沒有什麽確定的想法,大體是順其自然,老年公寓肯定是第一步,什麽樣的老年公寓,什麽時候去,這是需要考慮的。
現在的公寓是要花物業費的,物業費由最開始的一個月兩百多已經漲到了六百多,還好吧,因為很多都歸物業管的,公共場所,健身房,冷水,草坪、樹、花兒園,還有定期的走廊換洗地毯、刷門、以及換屋頂什麽的,都是物業的事兒。還有一部分保險也是物業的。
在公寓的停車場在地下,還有儲藏室,還算方便吧。我覺得走向養老的第一步走到這裏是比較合適的。所以不要拒絕從別墅搬到公寓,隻要找到合適的公寓,沒有太大的不適應,因為它同時省去了很多做家務的勞累。
現在我上下班離家近了不少,人就覺得輕鬆了不少。周末的時間也更多了,我們倆一起活動的時間也多了,休息著也很踏實,不用擔心另外一個房子有沒有什麽事兒之類的問題了。
到了這個年紀,這種生活是比較適合我們的,畢竟我們還在上班。業餘時間需要多休息一些,而不能再因為家務使勁兒折騰了。
有好多網友也說,家裏的事情可以請人做,自己做慣了家務的人,請人非常難,因為外人做的肯定不如自己好,花錢隻是一方麵,咱自己也都有體會,給別人做事情和給自己做肯定是不一樣的。而且現在我也看到了咱們很多原來請人做家務的網友都決定自己做了,說現在請來家裏做事兒不安全,他們不一定親手偷你的,但會告訴別人來偷,這個現在很多人都這麽說,而且工錢也真是不便宜。如果本來住房巨大,院子自己根本收拾不了,必須請人做,那就另當別論了。
所以說,以我的情況,眼下住公寓還是比較合適的,因為還沒有到大部分時間都在家裏的時候。其實我也覺得現在如果離養老社區比較近的,真可以買,當然物業費也相當高。我朋友家好像起步就500,我附近也有公寓物業費起步500的,有24小時門衛,暖氣空調不收費。估計現在還不得一千了?
反正現在是什麽什麽都貴,以後還會越來越貴,晚點退休吧,賺點零花錢:)
從別墅搬到公寓住,首先不能考慮咱們剛來美國住的那種公寓,肯定是沒法住的,但好一些的區的好一些的公寓,是沒有問題的,像我現在住的公寓也有些年了,沒有因為鄰居的問題有過煩惱。不知道為什麽,沒啥動靜也許大家都很注意吧,我樓下的人就問我,你是不是一直不住這裏,我說沒有,最近我在,她說,你家真安靜,沒有走路的動靜,我說,我們在家都穿布拖鞋的,因為很多美國人在家光腳,所以樓上的聲音走路聽起來就響。我買房子之前都試過的,一個人在樓上走來走去,一個人在樓下聽聽有沒有很響。
代理說,這樓是做過專門隔音的,還好吧,有時候樓上吃飯拉登子也會聽到有聲音的,不能跟別墅比就是了。如果別墅樓上也有人,一樣是有動靜的。隻要不是半夜不睡、或早上天不亮就起來咚咚走路的就行。
我一個朋友家,在賣房買房的過程中住過一段公寓,樓上一個年輕人,天天天不亮就起來光腳走來走去,很響。租住的房子真沒準,因為都不常住,也不太注意。她家也是想換平房住,原來他們來我家覺得我們樓特別安靜,但住了那個公寓,估計肯定不會買公寓住就是了:)
養老隻有幾步,走到最後一步那就是養老院了,之前還有個老年公寓可以選擇,我知道有一種老年公寓是可以買的,平房,也有車庫什麽的,買了房子住在裏麵,但由老年公寓管理,你可以自己做飯也可以花錢吃他們做的飯,好像他們隻包兩餐,早餐要吃得自己花錢。
等自己住不行了,就搬到邊上的樓裏住,就有更多的服務是有人管的了,這樣的公寓房子升值不算你的,你的本金花不完算你的遺產,給你的繼承人。你可以自己開車,也可以用他們的車,你可以自己出去看醫生,也可以他們派醫生給你看病,挺方便的。
人總歸是要走到老年的,這是每個人的必經之路,不需要回避,也不需要有什麽傷感,人生的任何一個年齡段都有它的意義,就像我們的過去和現在,未來也是一樣的。
養老社區有它的好處,就是物業有人打理,公寓的好處就是鄰裏比較近,有個事兒有人馬上能照應一下,另外很多事兒找物業都能解決得快一點,比如修什麽,有什麽問題了,像有組織的人,有個有點依靠的感覺,雖然多數時候用不大上。
老年公寓的好處就更多了,任何事情不用再麻煩家裏人,不用麻煩鄰居什麽的,甚至病了躺那兒等人處理就行了:)這是年紀大了的人最需要的。老伴也不需要著急,有事兒了都有人管的,不需要自己急急忙忙叫車還得跟著去醫院。剩下一個人了就更需要這樣的服務了。
現代生活,在現代生活中養老,首先得擺脫感情依賴,老人依賴兒女,夫妻互相依賴,都不現實了,當然,這個世界上的任何一個角落,隻要輪到咱需要人幫助了,那就肯定不如自己自理的強了,即便有子女可以依賴也一樣,真需要人伺候了,人家如何盡心盡力都不會讓你覺得滿意。
我外婆跟我們在一起生活了很多年,有一次我聽到她跟一個老太太聊天,兩人說著說著就說到了養老,我外婆就說,咱們一定要好好的,別癱在床上,別人怎麽伺候都不舒服的。當時我沒想什麽,現在想起來覺得我外婆說得真是有道理。
所以,不要等自己不行了,比如樓梯上掉下來骨折了什麽的再搬家,我從樓上下來踩空那次就嚇我一大跳,我坐那兒半天沒起來,想這下完了吧,那兒骨折了吧:)我還納悶呢,怎麽會這樣呢?年輕時候經常會隔個台階跳下去的,這怎麽還坐地下了?等第二次再發生,我就意識到了,是我老了,得想辦法了。所以不能等真的出事兒了再改變,那樣也就搬不動家了,都靠別人搬不現實。住在公寓也一樣,等不行了再去養老院?誰把你折騰去,還得賣房子處理東西,自己能走能撂的時候,把自己安排好了,到時候不麻煩別人,自己也少受罪。
好多人想等兒女們安頓好了,自己去住到離兒女近點的地方,那也得早安排不是,等走不動了再折騰也許都折騰不動了。沒有十全十美的人也沒有十全十美的事兒,既然知道那就盡早安排自己,一點不將就是肯定辦不成事兒的。
現在我的原則就是不想太遠,眼前最重要,眼前方便,眼前輕鬆最好,以後,那就順其自然,一步步按規律走吧。
晚上出去遛彎,有點晚了,拍的照片有點暗,周末應當可以去公園了,公園裏鬱金香不知道開得怎麽樣了。
可不嘛,我可聽話了:-)
我們公寓不讓用音響物業會管的,我家別墅一套非常好的音響都沒有帶過來,有些享受就隻能放棄了。公寓要求地板隻能廳裏有,臥室不能有。我們公寓住了幾個律師,艾瑪,每次物業開會都給你講法律:-)我們有房主代表,專門管大家,也負責跟物業交涉,挺厲害的,管理大家也是不含糊,儲存間前不許放雜物誰放扔走,自行車房裏不許放長期不用的舊車,誰放當垃圾扔走。這些人每年大家選舉的。還算幸運,安安靜靜的。樓裏個別人家有狗,原來一家有大狗後來經常被警告這個那個的搬走了,狗毛要求清理,拉尿得負責洗地毯,後院放狗拉屎不收拾罰款。就有人啥都能看見,也沒見有人看呢:-)都是特工一樣。還有一個女孩爸媽給買的房子,台灣人,有個鋼琴,隻彈過兩次,住了一年也搬走了。我一高聲說話我老公就警告我:-)
疫情期間,有一次我回來就把鞋脫門口了,第二天物業寫信給我還帶張照片我的鞋:-)嚇得我把屋裏一進門放一張紙,把鞋脫了放紙上。在有些人看來這應當是沒有自由,但我喜歡。這樣才能安靜。周圍有些高層大公寓,天呐,經常門口有警車出現,估計有人報警。物業管不了肯定得報警。有個老人家另外一棟樓裏的,我們兩棟樓下邊停車場是連著的,各自有自己樓的電梯,她估計沒怎麽見過我,有一天我開車回來準備開車庫門,她衝我窗戶喊,你這這裏嗎?我沒出聲點點頭,她說,你住哪兒屋?我用遙控開開車庫門,她笑了笑走了,可管事兒了,怕我是壞人:-)
我住過美國的鋼筋水泥高層公寓,也去過朋友家三層、四層的木頭架構公寓,都不安靜,樓裏隻要有一人播放重金屬音樂,全樓都要跟著聽beat,也聽有朋友抱怨,樓上鄰居的地毯鋪得不夠麵積,高跟鞋的每一步都聽得清楚。曉青很幸運,買的公寓居然這麽安靜,難得啊。
這次活動希望我不要成渣,不然還得唱歌!
老年公寓是什麽樣的?不自己做飯?可以提供餐飯?
鄉下的房子已經六年都沒裝修好,成了心病,還是買現成的比較好,新的更好,問題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