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 (86)
2010 (209)
2011 (252)
2012 (126)
2013 (146)
2014 (159)
2015 (119)
2016 (181)
2017 (128)
2018 (283)
2019 (295)
2020 (360)
2021 (299)
2022 (250)
2023 (208)
疫情以來,去哪兒我都是趕早不趕晚。
那天去植物園也是一樣的,預約的就是早上一開門的時間,到了門口一看,往日要排隊的,今天卻沒有人。
走進門去,才發現要在裏麵掃預約碼。到了前台掃碼,也是沒有人排隊。
進公園裏一看,幾乎沒有人。
也許因為一早上有點涼、也許因為人家知道花兒還沒有開,也許等快中午的時候來吃點午餐什麽的,所以晚來。
再說,也不是很多人都離公園住得不遠的。
著什麽都得有個人氣才行,公園裏靜悄悄的,就覺得更涼了。
最早來這個植物園,我就總感覺這裏麵陰森森的,後來才知道,原來這裏是墓地,後改的植物園。雖然這裏的人都給搬走了,但陰氣好像還在。
所以說美國的墓地不會搬遷也不是絕對的。
轉了一大圈,隻有不多的工作人員,他們也不容易,站在冷水中整理,準備種花兒呢。不少都是義工。
這是一家餐廳,原來特別的忙,他們家的飯菜很好吃的,都是西餐,但味道非常好,我原來過來玩中午有時候會在這裏吃午飯。
很多人會開門就進來吃早餐的,好像隻有周末早上開門,平時都是中午開門的,有時候平時不開門,因為還有一個咖啡廳一樣的地方,也賣快餐,吃過一次,味道不怎麽樣。
這種肅靜有點像上海現在街上的感覺。
昨天看一個報道,還有照片,上海平日去機場的路,總是會堵車,那天一個台商回台灣,走這條路沒有人影。
大街上特別的安靜。
昨晚跟梅子視頻來著,她讓我看她家樓下,沒人,黑龍江病例每天個位數,管得非常嚴,大商場要求48小時核酸陰性證明才能進。
嚴防嚴控是對的,上海都這樣呢,何況其它城市,真的出了問題會更麻煩。
有網友不是說了,現在不想搶菜,放開了就得搶病床。確實是這樣的,隻能堅持,堅持就是勝利。
其實上海現在的主要問題不是封城的問題,而是封城後的管理問題。管理沒有跟上,導致了很多次生災害。
比如普通病人的看病問題,大家的生活問題,還有很多影響經濟的工作問題。
我一直以為國內疫苗接種率挺高的,後來看到統計也隻有一半多點人接種了全疫苗。美國更少一些。
這樣的狀況要是不這樣管,老人和孩子就非常危險。不說在家的老人,在老年公寓和養老院的老人風險就更大了,他們需要護理,護工和出出進進的醫護人員、工作人員、管理人員,都會成為他們被傳染的風險。
遇事兒一定得冷靜思考,要保護老人兒童,大家都得做出犧牲。就像有人分析的那樣,這樣的管理對國家來說,付出是非常非常大的,帶來的經濟損失無法估量。但,為了咱們的老人和孩子們,不得不這樣做。
上海有500多萬的老年人,65歲以上的300多萬。這些人大部分沒有打疫苗,如果開放,我們不敢想象後果。
這些老人很多跟子女住在一起,也有的獨居,但都離不開家人和鍾點工的照顧,這麽厲害的疫情,放開管理,這些老人被傳染的風險有多高是可想而知的。
也有人說,找個地方試一試,這種要命的事兒能試試看嗎?我感覺太冒險了。另外看看西方就知道了,這些日子各地的確診病例又開始上升了。紐約要恢複室內口罩令呢,原來紐約街上戴口罩的人也比別的地方多呢,說是病毒又變異了,希望它越變毒性越低吧。
很多人說,國內大部分病人都是輕症,而且死亡的幾乎沒有,這不是說病毒真的弱,而是沒有開放,老人孩子得病的少,不能以這個現象判斷可以放開,大家都是輕症,不會有重症和死亡。要知道這如果算是好事兒,也是因為這樣的管理方法的結果,放開了怎麽可能這樣?這是一個不能試試看的,因為風險太大了。
我們這裏每天住院都是幾十人,死亡也還是十幾人呢。隻要注意一下統計結果就會知道,疫情並沒有像咱們想象的要消退了,我們可以真的自由自在了,不是這樣的。
沒有人願意把大家限製在家裏,也沒有人願意別人送菜在家吃吃喝喝,因為這不是正常的生活,但疫情之下,每個人都得承受、付出。
要說還是得說管理千萬不能有疏漏,這次的疏漏帶來多少悲劇,而原本是可以不發生的,今天的一切都因為一時的疏忽。防疫這根弦不能有一刻的放鬆。
希望疫情快快消退,希望咱都能過上正常的,真正自由自在的日子!窮一點、苦一點、累一點都不怕。
上海加油!
對,下個月吧,鬱金香都開了就漂亮了。
上海會好起來的,吉林已經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