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 (86)
2010 (209)
2011 (252)
2012 (126)
2013 (146)
2014 (159)
2015 (119)
2016 (181)
2017 (128)
2018 (283)
2019 (295)
2020 (360)
2021 (299)
2022 (250)
2023 (208)
2024 (208)
我們都知道讀書就忌不求甚解,所以,大家都在讀書卻有人讀得好,有人怎麽都讀不好。
今年全球性的瘟疫天災,傷害著每一個人也考驗著每一個人。
國內好不容易控製得差不多了,最近又有幾個地方有了新增病例。現在的人,不知道是被不斷被抱怨的什麽數據問題給嚇的還是什麽,見到病例趕緊報道,因為沒有來得及查明來源,經常看到說,哪兒也沒去,誰也沒有接觸,成了不知道怎麽得上的病。
其實一個人是活物,不可能哪兒都沒有去,隻要有活動就會有被感染的機會。即便一時查不出來,又要報道確診病例,完全可以說來源正在調查中。結果很多人為此恐慌,感覺不管怎樣都會被傳染。畢竟不是每個人都具備那種自己能判斷基本問題的能力。
就像前兩天報道的吉林某市那個洗衣工,她就是給警察洗衣服的,說哪兒也沒有去,身邊也沒有人確診,她怎麽被傳染的成了迷。
但昨天就查到了源頭,她的一個閨蜜曾經跟一個俄羅斯來的確診病人一起泡過澡,她又跟閨蜜有接觸。
很明確的來源,結果她傳染了她愛人,她愛人是民警傳染給了同事,結果幾十個人成了確診病例,還為此隔離了一些疑似病例。這個市長被免職。
今天這個市的醫院都關了,普通病人不能看病了。
看起來外來的輸入也是值得重視的大問題。
瘟疫的天空下,人人恐慌,程度不同而已,所以報道任何與疫情相關的消息都要認真對待,不能抓來就說,實事求是地報道,正在調查就說正在調查,非得弄出個結論來,也許就問了問就報上來了。我覺得不夠負責。
有些東西數據說明問題,有些東西沒必要那麽細,像這種全球性的瘟疫,突如其來,不可能做到沒有誤差,有些誤差並不重要,除非有特別的目的非要追究幾萬幾十萬的區別。關鍵是早發現早隔離,找出有效的辦法預防和治療。怎樣能讓大家得到的信息都是相對真實的,讓人不會感覺到恐慌的。
曆來我們習慣了聽信專家、科學家的論斷,說法,建議和預測,還有每天媒體的報道,正因為這樣,才需要那些被信任的人們對大家更加負責。根據大家的需要去做人做事兒,而不是為了說而說,為了報道而報道。甚至怕被埋怨而“不求甚解”。
恐慌比任何事實都可怕。有些東西不確定,沒有結果說了還不如不說,畢竟有人不會追蹤新聞,跟著你看結果。
很多人聽說了有很多不知道怎麽就傳染上的病人,就會很害怕,見人就想躲,最後弄出毛病來了。多數人都知道,一個確診病例是會有來源的,很多人當你問她/他的時候,是會不動腦筋就說話的。
我遇到過很多這樣的人,你問他/她什麽,想都不想就回答,當你循著她/他說話中的蛛絲馬跡追問,就得到:“哦,對了,是的,那什麽什麽。”氣你個半死。
很多人看似聰明,其實那腦子一天都不知道在想什麽。你問他,最近感冒了嗎?他說,沒有,有沒有這樣那樣,他就腦袋像撥浪鼓一樣地搖來搖去,很肯定,還有點不耐煩,可是沒過多一會而就會說,噢,前幾天流鼻涕,咳嗽我感覺是過敏吧?
所以,很多所謂的沒有來源,哪兒也沒去,都是沒有深究,仔細詢問一定會有更多的信息,也就能知道到底怎麽回事兒了。
人,不負責任的多,如果都能認真對待每一個人,每一件事兒,每一個問題,那就不會有那麽多誤會、麻煩和錯誤了。
麵對這樣的現狀,才使得不少人對各個階層的人不信任,失去了信任是很麻煩的。胡猜、胡說便隨之而來。有時候想想,也怪不得別人抱怨。
在災難臨頭、在瘟疫影響著每一個人的生活,危害著經濟發展的時刻,鎮靜、團結、加強各個方麵的管理非常重要。
眼下全球經濟的大衰退,未來將給我們帶來的不確定很多,盡快控製疫情,盡早恢複經濟是當前的重中之重,而這樣的任務靠一個人兩個人是不行的,要大家齊心協力,否則倒黴的還不是大家?
問好小聲音!
也是因為第一次遇到新冠這樣厲害的病毒,開始沒有經驗,都在不斷的學習提高認識中!
同希望早日研究出疫苗,早日恢複正常!
這病毒趕緊走吧,咱們這美好的天兒不能出去自由活動,太急人了。
周末愉快!
這病毒太狡猾了,無孔不入的。
曉青說得對,“如果都能認真對待每一個人,每一件事兒,每一個問題,那就不會有那麽多誤會、麻煩和錯誤了”。
周末好。
+1
剛剛偷吃你的美味麵包,好香!
曉青說得對,“如果都能認真對待每一個人,每一件事兒,每一個問題,那就不會有那麽多誤會、麻煩和錯誤了”。
周末好。
相信慢慢就好了!
管理隻能留給肉食者謀之,但鎮靜和團結是每個人都有責任的。每天讀讀曉青的文,基本在“鎮靜”這一點就能達標。
===
哈哈哈。 這個很應景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