曉青

擁有健康的身體,保持良好的心態,創建美好的生活。
個人資料
曉青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歸檔
正文

我在美國看《心術》

(2012-05-23 10:21:24) 下一個

         《心術》是六六繼《蝸居》之後又一部反映社會問題的作品,佩服六六,寫的好!

相對於高房價,相對於百姓道德觀念的改變,相對於高官們包二奶,相對於生活家庭中出現的小三,與人們生死攸關的醫患關係卻更令人關注。在這樣的社會環境下,在大家都束手無策的情況下,這部《心術》給人們帶來了一線生機,讓人們似乎看到了希望,那就是醫生中有好人,病人中也有好人。醫患矛盾的出現以及醫患關係的持續緊張和惡化,通過《心術》似乎告訴人們,這原因並不單單在醫生和患者。

“如果大家看病都不需要花錢,那麽就不會存在什麽醫患矛盾了。”這是主任在大會上教育大家的。而我不這麽認為。


        眼前社會上的矛盾看似都是跟錢有著不分割的關係,似乎如果什麽都便宜,甚至不要錢的話,那麽矛盾就能解決了,這是什麽話?過去那個年代看病一點都不比現在便宜,因為那個時候人們賺的錢太少了,很多家庭都是幾十塊錢養活一家好多口人呢,那個時候看病雖然有些人有公費醫療,說是看病都能報銷,可是沒有用的藥或醫生覺得不需要的藥根本就不會給病人開,一個人如果說需要輸液了,那是要得了很重的病才會有的,而現在不僅僅是醫生隨便就可以讓病人輸液,就是病人家屬也會要求醫生給輸液,不輸液就好像不給看病似的。等出了事兒卻又怪醫生。而在過去,更多的人也是要靠自己花錢看病的,因為即使有單位的有公費醫療的,有些虧損單位因為根本沒有條件給及時報銷醫藥費。

而那個時候的醫患關係卻好的出奇,護士就是天使,醫生就是救命恩人,不管發生什麽事情,病人都不會完全責怪醫生,更談不到跟醫生動手,看看現在,看好了病是應當的,有病了到醫院就必須治好,治不好就是醫生的責任,甚至是醫生給害死的。就是因為現在的看病開藥都跟利益掛鉤了,紅包也成了醫生責任的一部份,你不收紅包就意味著你不想給好好看病,你收了紅包就必須把病給我看好,試想在這樣的前提條件下怎麽能沒有矛盾,沒有醫患關係之間的緊張呢。人們的信任,患者和醫生之間的信任被錢給替代了,為了信任要花錢,而由於之後的不信任又要索賠。

很多人說六六是在醫院蹲點寫的這部作品,所以她的觀點傾向於醫生,就是說,醫生是冤枉的,他們的工作是辛苦的,他們的內心是委屈的,而患者是不懂道理的,是胡攪蠻纏的,隻有老區出來的憨厚的人才會傻傻的孩子死了不知道要賠償,還允許醫院裏給孩子解剖,研究看看到底因為什麽原因會在手術後突然死亡。當然在影片的結尾,那個老鄉又帶著個孩子來找醫院了,估計這個孩子也患了同樣的病,而這次應當會治好了,因為有付出就會有得到的。

影片中對於年輕的醫生護士的個人生活描寫的也可謂淋漓盡致,美小戶這樣的護士在醫院裏確實有,霍思邈那樣的醫生在醫院裏也確實有,這樣的醫生和護士我都見過,隻是能有他們這樣完美結局的不多。

海清和吳秀波是這幾年電視劇行業的新星,尤其是吳秀波,過去一直沒有正經演過戲,而是在歌廳裏唱了很多年的歌,想起他在今年春晚上的歌唱表演就想起人們說的:“他不能睜眼唱歌,一睜眼就唱錯兩個字。”還真是,不知道那些年他在歌廳是怎麽混的呢?看來唱歌這個行當確實不適合他。

一部《黎明之前》讓吳秀波一夜之間成了電視劇的明星,之後的好多劇也給了他持續火爆的機會,這部《心術》裏他對霍思邈的飾演也是相當成功的,他跟海清的合作已經不是第一次了,我感覺他們的合作是相當好的,尤其在這部劇中。


        看過很多海清和吳秀波的劇,我還是以前的觀點,吳秀波演戲不能大笑,海清演戲不能大哭,因為看吳秀波笑就想哭,看海清哭就想笑。這個在好多劇中都是這樣的,就像有些人不能演笑星,有些人不能演悲劇一樣,都有適合自己的和不適合自己的吧。

劇中也有幾處穿幫的。這個問題哪個劇裏都會有,瑕不掩瑜吧,《心術》是一部相當好也是一部非常值得一看的好劇。這不僅僅是因為六六由於深入生活,能用一個個普普通通的故事把現今社會讓人最痛的部分用讓人感動的方式來接受,也是因為劇中的演員們表演的到位,海清、吳秀波、張嘉譯,這些都是大陸影帝級的演員,一個好演員首先要有足夠的演技,要能在影片中真正地感動人,這個其實不用有太多的言語,看過香港電影《桃姐》和《歲月神偷》的人都應當有體會,劉德華跟桃姐之間根本沒有過多的言語交流,而他們眼中的傳情,他們的心靈的溝通,讓人無法不感動,不落淚。《歲月神偷》中那種父子,那種兄弟,那種戀人以及那種夫妻間的感情的流露和表達都是那麽默默的,那麽心靈溝通式的。看過讓人印象深刻,久久不會忘懷。

這也許就是咱們的劇和香港劇的不同之處吧,《心術》中有一個很重要的人物,就是那個十三姨。平平、邈邈和熙熙的眼裏,十三姨就是一個他們曾經的患者,一個普通的都不能再普通的患者,可是在十三姨的心目中他們都是“阿拉”的,知道十三姨由於第二次中風離開大家後,他們才發現,原來這個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十三姨,在他們的心中也變成了“阿拉”的了。

這個情節也是要告訴我們,人是要懂得感恩的,隻要你懂得感恩才能得到更多的關愛,我想不會有任何一個患者即便你給再多的紅包,會有那麽多的醫生和護士去為你送行,去你的墓地看望你。而這些都是因為每個星期二,十三姨帶著她那些自己有獨特創意,而她那些個“阿拉”們並不喜歡的東西去醫院掛了號看望他們的結果,六年的時間裏,每個星期二都要去醫院掛號然後挨個地看望這幾個人,對於十三姨來說是漫長的,辛苦的,而對於整天在醫院裏沒日沒夜工作的人們來說六年也許就是一瞬間,十三姨就說為了感謝這些醫生曾經對她的搶救,就這麽簡單。

在《心術》的小說裏,十三姨走後,他兒子給了這些醫生每人最後一份吃喝,那是十三姨在再一次中風前似乎自己感覺到自己不好,而提前準備在家裏的冰箱裏麵的... ...

人間自有真情在。

在今天我們人人都奔錢的大好形勢下,能有這樣一部劇,既展現了當前人們把過去醫患這種最親近的關係變成了今天的最緊張的關係,又展現了在這樣一個醫患關係緊張的今天依舊有十三姨和老區老人的善良,讓這些還有善心的醫生們一場場地被感動,一次次地再我為人人!


        據說國內現在要對醫患關係給與更大的重視,那就是要醫藥分家,要給醫生收入有保障,要讓醫生能單幹,要增加醫保的保額... ... 我覺得這些固然重要,可是更重要的還是人心,如果人心都向善那麽就會人人都有愛,人人就都能得到愛,如果人心都向惡,那你就是實現了不用花錢就看病依舊會有醫患的緊張關係,因為患者們的鬧並不完全是因為花了錢沒看好病,而是感覺醫生沒有盡到責任,雖然生活中確實有劉三妹家兒女那樣的人,可是絕大多數人來到醫院看病還是為了把親人、把自己的病治好的,而不是真正就是為了索賠而來的,這個要看清楚了,否則,醫患關係永遠得不到緩解而且隻會越來越緊張,這個跟是不是醫生自己開業、醫藥是不是要分家沒有絕對的關係。

醫生也不是給的錢越多就越負責人的,醫生是人類中最崇高最特殊的職業,說它崇高是因為它能夠讓要死的人複生,能讓有病的人恢複健康,說它是一個特殊的職業是因為它能把一個好好的人瞬間治死,一個看著沒什麽大事兒的人變成植物人。這裏除了正常的意外以外,那就是人心,咱就不說什麽仁心和仁術了,有些人,有些醫生離仁還差的很遠很遠呢。

一部劇隻能給我們一個警示,隻能讓我們從中得到一些有益的啟發,也隻能讓我們更加了解這個社會,了解生活在這個社會裏的一些人和一些群體,而要解決劇中所反映的當今的社會問題,不管是大問題還是小問題,哪怕小的不能再小的問題,都還需要時日,也更需要我們每一個人的努力,每一個人的付出和犧牲!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曉青 回複 悄悄話 回複點綴的評論:
這部劇大家都應當好好看看,了解的多,就知道今後自己該怎麽辦。謝謝鼓勵。
點綴 回複 悄悄話
一石激起千層浪,《心術》這部電視劇功績已經遠遠超過了藝術的範疇。它為深化與完善改革具有啟蒙的作用與意義。。。

曉青君還有話說,就說明這部電視劇所帶來的話題是多麽得重要,又實際。。。從演員,到劇情,從醫生到到患者,從今天到以前,從金錢到人心,從善到惡等等,每一個話題都是那麽得發人深思。。。

讚作者的思考與文筆。。。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