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 (86)
2010 (209)
2011 (252)
2012 (126)
2013 (146)
2014 (159)
2015 (119)
2016 (181)
2017 (128)
2018 (283)
2019 (295)
2020 (360)
2021 (299)
2022 (250)
2023 (208)
2024 (208)
我這個朋友就是這樣,每隔一段時間就要去醫院看病,不是新有的症狀就是複查過去的問題,所以她的生活中跟醫院的關係真是剪不斷理還亂。生活在大城市的人對於看病還是有選擇餘地的,不像外地人,有了毛病還得惦記著往大城市裏跑,所以大城市的醫院人滿為患簡直到了極點。
最近我這個朋友每天小便次數特別多,晚上也要起來好幾次,她過去有子宮肌瘤還有子宮下垂的毛病,上次體檢還發現了腎上腺有個腺瘤,好在是無功能的。想到自己這麽多的毛病就想是不是哪個出了問題,影響到了膀胱,於是她就上醫院看病去了。
第一天去了協和醫院,因為過去的那些毛病都是在協和醫院發現的,醫生給她複查了腎上腺,發現原來很小的腺瘤已經長大到2個多厘米了,建議她去看泌尿外科醫生,外科專家看了說雖然是無功能的,不過長的這麽大還是挺大的了,於是問我這朋友最近吃飯怎麽樣,體重有沒有下降,現在的病人最怕大夫問這樣的問題了,我朋友嚇的不行,她聽人說北大醫院的泌尿外科是最好的,於是決定到再到北大醫院看看。
朋友來到了北大醫院,北大醫院好像比協和更有名氣一點點,所以她起大早排大隊,由於長年跟醫院打交道已經有了經驗,不但要做B超,還提前掛了個泌尿外科的專家號,想這樣等拿到了B超結果就能同時看一看專家了,B超結果很快出來了,什麽問題都沒有,連那個2厘米的腎上腺腺瘤也沒發現。朋友大怒,那麽大個東西怎麽能沒看見呢?於是她問做B超的大夫,這位大夫還真不是實習生,據說是一個有權威的B超醫生。在我朋友的憤怒質問下大夫很不耐煩地回答了一句:“一個人一個手法。”於是又喊:“下一個!”門就關上了。
朋友惦記著還得看專家呢,就去了專家門診。專家是一個年紀不大的副主任,態度看上去挺好的,詢問了病情後就說:“你看看,你這些檢查都是正常的,尿化驗,尿流量,還有這B超,都正常。”我朋友說:“主任,可是我每天小便次數太多了,這也是症狀呀。”醫生說:“有沒有病跟尿的次數多少沒有關係,有人每天尿4次,可是有病,有人每天尿20次可是沒病。”我朋友說:“你看我在好幾家醫院檢查都有腎上腺腺瘤,前幾天在協和醫院看都大了,是不是要手術呢?”醫生說:“我們建議長到4厘米才手術,再說了你小便次數多跟這個沒有關係。”
朋友看到這個大夫態度比較好,就繼續說:“主任,我肺上還有結節,甲狀腺上也有。”大夫問:“那醫生都是怎麽說的,要你手術了嗎?”我朋友說:“沒有。”醫生說:“這不結了,我跟你說,在北京生活的人,多數都有結節,我也有。”我朋友說:“主任,那你看我怎麽辦呢?”主任說:“你想怎麽辦呢?”
就這樣,我這位朋友走出了專家門診,在回家的路上越想越生氣,正在這個時候,她接到了我給她的電話,她把這些事情跟我學了,她感到非常氣憤,覺得那個B超大夫太不負責任了,就這麽完了不行,於是問我,應當找那個部門去說說理,我說應當是醫院的醫務部,她決定第二天要去找他們說道說道,至少要求重新給做個B超。
我跟她說:“算了,過幾個月複查的時候再說吧,別本來沒事兒再生一肚子氣,犯不上。要不找個醫鬧?”我這樣跟她說著,心裏想,難怪國內有了醫鬧的行當,真是需要。很多人根本不知道有問題應當找哪裏,再說了找哪裏又能怎麽樣呢?我跟我那個朋友說了:“你別把希望寄托在給你重新作B超上了,你找人家指不定跟你說出什麽話來呢,你做好心理準備。”我朋友說:“那倒是,我再想想吧。我又不說醫生壞話,就是讓他們重新做一下,看看到底大了多少。”我朋友說最後這句話的時候已經語氣很緩和了,我感覺她不一定會去找的。
我又跟她說:“你每次看病都應當提醒醫生,告訴人家你有什麽病才對,這樣人家看的時候才會注意,有些時候人們看病還得會看。你就往那兒一躺就等著人家什麽都看清楚了?別太迷信醫生了,他們每天那麽忙,後邊一幫人跟著實習的,外邊還有更多的人在等著看呢,很多人早上不吃早飯等著做檢查,一直要餓到中午。”我朋友說:“瞅瞅,你這麽說好像責任不在他們呢。”“現在跟誰追究責任?還得自己想周全一些,這樣才能讓自己獲益最大,倒黴最少。”她這個時候好像氣完全消了,說:“這個你說的對。”
我沒有再給她打電話,也不知道她跟醫院的交道最後怎麽結束的,我想一定不會有讓她滿意的結果的。
這不是8月24號,在上海寶鋼醫院裏剛剛發生了一件“醫跑跑”事件。這個醫院的6個醫生正在給一個病人做截肢手術,手術快完的時候,隔壁著火了,這些醫生居然扔下病人跑了出去,結果麻醉後的病人因為窒息而死亡年僅49歲。其實這場火也沒有多大,很快就知道沒什麽事兒了,這幾個醫生也沒有回去看看病人,更沒有說把病人搬運出來。
如果說“範跑跑”一個人民教師扔下學生跑掉逃命,是在地震到來的千鈞一發之際,那麽6個“醫跑跑”仍下一個麻醉了的病人跑掉逃命,而後來的火勢被控製了也沒有去看看自己的病人這樣的醫德真的就很值得推敲了。不知道這個在麻醉中死去的病人家屬將麵對怎樣的痛苦,不知道中國的醫生將麵臨著怎樣的指責,也不知道這六位醫生將麵臨著怎樣的未來。
相比這些“醫跑跑”,我朋友遇到的醫生應當還不算太差。
她做過ct的,有。
超聲波機器雖然不斷改進,最新及其甚至能做3D了,
但是超聲波檢查缺乏客觀性,
這是超聲波檢查最致命的弱點。
如果你朋友不放心,應該去做CT,MRI。
哪兒有沒有問題的地方呢,都差不多。
對,我家裏也有在國內做醫生的,每天都在提心吊膽地上班,就怕那天被打了,開始我還不相信,怎麽能隨便打人呢,可就是這樣,每天他們醫院都有醫生或護士挨打,怎麽就沒有人管呢?
病人去看病, 如果檢查下來是癌症晚期, 通常醫生出於對病人的負責, 是不會馬上告訴病人的, 而是讓他叫家屬來, 先告訴家屬。 但有些病人很敏感, 能感覺出, 會非要醫生馬上告訴他。有一次,一個醫生經不住病人的反複懇求,再三表示自己心理承受能力很強, 無論什麽結果都能承受住的情況下, 告訴了他實情,結果這個病人轉身就跳樓自殺了。 家屬自然是把責任怪到了醫生頭上, 醫院也不得不承擔了責任。
現在的醫患關係雙方都有責任, 互不信任。 有的還和體製有關。 醫院裏的院長, 主任, 權力很大, 獎金如何分配, 職位如何調配都是他們說了算。 有能力, 有水平,認真給病人看病的, 在提職稱,分獎金時可能沒你的份, 就因為你和主任院長的關係不鐵(不會及時拍馬屁, 不知道送禮)。我的朋友就因為拒絕為主任作弊代考英語, 從此處處被為難。 這個主任不知道如何有那麽多錢, 在上海這樣的地方居然買有6 處房產, 還都不需要貸款。 院長在外請客吃飯常常會要求院裏長得好看些的年輕護士作陪。 我問我的朋友, 既然病人這麽多, 為什麽不多招些醫生? 他說, 多招,多招成本就要高了, 院長主任們的錢不就少了。 這醫院現在是很奇怪的一個體製, 院長主任們好似私人公司的老板, 對下麵的醫生護士有生殺大權,可以大把撈錢, 但出了事,總是那些下麵幹活的人負責, 醫院又不會破產。 [醫者仁心]這部電視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國內很多醫院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