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 (86)
2010 (209)
2011 (252)
2012 (126)
2013 (146)
2014 (159)
2015 (119)
2016 (181)
2017 (128)
2018 (283)
2019 (295)
2020 (360)
2021 (299)
2022 (250)
2023 (208)
2024 (208)
我回來了,從父母家裏,從過年的興奮之中。也許因為過去的一年比以往有一點點緊張,美國的金融危機之下,不斷有人被裁員,各行各業的經濟都不同程度地受到了影響,每一個生活在美國的人在過去的一年裏都切身地感受到了這場危機帶給我們的影響。
也許是擔心來年的經濟依舊不會像說的那樣平穩和回升起來,人們要抓緊利用春節好好慶祝一下,方鬆一下自己繃的很緊的神經,用以衝淡和暫時忘卻那份緊張。今年的春節好像比往年熱鬧一些,在加州有一個很大的華人超市“99大華”,走進這裏就像回到國內一樣,那裏邊絕大多數是華人,當然那裏的食品很多也是中國的。每年來這裏過年我都會幾乎每天都逛逛,一是買東西二也是享受一下回國的感覺。而今年我發現這裏的人比往年好像多一些,人們都要互相擠著走,這在以往是很少有的,人們麵帶笑容、麵帶喜色,互道著節日的祝福。盡管為了促銷店裏有一些新招出台,不過我看並不完全因為這些招數,什麽買一第二個可以半價,消費夠15元就給一個一元的劵可以用這個劵買糕點,當然有了這樣的優惠還是很受人歡迎的。
我的家人都居住在加州,大家聚在一起有近20口人之多,這在美國好像還不算人口多的,很多人家幾十口人都在這裏呢,不過要都能住在一個州裏好像不是很多。今年的春節我感覺過的是最熱鬧的,大家心情都很好,三家人6個老人雖然都超過了70歲,不過身體都很好,孩子們漸漸都長大了,也為家裏的聚會增添了很多的話題,尤其過年發壓歲錢的時候,更是由於這些孩子增添了很多很多的樂趣。
吃年夜飯、看春晚,跟父母聊天,跟弟弟妹妹家的聚會,讓這短短的幾天變的更忙也更熱鬧了,大年三十全家熬到了下半夜,沒有睏的感覺,大年初一初二的聚會更是老人們比廚藝的機會,三家的老人各顯其能,互相切磋有的時候還對自己的手藝保密,真是其樂融融啊!真希望這樣的日子能多一些,長一些... ...
節就這樣過去了,新的一年又如期而至。在回家過年的時候,除了幫父母上網跟國內的親屬聊天外,我基本沒上網,因為希望自己用最多的時間來陪父母。
回來了,上網一看,跟我們生活中一樣,人們已經從過年的興奮中回來了,話題從春節中也走了出來,各種話題爭先恐後登場,真有耳目一新的感覺。跟今年春節我們家裏的話題相近的就是“如果你們沒出國,現在會是什麽樣?”看來這個話題現在很熱,因為跟大家息息相關吧。
這個話題是從去年海歸海不歸延伸來的,當人們覺得海歸還是海不歸的問題不會有什麽明確的結果了,就開始想,如果我們沒出國,我們現在會是什麽樣了,其實“如果”本來就不靠譜。網上這個話題是因為椰子寫了一篇《如果你們不出國,現在會是怎麽樣?》引出的,說的是椰子回國參加同學聚會的時候,有同學問她這樣的問題,她無語,於是寫下了這樣的感慨,繼而又有網友寫了《早知中國發展成今天這樣,您還出國嗎?》。確實這都是好問題,也許很多人沒想過,但我想大多數人想過,也許有人覺得這樣的問題很無聊,不過我想很多人還是感興趣的。
都是什麽樣的人被這樣的問題困擾呢?我想應當是在美國幹的不錯的人吧,他們在國內的時候就都屬於很有才那一類的,想想看,當年出國的人都是托福、GRE過了關的,也是在學校裏各科都拔尖的,在人們羨慕的目光下他們離開了祖國離開了父母離開了家,來到了人生地不熟的美國,為的是實現自己曾經的夢想,為的是不辜負自己多年寒窗苦,也為的是讓自己盡快地苦盡甘來。
沒有多久,甚至他們還沒有覺得自己可以鬆一口氣的時候,中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那些過去要靠年頭靠資曆才能出頭的知識分子幾乎一夜之間就改變了命運,很多人在短時間內不僅僅擺脫了貧困走過的小康而且奔向了富足,當早年出來的高材生們回頭望去的時候發現,原來自己被追捧的時代已經過去了,自己曾經的輝煌也不過是一個傳說而已。當這些人回到國內跟昔日同學在一起聚會的時候發現自己的物質和精神都不如他們富足,於是當有人問到:“如果你不出去,現在會是什麽樣?”的時候,心裏就變得了五味俱全了。
其實這完全是一種感覺,還記得小沈陽今年在北京春晚上小品中說的吧:“我咋那有才呢,去年三十的時候吃了108個餃子,結果晚上睡不著覺了,自己想咋還睡不著覺了呢?原來是吃飽了撐的,還以為自己有才有的呢。”我覺得小沈陽真的是太有才了,他知道自己是錯覺,不是自己太有才了,而是吃飽了撐的。我們何嚐不換個思維方式呢,我們現在的生活有什麽不好嗎?絕大多數的人都有房、有車,孩子出生在美國,自己也都有工作,盡管算不上大富大貴不過生活還是沒有問題的,這些不是國內很多人羨慕和希望得到的嗎?他們中很多人今天的輝煌也不是為了自己,很多人希望的就是要賺有足夠的錢讓孩子出國,去美國留學,要不然新東方為什麽那麽受歡迎,那些為了要出國留學的人們而開的中介公司又是咋賺錢的呢?我們當時不知道中國會發展成這樣,可現在還生活在國內的人應當比我們清楚中國的崛起給他們創造了很多機會吧,更知道今天的美國機會不僅少而且還隨時有人會被裁員,他們為什麽還這樣熱衷於想方設法讓孩子出國呢?
“原來是吃飽了撐的,我還以為是有才有的呢。”真的,我很欣賞這句話,我們應當珍惜我們眼前的生活,這是我們用自己多少年的寒窗苦換來的,這包含著我們父母親人多少的心血和希望,不可以為一些表麵現象“迷惑”,要踏踏實實地好好地生活下去,要知道人生沒有那麽多機會讓你從頭再來了,把時間和精力多給自己後代一些吧,讓家人能好好地生活在一個地方,生活在一起這才是真正的生活,沒有孩子的時候父母在哪裏哪裏就是我們的家,有了孩子就變成孩子在哪裏哪裏就是我們的家了,這個不是誰說了算的,這是我們的傳統。為了國內少數人的表麵上的榮耀而讓自己每天如此猶豫彷徨甚至後悔,不值得。大家想過嗎,那些少數的成功者,他們內心真的像他們表現出來的那麽快樂嗎?
想起郭冬臨小品中的一句話:“你的心裏能陽光一點嗎?”用在這裏比較恰當。
要讓我說,其實現在我們依舊是國內人們羨慕的對象,甚至比以前更加羨慕,不過是因為國內多數人的思維方式和世界觀已經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了,他們不會再用以前那樣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真實想法,而是在用另外一種方式來讓早年出國的人們後悔!
要知道我們回去看到我們原本沒有想到的人有了我們沒有想到的今天這不是偶然,很多人把能考過考托福、GRE當成是有本事,把這以外的一切都當成是隻要有能力就理所當然的會得到,這是一種錯覺,要知道,想要考過托福和GRE盡管不容易,不過隻要肯吃苦,下功夫還是有希望的,而在國內要想當個官尤其是有錢的官還是要比考過托福和GRE要難很多的,有一些人,也許絕大多數的人用一生的努力都不會成功的,除了這個能力不是一般人能具有的外,這樣的位置名額實在是比美國給留學生的名額要少的太多了。
所以,不要去看那些自己過去沒有追求過的東西,不要盲目地去崇拜那些根本不可能屬於我們的東西,有一些東西不是通過自己努力能得到的就是不屬於我們的,這樣的東西要要就要付出很大的代價,而絕大多數的時候是得不償失的,真正有才的人千萬不要去奢望這樣的東西,千萬別犯小沈陽的錯覺錯誤,不要把吃飽了撐的當成了有才有的,那就真的太慘了。
所以我對“如果你不出去,現在會是什怎麽樣?”、“早知中國發展成今天這樣,您還會出國嗎?”這樣的問題回答是:“我要是不出國,再幹幾年該退休了。因為退休的年齡就要到了。”、“早知道中國發展成這樣,我還會出國。因為我有條件看看美國是什麽樣子,我為什麽要放棄這樣的機會呢?”更何況我知道“今夜睡不著覺是因為吃飽了撐得,而不是有才有的。”那就是,在國內那些人今天令人羨慕的生活原本就不屬於我。
您覺得我說的有道理嗎?
寫得好,不管咋說,我們都是奮鬥得來的今天,,,挺好。
國內很多事都是表麵的,在外麵的人離得遠,距離就是美吧,其實呢?
回去你不會習慣的。
說來說去, 國人的嫉妒攀比是沒有安全感的表現 -- 不知道自己是誰, 不知道自己要什麽. 總是拿別人意見, 評論和做法來判斷自己是否做的正確.
實際上這並不隻限於國人. 講究集體主義的國家和社會大多有這種通病. 人們的獨立思考能力受到了集體主義的壓抑. 獨立行事, 思維的能力有限.
網上很多的歸與不歸的帖讀起來太幼稚. 歸與不歸是要自己衡量利弊的, 拉別人, 比它人, 比來比去, 就是不知道自己要什麽樣的生活. 大家都是成年人, 不少人走南闖北, 依舊不會獨立思考, 看來集體主義文化確實害人.
謝謝,祝你虎年吉祥。
Happy Tiger Ye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