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 (86)
2010 (209)
2011 (252)
2012 (126)
2013 (146)
2014 (159)
2015 (119)
2016 (181)
2017 (128)
2018 (283)
2019 (295)
2020 (360)
2021 (299)
2022 (250)
2023 (208)
2024 (208)
不能老想著讓自己合適。這是我最近看了《海外生長的孩子幸福嗎?》和《孩子做中國人還是美國人》兩篇博文後的一個感受。這兩篇文章都是以父母的身份分析孩子在美國和在中國生活的情況以及想象孩子生長在美國的幸福指數。他們從不同的角度對比孩子在中國和美國生活的利和弊,快樂與煩惱,幸福與痛苦,挺實際的也似乎合情合理。
我跟很多生活在海外的華人一樣,在國內的時候想象的美國是比實際上的美好很多,至少它的街道因當是整潔的,寬大的而且不像國內那樣柏油路上是有裂縫的,可是當我踏上這個國家的土地的時候,在舊金山機場一出關就讓我領教了我的想象不過是想象而不是現實,當我在路邊站著等待來接我的妹妹去取車的時候,就看見在我腳下的柏油路上到處是跟我們在國內的柏油路一樣有很多的裂縫。我現在想起來還清楚地記得我當時的想法,“原來美國的馬路也是這樣的”。
初到美國的那些日子甚至頭幾年,我在給我國內的親友寫信的時候都免不了會提起我這個感受,其實在以後的很多日子裏我都被這個感受左右著,那就是我們想象的東西就是想象的,跟實際絕對是有距離的,如果不承認這一點你就無法在這裏很好地生活下去。事實也是這樣,我之所以今天看了這兩篇文章後有這樣的感受,就是覺得作者到現在還沒有認識到這一點,所以在迷茫中發出了這樣的疑問,題目盡管說的是孩子,其實反映的是他們作為父母的心理。
我在文章後麵留言中說:“中國人到哪裏都不能改掉過去的老習慣,孩子的未來應當由孩子自己決定,其實孩子的中國文化教育就是父母本身給孩子的言傳身教,要孩子不自卑首先自己要為自己是一個中國人而驕傲,至於美國曆史書中描繪的中國曆史那是美國人的偏見,很多了解中國文化和中國的美國人是欣賞中國的。我覺得作為中國人沒有什麽會因為曆史而抬不起頭來的,尤其是孩子更不會有那麽深的感受,是父母本身的感覺而已。我們中國的父母就是好以自己的感覺來想象孩子的思想,其實不一定對。昨天就看到一篇《海外生長的孩子幸福嗎?》文章分析了中國的孩子在美國和在中國生活的利弊,其實這要孩子自己來感覺,這樣的想法其實還不如說是這個父親或母親自己的困惑,不知道自己現在應當生活在哪裏,甚至當初自己是不是該出國吧。不要拿孩子說事,當初來美國說是為了孩子也不全是,相信多數人還是為了自己的發展和前途有一些人來的時候根本還沒有孩子呢。總把一些不如意的事情要找一個合理的理由來說明自己的正確,其實適得其反,既不利於孩子也不利於自己,既來之則安之吧,隻要自己不要奢望過高就不會有那麽多的不如意。孩子的未來是孩子的事情,何以見得孩子在美國就一定生活的不幸福,隻要讓他們能會中文其他的就靠他們自己了,中國的文化有中文就能了解的很好,自己會有判斷能力的,長大了他們會告訴那些曲解中國文化的人們的,中國的文化不會因為某些人說和某些書說什麽就是什麽的。”
也許我說的和想的不對?不過我確實是這樣認為的,我們中國的父母總是不能把孩子的未來交給孩子自己去選擇,父母的感覺就是孩子的感覺,父母的期待就是孩子的前途,父母的幸福感就是孩子的幸福感,甚至父母想象中孩子的未來就是孩子應當而且一定要有的未來。他們看到自己的孩子跟美國人的孩子不能在一起像跟自己族裔的孩子在一起那樣有頻繁的交往就想象孩子是多麽的孤獨,他們聽到孩子問關於美國曆史書上描寫了中國曆史上的一些事情,就覺得孩子會為此抬不起頭來,其實孩子現在不見得想的那麽多,他們的疑問不過是疑問而已,父母把自己的感覺想象成為孩子的感受這樣就產生了孩子有孤獨感和不幸福感的錯覺。
這個世界是矛盾的,我們生活在這個充滿了矛盾的世界裏無法避免地要享有一切與我們有關係的矛盾,於是很多的迷茫和不解時時處處地纏繞著我們也影響著我們的生活,如何減少這一切帶給我們的煩惱就要看我們如何用自己的方法來讓自己釋懷這一切。
感慨其實還不止這些,不過想說的很好也很難,說實話在海外生活的久了,不同的感受隨時都有,想都記錄下來也不容易,有時候自己也常常會把自己過去的感受推翻的,這個我覺得很正常,出生在一個與現在生活的世界有著完全不同的文化的國度裏,受到的是完全不同的教育,尤其當來到美國的時候自己已經是一個成年人了,世界觀已經形成了,因此要想完全適應並融入這個社會還是有難度的,咋辦呢,還是我開頭的那句話,不能老想著讓自己合適。
嗬嗬,說得多好啊!
頂你的好文章!!
行動上要不斷努力,心態上要隨遇而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