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 (86)
2010 (209)
2011 (252)
2012 (126)
2013 (146)
2014 (159)
2015 (119)
2016 (181)
2017 (128)
2018 (283)
2019 (295)
2020 (360)
2021 (299)
2022 (250)
2023 (208)
2024 (208)
今天感覺有一些疲勞。
早上打開電腦看見郵箱有郵件,是一個國內的好友發來的,講述了關於周末帶孩子去看醫生的事情。朋友的孩子還沒上初中,可是開始長白發了,一家人都很著急,試著治了一陣子效果並不好。上個周末一家人逛街看見了藥店裏有個坐堂的老專家正是治療小兒疾病的,於是上前掛號排隊看了起來,老專家年齡有70了,看上去一點都不像。孩子剛剛坐下就聽專家說,這孩子白頭發不少呀,朋友想終於找對人了,上來就注意到我孩子有白發了,老專家問了診、把了脈,開了幾付藥,然後告訴說,這病要有個時間才能見效,下周再來複診。
朋友回到家把藥趕緊煎好給孩子喝上,可是孩子覺得這藥太難喝了,簡直不能下咽。現在都是獨生子女,爹媽看著孩子不情願喝就心疼,又盼著孩子能快好病,又希望孩子不受罪,不過這倒不是主要的,關鍵老專家還要求下周複診呢,朋友夫妻商量說這會不會是一個“釣魚工程”呢?我已不在國內很多年了,對於有一些規則很陌生,常常因為聽不懂這樣的話讓朋友們笑話,不過這個詞還是很容易理解的。
過去我們的信息沒有今天這樣多,尤其是醫藥方麵的,老百姓簡直就是一切聽從醫生的指揮,讓怎麽著就怎麽著,因為人家是醫生啊,是天使、是救命的救星。現在不一樣了,你隻要上網你想知道什麽或想知道自己的病是怎麽回事,哪裏能治,怎麽樣治都有,有一些藥方都在上邊,而且藥量都有,當然我說的是中藥。而專家也是一樣,從出生年月日,到學曆、經曆要多詳細有多詳細,過去我還真沒搜索過,看到朋友著急給孩子治病又怕有病投錯了醫,我就上網搜索了一下,收獲是大大的。
我把給朋友孩子看病的老專家搜索了個底兒掉,幾乎每一篇關於她的文章都看了,結果大同小異,我挑了兩篇我認為有代表性的發給了朋友,後來一想不行,我得看看這孩子白發是咋回事,於是又上網了,看到的仍是大把的消息,我又選了一些發給朋友,估計看了她也能知道一二了。
這一天,你說要不是有兩下子還不讓老板炒了魷魚了?
下班了,我邊做飯邊想,現在誰都不易啊,這病人不易,醫生也不易,你想啊,這老專家幹了大半輩子的醫生了,在京城不算赫赫有名也不是白丁啊,好幾家藥店爭著搶著的要她去坐堂呢,結果讓我這個真正的白丁給搜索了一天,就算是為她老人家炒作了吧,嗷~。
細想,現在這事都是讓人們彼此的不信任給鬧的。社會風氣壞了,連專家都不被病人們信任了,而要從醫生的角度來說呢,這病人現在也是心計在不斷增長,連看病都要有防備了。當人和人的關係到了這樣的程度,我不知道今後的社會是個什麽樣子,什麽都沒有了標準,什麽都沒有了信譽,尤其是在看病吃東西這樣直接關係到人命的問題上,如果這樣發展下去真的很可怕。
想歸想,我還是給朋友寫了封信,告訴她看病要有耐心,中醫中藥雖然治病治本不過還是要有時間的,不會神奇到藥到病除,我相信中醫是因為中藥對我有需要的時候是經常藥到病除的,也許我的病不重,還也許我找對了醫生。要碰,要看運氣,這是當今社會的現象。不論在中國還是在美國都一樣,沒有太大的區別,在美國醫生不靠譜的有的是,尤其是西醫,笑話多到我都不稀得說,因為不光是可笑更可氣,這年頭找樂都來不及還想那些生氣的事幹嘛呢,還嫌不煩嗎,所以不說了。
寫到這裏,想起有位網友在一位中醫老專家的博文後邊的留言:“中醫和西醫的區別就是,西醫讓你明明白白的死,中醫可以“稀裏糊塗”救你的命。”我覺得說的不無道理,這句話我今天也發給我的朋友了,希望她能堅持為孩子中醫治療,讓孩子早日恢複健康。不過我想有一些不喜歡和不相信中醫中藥的朋友肯定看了會覺得可笑,唉,在多元化的和諧社會裏,信則靈不信則不靈,各取所需吧,喜歡中醫的就看中醫,不喜歡的就看西醫,最好是中醫西醫都看,受益的是我們自己,不是嗎?
不過我同樣建議我的朋友應當帶孩子去中醫院找專家看病,因為那裏的醫生是不是更多一些,不管看哪裏的醫生都要有耐心,隻要認準了這個專家不是贗品就應當給醫生時間,因為神醫畢竟是個別人。
其實今天不想寫什麽的,因為感覺挺累。可是還是堅持把這一點點感受寫下來了,跟大夥分享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