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來峰

試在網絡虛擬世界裏留下一片真誠.
個人資料
bymyheart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歸檔
正文

聽王康談《浩氣長流》史詩巨卷在美展出二三事

(2015-08-18 05:18:17) 下一個

聽王康談《浩氣長流》史詩巨卷在美展出二三事

【寫在前麵的話:從朋友處聽說,為紀念抗戰勝利七十周年,《浩氣長流》史詩巨卷國畫將要來大華府地區展出一個月,筆者就一直在期待中, 希望能夠看到與原作一樣大小的巨製,感受當年抗日英烈們的正義、勇敢與輝煌。昨天,筆者撥通了王康先生的電話,想聽他講一講巨卷此次來美國展出背後那些不 為人知的故事,以便第一時間與CND的讀者們分享。以下是根據電話錄音整理的內容。未經王康先生審閱,如有不準確的地方,文責由筆者自負。】

p1_封麵

IMG_4166

CND:老康你好。請你先介紹一下《浩氣長流》來美國展出的過程吧。

王康:這幅畫的原件不可能運到美國來,因為他要評估、要保險,很複雜,大概幾百萬都拿不下來。所以我們就隻能打 印複製。今年是抗戰勝利70周年,又是二戰結束70周年,所以我們就選了跟紀念這些有直接關係的400多公尺,打印了兩套。一套是海運到紐約港轉到巴爾的 摩港然後運到展地,就是馬裏蘭州的台灣文教中心。另外一套寄到舊金山。大華府地區的這個是在美國的首展,一個月的時間;然後計劃運到紐約去,紐約展完以後 洛杉磯和舊金山再展。所以實際上這是一個巡展。

在大華府地區的這次展覽特別重要,因為這不僅僅是《浩氣長流》在國外的首展,而且很重要。我們有一個很好的新的團隊,叫做大華府亞太二戰浩劫紀念 會。這些成員都來自台灣,在美國已經幾十年了,會長是一個地球物理學的博士,叫陳壯飛。是他把十幾個人的團隊凝聚起來,否則我無論如何也做不出來,因為這 個展覽非常費事。盡管我們在2010年在台北的國父紀念館展出過,但那一次完全是由馬英九政府下麵的台灣文化總會負責,人力當然很充分啦。這裏我要強調一 點,展出所用的所有費用是我們自己出的。當時國民黨提出要出一半的錢,但是我堅持我們的民間立場不能變,國共兩黨的錢一分我們都不能要。所以費用是我們自 己出的,整個展覽是他們用我們的錢雇的專業展覽公司來布置的。所以我們實際上對布置展覽一點經驗都沒有。這次才是我自己第一次正式地介入這個畫的展覽。可 不要小看一次展覽,真的是頭緒紛繁。

我們的複印件是在重慶打印出來的。這個打印也不是一個簡單的事情,很專業的。畫的尺寸太大、太長,數量太多。400公尺長,2米高,這就是800平 方公尺的麵積,非常大。而一打大了它的效果不一定好,越小的精度越高嘛。但是重慶的一個朋友,硬是弄了兩三個月給弄成了!因為要反反複複地和這邊二戰浩劫 紀念會的成員反複商量溝通——選哪些部分,整個的構成如何,用語等等。畢竟大陸和台灣還有些差距,需要磨合、協商,相當費勁。但是所有的難關終於都過了。 這次是大陸和台灣在美國的一次合作。當然參與的都是華人和中國人,然而這是在異地——既不是在這幅畫產生的地方重慶,也不是在台灣,而是在美國新大陸展 覽。

還有就是這次展出的400公尺一共28幅畫,長長短短不齊,還有會標、標語,要全部懸掛起來,文教中心的牆壁是不夠的。我們商量了很久,不能用釘子 或者膠帶,必須要有支撐物,必須要有木架。這件事,就有兩位老兄出麵了。一位名叫黎瑾,他是個土木工程師,中國的說法就是一個木匠,到處幫人修房子來養家 糊口。另外一位叫石霄,是一個飛機愛好者,也曾經在美軍裏麵參加過阿富汗的戰爭,他也懂一些工匠方麵的事情。我告訴他們以後,他們義無反顧,來到現場測 量,和我們的團隊商量,很快就拿出來一個很像樣的、我覺得完全是可以作為文物的規劃圖。他根據房間的長寬高和我們的畫的要求擬定了一個規劃圖。經過確認之 後,他就在賓夕法尼亞的南城的開始製作。那是一個內戰時期就有的、已經100多年了的很大的一個老棚子,以前是養馬養羊烤煙葉的地方。棚子的主人是個美國 人,跟黎瑾是朋友,算是無償地提供這個場所給他們使用。這次一共要做2.5米高、1.2米寬的168個木架,還要做20個木盒子用來穩定木架,真算是個工 程了。

前些時候我去了一個星期,給黎瑾打下手,我戲稱是去勞動改造,順便減肥。去的時候他們都已經做好四分之一了,很辛苦,很不容易。因為在美國每個人都 很忙,都有自己的一攤事情,家裏的、社會公益的。黎瑾實際上用了一個月的時間來做這168個木架和20個木盒子,然後又用運貨車把這些架子送到會展中心。 當時大家看了之後都很感慨,都鼓起掌來。

CND:你是怎麽認識黎瑾的?

王康:是通過作家鄭義認識的,鄭義原來和黎瑾一起做過木工活。黎瑾是上海人,在江西當過10年知青,木工活在那 個時候就會了。你看他那一雙手,完全是勞動者的肌肉發達的手。他比我還大兩個月,但是看上去還很年輕。總之黎瑾和石霄完全是義務地做這件事。後來我才知 道,不久前黎瑾回到上海去過一次。他的父親93歲,去世了,他回上海去送父親最後一程。黎瑾的父親是以前國軍的老兵,參加過台兒莊戰役、昆侖關戰役,後來 參加遠征軍到過印度。所以黎瑾有這分熱忱也不是空穴來風,其來有自。如果需要付錢的話,像黎瑾這樣級別的土木工程師,就算一天300美元,一個月也要 9000元了,再加上汽油費工具費工棚費,恐怕1萬也打不住。可他一分錢都沒要,自己還要貼。他的妻子是個經濟學教授,每天給我們做中飯,然後我們早上帶 著飯盒出門,就像以前舊社會的匠人一樣(笑)。這一次,我們沒有給黎瑾勞務費,可是材料費總要付的吧?結果3000美金的材料費,黎瑾隻用了2000塊 錢,還為我們省下了將近1000元,真是夠意思。我覺得這次給我教育很深。

CND:運過來的畫一份有多重?

王康:800平方公尺複印出來有800多公斤,1600斤,將近一噸吧,海運過來的。運這個東西也費勁了。從重 慶用車子運到深圳港口,從深圳再辦出關手續,也很複雜。然後到了紐約港,再到巴爾的摩港,再通知我們去取。這次還遇到了一個小小的麻煩,就是我們複製這幅 畫的時候,那邊沒有經驗,用的畫布在美國是屬於反傾銷的材料,涉及到美國的行業利益。其實我們的不是畫布,就是一個塑料布的複製品。二戰紀念會的陳壯飛博 士為這件事情前前後後跟海關交涉了好多次,才得以順利出關。

CND:那麽布展的主力就是二戰浩劫紀念會的人嗎?

王康:實際上是這個團隊是紀念會和我們共同組成的。紀念會的都是一些長期在美國的華人,全部是台灣來的,包括熊 式輝的兒子熊元傑(音)。這個團隊的人年齡都偏大,70歲以上了,隻有幾個年輕的。我們這邊,有黎瑾、石霄、我、北明、鄭義等等,實際上是台灣和大陸共同 組成的團隊,共同在做很多事情,包括新聞發布會、記者招待會、印海報、印說明書、邀請嘉賓、邀請媒體等等,大家互相都很體貼。

IMG_4160

作家鄭義與王康在布展現場

CND:都邀請了哪些嘉賓?

王康:嘉賓中有中外抗日將士本人或者家屬,包括飛虎隊飛行員、飛越駝峰116次最後被擊落俘虜的美國援華英雄 Windall Philips 的兒子、親身解救杜立德將軍的中華民國將軍徐柏年,還有抗戰時毀家紓難的民生船運公司總裁盧作孚先生的孫女盧曉蓉等。徐柏年將軍,黃埔12期的國民黨老 兵,今年96歲了。抗戰的時候他參加了很多戰鬥,最主要的一個功跡是救了美國的杜立德將軍。

杜立德(注:英文名Jimmy Doolittle)當年是美軍飛行員。1942年4月18日,他首次帶領了美軍飛機轟炸東京,回來的時候因為油料用盡或者被日軍擊落,幾十名飛行員跳傘 掉落在浙江一帶,有的掉在牛棚裏,有的掉在水田裏。徐柏年將軍當年是個營長。他參與了救護美軍飛行員的行動,那是個很傳奇的故事。對於美國關心二戰的人來 說,杜立德將軍可以說是婦孺皆知,比陳納德名氣還大。這次我們能把徐老將軍請到是一個意外的榮幸。他會帶全家人來。還有幾位援華的美國老兵,都快100歲 了,恐怕這是他們最後一次參加紀念活動了。

我們這個展覽,在整個華人民間紀念活動中大概是最有特點的,有聲有色。遺憾的是我們的主創團隊由於不便言傳的原因都不能來參加這次活動。我太希望他們能來看一眼自己付出心血的作品在美國首都附近展覽啊。

2010年在台北的展覽從展覽的角度來看,我覺得是不成功的。他們當時怕民進黨鬧事,我提的三條建議他們一條都沒有接受。其中有一條就是,我說,繪 畫和音樂都屬於藝術,國父紀念館是有音響設備的,展出時能不能在合適的時間也放一些抗戰歌曲。他們立馬拒絕,也不解釋。我一直覺得很遺憾。我們這一次就是 完整的一個空間,有會標,有抗戰的標語,有我們的28幅畫,而且有抗戰歌曲和音樂。再加上一個開幕式,我覺得會很激動人心。畫展在形式感上是有聲有色地來 紀念中國抗戰勝利70周年。比如我們的主席台上就會掛一幅16公尺長兩米高的陣亡將領圖,那些民族英烈就站在那裏望向會場。一定會激動人心。

有一件事我一定要說一下。就是那次黎瑾送我回家,在他們回程的路上遇到了一個很大的車禍。隔離帶對麵高速路上有一輛年輕人開的車,不好好走,把一個 貨車撞了。被撞的貨車在那裏打轉,一個很大的工具箱飛了出來,越過隔離帶,砸到黎瑾他們的擋風玻璃上,工具箱裏有一個幾十公斤重的千斤頂直接飛進他們的車 子把車的後部砸了個稀爛。萬幸的是,黎瑾和他的妻子郭恩揚安然無恙,隻有恩揚受了一點輕傷,經檢查沒有問題。那就是幾天前發生的事情。車禍發生後我對黎瑾 他們說,木架做好我們租車運過來,不讓他們送了。他們驚魂未定,需要休息幾天。但是黎瑾說不行,已經安排好了就必須要這樣。他和朋友用兩個拖鬥車把所有的 木架都運過來了。我們的黎瑾,真有點英雄氣概啊!

haoqichangliu (2)

王康與黎瑾在布展會場合影,背後就是黎瑾製作的部分布展木架

王康:像這樣的動人故事還在繼續著。你說我王康何德何能,這些年裏能夠得到這許多人的幫助與支持?關鍵是這幅畫。這幅畫還不是關鍵。關鍵是我們畫的是中國的陣亡將領們,是那些抗戰的英烈先賢們。是他們有這樣的感召力。

CND:的確如此。也期盼著有一天這幅史詩長卷能夠在孕育它的土地上、在重慶、在中國大陸展出。

附圖片:《浩氣長流》史詩國畫在大華府地區展出的準備工作在緊張進行中

haoqichangliu (4)

haoqichangliu (8)

haoqichangliu (9)

haoqichangliu (6)IMG_4153IMG_4154IMG_4156 (1)IMG_4176 (1)IMG_4155 (1)

———————————————————————

注:讀者如想了解《浩氣長流》巨卷史詩國畫的誕生過程,請到訪2013年11月的CND特稿:抗日史詩國畫長卷《浩氣長流》。可點擊以下鏈接閱讀:

抗日史詩國畫長卷《浩氣長流》(上)沒有硝煙的八年抗戰

抗日史詩國畫長卷《浩氣長流》(中)長卷擷萃

抗日史詩國畫長卷《浩氣長流》(下)國畫的誕生:創作團隊

抗日史詩國畫長卷《浩氣長流》(下·續)國畫的誕生:畫事點滴(一)

抗日史詩國畫長卷《浩氣長流》(下·續)國畫的誕生:畫事點滴(二)

抗日史詩國畫長卷《浩氣長流》(補記)中國抗日戰爭殉國將領總神位

□ 作者投稿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