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 (96)
2010 (225)
2011 (223)
2012 (262)
2013 (153)
2014 (97)
2015 (75)
2021 (69)
沒有名字的東西
奈保爾 / 張琪譯
波普自稱是個木匠,可他的建造物隻有自家後院芒果樹下的那個馬口鐵小工棚。就是這麽個小工棚他也沒有蓋完。他懶得給屋頂上的馬口鐵皮釘釘子,隻在上麵壓了幾塊大石頭。一到刮大風,屋頂就像散了架似地發出乒乒乓乓的可怕聲,隨時都有飛走的可能。
不過波普可從不閑著。他總是在錘呀、鋸呀、刨呀,忙得不亦樂乎。我喜歡看他工作。我喜歡那些木頭——喬木、香樹和蟾蜍樹的香味,我喜歡那些木屑的顏色;也喜歡那些鋸末像粉一樣撒在波普卷曲的頭發上。
“你在做什麽呀,波普先生?”我問。
波普總是說:“啊,孩子!這個問題提得好。我在做一個沒有名字的東西。”
我就喜歡波普這一點。我覺得他就像個詩人。
一天我對波普說:“我想做點東西。”
“你想做什麽呢?”他說。
我一下子還真想不出到底要什麽。
“這不,”波普說,“你也在想一個沒有名字的東西啦。”
最後我決定做一個雞蛋架。
“你做這東西給誰?”波普問。
“媽媽。”
他笑了笑。“你想她會用這東西?”
你別說,我母親還挺滿意那個雞蛋架,用了差不多一星期。後來她好像把它給忘了,又開始像過去一樣往碗裏或碟子裏放雞蛋了。
我將此事講給波普聽,他笑道:“孩子,要做東西就要做沒有名字的東西。”
我為博加特的裁縫店寫了招牌以後,波普也要我為他寫一個。
他取下夾在耳朵上的一支紅筆頭,琢磨著該怎麽寫。起先,他想稱自己是個建築師,但我勸他放棄了這個主意。他的拚寫老不確切。寫好後的招牌如下:
建造理由及承包人/木工/ 家具師
招牌由我執筆,所以我還在右下方簽上了自己的名字。
波普喜歡站在招牌前。不過不熟悉他的人前來谘詢時,他總不免有點緊張。
“你問那個木匠夥計?”波普總這麽說,“他早搬走了。”
我覺得波普要比博加特隨和得多。博加特很少同我說話,可波普卻特別健談。他談的都是關於生死、工作之類的嚴肅話題我發覺他真地愛跟我說話。
但在街上,波普卻不是招人喜歡的人。倒不是他們覺得他有神經病或是個大傻瓜。哈特常說,“你們聽,波普也太傲氣了。”
這麽說波普不公平。波普有個習慣。每天早上總要拿著一杯朗姆酒站在大街的人行道上。他從不喝杯裏的酒 。但隻要見有熟人,他就用中指沾沾酒,再舔舔手指,然後朝熟人揮揮手。
“我們也買得起朗姆酒呀,”哈特常說,“但我們就不像波普這樣炫耀。”
我自己倒從來沒這麽想過。一天我向波普問起此事。
波普說:“孩子,早晨太陽剛出來,天還有點涼,你一起床就能出去走走,一邊曬太陽,一邊喝點朗姆酒,你會覺得很舒服。”
波普從不掙錢,都是老婆出去工作。好在他們沒有孩子,這樣倒也方便。波普說,“女人愛幹活就讓她們幹吧,反正男人也幹不好。”
哈特說,“波普娘娘腔,不是個好男人。”
波普的老婆在我學校附近的一個大戶人家做廚娘。以前,她下午常等我,然後帶我去她的大廚房,還給我好多好吃的。我唯一不喜歡的就是我吃東西時她坐在一旁盯著我的樣子,好像我是為她吃似的。她讓我叫她阿姨。
經她介紹,我認識了那個大戶人家的園丁。他是個棕色皮膚的漂亮男人。他很愛花。我喜歡他照看的花園。花園裏的花床總是黑幽幽、溫漉漉的,草坪上的草長得又綠又水靈,又經常修剪。有時我幫他給花床澆水。他常把割下的草放在一個個小袋裏,讓我拿回家給我媽。草對於老母雞可是好東西。
有一天,我沒見著波普的老婆。她沒在等我。
第二天上午,我也沒見波普在人行道上用手指沾杯裏的朗姆酒。
那天晚上,我還是沒看見波普老婆。
我發現波普在他的工棚裏傷心。他坐在一塊木板上,拿木屑在手指上纏來繞去。
波普說:“你阿姨走了,孩子。”
“去哪兒了,波普先生?”
“啊,孩子!這個問題提得好,”他說到這便再沒往下說。
後來,波普就發覺自己成了受歡迎的人了。這個消息不脛而走。一天埃多斯說:“波普怎麽了?像是他沒有朗姆酒了吧。”哈特聽後跳了起來,差點給了他一巴掌。打那以後,大家經常聚在波普的工棚裏。他們談板球、足球和電影——什麽都談,除了女人——就是想讓波普高興。
波普的工棚裏不再有錘子和鋸子聲。木屑聞起來也不新鮮了,顏色也變黑了,幾乎像爛泥一樣。波普開始酗酒,他喝醉以後我可不喜歡他。他身上一股朗姆酒味,經常大哭大叫,然後就發火想打人。這使他被那幫人接納了。
哈特說:“我們過去錯怪了波普,他是個好漢,和我們一樣。”
波普喜歡這些新夥伴。他生性健談,對街上那幫人也總是挺客氣,他一直很奇怪自己會不受歡迎。現在他好像得到了自己想要的東西了。但波普並不高興。這友誼來得太晚了點。他發覺他並不像他期望的那樣喜歡那幫人。哈特竭力想讓波普對其他女人感興趣,但是波普做不到。
波普從不以為我年紀小,有些話不該對我講。
“孩子,等你到了我這把年紀,”有一次他說,“你會發現你一心喜歡的東西一旦得到後,你就不再會珍惜它們了。”
他講話就這個風格,像謎一樣。
終於有一天,波普離開了我們。
哈特說:“他不說我也知道他去哪兒了。他是去找他老婆了。”
愛德華說:“你想她會跟他回來嗎?”
哈特說:“等著瞧吧。”
其實,我們也用不著久等,報上很快就報道了此事。哈特說果不出他所料。波普在阿裏馬打傷了一個男人,那男人拐走了他老波。那人就是以前給過我許多袋青草的園丁。
波普倒沒出什麽事,隻是被罰了點款,要不然他們也不會這麽輕易放過他。當地的法官警告波普以後最好不要再去騷擾他老婆。
他們編了首關於波普的小調,那年這首歌很流行呢,它是狂歡節的進行曲,安德魯斯姐妹合唱團為一家美國錄音公司演唱了這首歌:
有位木匠小夥計去了阿裏馬
為尋一個小活寶名叫伊梅爾達。
這可是米格爾街的大事跡。
在學校,我常對人說:“那個木匠夥計是我特別好,特別好的朋友。”
在板球場和賽馬場,哈特逢人便說:“認識他嗎?天哪,我和那老兄過去整天在一起喝酒。乖乖,他真有海量。”
波普回來後完全換了個人。我一跟他說話他就對我大吼大叫。哈特和其他人一帶著朗姆酒 去工棚看他,他就把他們轟了出去。
哈特說:“你們看,女人把那家夥整瘋了。”
往日那熟悉的聲音又從波普的工棚裏傳了出來。他拚命幹活。我真想知道他是否還在做沒有名字的東西。但我害怕沒敢問他。
他往工棚裏拉了一盞電燈,開始在夜間幹活。他家門外總停著許多車子,將東西拉進拉出。後來波普又忙著漆房子,將房子漆成大綠色,又將屋頂漆成大紅。哈特說:“這家夥準瘋了。”
又補充道:“怕是他又要做新郎官了。”
哈特沒有全說錯。 大約兩星期後的一天,波普回來了,還帶來了一個女人。是他老婆。我阿姨。
“女人就這個德行,”哈特評論道,“她們喜歡的就是這種東西。不是那個男人。是那幢新漆的房子,和屋裏那套全新的家具。我敢跟你打賭,要是阿裏馬的那個男人也有所新房子和新家具,她就不會跟波普回來。”
不過我不在乎哈特怎麽說。我很高興。又能看到波普早晨端著朗姆酒站在外麵,用手指沾沾酒同熟人打招呼,真令人高興;我又能問:“你在做什麽呀,波普先生?”並得到的還是那熟悉的回答:“啊,孩子!,這個問題提得好。我在做一個沒有名字的東西。”
波普很快又恢複了過去的生活方式,他仍然把時間都花在做那沒有名字的東西。他又停止了工作,他老婆又到我們學校附近的那戶人家做了廚娘。
波普的老婆回來以後,街坊幾乎生了他的氣。他們覺得以前對他的同情受到了嘲弄,都白費了。哈特又說道,“我早就講過,那個該死的波普就是太傲氣。”
但是現在波普不在乎了。
他常對我說:“孩子,今晚回家祈禱吧!願你像我一樣快活。”
後來發生的事太突然,我們都不知道會出這種事。哈特也是讀了報紙後才知道的。他總愛讀報,常常從早上10點一直讀到晚上6點左右。
哈特叫了起來:“我看到了什麽?”他把那標題拿給我們看:小木匠被捕入獄。
這太不可思議了,原來波普是個作惡多端的梁上君子。所有那些新家具,用哈特的話說都不是波普做的。他偷來別人的東西然後把它們重新組裝起來。實際上他偷的東西太多,有時隻好把不要的那些賣掉。他就是這麽被抓住的。現在我們才明白以前為什麽總有許多車子停在波普家門口。他什麽都偷,就連他裝修房子用的油漆和刷子也是偷來的。
哈特說出了我們大家的心裏話。他說:“這老兄真笨,為什麽他要去賣他偷來的東西呢?告訴我。為什麽?”
我們都認為他這麽做確實太蠢。可是,我們打心眼裏佩服波普,他是個真正的男子漢,也許比我們誰都強。
至於我阿姨……
哈特說:“他被判了多久?一年?就算表現好提前三個月釋放,也有九個月。我斷定她也隻能盡三個月的婦道。過了這段時間,米格爾街就不會再有伊梅爾達這個人了。”
但是伊梅爾達從未離開米格爾街。她不僅繼續幹著廚娘的活,還開始幫人燙洗衣服。街上沒有人同情波普,他做了見不得人的事罪有應得。況且這種事大家都司空見慣了。他們隻是可憐伊梅爾達一個人還要坐守空房。
波普回來後成了英雄。他成了那幫小子中的一員。他混得比哈特和博加特都強。
但對我來說,他變了。這種變化使我傷心。
回為他開始幹活了。
他開始為別人做莫利斯式椅子、桌子和衣櫥。
有一次我問他:“波普先生,你什麽時候再做沒有名字的東西呀?”他竟臭罵了我一通。
“你他媽的真討厭,”他說,“快滾開,否則我非揍你不可。”
原載:V.S.奈保爾/著《米格爾大街》
嗯,我也要好好讀讀書。
謝謝分享!
謝謝心姐分享,周末快樂!
我下周回京,謝謝你的囑托注意身體,回來見。。。
提前祝你和家人春節闔家幸福!
奈保爾:全名Vidiadhar Surajprassad Naipaul,1932年8月17日出生於加勒比地區特立尼達島(位於向風群島最南端、委內瑞拉東北部海岸外)的一個印度婆羅門家庭,祖父1880年作為契約勞工從印度北部漂洋過海移民特立尼達。奈保爾年幼時,父親憑自學謀到特立尼達英語《衛報》記者之職,於是舉家從鄉間小鎮搬遷到特立尼達首府西班牙港。 西班牙港的市井生活才是年輕的奈保爾眼中“真實的世界”。但另一個世界也許更為真實,那就是英國文化與文學的世界。奈保爾的父親喜愛英國文學幾乎到了癡迷的程度,讀書讀到精彩處就要念給兒子聽,讓他一同欣賞。奈保爾在《閱讀與寫作》(1999)一書中回憶道,他十二歲之前就已經記得英國文學中很多片斷,它們主要來自莎劇《裘力斯·凱撒》、狄更斯的《霧都孤兒》、《尼古拉斯·尼克爾貝》和《大衛·科波菲爾》、喬治·艾略特的《弗洛斯河上的磨坊》、蘭姆的《莎士比亞故事集》和查爾斯·金斯利的《英雄》。至於他當時對印度的印象則完全來自英國作家(毛姆、艾克利和奧爾都斯·赫胥黎)筆下的印度。換句話說,他自幼就從英國人的視角來認識與他沒有直接關聯的印度。 在父親的感染下奈保爾從小立誌做作家。 於2001年獲諾貝爾文學獎。在成為諾貝爾獎得主之前,奈保爾已收獲無數榮譽,如英國最富聲望的布克獎,毛姆小說獎,萊思紀念獎,霍桑登獎等。1993年,獲頒第一屆大衛·柯恩英國文學獎,該獎旨在表揚“尚在人世的英國作家一生的成就”。1990年,奈保爾被英國女王封為爵士。
資料來源: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