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皮娜-鮑什
[1](德語:Pina Bausch,1940年7月27日-2009年6月30日),1940年生於
德國的佐林根,少年起開始在福克旺舞蹈學校Folkwang School學習古典
芭蕾和
現代舞,19歲時到了
紐約跟隨約斯.林蒙林、保羅-泰勒等現代舞大師學習,以後在1963年回到德國。
經過10年的演員和編舞創作實踐,從1973年開始,33歲的皮娜.鮑什開始出任德國的烏帕塔爾舞劇院Tanztheater Wuppertal藝術總監和首席編導,從這時開始,皮娜.鮑什馬上著手她的“舞蹈劇場”想法的實現。兩年之後,她的根據斯特拉文斯基的音樂作品
《春之祭》創作的同名作品立即引起轟動,評論稱之為“在約八十個《春之祭》版本中最為突出的”。
這以後,皮娜-鮑什繼續沿著她的“舞蹈劇場”方式創作下去,《穆勒咖啡館》、《貞潔的傳說》、《藍胡子》、《華爾茲》、《瑪祖卡FOGO》、《康乃馨》、《1980》、《窗戶清洗工》等都是她的強有力的作品,巡回演出歐洲、美國、以及亞洲的日本和香港。
皮娜·鮑什
她還“跨界”在著名電影導演費德裏克?費裏尼和佩德羅?阿莫多瓦的作品中有上乘表演。
2009年6月30日皮娜·鮑什在德國烏帕塔爾的一家醫院病逝,終年68歲。五天前,她剛剛被診斷出患有
癌症,當地時間周二便與世長辭,烏珀塔爾舞蹈劇院在其官方網站上寫道:“就在上周日,她還與自己的舞伴站在劇院的舞台上。”
[2][3][4] 生平
鮑什從小就開始跳舞。
1955年,她開始在
埃森的福克望學校(Folkwang Hochschule im Ruhrgebiet)求學,這個學校是由德國很有影響力的編舞者庫特·尤斯(Kurt Jooss)擔任校長,他也是德國表現主義舞蹈(Expressionist dance)的創造者之一。
1960年,在畢業之後,她獲得獎學金而前往紐約市的
茱莉亞音樂學院繼續就讀,在這裏的老師包括了安東尼·圖德(Anthony Tudor)、荷西·李蒙(José Limón)與
保羅·泰勒(
Paul Taylor)等等名舞蹈家。在紐約她曾成為保羅·山納薩與冬雅·弗亦爾舞團(Paul Sanasardo and Donya Feuer Dance Company)與新美國芭蕾舞團(New American Ballet)的舞者,並且成為紐約大都會歌劇院芭蕾舞團的成員之一。
1962年,鮑什加入庫特·尤斯(Kurt Jooss)新成立的福克望芭蕾舞團(Folkwang Ballett)成為獨舞者,並在庫特·尤斯(Kurt Jooss)作品的許多地方提供協助。她在
1968年編成第一部舞作《片段》,並在
1969年接替庫特·尤斯(Kurt Jooss)接下舞團藝術總監一職。
1972年,鮑什成為烏帕塔芭蕾舞團(Wuppertal Opera Ballet)的藝術總監,後來鮑什將該舞團改名為“烏帕塔舞蹈劇場”(Tanztheater Wuppertal Pina Bausch)。
2009年6月,鮑什被驗出患
癌,5日後離世,辭世前仍工作不輟,數天前才與
舞者一起登台謝幕。
作品評價 皮娜·鮑什是德國排名第一的出口文化,因為世上無人像她這般寫下輝煌的舞蹈史。
這位當初在埃森市福克旺學校的神童、以及當今身為烏珀塔爾的芭蕾總監的編舞家,在不到十年之間排除萬難,確立了這項舞蹈類型。如今,舞蹈劇場這個名詞已和皮娜·鮑什的名字劃上等號,無法分舍。皮娜·鮑什的“
舞蹈劇場”跨越美學的界限與藝術的藩籬,建立了獨樹一幟的舞蹈新語言,影響了整個世界。她所帶領的烏珀塔爾舞蹈劇場以前衛的理念和表現手法,綜合舞蹈和戲劇的元素,成為現今重要的藝術形式之一。
皮娜·鮑希最好的作品都超過三個小時,真的可以說緩慢,緩緩地,重複的表現著殘酷;一個男人把一個女人仍到了地上,她爬了起來;一個男人把以個女人又仍到了地上,她爬起來了;一個男人把一個女人再一次仍到地上,她爬起來了;一遍一遍,一次一次。從好笑到由衷的悲哀;男性和女性,永遠重複的傷害和被傷害。在劇場上,舞者們吃東西,吸煙,相愛,玩耍,受傷。任何一種動作都可能成為舞蹈。
皮娜的
舞蹈總是龐大的、龐大的主題,愛與關係中的衝突:龐大的團隊,超過20個舞者;龐大的舞台設置,撒滿葉子或者鮮花或者泥土。但是她在這些看似混亂的因素中有著自己的邏輯,這後來被稱作“皮娜-鮑希的節奏”,讓人無從拷貝。在劇場中,她將什麽都變得和日常生活不同,觀眾在觀察奇異中感動於皮娜-鮑希對自己生活的精粹提煉。
皮娜·鮑什
她的舞蹈作品常常沒有一個固定的情節,沒有老套的進程,沒有什麽相關的人物性格,什麽都是出乎意料的,男子們一個個蓬頭垢麵,為所欲為,肆無忌憚地以不同的方式在舞台上隨意毆打,藐視甚至當眾強暴女性,將女性硬塞進箱子裏,而女性,總是無可奈何地接受了這豬狗不如的境地,舞台上的演員不是垂頭喪氣就是怒氣衝衝,台下的女性觀眾卻開始熱淚盈眶:“這是我們身處的現實,女性受到的種種
虐待,毫無尊嚴可言,“隻有皮娜·鮑希的舞蹈不去粉飾太平不去美化虛偽而且真實地無情地把生活濃縮到了舞台上。劇場,本來就是生活的一部分,它不是夢境,它是所有現實的綜合。這是20世紀舞者皮娜·鮑希的聲音。
作品風格
她的作品以悲傷融合幽默而知名。她的作品中可以發現男人女人間相互作用的主題,這樣的主題並且借由派卓·阿莫多瓦導演的《
悄悄告訴她》(Hable con ella),啟發到更廣大的觀眾群中。她的作品是由許多的對話與動作等等各小段所組成,通常本質是十分超現實主義的。“重複”是其中非常重要的結構成分。她的大型多媒體製作通常網羅了精巧的舞台與仔細選擇的音樂。例如在舞作《熱情馬祖卡》(Masurca Fogo)中,一半的舞台由巨大的岩丘占據,而音樂則幾乎譜進所有類型的音樂,從葡萄牙的音樂到凱蒂蓮(k. d. lang,本名Kathryn Dawn Lang)的歌曲等等。
個人評價
皮娜?鮑什去世後,德國副總理施泰因邁爾在一項聲明中指出:“有別於大多數人,她打破了
皮娜·鮑什
[5] 傳統舞蹈、古典芭蕾結構,創造出自己的獨特風格。”德國
漢堡芭蕾舞團團長、著名編導約翰?諾伊邁爾說:“她不斷地改變我們所稱之舞蹈的界限,我簡直無法想象誰能成為她的繼承者。”皮娜?鮑什的離世,被認為是世界舞蹈藝術一個時代的結束。
家庭
同名電影她與荷蘭出生的羅夫·玻濟克(Rolf Borzik)曾經生活和工作在一起。他是舞團的舞台與服裝設計,於1980年過世。羅夫·玻濟克(Rolf Borzik)對舞蹈劇場(Tanztheater)的視覺風格有重要的影響力,他從早期就非常決定性地支持鮑什直到他死前舞團獲得國際上的讚賞為止。他們有一個小孩,叫做羅夫·沙洛蒙(Rolf Salomon)。
基本信息
片名:皮娜
地區:德國
類型:
紀錄片 語言:法語 德語
上映日期: 2011-02-24
導演: 維姆·文德斯 Wim Wenders
主演: 皮娜·鮑什和烏珀塔爾舞蹈劇場所有成員
Ensemble Tanztheater Wuppertal Pina Bausch
電影介紹
這是一部獻給2009年去世的“德國現代舞第一夫人”皮娜·鮑什的電影。影片跟隨皮娜·鮑什和烏珀塔爾舞蹈劇場所有成員拍攝,采用先進的3D技術,展示皮娜創造的讓人振奮又無可比擬的現代舞藝術。影片將帶領觀眾展開一次視覺感官上的發現之旅,將這個傳奇的舞蹈劇場以新的維度投射到銀幕之上。除此之外,文德斯的鏡頭還將跟隨舞者們離開劇場,走進烏珀塔爾這座充滿工業景觀的城市,這裏是皮娜的紮根之地,在超過35年的時間裏,這裏一直是她創作生活的中心。
幕後花絮
早在1985年,當維姆·文德斯第一次看到皮娜·鮑什演出的《穆勒咖啡館》,便深深為這位現代舞藝術家所折服。在與皮娜會麵後,兩人迅速成為了要好的朋友,並產生了以後要一起合作一部電影的想法。其實文德斯並不是第一個與皮娜合作的導演,她曾出現在意大利導演費裏尼的電影《船續前行》中,西班牙導演佩德羅·阿莫多瓦也是她的熱情粉絲,阿莫多瓦電影《對她說》的創作靈感就來源於《穆勒咖啡館》,在影片的開頭和結尾處,都可以看到她的神奇舞姿。但文德斯卻堅持認為,惟有找到一個全新的表現媒介,才能讓合作開始。他認為,皮娜·鮑什的“舞蹈劇場”將形體、人聲、音樂、影像等舞台元素都調動起來,以探索舞蹈與戲劇結合的可能性,並非傳統的電影表現形式能夠再現,“無論是在情緒上還是從美學上,二維的電影銀幕無法捕捉到皮娜·鮑什的舞蹈精髓。當我第一次看見她的舞蹈時,深深地被感動了。我從這全新的藝術形式裏感受到了人類運動、姿勢的美感,而當年那種美妙的魅力正是我想通過銀幕表達給觀眾的感覺。”
直到2007年,文德斯看到了《U2 3D演唱會》,影片用3D鏡頭跟隨U2樂隊,記錄下其從阿根廷、墨西哥、智利到巴西等地的環球演唱會的台前幕後,這讓他靈光乍現:3D正是他苦尋已久的媒介!文德斯說,“隻有在銀幕上打造出一個三維的立體空間,才讓我感到有信心再現出皮娜·鮑什的烏珀塔爾舞蹈劇場內的藝術。”
然而天有不測風雲,就在影片宣布開拍不久,2009年6月下旬,皮娜· 鮑什被診斷出罹患肺癌,僅僅5天之後,她就離開了人世,享年68歲。維姆·文德斯的計劃再度陷入了停滯,他通過英國《衛報》發表了一首短詩,表達對鮑什離世的哀悼之情,詩中說:“很傷心,我們一起設想、策劃了那麽久的整套合作計劃和電影,啟動得太遲。”
不過,在與鮑什生前執掌的烏帕塔舞蹈劇場商談後,文德斯宣布,雙方將開始合作,3D電影計劃將重新啟動。他指出,是來自公眾的聲音讓他們覺得非常有必要將這個計劃繼續下去,“皮娜去世後,我們收到了許多來自大家的鼓勵信件,支持我們完成這部電影。我們一定要完成皮娜的心願,記錄下她的舞蹈,通過銀幕讓全世界觀眾看到。”
而由於主角的缺失,文德斯不得不轉變原有的拍攝想法,“我們得想出一個全新的概念,不讓這次合作的機會就這樣遺憾地流失。能通過3D影像表現皮娜·鮑什設計並監督的舞蹈作品是我們的榮幸,這些舞蹈影像資料裏能見到她認真嚴厲、充滿愛的眼睛。”他率領劇組先拍攝了皮娜三部作品《穆勒咖啡館》、《春之祭》和《月圓》,而後劇組隨劇團演出,拍攝皮娜的另一名作——1978年創作的《交際場》。文德斯說,這部電影將是一曲唱給“鮑什貢獻給世界的美”的禮讚。
(文字摘自百度)
後記:
我前天看CHARLI E ROSE 訪談節目,他對德國導演WIM WENDERS就是這個PINA紀錄片的導演,同時播放了幾個片段,PINA編排的舞蹈用舞蹈語言表達出來情感語匯是如此的強烈,詩意,把藝術的感染力通過舞者的肢體,表達的淋漓盡致,我被深深地吸引了。藝術的表達完全超越了語言,種族,文化甚至時代的隔閡。
推而廣之其他的藝術形式如果達到一定的境界,我想也情同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