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來峰

試在網絡虛擬世界裏留下一片真誠.
個人資料
bymyheart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歸檔
正文

“出軌”唐詩和“出軌”男女(上,下)BY漁樵耕讀

(2012-01-04 19:24:36) 下一個

歲末茶座:出軌唐詩和出軌男女(上)

2011-12-27 19:16:35

 

 

            唐詩有木有出軌的? - 有。 

            男女之情有木有出軌的? - 有。 

             兩者有木有相同之處? - - 有。 

             信不信?且泡一杯茶,漁樵子與諸君與一起來戲說一番,權作新歲茶資。 


              
本文所提的唐詩,是指盛唐之際日臻成熟的格律詩,即近體詩。之所以稱為近體詩,是相對於唐朝以前的古體詩而言。

            
熟悉詩歌的人都知道,詩歌以先秦的《詩經》和《楚辭》為兩大源頭,其後經過漢樂府、魏晉樂府、和南北朝樂府,發展到唐初時,句式已從四言(如《關雎》)和 雜言(如《離騷》)形成以七言和五言為主,聲律已辨析出四聲(即平、上、去、入),音韻已形成了完整的聲韻係統(如陸法言的《切韻》),對偶更是爐火 純青,所以格律詩的出現已經水到渠成。初唐的文章四友”- 老老杜(杜甫的祖父杜審言)、李嶠、崔融、蘇味道(蘇東坡先祖),對仗工整,字字錘煉,都是近體詩的奠基人物;到了沈宋(沈銓期、宋之問)之時,聲律 和諧,屬對工整,律詩至此漸成定格。

         
簡單說來,律詩的金科玉律不外乎以下幾條:(1)押韻(偶數句);(2)對仗(中間頜、頸二聯);(3)平仄交替(如平平仄仄平平仄)、相對(對 句,如仄仄平平仄仄平)、相粘(前後聯,如首聯的對句是仄仄平平仄仄平,則頜聯的出句是仄仄平平平仄仄)。

          
記住了這幾條,就算是入了律詩門,大可盡情飽覽欣賞唐詩了。然而,當你捧起一本詩集,無論是蒙學的《三百首》、《千家詩》、還是大部頭的康熙禦製《全 唐詩》,你很快就會發現,其中的很多律詩都有出軌的現象或傾向,完完全全中規中矩的律詩,其實很少。這種出軌的現象,大體有以下幾種,與男女之情 出軌有著類似之處,在下姑妄稱之為事實婚姻打擦邊球失足回頭、和紅杏出牆,分別敘述如下:

           1
事實婚姻”- 合理不合法的特殊格律
          
我們先來看看張九齡膾炙人口的《望月懷遠》:
           
           
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時。
          
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
          
滅燭憐光滿,披衣覺露滋。
          
不堪盈手贈,還寢夢佳期。

           
張總理這首詩,除了頜聯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的對仗略有不工外,應該說是一首嚴格的五言律詩。但是,如果你留意看一下它的聲律,首聯海上升明月, 天涯共此時整整齊齊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接下來的頜聯出句情人怨遙夜按律本應該與首聯對句的天涯共此時相粘(即平平平仄仄),現在卻成了“”平平仄平仄” – 不僅第二、四字本該逢雙必反的平仄相同,而且還是孤平(即兩個仄聲字中夾了一個平聲字),犯了詩律的大忌。

            
但是,在很多唐詩中,為了避免平平平仄仄(五言或七言的後五字)中三個平音的單調,有意將第三個平音與後麵的仄音對調,變為平平仄平仄,起到音韻變換的作用。因此,這類平平仄平仄格律在唐詩中用得非常普遍,已成為一種特律 

                              
如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五律):
            
無為在岐路,兒女共沾巾。(平平仄平仄,平仄仄平平)

                              
宋之問《題大庾嶺北驛》(五律):
            
明朝望鄉處,應見隴頭梅。(平平仄平仄,平仄仄平平)
 
                              
孟浩然《宿桐廬江寄廣陵舊遊》(五律):
            
還將兩行淚,遙寄海西頭。(平平仄平仄,平仄仄平平)

                              
再如杜甫《詠懷古跡》(七律):
            
千載琵琶作胡語,分明怨恨曲中論。(平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所以,這一種類似於事實婚姻的合理卻不合法的句式,由於用的多了,且確有它存在的價值,也就默許成合法婚姻了,成了正律的補充。
 
           
順便提一下,古人把月初、月中、月末的月亮分別稱為朔月望月晦月。所以張九齡《望月懷遠》中的望月是指十五的月亮,不應誤解為看月亮

                                           
(待續) 

歲末茶座:出軌唐詩和出軌男女(下)

2012-01-02 10:59:06

 


            2
打擦邊球”– 不盡忠實也不犯的律內拗救
 
           
最典型的律詩聲調是每兩個字為一個節奏,平仄相互交替(如:平平仄仄平平仄),但重在逢雙必反,即第246字平仄相反,以起到抑揚頓挫的音律 變換效果;對135字的平仄比較寬鬆,不太追究,即所謂:一三五不論,二四六分明。所以,隻要不犯大錯誤(如孤平),則135字可平可 仄,不算出軌。如前述的兒女共沾巾應見隴頭梅遙寄海西頭幾句,嚴格來說,本來它們都應該和其出句平仄相對,即仄仄仄平平,但在這 裏,第一個字都是平聲,成了平仄仄平平

         
盡管這一類擦邊球屬於合法犯規,但如果犯得多了,也會有傷大雅,影響詩歌的聲律。因此,很多律詩在這種情況下,會補救一下。即把間隔字的平仄轉換 一下(本句拗救),或把同一聯中上下句相應位置的字的平仄轉換一下(對句拗救),或兩者皆而為之(連環拗救),以保持平聲字和仄聲字的總體平衡,和音韻協 調。我們來看一個例子: 

                  
如杜工部《登樓》的首聯
          
花近高樓傷客心,萬方多難此登臨。(平仄平平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平)

           
這是仄起首句入韻的七言律詩,按正規的音律這兩句本應該是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的句式。可是,這裏出句中本該是仄音的第15個字卻變 成了平聲的,雖然不違法,卻有點拗口。因此,詩人在對句中做了補救,把本該平聲的第一個字改成了仄聲的字,同時又把同一句中本該仄聲的 3個字改成了平聲的字。這樣一來,這個字不僅補救上一句的字(對句拗救),也補救了同一句中的字(同句拗救),是一石二鳥的連環拗救。杜甫畢竟是功力深厚的律詩大家,出手不凡。不過,第一句中的字,他並沒有救。 

             
有意思的是,杜甫也許對這種句式情有獨鍾,或者他是有意為之,他的另一首詩《登高》中的首聯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的平仄和拗救方式與上麵的兩句幾乎一模一樣。諸君如有興趣,不妨比較一下,頗有意思。

            
這一類守大義而不拘小節的唐詩,占了近體詩的大多數。這種情形,有點象現實生活的男男女女,雖然難免有一兩個關係密切曖昧的紅顏藍顏知己,但卻 發乎情,止乎禮,小過補之,堅守家庭婚姻道德底線,雖不盡忠誠,但並無大過,更不犯法。畢竟,象柳下惠那樣坐懷不亂、至善至美的聖人,隻是鳳毛麟 角。

             3
失足回頭”– 知錯即改的出律自救

           
如果一不小心失足,或情不自禁,或迫不得已而動了真格出軌了呢?這當然是律法所不允許的,所以必須積極補救,亡羊補牢,以免婚姻破裂。這一類 出軌原因,主要是在詩句中音律轉換的關鍵部位(即第246個字),該平的地方用了仄聲,該仄的地方用了平聲,造成音韻相重,或是前麵提到的孤平等,這些才是真正的大拗,所以非救不可。救的方法,也不外乎前麵所提的本句拗救或對句拗救。 

               
如王江寧《芙蓉樓送辛漸》(七絕) 
          
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仄平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按常理,前一句應為平平仄仄平平仄。但是由於第一個字用了仄聲的,如果按原來的聲律不管,則第二個字將成為夾在兩個仄聲字中的孤平,所以第 三個字必須改為平聲的以避免孤平(即孤平拗救)。有些非常的詩句,也是必須救的。 
          
                      
如劉昚虛《闕題》(五律) 
             
道由白雲盡,春與清溪長。(仄平仄平仄,平仄平平平,注意是入聲的仄音)

           
這兩句原來應該是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但由於出句中本該仄聲的第2字用了平聲的,與第4字同為平聲,是大拗,必須在對句中補救,所以把 對句中本該平聲的第2個字改為仄聲的,並相應地把第4個字改為相反的平聲字。同樣的拗救,還可見於孟浩然的《過故人莊》 (五律):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仄平仄平仄,平仄仄平平)。

           
不少詩詞中還有一些比這種更拗的情況: 

                     
如李商隱《登樂遊原》 (五絕) 
               
向晚意不適,驅車登古原。(仄仄仄仄仄,平平平仄平)

          
這是仄起首句不入韻的句式,本該是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可首句卻是一路仄聲到底,所以是大拗,非救不可。這種大拗隻能從對句補救,把第三個本 該仄聲的字改成平聲的字。即便這樣,還總是不盡滿意。李商隱的另一首五言律詩《落花》也屬於這種情況:高閣客竟去,小園花亂飛(平仄仄仄仄,平 平平仄平,注意為仄音的入聲字)。同樣的還可見於常少府《題破山寺後禪院》的尾聯:萬籟此俱寂,但餘鍾磐音(仄仄仄仄仄,仄仄平平 平),及孟浩然的《與諸子登見峴山》的首聯:人事有代謝,往來成古今(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平)。

            
這一類失足回頭而自救詩句很多,亡羊補牢,猶未為晚。孔夫子說:過而不改,是謂過也(《論語》),所以拗而救之,就不算過了。有些拗句經過補救, 幾近完美(如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無損大雅;一些經過補救,尚屬滿意(如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另一些則雖然經過補救,還是留 下了缺陷(如向晚意不適,驅車登古原)。後一類的句式,愚意除非萬不得已,作詩時最好避免。

             4
紅杏出牆”- 出律而不救的
 
            
一種相對少見的情況是,某些大牛的詩作,牆外彩旗飄飄,牆內紅旗不倒”- 出律而不救,卻依舊被人廣為接受並高度推崇,視為模範婚姻。例如讓太白大師望而卻步的崔大牛的《七律 . 黃鶴樓》: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仄平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平仄平)
               
黃鶴一去不複返,白雲千載空悠悠。(平仄仄仄仄仄仄,仄平平仄平平平)
               
晴川曆曆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平平仄仄仄平仄,平仄平平平仄平)
               
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

          
這首詩本是平起首句不入韻七言律詩,按理應該是如下的句式: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顯而易見,這首詩的前半首得很嚴重,首句第4字本該仄音卻成了平聲的,本該平聲的第6字卻是仄聲的 更有甚者, 頜聯起句黃鶴一去不複返,除了第一個字是平聲,其餘字一仄到底, 也沒有補救,近於古體,但詩的後半首又保留了律詩的整齊之美。這首詩借古思幽,自然宏麗,語調飄逸,一氣嗬成,所以盡管出軌,卻仍被曆代文人所推崇, 不光嚇退了同時代的李白,而且被宋人嚴羽推作唐人七言律詩第一(《滄浪詩話》)。清人沈德潛也以為此詩意得象先,神行語外,牛嗎?簡直牛氣衝天!

          
類似的牛作還有本文開頭提到的孟浩然的《宿桐廬江寄廣陵舊遊》:山暝聽猿愁,滄江急夜流(平平平平平,平平仄仄平)。起句是五連平,也沒有補救。不 過,這些都是特殊情況下為了言盡其意,或者沒法替代(如不能把黃鶴樓改成白鶴樓黃鷗樓),而不得已犧牲聲律的特定產物,所以 拗不究,但它們在格律詩中是異數,沒有代表意義。

            
這些出軌的律詩,尤其是前麵三類,是非常普遍的。如 果你嚴格按照標準格律去讀唐詩/近體詩,那一定會感到困惑,因為真正完全標準的律詩其實不多。從另一個角度講,這也反映了格律詩雖然有嚴格的 規戒律,但還是有其靈活,變通、彈性的一麵。從樂府詩到格律詩,是詩的進步和升華。但過分拘謹於格律,也會反過來束縛詩本身的內容和思想的發揮。這也許 是中唐新樂府詩人白居易、劉禹錫、元縝等人發起新樂府運動的原因之一。

                                            
(辛卯歲末 草於馬裏蘭克拉克斯堡) 

 

我記: 漁樵耕讀這篇論詩說律通俗易懂,寓教於樂,語言詼諧,輕鬆,寫得非常好。我一向看見平仄就頭大,亂了陣腳,或者逃之夭夭的人,竟然被他的簡明說教弄明白了不少,不過還要經常複習,練習,問了許可,就端回家裏以資後學。
謝謝漁樵兄,這是一件新年的禮物啊----BYMYHEART。

[ 打印 ]
閱讀 ()評論 (3)
評論
bymyheart 回複 悄悄話 謝謝鬆和90KG,律詩寫好了真要有功夫。
mr.90kg 回複 悄悄話 出軌最開心,就是軌道不是很好找,還需努力!
南山鬆 回複 悄悄話 按格律寫好詩,真是很不容易。

謝謝心心分享:)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