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你先去,我們隨後就來”--
這不是一次能再見的告別語,這是在一位隻有41歲的友人的追悼會上友人的留言。
我得知他去世已是3年以後,從網上。這一切讓我感到人生的莫測無常,伴著晚秋的瑟瑟淒涼。
我們是同事,又是校友,準確些,我曾是他的上級大夫。88年他畢業分到我的醫院我的科做住院醫,我正在病房,於是他成了我手下的4個住院醫之一。
近一米八的個子,一副近視眼鏡,略靦腆,很溫和的脾氣,說話聲音不高,一看就是有點認真的那種人。從寫入院病曆,給病人體檢,診斷,開藥,下醫囑,到值夜班,查房,處理病情,在第一年的住院醫的職業生涯開始時我有幸作了他的師長。
經常在一起,吃飯,值班,就很熟,所以經常聊天。
他是個文質彬彬的年輕人,古文學底子很好,聊天中我得知他也喜歡蘇東坡,給自己起號曰:蘇門犬。
我也感到他對醫學和看病興趣不大,雖然在工作裏沒出過錯,但也就是得過且過的情形。
89年學運如火如荼,我們的聊天內容就不再與病曆有關了。時局,社會,民運,是大家共同的關心。6.4當晚正是他當班,我頭天急診室值班當晚在家,6.5我心急火燎地穿過戒嚴後的市區趕往醫院,他曾是我焦慮的原因之一,我知道他們幾個年輕人經常晚上輪流去廣場,我擔心他們有什麽好歹發生。等我午飯後到了醫院,他還在!會下,他神情激動地對我說,淩晨4點他們才從天安門南側退下來。軍隊怎樣怎樣從天安門一直往南推向紀念碑,又推向前門。。。學生最後在廣場的情形。我看見那溫厚的麵容變化著,我為他們沒被抓走,沒受傷,感到大鬆一口氣。
此後我們都沉默逍遙了一段,周末大家利用倒休結夥去玩。西山,十渡,解除心中的茫然和鬱悶。
幾個月後我要離開中國,送行的聚餐上,他告訴我,他要離開醫院去一家出版社工作,我沒有感到意外,我覺得那是他的向往。
一晃20年過去了,我在顛沛流離的美國生活裏漸行漸遠,過去的同事來往很少,他離開醫院就更無消息,不過我心裏一直隱隱惦記著他和他後來新的職業生涯,每回看見他出版社的名字都注意是否有他的大名。
我得知他幹的相當出色,這些年編輯出版了近200部書,其中大部分是古籍,醫籍,詩詞等,當然有蘇軾的書籍。他已經是編審了,原來那個靦腆書生已經成了業界有名的‘出版家’了。事業可謂如魚得水,如日中天,可是三年前突然發現癌症,僅4個月就去世了,去世前還在審著要出版的書。
嗚呼!人竟這樣說走就走了!他象劃過黑夜的流星,一閃而過進入永遠。
值得欣慰的是他精力充沛地歡歡喜喜地幹了一場他鍾愛的事業,並有所成就。
於我,記住的仍舊是那張年輕的臉上的微笑,還有那溫厚的語聲。
朋友你先去,我們過後就來。
在這肅殺的秋風中再一次體驗生死之間的距離之短之近之無常。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