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家大院占地約一萬平方米, 大小相當於當時整個村莊的一半,略大於著名的祁縣喬家大院。大院分為新舊院或南北院。舊院建於清代(具體年代不詳),新院由曾伯祖父乾泰主持建於民國一年(1912年)。 院落由四部分組成:第一部分北院即舊院,是郝家最早的建築。北院有三個小院套通相連, 又叫三進院。前院石鋪地麵,為長工住處;前院東偏院是轎車、馬車存放的地方及車夫、飼養工人住處。上院又稱牌樓院,是曾祖父、祖父的住處。第二部分南院亦稱新院或石頭院,該院全部是石地、石階和石飾,是當地晉商院落所獨有(晉商大院表磚結構的房屋不少;大量用石頭及鍛刻造價極高,所以石頭院是為院之極品)。石頭院分五個小院:前院又稱大門院為長工住處。東偏院是四曾祖叔父的住處。中院有廚房、餐廳和儲藏室,也是傭人的住處。石頭院上院亦為牌樓四合院,曾伯祖父乾泰曾住在此院。石頭院西偏院正房供奉著一柄放羊鏟和見證家族起家的棺木以及家譜。 第三部分書房院,是一個高台四合院,為家人藏書及讀書之處。第四部分牛棚院,是圈養牛、馬和羊的地方。各院門前照例都有碩大的一對青石獅;建築雕梁畫棟,別致精巧。遠遠望去即可見宏大的牌樓院屋頂和高高的女兒牆。 三堂伯父的婚禮尚在此院舉行;父親少年時也在北院住過。據長輩回憶,大院一年的家務開銷合銀1萬兩左右。家裏有大量傭人及工人;老管家侯秉義來至榆次北田大戶侯家,管理維持大院幾十年。太穀任村的安壽天是祖父的隨身廚師,父親不錯的廚藝就是從小旁觀壽天做飯不知不覺中學來的。
拆後大院地基衛星照片
土改時大院分給了村民居住,隨後又由政府收回。文革其間,晉中地區五–七幹校就設在郝家大院。幹校搬走後,晉中地區農業學校(中專)、 晉中農機校又共同在此辦學多年 (照片中排房是後建的大禮堂和教室等)。 筆者少兒時代在院內外玩耍的時光在記憶中恍如昨日。那時幹校或農校常常在院內放露天電影,銀幕就掛在北院高高的後牆上;廣場看電影的人一般有數百。有時校內悄悄在校長駐地石頭院放電影,我和夥伴們也能拐彎抹角地摸進去"偷看"。因為生產隊一年隻放一兩次電影,所以記憶中幾乎所有片子都是那時在大院裏觀看的;從"地道戰"、"地雷戰"到"南征北戰"直到後來的"春苗"、"青鬆嶺"和馬尾巴的功能……。 公元2000年底,我感到有必要回王村拍幾張照片以為留念時,剛好晚了一步。隨著晉商大院旅遊熱的興起,曆史悠久且保存完好的郝家大院在那年被拆解並用於建設“常家莊園”,照片中可見拆後的大院地基衛星照片。如今去榆次“常家莊園”旅遊,遊人可在“常家莊園”看到郝家宅院的青磚古瓦、磚雕石刻。 郝家祖墳原在王村西南有相當的麵積,曆數百年。墓皆由磚壁結構,甬道和堅固石門構成。因墓內隨葬寶物易招來盜墓人,故有專人長年看守。土改時期因為要平墳,應村裏要求家裏派了九叔祖父師暉和父親去察看。據父親回憶:當時他們進到其中一個打開的墓內時,發現本來都應放在炕上的兩付棺,其中一付已被放在了地上,且兩付棺內都已被翻亂;顯然在他們打開石門前墓室早已被高明的盜墓人光顧過了。在翻動遺骨時,他們居然還發現了一隻手指粗細的金鐲……。 就在公私合營前夕,曾伯祖父乾泰仍在繼續進取。他首次從內蒙引入奶牛到榆次,成立了"聚興順"旗下的榆次牛奶場,榆次人開始喝上了商品牛奶。現榆次博瑞乳品有限公司就起源於斯。 公私合營後,"聚興順"榆次總號和"公興順"榆次總號分別成為國營榆次市糖業煙酒公司,國營榆次市食品公司。公私合營期間,在寧夏的三堂伯父朝瑞把自己手裏的在張家口分號的股份上交了政府。大約是七十年代末,榆次方麵給了祖父500元人民幣,算是給"聚興順"總號和"公興順"總號的最後交代。"改革開放"後不久倆公司轉型倒閉。 全國各地的其它眾多分號也分別經曆了公私合營歸入當地經濟;如今湖北趙李橋茶廠的前身就是郝家大茶莊。天津和甘肅等地至今還用著老店號名。 現在的“榆次老城”旅遊區易址恢複了“聚興順”的門麵,旅遊到老城可一睹總號昔日風貌。
(結束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