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1992年在華盛頓的小矽穀Reston高科技公司當EE設計工程師時,就感到了枯燥。各位現在的歸與不歸—to be or not to be的煎熬,俺在那時已經體驗過了(記得那時訂了人民日報海外版,很關心國內但不敢看,回與不回,辭職與不辭職,鬥爭啊)。第一桶金是在公司上班時就掙到的。一個來美國很早的華人拿到了國內在美國的生產線設備采購項目,他自己做砸了,做不下去了。找了不少人幫忙,都不行。最後找到了我。長話短說,一點經驗沒有的我輕而易舉作成了此單,給那老兄樂瘋了。俺也賺到了第一桶金。第二年,俺終於下決心辭職。 從此以後,一發不可收拾。記得俺93年帶到國內的第一個美國公司就是美國南方的大電力公司Energy(NYSE: ETR),我和該集團公司副總及總工一起去內蒙和自治區副主席談托克托電廠的投資項目。以後多年俺帶約20幾個美國公司去中國,其中有老牌工業企業,高科技公司,其中也有美國的500強上市公司等,有些被我首次引入國內市場的。我們在國內打交道的公司包括中海油,中石油,中船總下屬江南造船廠,澄西造船廠等,各大電力公司下屬一些發電廠等。 這樣,從1993年開始,我就開始了每年的中美兩國海歸歸海的活動了。在此期間,因為各種項目原因,俺跑遍祖國大江南北,親身體會親眼目睹(深入到多少企業內部,比如修船廠, 電廠,油田),親身感受到我國工業,國力由漫步閑庭,到快走,到小跑到快跑到起飛的經曆。常常感到激動和自豪。 俺常常要和美國公司的領導一起和國內的企業進行項目談判和合作。常常和國內項目組的很多人員包括經理工程師打交道。我和他們關係總能非常融洽。他們總說我能幹但一點不牛。我確實是發自內心地對他們非常敬重。因為我知道,就是他們,國內的這些普普通通的人們,從公司負責人,工程技術人員,到在大街上的一個普通清潔工,用自己親身的勞動,實實在在地為這個國家做著貢獻。我知道,如果他們想出國,比如中海油的工程師,那要在休斯敦找一個10萬刀工作太容易了(他們英文都很好,有出來的,但我說的是國內的)。 再說說俺打過交道的美國公司,不說別的就說人。多年來感覺美國為什麽強大,除製度曆史等原因外,俺的體會是人的素質。我不知道你們接觸的是什麽人,但我接觸過的這些精英級別的美國公司的executives們,個個都是非常非常敬業而且非常自覺(老板在與不在一個樣)。公司老總或國際老總級別的人對業務非常精通,可以說百問不倒。美國公司對用戶也非常好(對自己的客戶寵著)。我們到國內談項目,他們往往是連續多天白天晚上連軸轉,白天談判,晚上和美國公司或供貨商聯係修改數據,第二天一早拿出來繼續談。敬業精神真的是值得我們學習的。這些人裏麵很多和我多年打交道成了很好的朋友了。 至於對個人來說,海歸還是不歸,我以為一定要根據你自己的性格,特長等。比如,我知道我自己的性格,我喜歡折騰,但不喜歡壓力,喜歡來回跑,喜歡輕輕鬆鬆,和人打交道,賺多少錢並不是第一位考慮的,不喜歡做班,所以就根據我的特點,做了這些事。 在此聲明,前兩天辯論的事,被說到的同學不要take it personal. 對事不對人。也許我這人在美國呆久了,和老美一樣天生樂觀,不喜歡那種整天抱怨這個,看不慣那個。喜歡看到好的一麵。至於中國和美國,我都喜歡。我希望他們都健康發展。這樣對我們海外華人來說是受益最大的。 先寫到這裏,該有事了。
下海比我早,成就也比我大. 佩服. 文章拜讀了. 我在CHICAGO, 類似的經曆. 如有機會, 願意與您相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