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知足感恩幸福跟着来

(2009-01-07 01:44:51) 下一個

/赖淑谨

最近陪婆婆走完九十岁的人生旅程,由於师父的耳提麵命--孝顺不能等,虽然在她生前我们无法做到日日晨昏定省,但我和良人师兄一有空就回乡下探望她老人家,陪她聊天;每次一见到我们,她喜悦的心情是溢於言表。承欢膝下,果然是我们给婆婆晚年最好的礼物。

 

记得刚结婚时,曾和婆婆同住一段时间,身为职业妇女的我有时会请先生帮忙分担曬被子、洗奶瓶之类的家务,但隻要婆婆发现先生在做家事,总会快速的抢过去做,还对我说∶「我从不让我兒子做任何家事!」当时我无法體会婆婆爱子心切的心情,也不敢辩驳,隻能生闷氣。

 

而对於孩子的教养,我认为老大是龙头,他的行为将是弟妹的榜样,所以对老大的管教采取严格的态度,但婆婆不以为然,她认为孩子长大自己就会想了;所以我们之间也因为教养方式不同,惹来彼此不高兴。年轻不懂事的我,缺少了感恩心、广大心,还将这些现在看来的小争执放在心上,一直认为媳妇是别人生的女兒,当然不得婆婆的疼爱,所以两人相处总感觉有些隔阂。

 

跟着太極门师父学习人生智慧哲学以後,我的人生观起了莫大的改变,「感恩心」也在心中持续发酵┅┅,因为明师的引导,我学会时时省思自己,心地变得柔软,开始用心去感受什厶是「爱」;当我懂得感恩之後,也深深體会婆婆对我们的爱──感谢她为害喜的我,種了一畦畦菠菜;更感恩婆婆为我所做的一切,摒除了婆婆帮媳妇坐月子、带孙子是天经地义,是理所当然的旧有思想。

 

也了解她虽不舍兒子上班还要分担家事,但並没要求我非做不可,反而将所有事情都揽下来做,母爱的精神展露无遗。这些年受到师父身教言教的影响,领会出自己的愚昧;当时,我若能以感恩的心看待,撒娇的方式处理,必然不会心生怨怼,也不会有酸葡萄心理。

 

观念改变後,婆媳两人可以侃侃而谈,聊过去、聊人生,还不时来个亲密的拥抱,两人之间已是零距 ,感谢婆婆有機会让我孝顺,在她晚年时帮她沐浴、喂她吃饭,每次见麵总是给我满麵笑容及爽朗的笑声。在聊天中,婆婆曾以「人生就是按ㄋㄟ,来来去去足自然,不用掛意」为生死做批注,相信对死亡有所準备的她,已经归向她所向往的地方。

 

知足感恩,眼前所见是美、是善的,我的内心充满幸福與温暖。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