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轉:首部反映城市拆遷中流浪動物的圖書《城市的傷痕》出版

(2011-01-16 22:15:26) 下一個



http://bkjpress.com/Html/Article/20110116/7393.html

中國首部反映城市拆遷中流浪動物的圖書《城市的傷痕》最近由新華出版社出版發行。

城市拆遷、暴力拆遷、釘子戶等是人們關注的熱點話題,《城市的傷痕》則將視角對準了拆遷過程中的寵物——貓、狗,描述他們的命運。作者昔音用細膩的鏡頭語言和平實的文字,向人們講述了曾經有家有吃有住的貓貓狗狗,如何對人的依戀,如何守著人去房空的舊舍,如何期盼著主人的回來,如何流落田野街頭,運氣好的被善良的人們收留,多數死於車輪下或餐館屠刀下的命運。

作者指出,城市原本就是生命的棲居之地,是世界上生命密度最高的地方。每個生命都無法自成孤島,一些生命所經受的痛苦和不幸,也會成引發其他生命的不安和焦慮,會打破城市內心的安寧。在我們尋求發展、文明與進步的道路上,不應在城市內心深處留下太多傷痕。

本書通過數百張彩色照片和文字敘述,反映出中國城市化過程中的問題,對城市的人文品質、精神內涵和發展的思考,以及對動物保護立法的呼喚。

據介紹,本書銷售所得,將全部用於流浪動物救助和保護動物宣傳教育工作。



書名:城市的傷痕——那些城市拆遷中的流浪動物
作者:昔音
責任編輯:賈曉偉
裝幀設計:張翼、童曦
出版發行:新華出版社
頁數:167頁
開本:1/16
定價:85.00元 更多有關動物圖書:

~~~~~~~~~~~~~~~~~~~~~~~~~~~~~~~~~~~~~~~~~~~~~~~~~~~~~~~~~~~~~~~~~~~~~~~~~~~


城市的傷痕:一本真實反映城市拆遷中流浪動物的圖書
2011-01-16 20:17
http://bkjpress.com/Html/Article/20110116/7392.html

---------------------------------------------------------------------------




城市——拆遷進行中……



在各種大型機械的轟鳴聲和滾滾黃塵中,一座座殘缺不全的村莊正在觸目驚心從人們的視線和記憶中消失,關於這裏的一切悲歡都將掩埋在黃土中,最終塵埃落定。



這一天,陽光明媚,秋色宜人,看房的人們已經穿過廢墟前往售樓處,他們已經在憧憬自己未來的家園和美好的生活....也許並沒有留意那些躲藏在磚頭瓦礫中,蜷縮的小小身軀,和一雙雙惶恐絕望的眼睛。



搬家車輛揚塵而去,一些拆遷居民帶走了所有家當,唯獨他們朝夕相伴的小貓小狗。任其流離失所,自生自滅。人去樓空的房子仍然是支撐它們信念的一片天空,繼續看護院子,等待主人的歸來。但當那殘缺的家園在推土機的轟鳴中轟然坍塌的時刻,他們的心中天空也終將徹底崩塌。從此隻有在淒涼落泊中了卻殘生,最終饑病交加,倒斃在田野、街頭;在恐懼絕望中慘死屠刀和車輪下。



曾有藝術家用收集城市拆遷廢墟中的磚頭製作的裝置藝術作品,比喻中國快速的城市化。城市如同一座巨大的拆遷工地,從城市中心的老胡同、大雜院到城鄉結合部和近郊,延續幾百年的街區、村落,快速從地圖上消失,城市的土地炙手可熱,拆遷如火如荼。推土機、磚頭和大寫的“拆”字,已成為這個時代最富象征意義的符號。



有詩人說,回鄉之旅就是迷途之旅,那個地理上的家早就不在了。



拆遷廢墟,是城市曆史的斷麵,同時也是各方利益博弈和秩序重建的大舞台。有太多刺激人們神經和吸引眼球的人和事:飆升中的房價、城市蟻族、拍賣會上新地王、樓市新政、文化遺產的保護、摩拳擦掌的開發商、躊躇滿誌的炒房軍團、心事重重的購房者、堅守於停水停電中的拆遷居民和職業釘子戶、藝術村拆遷區手持磚塊靜立維權的藝術家、忙於奔走遊說完成業績的拆遷辦主任、律師、記者、專家學者……在這個重新洗牌的大變局中,無論聲音大小人們都在以各自的方式表達自己的訴求和觀點。



然而有一個群體,它們的聲音不被人們聽到——被遺棄在廢墟中的動物,盡管它們也在默默地抗爭,但是因為沒有話語權,所以不能參與這場隻屬於人類的博弈。



它們自以為守土保家是自己的天職,主人走了,卻還麵對那些侵犯家園的龐然大物——推土機和拉磚頭的車輛悲憤的大叫,通過外表的強悍來掩蓋自己內心的和恐懼,但終有一天它們會由一個孤立無援的維權者,淪落為真正的喪家之犬,中國人用喪家之犬來形容極度淒涼悲慘的境地,也許它們會在走投無路向陌生人乞求殘羹冷炙時候,被引誘進餐館裏成為當天的招牌菜;也許他們開始了尋找主人漫漫征程,卻被車流所吞噬,連同他們的卑微夢想一起被碾壓為塵土。



一兩年後,這裏會是一派和諧而溫馨的場景,新建小區業主和他們的寵物一同嬉戲在草坪上,它們並不知道曾經有自己的同伴也在這裏苦苦掙紮,也一樣依賴這片土地,一樣眷戀自己的家園,忠於自己的主人



伴侶動物依賴人類而生存,它們唯一的家園在人類的心中,當愛與責任自人類心中消失,它們將一無所有。它們落魄的身影和橫屍馬路的悲慘命運成為城市的一道傷痕。



當汶川地震,降臨在貧窮的山區,麵對天災,人與動物患難與共、不離不棄的故事廣為流傳,而在城市,空前繁榮和聚集的財富卻讓一些人遺失了人與動物那份古老的相守相依的默契。正如貧富不是衡量人心的尺度,靚麗的城市麵貌、雄厚的經濟實力也不能成為衡量文明程度的唯一尺度。





2010年世博會在中國上海舉辦,主題為:“城市——讓生活更美好”。



在一個史無前例的造城年代,本屆世博會引發了人們關於城市的審視和反思。



城市不僅僅是富裕之城、繁榮之城;更是幸福之城、生命之城。



城市不再僅僅是鋼筋水泥的叢林,而是有呼吸,有心跳的生命活體;同樣也有著脆弱,敏感和富於同情的心靈。城市也會鬱結成病,需要善待和嗬護。城市快速發展進程中,環境汙染、噪音、交通擁堵已經讓她傷痕累累,不堪重負。而當城市發展的快車從無數鮮活的生命之上碾壓而過,那些痛苦呻吟和殘酷畫麵,也將永遠留在城市的內心深處和並成為曆史的一頁。



不知從何時起,城市發展不再如同戰車一樣一往直前,而是在一些地方停下來,在一些地方繞道行駛,城市開始出現一些耐人尋味的特殊景象。一些樹木和老房子在馬路和建築物中央傲然孤立,無需為城市的發展與建設讓路。



當城市開始賦予那些承載了人們情感和曆史記憶的樹木、老房子以生命價值和尊嚴;當樹木、老房子可以對拆遷說“不”;當城市已經開始犧牲經濟發展的利益,來保護自然、文化遺產,開始投入大量公共資源來提升城市的人文品質,精神內涵的時候;我們似乎沒有理由再以發展的名義,對無數生命遭受摧殘和毀滅的殘酷現實繼續忽略下去。



城市原本就是生命的棲居之地,是世界上生命密度最高的地方。每個生命都無法自成孤島,一些生命所經受的痛苦和不幸,也會成引發其他生命的不安和焦慮,會打破城市內心的安寧。



城市讓生活更加美好,有朝一日,回首往事,在我們尋求發展、文明與進步的道路上,不應在城市內心深處留下太多傷痕。高品質的生活不僅僅依賴於富足的物質條件,宜居的生活環境,更依賴於人們內心的平靜和幸福。(文/昔音)







《城市的傷痕》,新華出版社2010年12月出版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