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南韓:[談古論今] 有海水處就有華僑

(2009-06-22 11:11:19) 下一個
[談古論今] 有海水處就有華僑



朝鮮日報/撰稿=首爾大學西方近代史教授 朱京哲 (2009.06.22 14:15 /更正 2009.06.22 17:50)
華僑遍布世界各地,甚至出現了“有海水處就有華僑”的說法。據台灣公布的官方統計中華民國僑務統計結果,世界華僑超過3600萬人。

華僑開始移居到亞洲各地的時間大概是南宋時期的12世紀。有人為了做生意而前往國外,有的人因為時逢荒年難以糊口而到國外尋求生存之路。其中,明朝初期實行的海禁政策成為了華僑前往海外的轉折點。當時,明國朝廷想要強力控製民間人前往海外,甚至對不經允許擅自出海的人判處死刑。即便如此,偷偷前往國外的人還是持續不斷,日本、菲律賓、爪哇等地還形成了僑居地。但是,同祖國斷絕關係的華僑總是處於不安和危險的狀態。例如,在馬尼拉,16到17世紀接連發生了2萬至3萬華僑遭集體屠殺的事件。在這種情況下,他們為了保護自己構建了親屬之間的相互合作體係,並利用這種體係不斷擴張事業。

華僑在其定居的社會中雖然是少數人,但卻總是發揮著強大的經濟力量。例如,在印度尼西亞,華僑僅占總人口的4%,但卻掌握著整個經濟領域的80%.目前全世界華僑運用的資本至少達2萬億美元以上。有言論稱,華僑是唯一可以對抗猶太人的“族群(ethnic group)”。

華僑在保留作為中國人的血統和文化認同感的同時,也逐漸被當地社會融化。因為他們在曆史上沒有得到祖國的保護,從而使他們必須在更願意接受他們的社會中找到自己的位置。但也正因為如此,華僑網絡才成長為世界化時代最遊離的組織。和過去不同的是,他們現在同中國政府攜手並行使更加強大的經濟力量,因此必須密切關注華僑經濟圈。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