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觀察] 韓國亟待改善現行漢字教育政策 ZT
(2009-01-08 15:02:59)
下一個
[韓國觀察] 韓國亟待改善現行漢字教育政策
韓國是漢字圈的主要國家之一。每逢歲末年初,社會各界人士都喜歡挖掘具有代表性的漢字成語來總結過去,展望未來。今年當然也不例外。
2008年12月30日,韓國總統府宣布用“扶危定傾”(《周書》:“太祖,扶危定傾,威權震主。”)來概括韓國在新的一年裏的發展方向。李明博2007年末當選總統時曾用“時和年豐”寄語新年,隻可惜現實與期待正好相反。現任大國家黨主席樸熺太在日前的新年獻詞中用“多難興邦”來描述當前的危機局麵,同時用“石田耕牛”來展望乙醜新年,而民主黨主席則選了個“上蒼難欺”來批評和諷刺當前的政局。韓國金融監督院長則用“解弦更張”來告誡國民要用新的態度看待新年的經濟。
韓國學界主辦的《教授新聞》選擇了“和而不同”作為他們對2009年的期盼,而該報此前還用“諱疾忌醫”作為對2008年的韓國社會的總結。三星證券公司1月7日則用“卷土重來”、“轉禍為福”、“千軍萬馬”、“乘勝長驅”和“毛遂自薦”等成語來分類預測2009年各大主題股票的走勢。上班族們選擇了“隱忍自重”,求職者選擇了“難中之難”來表達承受金融危機的痛苦。
除此以外,龍虎相搏、臥薪嚐膽、粉身碎骨、虎視眈眈、女必從夫、好事多磨、與時俱進、磨斧為針、風雲之會等成語也都是年末、年初的韓國媒體上常見的詞匯。
盡管各界人士喜歡使用言簡意賅的漢字成語來顯示學問,但是,如果不附加韓語釋義,韓國普通百姓,甚至大學生們也不太清楚它們的準確含義。一些成語如果不用漢字書寫,看起來很令人費解。如果用漢字書寫,很多人又壓根不認識。因為這些漢字成語本身在韓國的日常生活中很少用,而且漢字又正在遠離韓國人的日常生活。比如,筆者每個新學期都會讓選修漢語的韓國大學生們寫出自己的漢字姓名,但寫對的人總是很少,而絕大部分人的身份證上都清清楚楚地寫著漢字姓名。對這些學生來說,每個漢字似乎都是一幅難以理解的圖畫。
寫到這裏,筆者想起電影《我的老婆是大佬3》中的一個鏡頭。香港黑社會老大的女兒阿玲(舒淇飾)和韓國黑社會組織成員基哲的父親見麵後語言不通,但是他們卻可以用樹枝在地上寫漢字來溝通感情。在曆史上,中韓兩國人民在交流過程中經常使用類似電影中的“筆談”方式進行交流。然而,在不久前的一次學術會議上,一位教授感歎說,如今能用漢字進行“筆談”人已經越來越少了。
漢字在韓國遭遇如此尷尬,純屬誤導性的教育政策所致。朝鮮半島長期以來並無自己的文字,直至世宗(1446年)國王才創造了供普通百姓易學的韓文。即使這樣,韓文也未能在短時間內得到廣泛普及,宮廷和貴族都使用漢字作為書寫工具,韓國幾位前總統也都寫得一手很好的漢字書法。
不過,朝鮮半島擺脫日本統治的1945年,一個由80餘人組成的朝鮮教育審議會打著民族獨立的旗號,通過了在中小學教科書中全部使用韓文,必要時在括號中加注漢字的決議。前總統樸正熙則於1970年下令全麵實行韓文專用,禁止在小學進行漢字教育,僅允許在初、高中教授900字左右的基礎漢字。現行教育政策規定,漢字在初中也僅僅是選修科目,所以用心學習漢字的人很少。
實際上,漢字教育和韓文教育並無根本衝突。因為在51萬多個韓文單詞中,70%都是漢字詞,所以學習漢字更有利於精準地掌握韓文。相反,如果缺乏對漢字的準確理解,反而有可能無法吃透韓國自己的民族語言,看曆史典籍更會如同看天書。由於不懂漢字,不僅在路標和媒體上經常發現錯別漢字,而且在電視劇中也經常碰見漢字笑話。在韓國曆史劇《淵蓋蘇文》中有這樣一個鏡頭:隋煬帝楊廣(569—618年)坐在龍椅上,但他身後的屏風上寫的詩詞卻是毛澤東主席於1936年發表,後來親筆題寫的《沁園春8226;雪》。
近些年來,隨著中國的崛起,漢語的人氣越來越旺,作為漢語載體的漢字教育也越來越受到各國的重視。在東北亞,漢字的地位更加突出,因為漢字是聯係中、日、韓三國的文化紐帶之一。如果三國都使用共同的文字,將大大有助於促進三國間的各種交流,助推東北亞的一體化進程。不過,以韓國目前的漢字教育水準,這一目的將很難達到。
韓國目前也有很多人主張強化漢字教育,一些企業在招聘的時候也將漢字水平作為一個標準,但是韓文派對此強烈抵製,造成漢字教育成為韓國社會爭論不休的一個話題。實際上,作為一個漢字文化圈的國民,不懂漢字應該說不是一件值得驕傲的事情。因此,韓國政府應該重新認識漢字的重要性,盡快改善目前的漢字教育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