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sight

工程技術,地產投資,信仰家園,時尚生活
個人資料
正文

伽利略: 著名科學家見證“神”的大能及“聖經”無誤

(2014-04-06 05:14:11) 下一個
伽利略(16-17世紀意大利物理學家、天文學家、比薩大學教授)

 
 伽利略發明了擺針、溫度計和望遠鏡,他在科學上為人類作出過巨大貢獻,是近代實驗科學的奠基者之一,被譽為“近代力學之父”、“現代科學之父”和“現代科學家的第一人”。他在力學領域內進行過著名的比薩斜塔重物下落實驗,推翻了亞裏士多德關於“物體落下的速度與重量成比例”的學說,建立了落體定律;還發現物體的慣性定律、擺振動的等時性和拋體運動規律,並確定了伽利略相對性原理。他是利用望遠鏡觀察天體取得大量成果的第一人,同時還發現有:月球表麵凹凸不平、木星的四個衛星、太陽黑子、銀河由無數恒星組成,以及金星、水星的盈虧現象等。由於這些發現,他欣喜若狂地寫下這樣一段話:“我驚呆了,我無限地感謝神,他讓我想方設法發現了這樣偉大的、多少世紀都弄不清楚的奇跡。”他在研究天文科學中,更加領悟到神創造的奇功。   

  聖經上說:“神要為風定輕重。”(伯28:25)聖經遠在4000年前,就已向人類宣告說,風是有重量的,是可定輕重的物質。但過去人人都承認水是論輕重的,但怎樣衡量風呢?空氣向來被人認為是非物質的,沒有大小輕重可說。直到300多年前,伽利略才斷定空氣是有重量的,是一種可度量的物質,證明聖經上有關風有重量的話是絕對正確的。

  伽利略是真正受到迫害的天文學家,但他的情況非常複雜。他在1610年,首次以望遠鏡觀測的結果,有力地印證了關於哥白尼的日心說主張。他還通過許多科學實驗,證明了地球的自轉。他編寫《關於兩種世界體係對話》,支持和發展了日心說,遭到其他大學教授和羅馬天主教廷的警告,誤認為他的觀點違反聖經。教廷聲稱地球是宇宙的中心,有永恒不變的地位。教皇濫用權力,加罪於伽利略。1632年把他定罪,判處終身監禁,後又改為軟禁。但伽利略在教廷聽完了判決後,不屈地說:“它(地球)依然在轉著。”這案件長期以來是科學與宗教論戰的象征。

  伽利略是羅馬的學者,因此也格外地受到教廷的注意。而當時教廷由於受到由馬丁路德領導的宗教改革(成功改革為現在的新教--即現在的基督教)的刺激,變得特別保守、敏感,而且專製。伽利略被定罪的主要原因,是他解釋聖經的原則與教廷的原則衝突,因為他在書中堅持,神用聖經和大自然向人類啟示他的奧秘。而解釋聖經固然是神學家的職責,但解釋自然界的奧秘卻是科學家當仁不讓的權利。因此,所有聖經中有關自然界現象的經文,也就是涉及科學的經文,都應從科學觀點重新解釋(指相對於教廷的解釋)。伽利略的大膽宣告,激怒了向來以擁有解釋聖經之最高權威的教廷,他被定罪也就在意料之中。但他確信自己堅持真理,他說:“真理就是具備這樣的力量,你越是想要攻擊它,你的攻擊就愈加充實和證明了它。”

  羅馬教皇有感於基督教新教教義的影響日大,決心維護天主教的“一貫正確性”,就反對伽利略的日心說觀點,異端裁判法庭審問了伽利略。但是,伽利略始終認為自己是正確的,說:“我難道不是一個基督徒嗎?我難道不能算教會的驕子嗎?我難道不是敬拜全能的神和他的獨生子耶穌嗎?要我悔改什麽?難道我將真理隱藏起來褻瀆神,替教會丟臉嗎?”他在法庭上宣布:“我宣誓,我過去現在和將來都相信依靠神的幫助。”教皇對日心說的判斷錯誤,是因為在此問題上錯誤理解聖經。

  伽利略的案件日後被某些無神論學者所利用,並渲染,誇大得失真了,故意將伽利略與教廷的衝突解釋為基督教與科學的衝突,以至於造謠說宗教與科學“勢不兩立”之說的印象更加錯誤地深植一些人的心裏,難以澄清了。事實上這些個案都有其它複雜的因素在內,絕非所謂的“宗教勢力壓抑科學的發展”那麽單純。實際從科學發展的曆史來看,基督教對促進科學發展以最大的影響,近代重大科學發展無一例外地產生於基督教(包括天主教)國家,無神論學者總想詆毀這一事實。近100多年來諾貝爾科學獎得主絕大多數是基督徒,這是有目共睹不容置疑的事實。

  伽利略說:“我不相信那賜給我們感官、理性和智能的神,會要我們忽略這些恩賜,或忽略我們經由這些而對大自然產生的認識。神也不會要我們否定感官和理性透過實驗或邏輯所獲得的結論。”“聖經和大自然都是神的話所造成的,前者是由聖靈感動的人寫下,後者則是最順服神命令的代言人。”他認為,對真正入門的學者而言,天文學的真理蘊涵於聖經之中,不能隻從表麵的似乎淺顯的意義上去理解。他還說:“我能從一根稻草知道有神。”

  單憑眼見或其它感官的感覺來判斷事物的存在,實在是不可取的。伽利略說:“凡是五官所能感覺到的東西都是低級的存在。”換言之,一些比較高級的存在形式往往是難以讓人感覺到的。如彌散於空間的電磁波、地磁場、萬有引力以及人類的意誌、情感等均不是看得見的。神既是非物質的靈,又豈能以眼目來證實其存在。其實聖經早已對這個問題作了明確的解答:“自從造天地以來,神的永能和神性是明明可知的,雖是眼不能見,但藉著所造之物就可以曉得,叫人無可推諉。”(羅1:20)

  人類發展至今,科學與信仰的關係一直是一個重大的課題。信仰承認超自然的存在,而科學研究自然界的客觀規律。這兩者的關係到底如何,是每位基督徒關心的問題,也是許多科學家走進信仰之門的必由之路。目前的科學技術飛速發展,更使我們有必要深思這一問題。伽利略在這個問題上,處理得非常好,他既堅持基督信仰,又孜孜不倦地研究科學,即使遭到非議和迫害,也影響不了他,在日心說與地心說的爭論上,他堅持了正確的立場,認為哥白尼的學說符合聖經,他的動機是為教會爭光。教廷對他的迫害,不能簡單、籠統地認為教會迫害科學家,而是原基督宗教內部舊教和新教(現在的基督教)的一場衝突,事實上,教皇並非為了維護聖經或正確理解聖經,而是利用天主教的政治權力壓製新教(現在的基督教)的科學家。

  伽利略研究自然科學是受到神的啟示。在他看來,神創造的自然界(宇宙)是完美的,研究自然界是認識神的另一途徑。他堅信宇宙的本質是一種數學關係。在他的信仰中,神是造物主。支配他研究自然的一個重要信念是,神在創造這個宇宙時,出於他自身的完美性,必然賦予這個宇宙一種完善的模式,即數學模式。因此,數學方式是自然研究的基本方法!數學實驗方法由此成為近代科學研究的基本方法。對伽利略來說,自然是用數學語言寫成的書,研究自然的惟一目的是追求真理,追求神,與任何實用無關,完全沒有功利因素,在他心中,真理就是關於神的知識。人類智力有限,不可能完全把握宇宙的完整數學模型,但人們可通過對具體自然過程的深究而揭示其中的數學關係,並通過實驗而加以證實。人們關於自然的科學知識與神的知識相比,當然是微不足道的。但他深信,人的科學知識是神的知識的一部分,因而也是神聖的,也是真理。追求這樣的真理便是他科學研究的動力,他的思想充滿了信仰,他追求神創造世界的奧秘,沒有這種信仰,他的科學研究便無聊至極了。要超越現有知識,就必須有一股引導突破現有知識的力量。在他那裏,這就是神的力量,也就是說,他從對神必然創造完美的世界這一信念為出發點,才突破了亞裏士多德物理學。這裏,我們清楚地看到了神在近代科學興起中的關鍵作用。

  年輕學者維維利亞陪伴伽利略度過晚年,他這樣介紹伽利略的逝世:“帶著哲學家和基督徒的堅定性,他將自己的靈魂奉獻給創世主,就像他所相信的那樣,把靈魂送到一個更近更利於觀察的地方去享受,並觀察那永恒不變的奇跡。” 300多年過去了,梵蒂岡教皇才有了新的認識。1979年,他在一次集會上公開承認對伽利略的審判是錯誤的。1980年,他正式提出重新審理伽利略案件,為此成立了由世界著名科學家組成的七人委員會,由意大利科學家杏基齊任主席,六名諾貝爾獎獲得者,其中包括美國籍華人物理學家楊振寧和丁肇中。經過重新審理,伽利略蒙冤360年後,於1992年獲得教皇的正式平反。教皇說當年處置伽利略是一個“善意”的錯誤,並說“永遠不要再發生另一起伽利略事件”。

  神造地,又造人在地上;神親手鋪張諸天,天上萬象也是神所命定的。──以賽亞書 45:12

  我宣誓,我過去、現在和將來都相信依靠神的幫助。 ──伽利略

  我的良心,耶穌必全然知道,他也必知我在苦難中無人能比的敬虔與誠實。──伽利略

  聖經並不說謊,或者有誤,它的道理是絕對和不可侵犯的真理。我隻能說,聖經無誤,但有些解經學家和解釋的人在許多地方時有誤解。當他們往往隻是擷取文字表麵意義時,有些錯誤就顯得非常嚴重。──伽利略
全球見證

伽利略(16-17世紀意大利物理學家、天文學家、比薩大學教授)
[ 打印 ]
閱讀 ()評論 (3)
評論
insight777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jesusmary' 的評論 : amen!
jesusmary 回複 悄悄話 聖經並不說謊,或者有誤,它的道理是絕對和不可侵犯的真理。我隻能說,聖經無誤,但有些解經學家和解釋的人在許多地方時有誤解。當他們往往隻是擷取文字表麵意義時,有些錯誤就顯得非常嚴重。

信徒應該多麽謹慎自己的言行啊!
jesusmary 回複 悄悄話 神造地,又造人在地上;神親手鋪張諸天,天上萬象也是神所命定的。──以賽亞書 45:12  我宣誓,我過去、現在和將來都相信依靠神的幫助。 ──伽利略  我的良心,耶穌必全然知道,他也必知我在苦難中無人能比的敬虔與誠實。──伽利略  聖經並不說謊,或者有誤,它的道理是絕對和不可侵犯的真理。我隻能說,聖經無誤,但有些解經學家和解釋的人在許多地方時有誤解。當他們往往隻是擷取文字表麵意義時,有些錯誤就顯得非常嚴重。──伽利略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