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境界》獨立出品【經典人物】
文/臨風
【境界】投稿郵箱
jingjietougao@gmail.com
@1912年參加競選時,他正準備演講時,一個男子走近他,對著他的胸口開槍射擊。幾分鍾後,他站上講台,宣布他被槍擊,但竟然繼續演講!這顆彈頭終身留在體內。
@他幼時同父親參加過宣教,成年後在教會教過主日學,從總統位子下來後,很多大學邀請他去當校長,以及其它顯赫的職位,他卻選擇接手作一個小基督教周刊的編輯。他的領導含有對生命悲劇和人類潛力的充分認知。
@他在美國總統中最有宗教心,平生最喜愛的聖經經節是:“世人哪,耶和華已指示你何為善。他向你所要的是什麽呢。隻要你行公義,好憐憫,存謙卑的心,與你的上帝同行。”
美國總統山上雕刻著四位最偉大總統的塑像,從左到右依序是華盛頓、傑弗遜、西奧多·羅斯福(TheodoreRoosevelt)和林肯。
說到老羅斯福總統,中國人應當不太陌生。美國所得庚子賠款的一半歸還中國,就是羅斯福的決定。這筆錢用來資助中國學生留美。清華大學的前身——清華學堂就是這筆款項開辦的留美預備學校。
很多人認為,他在所有美國總統中最有宗教心,但許多人並不知道,他曾飽受生命中多重“黑色憂鬱”的困擾——
從小體弱多病,讀大學時心髒弱到被醫生警告上樓梯都要小心,體重不到45公斤,大學讀到一半父親去世,結婚三年後遭受愛妻和母親在同一天突然離世的創傷,但經曆這一切,他仍然抱著巨大熱忱,戰勝恐懼、品嚐生命的全部、完全誠實、不住地高舉他人——尤其是那些被踐踏、擠壓的人,這些美好特質從何來?他的引擎有何特殊之處?
功績屬於那些真正在競技場上的人
1901年,因麥金萊總統被刺殺,羅斯福接任總統,時年42歲,是美國曆史上最年輕的總統。
硬漢總統最著名的格言:“講話溫和,但手持巨棒”。對國內,他采取一切必要的行動為公益而服務——除非法律或憲法明文禁止。
他 有魄力麵對大型企業,稱自己的執政理念為“方正交易”。他說:“我是美國全體人民的總統,不考慮信仰,膚色,出生地,職業或社會背景,我的目標是達到人人 平等和真正的公正。”他推動公平交易法案,讓企業,消費者和工人之間可以公平相待。他打擊壟斷,保護消費者,提倡監督食品和藥物安全,製裁誤導性的廣告。 他並積極參與企業和工會之間的仲裁,讓資本家和勞工能夠和平相處。他精力充沛,行動果斷,因此廣得人心。
因調停日俄戰爭,1906年羅斯福獲得了諾貝爾和平獎,這是美國獲此獎項的第一人。他也是第一個邀請黑人(教育家BookerWashington)到白宮晚餐的總統。
羅斯福總統的人生經驗豐富,幹過許多不同的事,除了做總統、副總統、海軍副部長、陸軍上校、紐約州長外,如養牛、副警長、曆史學家、博物學家、探險家、 35本書的作家、警察局長、戰爭英雄和律師。他特別強調品格的重要,他以下的名言被公認是對領導者最好的忠告:
“批 評家無關緊要,那些數落強人怎樣犯錯誤,或是實幹家應在哪些地方作得更好的人也不值得一提。功績屬於那些真正在競技場上的人。他們滿臉沾著灰塵、滴著汗 水、淌著血汙、英勇奮鬥。他犯過錯誤,一再失誤。如果沒有錯誤和缺點,就談不上是艱難的努力。然而,那些真正付諸實行的人,才懂得巨大的熱忱和偉大的獻 身,並且為有價值的目標投注時間和精力。他知道倘若失敗,至少自己敢正視失敗。因此,他所處的地位決不能與那些既不知道勝利、也不懂得失敗的冷漠怯懦之人 相提並論。”
羅斯福的領導還有一個特色,他幫助下屬將注意力集中於確定的願景。他知道如何使用團隊的情感和精神資源,以凝聚組織的價值觀、承諾和願望。他知道,偉大的領導者能夠激發他的追隨者有高水平的發揮,讓跟隨者體認,他們的工作會對達成目標作出重要貢獻。
他經常說,“睜大你的眼睛看星星,但記得要保持你的腳在地麵上。”
不到45公斤的體弱多病者
羅斯福並不是完人,也不是天生剛強。但他堅定的宗教信仰,以及他從父親的榜樣所學習的價值觀,深深影響著他做人、處世的原則和態度,這正是他力量的來源。他的人生就是一個不斷重新塑造的過程。
自大學時代始,一般人都用“泰迪”稱呼他。今天孩子最喜愛的“泰迪熊”,就是從他得名。因為有次狩獵,手下抓住一隻熊,綁在樹上,要他去射擊。泰迪拒絕了,認為這種狩獵方式沒有運動員精神。
這個小故事部分反映出泰迪的為人,他充滿了男子氣概,喜歡戶外活動,正義感很強,被稱為男人中的男人。不過,泰迪剛強的性格不是生成的,而是磨練出來的。
泰迪出身於一個富有家庭。從小體弱多病,患有哮喘,消化係統也不好,時時心懷恐懼。親人覺得,他如果能夠活下來就很不錯了。那麽,他如何蛻變為一個重量級人物?
泰迪受到父親的影響很大。老西奧多·羅斯福雖然富有,卻積極參與慈善事業,對不幸族群非常關懷。他親自幫助無家可歸的流浪兒,協助建立醫院和博物館,在許多委員會擔任委員,出錢出力。老西奧多也是位敬虔的基督徒。
名作家大衛•麥庫拉斯(David McCullough)的《在馬背上的早晨》,描述泰迪的青年時期:
“老西奧多的弟媳婦是位敬虔的女士,她十分敬仰老西奧多,稱他是‘偉大心胸’。在一個周日早晨,她看到他帶著孩子們走到教會而得到的靈感。這幅景象讓她想到《天路曆程》中那個矮胖、勇敢的清教徒‘偉大心胸’。這位清教徒忠心地引導、保護那些徒步旅行的朝聖者。”
泰迪的小名是提迪(Teedie)。當提迪半夜哮喘發作時,父親會陪伴著他,在地板上來回踱步,或是抱著他坐四輪馬車,呼吸夜晚的空氣。提迪也十分崇拜這位父親。他日後一直稱父親是他“最要好、最親密的朋友”。
老西奧多同時也向膽小的提迪提出挑戰:“鍛煉身體”。盡管知道鍛煉是刻苦、單調的事,但他相信自己的兒子能夠作到。
雖然提迪迎向這個挑戰,日複一日練舉重,打沙袋,但他堅持不懈的努力得到的收獲卻極為微少。甚至當他在哈佛臨畢業前做身體檢查,醫生發現他心髒還是很弱,警告他今後不可以做激烈運動,甚至上樓都要小心。
泰迪回答:“醫生,我將做一切你告訴我不該做的事。如果我按照你的勸告去生活,那種人生就是活得再長也沒什麽價值。”那時他還不到45公斤。
泰迪在自己的傳記裏寫著:“我很神經質和膽怯。然而,從閱讀中以及從父親,我很欽佩那些無畏的人,以及那些在世上能夠把持住自己的人。我最大的願望就是能夠像他們一樣。”
他下定決心“要努力辛勤地苦練自己,不僅是為了自己的身體健康,也是為了靈魂和靈性的益處”。他一生以身體力行來克服自己的恐懼,他解釋說:“我以行動表達自己不害怕,慢慢地恐懼就停止了。”
“光已經離開我的生命”
很多人認為,泰迪在所有美國總統中最有宗教心。泰迪所屬的教會是荷蘭改革宗,可他第二任妻子伊狄斯屬於聖公會,也非常虔誠。
所 以,當他們所居住的地方沒有荷蘭改革宗的教會時,他就參加聖公會的聚會。他幼時同父親參加過宣教。成年後在教會教過主日學。他平生最喜愛的聖經經節是: “世人哪,耶和華已指示你何為善。他向你所要的是什麽呢。隻要你行公義,好憐憫,存謙卑的心,與你的上帝同行。”(《彌迦書》6:8)
他勸勉人參加教會,曾經發表過一篇文章,題目是:《人們應當上教堂的九個理由》。他從總統的位子下來後,很多大學邀請他去當校長,以及其它顯赫的職位,他卻選擇接手作為一個小基督教周刊的編輯。他對基督徒在現代社會的角色,很感興趣,也曾針對這個題目發表演說。
人生的不幸堅固了泰迪的基督信仰。不幸降臨在泰迪在大學就讀一半時,父親得了胃癌。忍受了三個月的痛苦煎熬。當他瀕臨死亡時,他們家外麵擠滿了人群,包括那些深愛他的孤兒和流浪漢。
當他父親痛苦地死去時,他們全家人身心交瘁。年輕的泰迪認為這是他人生中“最可怕的惡夢”。有好幾個月的時間,他都處在極度的痛苦中,為痛失父親哀悼,不斷回憶著“親吻那張親愛、死去的臉”。
他在詩篇第69篇的邊緣寫道:“我因呼求困乏,喉嚨發乾;我因等候上帝,眼睛失明。”他記起自己孩提時,當哮喘發作,父親以手臂環繞他,與他一起踏步。“有時候,當我麵對喪父的事實,我覺得自己好像快要發瘋似的。”
不過,盡管泰迪內心充滿深沉的哀痛,他並沒有發瘋。他回到哈佛大學繼續學業及運動員生涯——還有追求一位他深深傾心的年輕女子,他已決心要娶她為妻。他告訴一位朋友:“她對我並沒有意思,但我一定要得到她!”在大學最後兩年,他熱情地專注於贏得艾莉絲•李(Alice Lee)的芳心。
泰迪的追求成功了。當她接受他的求婚時,他樂不可支,在日記中寫著:“我不認為一個男人還可以比我現在更深愛一個女人。”
然而,結婚不過三年,他身邊每件事都崩潰了。艾莉絲臨盆,生下了一個健康的女孩,一切似乎都安好。但就在同一天,泰迪接到電報,他急速趕回家,發現自己虔誠、親愛的母親正躺在一個房間瀕臨死亡,而在另一個房間,他的妻子艾莉絲也正病危。在幾小時之內,這兩位女性相繼死亡。
再一次,“陌生、可怕的命運”把他投入最深的哀悼中。他在日記中寫道:“光已經離開我的生命!”他再次拾起破碎,重塑自己,離開東部,前往未開發的荒野之地——北達科達州。
“黑色憂鬱很少坐在疾行騎士身後”
泰迪萬念俱灰,感覺不值得活下去。於是,他埋入艱苦、繁重的體力勞動中,為牛群烙印,驅趕牛群。擺平那喝醉酒、用雙槍威脅他的牛仔。追逐三個小偷,親自逮捕他們歸案。他在美國西部蠻荒寫下這句名言:“黑色的憂鬱很少坐在疾行騎士的身後。”
他希望借著這些忘記創傷。泰迪帶著許多“黑色的憂鬱”,他馬騎得很快,甚至像發瘋一般,想把憂鬱拋諸身後。在這裏,他再一次重塑了自己。
在離開東部三年之後,他又回來了。一位朋友這樣描述他:高大健壯、堅毅、“身姿矯健、體魄健壯、一身是膽”。這三年是他體魄改變的轉機,也醫治了內心創傷,讓他變得更剛強。
雖然,黑色的憂鬱總還是隨著他,但泰迪選擇讓憂鬱推動自己成為卓越的領袖。在林肯和葛蘭特總統的小畫像當中,他在桌前掛了一幅父親的大油畫。他常以回憶父親的榜樣來激勵自己。他在不幸中成長、茁壯。他的領導含有對生命悲劇和人類潛力的充分認知。
去世前十年,泰迪曾這樣回憶自己的人生:
“我是一個普通人,在任何領域都沒有特殊的本領。在很多事情上,我不過僅高於平均水平,有時還低於,決不會超常。從體能來看,我極為一般,還比一般人差些......我不是一個才華橫溢的作家。雖然我寫了很多,但每次下筆都很掙紮。我所完成的工作,除巴拿馬運河可能是個例外,任何普通人都可以做到。除了這一件,在我成就的紀錄簿裏沒有什麽是特別輝煌或優秀的。隻有一件,任何我認為是正確的事情。我都去做。”
泰迪因著種種不幸和磨練,被塑造成一個勉力出眾、有骨氣、有原則的硬漢。1912年參加競選時,泰迪在密爾沃基市,正準備演講的時候,一個叫約翰·施蘭克的男子走近泰迪,對著他的胸口開槍射擊。凶手很快就被捕獲。幾分鍾後,泰迪站上講台,宣布他被槍擊,但竟然繼續演講!這顆彈頭無法取出,以後終生留在他的體內。
這位硬漢就是總統山上萬人景仰的西奧多·羅斯福。1919年,60歲時,他平靜地去世。收到他去世的消息後,他的兒子亞齊給親友們發電報說:“老獅子去世了。”
注:內容參考多處文獻,包括吳蔓玲翻譯的《葛理漢的領導秘訣》第一章“點燃熱情”中的內容(不過譯文有所修改),以及《A Free HardyLife》(ClayS.Jenkinson, 2011),特此致謝。
【境界回聲】
《為什麽我不再是同性戀——一個“後同” 的自白》
讀者1: 我的掙紮和作者幾乎一樣,所以我希望能夠和他聯係。
讀者2:我曾經也以為同性戀是天生的呢,感謝神幫助了陳弟兄,也讓我更加了解他曾經內心的掙紮。
讀者3:你好,看到今天的文章很觸動,我也想擺脫同性的掙紮。
讀者4:我曾經看三島由紀夫的書,了解到同性戀的無奈與痛苦。可能教會需要用另一種方式去愛他們。以前我們的牧者說這是上帝棄絕的人。現在看來,不是的。上帝也愛他們。同性的掙紮也許算是上帝加給他們的那根刺吧,隻是為了更好地依靠上帝、呼求上帝。
讀者5:麵對自己的欲望,無力的掙紮使自己更加痛苦!有時候甚至想,出家做“和尚”算 了,消滅自己的各種欲望!可又知道上帝不是讓我們做個禁欲主義者,而且讓我們基督徒在地上得享屬天的祝福!於是就在矛盾中徘徊,在失落中放縱!看不到上帝 的美好,也認不清自己的真實麵貌!今天看到這篇文章,很真實,也很受觸動!若有人在基督裏,那他就是新造的,舊事已過,一切都是新的!我們需要接納那個曾 經不是那麽完善的自己,然後在耶穌基督裏做新造的人!
讀者6:有沒有幫助同性戀的機構和有關的主內微信號?(請知道相關信息的網友回複我們提供更多幫助)
————這句話固然可以激勵人去行動,但是人認定是正確的事不一定就都是正確的,比如部分義和團就認為他們殺洋人是正確的。所以行動前的素養積累、知識積累、信仰認識的提高等等更重要,因為它們幫助人們知道什麽是真正正確的什麽是真正錯謬的,涉及到基督徒,則是好好地靠著聖靈的啟示讀聖經,接著聖經認識神,才能知道什麽是神喜悅的(=正確的),什麽是神不喜悅的(=錯謬)!
個人意見,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