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sight

工程技術,地產投資,信仰家園,時尚生活
個人資料
正文

深度文章:給予與回報

(2014-03-25 02:54:02) 下一個

2014-03-24 任運生 生命季刊

給予與回報

/任運生

生命季刊 第64期

 

經文:列王記上17:7-16

 

以色列列王時代的曆史是以色列逐漸衰亡的曆史,但正如俗語所說“亂世出英雄”,這段黑暗的曆史卻出現了以利亞及以利沙這樣偉大的先知。這一時期也成為人類曆史上三個明顯的神跡時代之一:摩西和約書亞時代;以利亞及以利沙時代;主耶穌和使徒時代。

 

先知以利亞在曆史中突然出現,神秘消失(suddenly appear, mysteriously disappear),如夾心三明治一樣,在其登台與退場的中間,是他明光閃爍,波瀾壯闊的一生。以利亞性格剛烈,勇敢無懼,直斥罪惡,宣告審判,一生經曆高峰低穀,卻始終對神忠心耿耿,可歌可泣,可敬可佩。最後在榮耀中被接升天!以利亞的生命,如黑暗夜空中的閃電,短促卻極其耀眼,留下永不磨滅的印記。

 

以利亞被稱為烈火先知,因為他性情如火,所到之處硝煙彌漫。不過,在此分享以利亞生平中相對平緩,比較不那麽激烈的一段,記載在列王記上第十七章七至十六節。

 

以利亞初次露麵,就直接向以色列王亞哈叫板:“基列寄居的提斯比人以利亞對亞哈說,我指著所事奉永生耶和華以色列的神起誓,這幾年我若不禱告,必不降露,不下雨。”(王上17:1)不僅沒有雨,連一滴露水也沒有。新約雅各書證實,因以利亞的禱告,三年零六個月沒有降雨。具有諷刺意味的是,巴力是掌管雨水的神,竟是如此的無能為力。

 

正當邪惡的亞哈和臭名昭著的王後耶洗別在全國推行巴力崇拜時,以利亞卻宣稱,耶和華是永生的神,永活的神,唯一的神,是以色列的神!而且是對著亞哈王宣告,何等的勇氣和膽量!“我……所事奉……的神”,原文是,“我所侍立在麵前的那一位”(Before Whom I Stand)。僅這一節經文,就突顯出先知以利亞鮮明的個性:勇敢無懼,不畏強暴,忠心耿耿,斬釘截鐵!

 

耶洗別像清末的慈禧太後一樣心黑手辣,她以為已經殺盡了耶和華神的先知,沒想到現在又突然冒出來一個以利亞。且不說以利亞的信息,單就以利亞這個名字,就足以使耶洗別氣急敗壞。以利亞名字的意思是“耶和華是我的神”!可想惱羞成怒的耶洗別必然是欲除之而後快。於是,“耶和華的話臨到以利亞說,你離開這裏往東去,藏在約旦河東邊的基立溪旁。你要喝那溪裏的水,我已吩咐烏鴉在那裏供養你。”(王上17:2-4)

 

人把神看為聖誕老公公,有人把神看做鐵麵無私的警察和法官,這都是對耶和華神的嚴重誤解。耶和華神溫柔又大能,威嚴又慈祥,嚴謹又幽默。

 

如今,神對以利亞說,我已吩咐烏鴉在那裏供養你。也許你會說,耶和華神不會是在開玩笑吧!

 

“烏鴉早晚給他叼餅和肉來,他也喝那溪裏的水。”(王上17:6)優美又有趣的一句話:烏鴉就早晚給他叼餅和肉來。

 

這節經文的中文翻譯,簡潔準確,但卻淡化了原文所要強調的一個細節。原文直譯應該是:烏鴉(們)給以利亞送去餅和肉在早上,又送去餅和肉在晚上(Theravens brought him bread and meat in the morning and bread and meat in theevening)。

 

希伯來文聖經以簡潔著稱,如詩篇二十三篇第一節,“耶和華是我的牧者,我必不至缺乏。”原文隻有四個字,譯成中文要用14個字,英文要11個字。路得記一章十六節,“你往哪裏去,我也往哪裏去。你在哪裏住宿,我也在哪裏住宿。你的國就是我的國,你的神就是我的神。”原文隻有十個字,中文譯文要用40個字,英文要24個字。但王上17:6這節經文的中文翻譯,卻是反過來:原文複雜,譯文簡單。對嗎?對!準確嗎?準確!但缺少點兒什麽。任何翻譯,無論多好,都總要打些折扣的。這裏原文的“在早上”,“在晚上”,強調定時定點,準確無誤。烏鴉何以如此準時、早晚不誤地為以利亞叼餅叼肉?

 

烏鴉是最饞又自私的鳥類,專愛吃肉,又不願分享,難道不怕烏鴉在半道上自己將肉吃了?誰能使烏鴉準時送肉又不饞嘴?

 

烏鴉原文是複數,應該是“烏鴉們,”但中文的烏鴉是一個集合名詞,看不出是單數還是複數。所以,不是一隻烏鴉,而是多隻烏鴉。誰能想象,神竟然會吩咐烏鴉供養以利亞?

 

以利亞向神禱告求神不下雨,不降露,神垂聽他的禱告,結果是天閉塞了三年零六個月(雅5:17),而他自己的藏身之地基立溪的溪水也終於枯幹了。以利亞祈求神刑罰以色列的罪惡,但他自己也要連帶受累,也不能幸免地和百姓一道遭遇著幹旱和饑荒的苦難,正如當年十二個探子中的迦勒和約書亞一樣,縱有信心,也被連累在曠野漂流四十年。

 

“耶和華的話臨到他說,你起身往西頓的撒勒法去,住在那裏。我已吩咐那裏的一個寡婦供養你。”(撒上17:8-9)

 

神當初吩咐以利亞藏在約旦河東麵的基立溪旁,有兩個目的:第一,保護以利亞躲避耶洗別的殺害;第二,供養以利亞免遭饑荒。現在,神卻吩咐以利亞到西頓的撒勒法去,並要那裏的一個寡婦供養他。在人看來,這兩個目的恐都難以實現。

 

首先,西頓是耶洗別的老家,她父親謁巴力在那裏作王(王上16:31),以利亞到那裏去,在謁巴力的眼皮底下大搖大擺地出入,豈非自投羅網?第二,神要一個寡婦供養以利亞,不是一天兩天,而是要“住在那裏”。孤兒寡婦是社會最底層的人群,新舊約聖經都號召人們照顧孤兒寡婦。新約聖經更是把看顧孤兒寡婦上升到信仰的高度:“在神我們的父麵前,那清潔沒有玷汙的虔誠,就是看顧在患難中的孤兒寡婦。”(雅1:27)一個需要人照顧的人豈能供養他人?

 

但神的作為常常和人的邏輯顛倒過來,所以他才是那位獨行奇事的神!神吩咐以利亞到西頓的撒勒法,正所謂“大隱隱於市”。“大隱隱於市”有點僥幸碰運氣的意味;但在神那裏不存在僥幸。他吩咐以利亞到西頓的撒勒法去,就必是萬無一失。至於吩咐一個寡婦供養以利亞,至少比吩咐烏鴉供養以利亞更合情理些。

 

顯然,以利亞已經習慣於神做事的方式,所以也不爭辯,也不提問,像上次一樣,“就起身往撒勒法去”(王上17:10)。

 

以利亞來到城門口,看見一個寡婦在那裏撿柴,他要試驗一下,看那寡婦到底是不是要供養他的那一位。“求你用器皿取點水來給我喝。”(王上17:10)要知道,向一個西頓的寡婦要水喝,並非一件平常之舉,想一下主耶穌在雅各井旁向撒馬利亞婦人要水喝時一開始遭受的冷遇,就不難想象外邦人對以色列人的敵視和當時女人與男人間的距離。更何況,在極端幹旱之年,水是很寶貴的,一碗水是可以救條命的。因此,當那寡婦二話沒說,轉身去取水,正如當年亞伯拉罕的仆人為以撒娶親時遇見利百加時的情形,便證實了以利亞的猜測,於是他便“得寸進尺”地追加一句:“也求你拿點餅來給我。”(王上17:11)

 

對撒勒法的寡婦來說,她顯然知道眼前這一位就是以色列來的先知,因為神事先已經告訴了她。然而,先知的話—“也求你拿點餅來給我”—明顯激發了她內心掩蓋著的愁苦,讓你幾乎聽得到她的哭泣:“我指著永生耶和華你的神起誓,我沒有餅,壇內隻有一把麺麺,瓶裏隻有一點油。我現在找兩根柴,回家要為我和我兒子作餅。我們吃了,死就死吧。”(王上17:12)她的苦痛有兩個層麵:現實的困境是,她和她兒子隻剩下最後一頓飯了,因為“壇內隻有一把,瓶裏隻有一點油”。心靈的困境是,她已失去了信心和盼望:“我們吃了,死就死吧。”人的最大的悲哀莫過於失去了盼望。

 

以利亞對她說,“不要懼怕。”正常人尚且有各樣的懼怕,何況這位隻剩下一把的寡婦呢?有人做過統計,聖經中“不要懼怕”這幾個字出現大約365次,正好平均每天一次,因為神知道,人太容易為太多的事情擔心懼怕,所以,他自己或藉他的仆人不斷重複地對人說:不要懼怕!以利亞此時對寡婦說,“不要懼怕!”先知的堅定不移,是因為站在他旁邊的那位使人絕處逢生的神!

 

“不要懼怕。可以照你所說的去作吧。隻要先為我作一個小餅拿來給我,然後為你和你的兒子作餅。”(王上17:13)如果這句話,讓你讀出先知的自私、冷漠、貪婪或是不講情理的話,那就實在是大錯特錯了。相反,先知那單純的內心活靈活現地端承在你麵前,單純得像小孩子一樣天真無邪,單純得近乎幼稚,單純得可愛,單純得讓人愛憐。

 

以利亞對寡婦的吩咐,乃是出於更高的權柄和信實的應許!“因為耶和華以色列的神如此說,壇內的必不減少,瓶裏的油必不缺短,直到耶和華使雨降在地上的日 子”(王17:14)。”耶和華以色列的神如此說”,英文翻譯為“Thus says the Lord,”是一個固定的句型和格式,表明從神而來的不容置疑、不容爭辯、不容違抗的權威。當年摩西去見法老,“耶和華以色列的神這樣說,‘容我的百姓去’” (出5:1,“Thus says the Lord,‘letMy people go!’”),法老說,“耶和華是誰?我不認識耶和華。” (出5:2)然後他模仿耶和華神的語氣,吩咐督工的,“法老這樣說”(出5:10,Thussays Pharaoh),褻瀆性地將這句型套在自己頭上,他的狂妄實在是犯了大忌。

 

神的話語立定在天。撒勒法的寡婦憑信心照以利亞的話行,“她和她家中的人,並以利亞,吃了許多日子。壇內的果不減少,瓶裏的油也不缺短,正如耶和華藉以利亞所說的話”(王上17:15-16)。有理由相信,壇內的不減少也不會增多,瓶裏的油不缺短也不會加添,但撒勒法的寡婦每次做餅的時候,總有一把,也總有一點油,寡婦並她兒子和以利亞吃了許多的日子,他們是天天看見神跡,天天經曆神!

 

請思考這樣一個問題:神為什麽差遣以利亞到西頓的撒勒法去?難道僅僅是因為基立溪斷了水嗎?當年以色列民百萬者眾,神從天上降嗎哪,從盤石中流出水來,供養以色列人四十年。今以利亞在基立溪頂多不會超過三年,神難道不能供應他喝水嗎?大不了,再多派幾隻烏鴉給他送水,豈非更簡單的方法嗎?何必要以利亞冒險跋涉百餘裏去一個外邦的寡婦那裏呢?

 

當你讀王上17:9,神確實是要撒勒法的寡婦供養以利亞,“我已吩咐那裏的一個寡婦供養你。”當你讀路加福音第四章,主耶穌自己說,“當以利亞的時候,天閉塞了三年零六個月,遍地有大饑荒,那時,以色列中有許多寡婦。以利亞並沒有奉差往他們一個人那裏去,隻奉差往西頓的撒勒法,一個寡婦那裏去。”(路4:25-26)很顯然,主耶穌的意思是,以利亞供養了寡婦。

 

到底誰供養了誰呢?

 

既然神的話決不會自相矛盾,那麽就隻有一個解釋:寡婦供養了以利亞,以利亞也供養了寡婦,他們都同時是供應者,又都同時是受惠者,既都是給予者,又都是接受者。寡婦供應了以利亞麵包和飲水,以利亞供應了寡婦信心和盼望。沒有寡婦的餅和水,以利亞將無以解除饑餓和幹渴,沒有以利亞的信心,寡婦的餅和水隻勉強夠一頓午餐而已。他們兩個人在某個時刻進行了角色轉換,給予者變成了接受者,接受者變成了供應者。(其實,這樣的說法並不完全,因為真正的供應者是神自己。)

 

幫助別人等於幫助自己,中文的“舍得”就是“有舍”才“有得”的意思。即便在聖經之外,也有很多這樣的教訓。《獅子和老鼠》的故事,獅子發了一次慈悲,放了抓著的小老鼠,後來被獵人捕獲,老鼠咬斷了羅網,救了獅子一命。王爾德的童話《巨人的花園》,講的是一個自私的老人,當他拒絕孩子們在他的花園裏玩耍時,他的花園常年被冰雪覆蓋著;當他後來推倒圍牆,邀請孩子們回來盡情玩耍,花園裏便四季花開,美麗無比。

 

給予者最後轉變成受惠者,聖經中同樣不乏這樣的例子。

 

寡婦給出自己僅有的一把和一點油,得到的是耶和華神自己豐富的供應;

 

以利亞給出自己對神的忠誠,得到的是耶和華神自己的信實、保守和看顧;

 

亞伯拉罕善意接待客旅,無意中便接待了天使,更不曾想接待了耶和華自己;

 

亞伯拉罕獻上自己的兒子以撒,便得到更偉大的後裔—主耶穌,使萬國因他的後裔得福;

 

小孩子獻出自己五餅二魚的午餐,在主耶穌手中無限擴增,使小孩子並五千人同得飽足。

 

“施比受更為有福。”(徒20:35)這是聖經一貫的原則,也是聖經不斷重複的真理。聖經有許多類似的經文和教導。

 

“有施散的,卻更增添。有吝惜過度的,反致窮乏。”(箴言11:24)

 

“凡有的,還要加給他,叫他有餘。凡沒有的,連他所有的也要奪去。”(太13:12)

 

“你們要給人,就必有給你們的。並且用十足的升鬥,連搖帶按,上尖下流的,倒在你們懷裏。”(路6:38)

 

“憐憫貧窮的,就是借給耶和華。他的善行,耶和華必償還。”(箴19:17)

 

“那賜種給撒種的,賜糧給人吃的,必多多加給你們種地的種子,又增添你們仁義的果子。”(林後9:10)

 

“我的神必照他榮耀的豐富,在基督耶穌裏,使你們一切所需用的都充足。”(腓4:19)

 

全能的神,他做事並不需要人的參與和幫助,但神卻選擇與人同工,實在是神的恩典,人的福分。

 

無論是以利亞或是寡婦,他們都得著耶和華神那恩惠的賜福。

 

你今天也可以做以利亞所作的,至少你可以做那寡婦所做的。

 

我兒子申請大學時,申請表問卷調查上有這樣一個問題:What are you going to dowhen you are in dismay?(當你灰心泄氣時你會做什麽?)當時兒子的回答是:I willfind someone more miserable and help him.(我要找一個比我更倒黴的人去幫助他。)

 

我想他答得挺不錯!


有一對探親的弟兄姐妹,好不容易找到教會,很激動。第一個主日我去接他們到教會,他們對我說,“你這麽忙,親自來接送我們,我們怎麽好意思呢?能不能幫我們找一個弟兄或姐妹來接送我們。”正好在他們家附近有一個慕道朋友,偶爾也到教會來。我就請他幫助接送他們。這位慕道朋友原來隻是偶爾來教會,自從我請他幫助接送這兩個弟兄姐妹,他就很忠心地每個禮拜天接送。恰好他那時正在經曆生活中一場很大的危機,幾乎成為他過不去的坎兒,這對弟兄姐妹就用神的話語安慰鼓勵他,使他終於走出低穀,並且願意接受耶穌基督。顯然,他幫助接送弟兄姐妹到教會,自己卻得了很大的益處。

 

主耶穌說,“施比受更為有福。”使你自己成為他人的祝福,你也必得著耶和華的賜福!

 

任運生  來自中國大陸,現在北美牧會。

(原文發表於《生命季刊》第64期,生命季刊微信:cclife2013gmail

======================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