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今日美國》的調查問卷顯示,美國人最喜愛的詩歌是《奇異恩典》。事實上,全世界許多基督徒都唱過這首詩歌,甚至一些非信徒也聽過這首詩歌。但恐怕許多人並不知道,這首詩歌的作者——約翰·牛頓原是一個奴隸販子。那麽,他是如何從一位極力反對上帝的人,轉變成一位全心愛慕上帝、關懷靈魂的牧者呢?
1725年,約翰·牛頓生於英國倫敦。7歲的時候母親去世,虔誠的母親生前不斷為他的得救禱告,也盼望他能做牧師。
牛頓自幼隨父親航海,染上水手放蕩的惡習,吃喝嫖賭,無所不為。後來被征兵,曾逃脫又被捉回。以後,利用海運做販賣奴隸的生意,但想不到鬧出事來,自己反在非洲淪為奴隸,備受痛苦,幸虧父親知道,派人把他救回。在他乘船途中,忽遇大風浪,船幾乎沉沒,他知道自己一生離棄上帝,於是認罪悔改,得以平安回國。從此,生命有了奇妙改變,並終生為主所用。
正如約翰所說:“3月10日是我難忘之日……因為那日主從至高之處施恩,拯救我脫離深海……當時我疲乏地躺在床上,不肯定甚至幾乎不理會我是否會再起身……傍晚時分,當我聽到船不再進水,一絲希望重現我心;我認為上帝伸手幫助我們,我便開始禱告……最後,我看見一個不確定的盼望,雖我被圍困於四周的黑暗和絕望之中……後來,我們終於在愛爾蘭拋錨停泊。此時此刻,我開始確信有一位垂聽禱告,並回答禱告的上帝。饑餓、寒冷、疲乏,以及對沉船和餓死的恐懼,是我與其他人共有的感受;可是除此之外,可能隻有我一人深感心靈的痛苦。我看見一點,上帝宣告了他的憐憫和公義,就是靠著耶穌基督的順服和受苦,罪惡得蒙赦免。我需要一位大能的救主,就在聖經中,我找到了這樣的救主。主行了奇妙的事:對於我所領受的憐憫,我真誠地感到不配。我知道,我是一個新人了。”
就這樣,約翰·牛頓信靠了主耶穌。 1755年,他因更深地認識基督信仰的理念而完全棄絕奴隸的販賣活動。在接下去15年裏,他的事奉使多人蒙福。他結識了英國詩人柯珀,倆人合作出版了《奧尼聖詩集》,其中一首著名的詩,便是《奇異恩典》。約翰一生共創作了280首聖詩,這些聖詩一直流傳至今。
1779年,牛頓在倫敦被按立為牧師,並開始福音工作。他的傳道滿有力量,吸引了年輕的威爾伯福斯。牛頓在反奴隸製方麵也深深影響了威爾伯福斯。結果威爾伯福斯成為英國下院議員,在國會大力推動反奴隸販賣的活動,他建立了反奴隸製協會,致力於廢除奴隸貿易和英國海外屬地的奴隸製。所以在廢除奴隸製方麵,約翰功不可沒。上帝的作為實在奇妙。
牛頓不勸威爾伯福斯放棄職位,隻鼓勵他盡忠職守,同時堅定自己的信仰。威爾伯福斯在與上帝的交往中,感覺上帝把整頓社會風氣的責任交托了他,結果,十八世紀的頹廢社會因此煥然一新,同時,也推動了福音運動日見興盛。
牛頓在83歲離世前為自己寫好了墓誌銘:
“約翰·牛頓,生長英倫,離經叛道,罪惡沉淪,放逐非洲,身經大劫,蒙主恩佑,履險如夷,且膺聖職,年八十三,辭世安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