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sight

工程技術,地產投資,信仰家園,時尚生活
個人資料
正文

邵逸夫與新加坡的淵源及其他慈善活動

(2014-01-07 02:21:15) 下一個
2014年01月07日

|

[1月7日,香港電視廣播有限公司宣布公司榮譽主席邵逸夫爵士當日清晨6時55分在家人陪伴下於香港家中安祥離世,享年107歲。這張照片攝於1996年5月18日。(新華社)]

(聯合早報網訊)邵逸夫早在1926年就來到新加坡,展開他與這彈丸小島的不解之緣。從娛樂到慈善,他都在新加坡不同的角落留下他的足跡。《聯合早報》記者整理出邵逸夫在新加坡的事跡。

1926年,邵逸夫17歲來新加坡,協助哥哥打理新加坡的生意。獲得黃文達和黃平福(銀行家)的支持。有一個說法是,他在新加坡跑出名堂,所以英文名叫“Run Run”。

1939年,邵氏機構在本地成立邵氏製片場,開始拍攝大量馬來片,把新加坡變成一個出產馬來片最多的電影王國。

1942年:在新加坡經曆日治時期,曾被日本憲兵審問。

1948年:每年農曆新年開始施贈困苦老人,一開始是米糧,後增加為每人一個50元紅包。

1957年: 注冊邵氏慈善基金。

1957年:離開新加坡,前往香港發展。

1973年:表示要在新加坡拍攝麵向國際的電影。同年,他也抨擊政府禁止電影出現暴力畫麵的條例,指本地媒體審查太嚴厲。

1981年:邵氏基金向國大捐贈150萬元,建立音樂活動中心;再捐170萬元成立國大電腦科學係。

1985年:邵逸夫哥哥邵仁枚去世時,所有邵氏影院閉門一天,以示哀悼。

1985年:政府成立18個服務業專家工作小組(Expert Working Groups),作為李顯龍總理(時任貿工部政務部長)負責經濟委員會的附屬小組,為新加坡製定10年發展大計,邵逸夫負責文化和娛樂服務這個領域。

1988年9月:建國總理李光耀時年65歲,表示不會引退。邵逸夫對此接受媒體訪問,表示態度是關鍵,不是年齡。

1988年:邵氏基金向國大捐獻300萬元,注入國大醫學院建築基金。

1988年:在本地開記者會,為新達城發展(Suntec City Development)私人有限公司股東之一。新達城當時是我國最矚目的商業發展項目,包括辦公樓及新達城購物中心。

1992年:邵氏基金向博物院捐贈藝術品,時任新聞及藝術部長兼外交部第二部長楊榮文對此舉表示感謝。

1993年:表示新加坡不會取代香港,成為亞洲娛樂之都。

1995年:新加坡國立大學的文學與社會科學院大樓改名為邵氏基金大樓,由當時的王鼎昌總統主持命名儀式。

1995年:新達城的新加坡國際會議與展覽中心啟用,邵逸夫等11股東出席開幕慶典。建國總理李光耀在致辭時,談起他當年如何設法吸引香港投資商,包括在1984年邀請了香港商家和專業人士到我國參加國慶慶祝活動。

1997年:新聞及藝術部長楊榮文表示,新加坡在創意方麵可有所進步,但不肯定最終是否會像香港那樣成為電影製作中心。針對邵逸夫曾說新加坡太“幹淨”,很難發展電影工業的說法,楊榮文表示希望證明邵逸夫的看法是錯誤的。

1999年:邵氏基金的捐款還創下曆年最高記錄,達1770萬元。

2000年:邵氏基金在聖誕節捐1350萬元,半數捐款供教育用途。

2005年:李資政在接受《時代》周刊的專訪中承認,自己過去沒仔細聆聽香港影視大亨邵逸夫當年給予他的提醒,結果過度替國人安排一切,使得新加坡社會製度的發展,帶有英國福利社會製度的影子,而這不算是成功之道。

2007年:邵逸夫慶祝100歲生日,宣布退休。邵逸夫長子邵維銘不接手香港的影視王國,留守新加坡。

2007年:邵氏基金捐贈500萬元給杜克—新加坡國大醫學研究生院(Duke-NUS Graduate Medical School Singapore)設立邵氏基金獎學金。在教育部一元對一元的補助政策下,邵氏基金的捐贈使醫學研究生院共獲1000萬元。

其他社會公職及慈善活動

邵逸夫於1975年邵逸夫成立香港邵氏基金,屢屢大額捐贈予世界各地的教育、醫療或其他福利事業,總捐款額已超過32億港元。2008年,邵逸夫就獲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授予“中華慈善獎終身榮譽獎”,以讚掦他長期致力於慈善事業的精神,迄今邵逸夫累積向內地捐贈款物達25億港元。

1980年代,邵逸夫就已經捐出1.1億港元為香港中文大學興建逸夫書院,現時香港中文大學、香港理工大學香港大學香港城市大學香港浸會大學都有邵逸夫資助的建築。醫療方麵,在1977年成為香港紅十字會會長,讚助該會的工作,在1984年為該會成立首個輸血服務中心。邵逸夫1998年卸任會長之後,仍然擔任該會的副讚助人(主讚助人為香港政府)。另外,邵逸夫亦曾於1977年出資600萬助政府興建香港藝術中心,更同時倡辦香港藝術節,成為當時的大會主席。

1985年依始,邵逸夫在中國大陸持續巨額捐獻,尤其是資助辦學。現時受惠學校及教育項目近5,000個,包括50所大學,內地很多重點高校和中學都有以邵逸夫命名的建築物。中國科學院1990年,特地將他們發現的2899號小行星命名為“邵逸夫星”,以示彰表。2005年,他更成為“中華慈善大會”首批“中華慈善獎”得獎者之一。除了捐助大陸的醫療和教育外,邵逸夫亦曾於1985年出資1000萬,協助保育敦煌莫高窟壁畫。

而邵逸夫的捐獻並不局限於香港、台灣、中國大陸及星馬一帶,邵逸夫設立了獎學金計劃,資助亞洲學生攻讀歐美大學,例如美國的哈佛大學、英國的劍橋大學等。在舊金山亦開辦了以他首任妻子命名的老人中心。舊金山政府為嘉許他對該地的慈善貢獻,在1988年宣布每年的9月8日命名為“邵逸夫日”。1994年,向牛津大學捐贈300萬英磅,成立了中國研究所。

發生天災的時候,邵逸夫亦會捐助部份受影響的地區,例如在1999年捐出2500萬港幣,救助921大地震災民2005年,捐出1000萬港元予南亞海嘯受災地區;2008年,就向四川地震災區捐款1億港幣,重建學校。2009年,台灣88台風水災,捐款1億新台幣予災區。

為了推動各地的科學研究,邵逸夫在2003年創立邵逸夫獎,第一屆於2004年舉行,每年選出世界上在數學、生命科學與醫學天文學三方麵有成就的科學家,各頒授100萬美元獎金以作表揚,而這些領域是諾貝爾獎所未涵括的。

榮譽

  • 大英帝國司令勳章(1974)
  • 下級勳位爵士(1977)
  • 皇後勳章(紅十字會)(1982)
  • 比利時皇冠勳章,司令勳章(1989)
  • 法國榮譽軍團勳章,騎士勳章(1991)
  • 萬寶龍藝術讚助大獎 (1993)
  • 香港電影金像獎世紀影壇成就大獎(2007)

榮譽學位:

  • 香港大學法學博士(1980)
  • 香港中文大學社會科學博士(1981)
  • 澳門東亞大學(1985)
  • 英國薩塞克斯大學文學博士(1987)
  • 香港城市理工學院理學博士(1988)
  • 美國紐約州立大學石溪分校人文學博士(1989)
  • 香港浸會學院(1990)
  • 香港理工大學工商管理博士(1991)
  • 英國牛津大學民法博士(1992)

邵逸夫與新加坡的淵源

沈越

2014年01月07日

  • 1月7日,香港電視廣播有限公司宣布公司榮譽主席邵逸夫爵士當日清晨6時55分在家人陪伴下於香港家中安祥離世,享年107歲。這張照片攝於1996年5月18日。(新華社)

(聯合早報網訊)邵逸夫早在1926年就來到新加坡,展開他與這彈丸小島的不解之緣。從娛樂到慈善,他都在新加坡不同的角落留下他的足跡。《聯合早報》記者整理出邵逸夫在新加坡的事跡。

1926年,邵逸夫17歲來新加坡,協助哥哥打理新加坡的生意。獲得黃文達和黃平福(銀行家)的支持。有一個說法是,他在新加坡跑出名堂,所以英文名叫“Run Run”。

1939年,邵氏機構在本地成立邵氏製片場,開始拍攝大量馬來片,把新加坡變成一個出產馬來片最多的電影王國。

1942年:在新加坡經曆日治時期,曾被日本憲兵審問。

1948年:每年農曆新年開始施贈困苦老人,一開始是米糧,後增加為每人一個50元紅包。

1957年: 注冊邵氏慈善基金。

1957年:離開新加坡,前往香港發展。

1973年:表示要在新加坡拍攝麵向國際的電影。同年,他也抨擊政府禁止電影出現暴力畫麵的條例,指本地媒體審查太嚴厲。

1981年:邵氏基金向國大捐贈150萬元,建立音樂活動中心;再捐170萬元成立國大電腦科學係。

1985年:邵逸夫哥哥邵仁枚去世時,所有邵氏影院閉門一天,以示哀悼。

1985年:政府成立18個服務業專家工作小組(Expert Working Groups),作為李顯龍總理(時任貿工部政務部長)負責經濟委員會的附屬小組,為新加坡製定10年發展大計,邵逸夫負責文化和娛樂服務這個領域。

1988年9月:建國總理李光耀時年65歲,表示不會引退。邵逸夫對此接受媒體訪問,表示態度是關鍵,不是年齡。

1988年:邵氏基金向國大捐獻300萬元,注入國大醫學院建築基金。

1988年:在本地開記者會,為新達城發展(Suntec City Development)私人有限公司股東之一。新達城當時是我國最矚目的商業發展項目,包括辦公樓及新達城購物中心。

1992年:邵氏基金向博物院捐贈藝術品,時任新聞及藝術部長兼外交部第二部長楊榮文對此舉表示感謝。

1993年:表示新加坡不會取代香港,成為亞洲娛樂之都。

1995年:新加坡國立大學的文學與社會科學院大樓改名為邵氏基金大樓,由當時的王鼎昌總統主持命名儀式。

1995年:新達城的新加坡國際會議與展覽中心啟用,邵逸夫等11股東出席開幕慶典。建國總理李光耀在致辭時,談起他當年如何設法吸引香港投資商,包括在1984年邀請了香港商家和專業人士到我國參加國慶慶祝活動。

1997年:新聞及藝術部長楊榮文表示,新加坡在創意方麵可有所進步,但不肯定最終是否會像香港那樣成為電影製作中心。針對邵逸夫曾說新加坡太“幹淨”,很難發展電影工業的說法,楊榮文表示希望證明邵逸夫的看法是錯誤的。

1999年:邵氏基金的捐款還創下曆年最高記錄,達1770萬元。

2000年:邵氏基金在聖誕節捐1350萬元,半數捐款供教育用途。

2005年:李資政在接受《時代》周刊的專訪中承認,自己過去沒仔細聆聽香港影視大亨邵逸夫當年給予他的提醒,結果過度替國人安排一切,使得新加坡社會製度的發展,帶有英國福利社會製度的影子,而這不算是成功之道。

2007年:邵逸夫慶祝100歲生日,宣布退休。邵逸夫長子邵維銘不接手香港的影視王國,留守新加坡。

2007年:邵氏基金捐贈500萬元給杜克—新加坡國大醫學研究生院(Duke-NUS Graduate Medical School Singapore)設立邵氏基金獎學金。在教育部一元對一元的補助政策下,邵氏基金的捐贈使醫學研究生院共獲1000萬元。

(聯合早報網編輯:孫偉倫 )

- See more at: http://www.zaobao.com.sg/special/zbo/story20140107-296836#sthash.5WbaKJiy.dpuf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