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97年香港回歸中國以來,英聯邦對這個前英國殖民地的大多數人來說,已經不那麽重要,但對香港首富李嘉誠(Li Ka-shing)除外。
李嘉誠旗下的能源和水處理公司——長江基建集團有限公司(CKI)熱衷於在澳大利亞、英國、加拿大和新西蘭投資,原因是這些國家擁有可靠的監管環境和穩定的資產回報。
正是由於這項戰略,李嘉誠上周決定以58億英鎊(合92億美元)收購法國電力公司(EDF)在英國的發電業務。
長江基建和港燈集團(Hongkong Electric)將分別控製新電網五分之二的股份,李嘉誠的慈善基金將持有剩餘股份。由長江基建持股39%的港燈集團是香港兩家電力壟斷集團中規模較小的一家。
對於長江基建,此次收購符合過去十年的戰略。麵對利潤仍然豐厚但增長已然放緩的香港電力市場,長江基建一直指望海外收購能成為新的增長動力。
1999年,長江基建以1.035億澳元(合9450萬美元)收購了澳大利亞天然氣公司Envestra的少量股份,啟動了進軍國際市場的腳步。自那以來,該公司一直在收購其它英聯邦國家受到監管的資產——水、天然氣和電力。
澳大利亞仍然是長江基建最大的外國市場——今年上半年,該公司澳大利亞業務的利潤增長了27%,而在香港僅增長了3%。
長江基建是英國最大的公用事業公司之一,擁有Cambridge Water、北方燃氣網(Northern Gas Networks)的部分股權和目前的EDF電網。EDF擁有英國電力市場28%的客戶。
長江基建優先收購這些國家的資產的理由很簡單。它們的法律法規與香港相似——香港仍保留著英國普通法體係,而且這些資產通常在受到監管的關稅製度下運營,收益穩定。
野村(Nomura)分析師Ivan Lee表示:“收購英聯邦國家受監管的資產完全是長江基建的擴張方式。”
長江基建副主席葉德銓(Edmond Ip)早些時候曾表示,長江基建之所以青睞EDF電網,是因為它的規模和英國的監管環境。
葉德銓表示:“我們在澳大利亞和英國經營業務。我們對這些國家的監管製度非常滿意。”
他補充道:“如果我們進入另一個國家,比如美國,情況就會完全不同。”
迄今為止,這一戰略為長江基建帶來了回報。盡管港燈集團仍然是長江基建的最大利潤來源,但海外投資目前已占到該公司利潤的一半。
新的收購似乎有利於投資者。李嘉誠表示,收購EDF可以帶來大約11%的股權回報率。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稱,這樁交易將使明年的每股股息提高17%。
葉德銓上周表示:“股東們樂於看到我們收購這些資產。有良好的現金流流入,我們就能夠支付豐厚的股息。你可以看看我們的記錄,一直以來,我們每年都能提高股息支付。”
“股東喜歡,我們也喜歡,我們將繼續進行更多的收購。”
長江基建表示,該公司正考慮收購英國、澳大利亞和加拿大擁有“良好而穩定回報”的其它資產。
李嘉誠強調,任何地方隻要環境安全、法律體係健全,他都會投資。
與香港的大多數公司一樣,長江基建沒有否認中國內地的投資機遇。
野村的Ivan Lee表示:“對於長江基建,內地電力市場在監管方麵的風險要大得多。由於內地電網屬於國有,那裏也沒有那麽多的投資機會。”
目前,中國內地在長江基建營業利潤中所占比例不到10%。該公司在內地的資產大多是不會帶來受監管的回報率的收費公路。
在香港有“超人”之稱的李嘉誠在英國的投資有得也有失。
1999年將Orange脫手賣與曼內斯曼(Mannesmann)大賺146億美元,以及2007年將名下印度電信資產賣給沃達豐(Vodafone)進賬90億美元,隻是李嘉誠風光的職業生涯中的兩個亮點。
而早年間挺進3G手機業務則是他事業上的一個敗筆,這項投資用了8年多時間才首次實現經營利潤。
當前的問題是:他用高價在西歐最成熟的市場之一收購公用事業公司,是否正在犯一個代價高昂的錯誤?“出價過高的風險確實存在。”前證券分析師羅伯特•米勒-貝克威爾(Robert Miller-Bakewell)表示,他曾經負責該行業達20年之久。
不 到一年前,以李嘉誠名下投資機構長江基建(Cheung Kong Infrastructure)為首的財團斥資58億英鎊收購了法國電力公司(EDF)旗下的英國電網業務,上周,長江基建向Northumbrian水 務發出了指示性現金收購要約,將這家富時250指數(FTSE 250)成分股公司作價47億英鎊。
這一最新跡象表明人們眼裏死氣沉沉的英國公用事業仍然對長江基建有著極大吸引力——盡管長江基建的總部安紮在全球增長最快的經濟體之一,而且該公司在亞洲各地的大型項目也都需要資金。
去年,長江基建英國業務對集團利潤的貢獻近乎翻番,達到11.8億港元(合9500萬英鎊)。收購Northumbrian水務將為長江基建的利潤帶來新的提振。Northumbrian去年實現淨利潤1.225億英鎊。
米勒-貝克威爾表示:“現在許多人把錢投到新興市場,李嘉誠基本上是在反其道而行之。”
李嘉誠願意為這種殊榮掏腰包:英國上市水務公司的市值比它們受監管資產(RAB,該行業主要估值標準)的價值平均高出5%,而長江基建對Northumbrian的指示性報價為每股465便士,溢價近30%。
如此慷慨的出價,不太可能出現競購對手。熟悉情況的人士認為,這項交易應該得到了Northumbrian最大股東、持有27%股權的安大略省教師養老金計劃(Ontario Teachers’ Pension Plan)的支持。
長江基建此舉或許讓本土的一些觀察家感到驚訝,但對該公司來說,這項收購的一大吸引力在於英國的公用事業監管體製。在水務領域,英國水務辦公室(Ofwat)每5年就要針對地方壟斷企業的價格規則進行修訂。
該行業與水務辦公室之間的上一份協定被普遍認為對公用事業公司慷慨有加。但已經實施一年有餘的新價格規則變得嚴厲了許多,讓一些投資者惱火,這也是分析師們的一致看法。
李 嘉誠的躊躇滿誌,與英國本土一些有影響人士的表現形成了反差。英國最著名的基金經理之一——景順基金(Invesco Perpetual)的尼爾•伍德福德(Neil Woodford)表示,在最近一次價格複審程序中,水務辦公室表現得就像劫富濟貧的“羅賓漢”。景順基金截至到去年一直是英國上市水務公司的最大股權投 資者。
在解釋為什麽要脫手水環純水務(Severn Trent)和英國聯合公共事業公司(United Utilities)總價值4億英鎊的資產時,伍德福德抱怨稱,行業監管機構新實行的價格規則給投資者造成了“不可接受”的風險。他警告說:“考驗這些公司的時刻到了。”
南方水務(Southern Water)最近的困境進一步突顯了長江基建麵臨的潛在風險。4年前,由摩根大通(JPMorgan)、澳大利亞基金Challenger和瑞銀(UBS)牽頭的財團以相對該公司RAB溢價30%以上的價格收購了南方水務。
此後,南方水務的現金流就遇到了問題,而穆迪(Moody's)也因此下調了該公司的信用評級。該公司指責水務辦公室嚴厲的新價格規則導致其收入減少了1.6億英鎊。
企業要提高收益,有一個方法是在資本支出和經營成本上表現得比監管機構所設想的更出色。不過,分析師們看不出Northumbrian易主後如何能夠提高經營效率。
米勒-貝克威爾表示:“在Northumbrian,李嘉誠沒有多大的餘地來改善收益。”
分析師表示,長江基建也不太可能從Northumbrian和旗下其它英國基礎設施資產上獲得巨大的協同效益。
不過,盡管存在出價過高之說,但根據瑞信(Credit Suisse)的研究,長江基建針對Northumbrian的RAB溢價,與最近5年裏其它基建基金向英國公用事業公司支付的RAB溢價相當。
這些投資者長期以來覬覦英國公用事業公司與通脹掛鉤的投資收益,這與他們的長期債務是相匹配的。
Investec分析師安捷洛斯•安納斯塔西奧(Angelos Anastasiou)表示:“他們大概把這項投資當作10-15年的投資,他們願意放長眼光,而這意味著在短期內必須接受較低的回報。他們的想法是在長期內得到彌補。”
Northumbrian這類資產提供的穩定收入,應有助於彌補李氏帝國中一些波動性較大的業務,包括在中國內地的房地產、零售和港口業務。許多分析師預計,繼法國電力公司和Northumbrian水務之後,李嘉誠將繼續在歐洲和美國的基礎設施領域展開收購。
匯率變動也會提升英國資產對長江基建的相對吸引力。自從全球金融危機爆發以來,港元對英鎊升值了約20%。
盡 管總部位於香港,但長江基建關於英國水務監管體係優勢的觀點至少是來自親身經驗。該公司2004年將劍橋水務(Cambridge Water)收入麾下。不過,根據嚴厲的行業並購規定,長江基建須向英國競爭委員會(Competition Commission)報備,為繞開這一規定,長江基建料將以7000萬英鎊左右的價格,把劍橋水務售予匯豐(HSBC),而後者可能也會將之轉手。
正如Evolution的分析師拉基斯•阿薩納修(Lakis Athanasiou)所說:“他們現在沒有借口說‘我們不理解我們所涉足的行業’這種話了。”
阿努沙•薩庫伊(Anousha Sakoui)補充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