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sight

工程技術,地產投資,信仰家園,時尚生活
個人資料
正文

挪亞方舟和洪水

(2013-12-17 03:08:19) 下一個

真有挪亞方舟和洪水嗎?
by Ken Ham & Tim Lovett
July 7, 2008

挪亞方舟的記錄是人類曆史最廣為人知的事情。不幸的是,像其它聖經記錄一樣,它經常被人認為是神話故事而已。

聖經是一本關於宇宙的真實曆史書。因此,我們可以帶著權柄和信心去解答人們對方舟和挪亞洪水問的最多的問題。
挪亞方舟有多大?

方舟的 造法乃是這樣:“要長三百肘,寬五十肘,高三十肘(創世記六:15)。”

與許多描繪方舟成某種船屋(長頸鹿的頭可以伸到它的頂部)的圖畫不同, 方舟在聖經中被描述為奇大無比的船。直到十八世記晚期才有一隻超過挪亞方舟容量的船被人建造。

上述經文所揭示的方舟容積令人信服的原因有兩個:首先,它的比例像現代貨船的比例一樣;其次,它的大小像我們能用木頭所造的最大的船。肘顯示給我們一個很 清晰的尺寸。透過所量得的肘數,我們知道方舟至少有450英尺(137米)長﹑75英尺(23米寬)和45英尺(14米)高。在西方世界,木製的帆船的長 度從未超過330英尺(100米)。古希臘人至少早在2000年前就已經建造了這種木船。中國在十五世紀所建造的龐大木船可能與方舟一樣大小。聖經中的方 舟曾是世界上體型最大的木船之一—按今日的標準來說是中等體型的貨船。
挪亞是如何建造方舟的?

聖經沒有告訴我們挪亞和他的兒子們怎樣建造了方舟。挪亞可能雇用了熟練的工人,或讓自己的親戚(如瑪土撒拉和拉麥)幫助建造這隻船。然而,沒有什麽事情顯 示他們不能在所分配的時間內親自建造了方舟。在挪亞時代,人的體能和智力至少像今日一樣(有可能更強壯,更聰明)。他們肯定有效率高的方法砍伐木材,以及 製作﹑運輸和豎起大而重的梁和甲板。

如果今日一兩個人就能在12周之內豎起一個大房子,那麽三四個人幾年之內豈不更能做到嗎?亞當的後代在製造複雜的樂器﹑鑄造金屬並建造城池—他們的工具﹑器械和技術並非原始的。

曆史顯示,技術可能會失傳。在埃及﹑中國和美洲,較早的王朝建造了更令人印象深刻的建築,或有更出色的藝術,或最好的科學。許多所謂的現代發明的結果是重新發明,如混凝土曾被羅馬人使用過。

甚至解釋技術失傳的原因也是洪水。洪水後,早期的文明展示了建造一個工程(如方舟)所必需的工程技術。在挪亞時代,人們就會鋸木和鑽木,隻是發生在埃及人會鋸和鑽花崗岩以前幾世紀,因此這是非常合理的!

事實上,當神創造亞當的時候,他是完美的。今日,人的智力經受了六千年罪和衰退之苦。技術在近幾個世紀的突然興起與智力的增長無關,它是出版業和分享觀念 的結合,並且重要發明的傳播導致投資和大量的生產。近年最顯著的發明是計算機,它是對我們智能自然衰退的一種彌補,因為它容許我們收集和存儲信息。
挪亞是如何招聚這些動物的?

“飛鳥各從其類,牲畜各從其類,地上的昆蟲各從其類。每樣兩個,要到你那裏,好保全生命(創世記六:20)。”

這節經文告訴我們,挪亞不必親自去尋找,或到許多地方去把動物帶到方舟上。洪水前的世界地圖是完全不同的。根據創世記第一章,可能隻有一個大陸。動物到方舟上就好像 “返巢本能”(這是創造主植入動物裏麵的行為)一樣, 它們是親自來到舷梯上的。

與我們今日在某些動物中看到的遷移行為相比,這可能是一件超自然的事件(它是我們無法用對自然的理解解釋的) 。我們仍然無法理解神所造的動物所展現的所有奇特行為:鳥類的遷移﹑鯨每年一次的旅行﹑動物的冬眠本能和地震敏感性,以及動物王國其它的奇特能力。
恐龍在挪亞方舟嗎?

神的創造曆史(創世記一至二章)告訴我們,一切的陸生動物都是在第六日被造的—與神造亞當和夏娃是同一天。因此,顯然恐龍(是陸生動物)是與人一起被造的。

每種陸生動物的一對(有些七對)上了方舟。沒有什麽事情顯示某種動物在洪水以前曾滅絕過。此外,約伯記(約伯生活在洪水以後)第四十章對 “河馬(behemoth)”的描述隻能符合蜥腳目恐龍。 “河馬”的祖先一定在方舟上。

我們也發現許多恐龍困在洪水沉積物中變成了化石。 與龍相遇的傳說顯示,至少有些恐龍在洪水中存活了下來。這種情況發生的惟一的一種可能性是它們在方舟裏。

就連最大的陸生動物幼雛也沒有引起大小的問題。因為它們很年輕,所以他們有成熟的繁殖生命。可是大多數恐龍的體型不是很大,有些像雞一樣大(雖然它們與鳥類沒有什麽關係,可是許多進化論者卻如此聲稱)。大多數科學家都同意,恐龍的平均大小實際上像羊一樣。

例如,神極有可能把兩隻年輕的蜥腳目恐龍(例如,暴龍)帶給挪亞,而不是發育完全的蜥腳目恐龍。大象﹑長頸鹿和其它長到體型很大的動物也是如此。無論如何, 方舟都有足夠的空間容納發育成熟的成年動物。

恐龍有許多不同的種類是大家公認的。雖然已發現的恐龍群體有幾百個不同的名字,但它們實際上隻有50多種。
挪亞怎麽把所有的動物帶進方舟的?

“凡有血肉的活物,每樣兩個,一公一母,你要帶進方舟,好在你那裏保全生命(創世記六:19)。”

在<<挪亞方舟:可行性研究>>(Noah’s Ark:A Feasibility Study)一書中,創造論研究者John Woodmorappe主張, 神帶進方舟保存的動物至多需要一萬六千種。

方舟不需要裝載每種動物—神沒有這樣咐吩。它隻裝載有氣息的陸生動物﹑爬行動物和有翅膀的動物(如鳥類)。 在方舟外可能有足夠數量的水生動物(魚和鯨等)和許多兩棲動物存活了下來。這就減少了需要帶進方舟的動物總數。

另一個大大減少空間要求的因素是:我們今日所看到的大量物種在挪亞時代並不存在。

創造論者估計需要帶進方舟的動物最大數目在幾千到三萬五千種。如果聖經的種與現代種的分類相同的話,那麽可能隻有兩千種動物被帶進方舟。

正如我們以前陳述的,挪亞沒有帶最大的動物進入方舟,很可能在洪水後他把方舟上的動物幼雛帶出來使它們遍滿全地。這些較年輕的動物隻要求較小的空間和較少的食物,並且會產生較少的廢物。

方舟的每一肘有18英寸(46厘米)是保守的估計。 Woodmorappe的結論是: “動物和它們的圍攔至少占據方舟上三個甲板至少一半的累積區域。” 這意味著有足夠的空間儲存新鮮的食物﹑水和甚至許多其他的人。
挪亞是如何照顧所有動物的?

正如神藉著某種超自然的方法把動物帶到挪亞身邊一樣,他也一定為這一奇異的事件做了預備。創造論科學家認為,神賜給動物冬眠的能力,正如我們在今日許多物種中看到的。大多數動物對自然災難的反應方式能幫助它們存活下來。很可能神使許多動物冬眠。

無論動物對方舟裏麵的黑暗和拘禁所做出的反應是超自然的或隻是正常的,但神確實在創世記六章第14節曾告訴挪亞建造房間(“qen”在希伯來文字麵的意思 是 “巢”)。這表明動物是受到管理的。神也告訴挪亞帶食物給它們(創世記六:21)。 根據聖經的記載,這些動物在這一年裏並不是昏迷了。

如果我們能走進方舟,無疑我們將會對船上絕妙的水以及食物的儲存﹑分配係統感到驚奇。正如Woodmorappe在<<挪亞方舟:可行性研 究>>(Noah’s Ark:A Feasibility Study)一書中所解釋的,今日一小群農民可以在一個非常小的空間裏飼養幾千頭牲畜和其它動物。人很容易想象到方舟上各種設備會使很少的人能喂養和照顧 動物—從供水和廢物處理。

正如Woodmorappe所指出的,八個人要照顧一萬六千種動物不需要特別的設備。如果這些設備存在的話,那麽它們的能力是從何而來?有各種不同的可能 性。地心引力反饋飲水探測係統是怎麽一回事?風或浪驅動的通風係統呢?分配穀物給動物吃的儲料器呢?如我們所知,這一切在古代文化中不要求有較高技術。
洪水是怎麽毀滅所有活物的?

“凡在地上有血肉的動物,就是飛鳥,牲畜,走獸,和爬在地上的昆蟲,以及所有的人都死了。凡在旱地上,鼻孔有氣息的生靈都死了。(創世記七:21-22)。”

挪亞洪水比40日的暴風雨是否更具毀滅性?聖經說, “大淵的泉源”都裂開了。換句話說,地震﹑火山以及熔岩的天然噴泉和滾燙的水,以猛烈﹑爆炸性的突變使地殼受擠壓變形。 這些泉源直到洪水進入150天後才停止—所以地球在水下攪動了大約五個月!洪水的持續時間是很長的。挪亞和他全家在方舟上超過一個年。

當今所發生的局部性洪水﹑火山和地震,雖然也造成了一些災難,但與這個毀滅 “當時的世界”(彼得後書三:6)的全球性大天災比起來是微不足道的。所有不在方舟裏的動物和人都被毀滅了—幾十億動物在我們今日看到的化石中被保存了下來。
方舟是如何在洪水之後幸存的?

創世記六章14-16節對方舟的描述是非常簡短的。這三節經文包含關於方舟容積的重要資料,不過神肯定給了挪亞比這更多的細節。 在聖經中,神對其它建築物的建造提供了更細節的描述,如摩西的會幕和以西結異象的聖殿。

聖經沒有說方舟是長方形的箱子。事實上,聖經沒有告訴我們挪亞方舟的形狀而是它的比例—長﹑寬和高。聖經對方舟的描述沒有顯示它是塊狀的船體。

摩西用了一個模糊字眼tebah描述方舟。該詞也被用來指承載嬰孩摩西的箱子(出埃及記二:3)。一個是木製的船,另一個是較小的柳條箱。它們的相似之處 恰在這裏。我們可以肯定嬰孩箱與方舟的比例是不同的。當時埃及人使用的箱子一般是圓形的。可能tebah的意思是 “救生船”。

多年來,聖經創造論者隻是把方舟描述為長方形的箱子。以避免箱體曲度,以便清楚說明它的大小。也容易比較體積。正如我們所看到的,創造論者使用短的肘和最大數目的動物 “種” ,以便顯示方舟多麽容易承載這些負荷的。當時,空間是主要問題;其它因素是次要的。

下一部來研究船的舒適度﹑船體堅固性和穩定性。這是從1992年韓國人在世界級的船舶研究中心(KRISO)執行的一項研究開始的。 KRISO九名成員組成的研究團隊是由洪博士(Dr.Hong)領導的。他現在是該船舶研究中心的總指揮。

該項研究證實, 方舟能承受98英尺高(30米)的 浪,而且方舟的比例也是最理想的—洪博士對此表示承認。但此人相信進化論的觀點,公開宣稱”生命是從海洋來的”。該項研究結合了分析波浪模型測試和船舶標 準。概念是簡單的:拿聖經中的方舟與其它12艘同一體積的大船相比較—不過它們在長度﹑寬度和高度上稍有不同,穩定性﹑船體堅固和舒適度這三個特性就被測 量出來。

在1992年,韓國人研究,估測出方舟的特點

雖然挪亞方舟的性能表現一般,但總的來說它是最佳的設計之一。換句話說,它經過精心設計的比例保證了船體的平衡。 毫不覺得奇怪現代船舶有類似的比例—這些比例是行得通的。

有人宣稱,創世記隻寫於基督以前幾世記,並且是基於洪水傳說,如吉爾伽美什史詩(Epic of Gilgamesh)。值得注意的是,韓國人在1992年進行的研究否定了以上宣稱。 據研究發現,巴比倫方舟是立方體形狀,並且船體是封閉的。因此,以上宣稱完全不符合事實。 我們能從其它洪水記錄中看到錯誤,如吉爾伽美什史詩。當挪亞洪水通過不同文化流傳,難免會有錯誤出現。

還有一個謎仍然存在。有些船體較短的船舶在性能上稍微超過挪亞方舟。 Tim Lovett(本章的作者)和兩位海軍建築師Jim King 和Dr.Allen,都集中注意力在船體突然橫轉(船側轉向風浪)的論題上。

我們怎麽知道當時的海浪像什麽樣子?如果一點海浪也沒有,那麽穩定性﹑舒適度和船體堅固性將會是次要的,比例也沒有多大關係。較短的船體將會是效率最高的 —隻需較小的木頭和工作量。 要了解當時海浪的情況,我們可以從方舟本身的比例獲得線索。韓國人的這項研究假定風浪是從各個方向來的。這對較短的船體來說是有優勢的。真實的海浪因風的 作用往往有一個主導方向。這將更有利於短而又寬的船體。

另一種類型的海浪可能也會影響洪水中的方舟—海嘯。地震可能會造成破壞海岸線的海嘯。可是,當海嘯在深水中行進的時候,船是覺察不到的。在洪水期間,水可 能非常深—今日海洋中的水足以覆蓋地球到大約1.7英哩(2.7千米)的深度。聖經陳述道: “水往上漲,把方舟漂起”(創世記七:17)。方舟在高地被洪水浮起來的,這將避免在海岸線和低窪區域受到破壞,從而使它能在航行中免受海嘯。

在海中幾個月後,神差了驟風導致巨浪的產生。(創世記八:1)。研究顯示,水上漂流的船隻會自然轉向風浪(船體突然橫轉)。風浪接近船側(橫浪)之時,像 方舟一樣很長的船將會陷入不舒適的境況中;它在惡劣的天氣下可能會變得危險。要克服這種危險,船首和船尾分別與風和水必須保持一致—使它本身與風向標成一 條直線。這些特性看來好象給許多古代船舶的設計帶來了靈感。當方舟與風一起緩慢行進的時候, 它就不需要有速度了。聖經確實說方舟在水麵上漂來漂去(創世記七:18)。

方舟的兩端可以被比作船首和船尾。既然聖經給出了一隻真船的比例,那麽它的外形和動作應該像船一樣。以上的設計用實物實驗和古代船舶的考古學證據,充實了聖經的敘述。

聖經沒有指出這種船首有迎風的特性。創世記的簡略敘述中沒有提到飲水﹑動物的數目和它們從方舟出來的方法。

對方舟最新的描述中沒有一處是與聖經矛盾的;事實上,它顯示了聖經是如此準確!
所有水是從何而來?

“當挪亞六百歲,二月十七日那一天,大淵的泉源都裂開了,天上的窗戶也敞開了。四十晝夜降大雨在地上。(創世記七:11-12)”

聖經告訴我們,水有兩種來源:地上和地下。明顯地,地下水源匯聚在地表以下,或淡水的 “大淵”因火山和地震活動都裂開了。
水都往哪兒去了?

“七月十七日,方舟停在亞拉臘山上。(創世記八:3)”

簡單地來說,洪水帶引發的水在今日我們所看到的海洋裏。地球表麵的四分之三被水覆蓋著。

正如世俗地質學家所觀察到的, 看來大陸曾經是 “在一起的”,而不是被今日廣闊的海洋分開的。伴隨洪水而來的力量足以改變這一切。

經文指出,神使海洋盆地形成,以及陸地升到水麵上,以便洪水回到安全的地方 (有些神學家認為詩篇一百零四篇可能是指此事件) 。

有人推測, 根據創世記十章第25節,大陸分裂發生在法勒的時代。可是,這種分裂在巴別塔語言分散事件的背景中提到過(創世記十至十一章) 。從上下文來看,這裏提到的是語言和人類群體的分散,而不是大陸的分裂。

如果大陸在法勒的時代就有大規模移動,那麽就會有另一次全球性的洪水。聖經指出,亞拉臘山的存在是為了方舟著陸其上而存在的(創世記八:4).印度洋-澳大利亞板塊和歐亞板塊一定發生碰撞才表明大陸在法勒時代已經發生了漂移。
挪亞洪水是全球性的嗎?

“水勢在地上極其浩大,天下的高山都淹沒了。水勢比山高過十五肘,山嶺都淹沒了 (創世記七:19-20) 。”

今日許多基督徒宣稱,挪亞洪水隻是局部性洪水。這些人一般相信局部性洪水,因為他們接受了廣受歡迎的進化論地球曆史。進化論把化石層解釋為生命的幾百萬年漸進順序。

化石被埋藏在攜帶水的沙土沉積物中。科學家們曾以為化石的形成主要是大洪水的結果。現在許多人接受化石是在幾百萬年裏漸漸累積而成的。在他們的思維模式中,他們避開了全球性大洪水的證據。於是,許多妥協的基督徒堅持局部性的洪水。

世俗主義者完全否認全球性洪水的可能性。如果他們從聖經的觀點思想,他們就會看到大量支持全球性洪水的證據。正如有人說道: “我相信,以便我們可以看到。”

那些接受進化論解釋的人也吞滅了亞當墮落的嚴重後果。他們把化石放在亞當和夏娃犯罪之前,就是放在他們犯罪才導致的死亡和苦難之前。因此,他們就泯滅了基督之死和複活的意義。這種設想也剝奪了神關於對自己受造物“甚好”之描述的全部意義。

如果洪水隻能影響美索波大米亞地區,正如有些人宣稱的,那麽為何挪亞要建造方舟?他可以走到群山的另一邊逃脫洪水。尤為重要的是,如果洪水是局部性的,那麽生活在洪水附近的人就不會受其影響。他們會逃脫神對罪的審判。

此外,耶穌相信洪水毀滅了一切不在方舟上的人。基督把對將來世界的審判比作挪亞的日子。這還可能有別的意思嗎(馬太福音二十四:37-39)?

在彼得後書第三章,將來火的審判被比作挪亞時代水的審判。因此,挪亞時代若是部分的審判,那麽將來也就意味著部分的審判。

如果洪水隻是局部性的,水怎麽升高到山上20英尺(6米)(創世記七:20)?水往低處流,它不可能隻是覆蓋高山卻不流到低於山峰的地方。

甚至現在的珠穆朗瑪峰也曾被水覆蓋,後來它的高度又升高的。 如果我們今天平均海洋盆地和高山高度, 就會有足夠的水覆蓋全地大約1.7英哩(2.7千米)。 另一重要的事實值得注意:一旦海洋盆地和高山變平, 方舟就不會上升到珠穆朗瑪峰現在的高度,所以人們不再需要氧氣麵罩這種東西了。

最後,如果挪亞洪水是局部性的,神就會打破不再差洪水到世上的應許。神把彩虹放在空中作為神與人以及動物之間的約,也就是他不再重複做這樣的事件。近年來發生了許多巨大的局部性洪水(例如,孟加拉國),但再也不會有全球性洪水毀滅地上一切活物了。
挪亞洪水在地上的證據在哪裏?

“他們故意忘記,從太古,憑神的命有了天,並從水而出,藉水而成的地。故此,當時的世界被水淹沒就消滅了。”(彼得後書三:5-6)

挪亞洪水的證據遍及世界各地—從海底到山頂。無論你乘汽車﹑還是飛機

旅行到哪裏—無論是從峽穀和火山口還是到煤層和大洞穴,你會看到它們的物理特征顯示過去曾發生過大天災。有些岩層伸展穿過整個大陸,這證實了大天災的影響。

地球的地殼上有大量的沉積岩層,有時達到數英哩(千米)之深!這些由沙﹑土和其它物質組成的岩層—主要是洪水留下的—曾像泥土一樣柔軟,但它們現在變成了 硬石。被包在這些沉積岩層中的是幾十億已死的生物(植物和動物的化石) 。這種生物遺體是驟然被埋在地下的。遍布世界各地的證據是人人都要正視的。

挪亞方舟今日在哪裏?

“七月十七日,方舟停在亞拉臘山上。”(創世記八:4)

方舟停在亞拉臘山上。這些山的古代名字可能是指中東許多地區,如土爾其亞拉臘山,或鄰國的其它山脈。

亞拉臘山吸引許多人的注意力,因為它終年覆蓋著冰。有些人報道說曾見過方舟。許多探險隊到那裏搜尋它。 方舟的位置或存在與否,至今仍然沒有確實的證據;畢竟,它是4500年前停在亞拉臘山上的。再者,它也很容易變糟腐爛﹑或被毀滅,或被挪亞和他的後代當作木材使用。

有些科學家和聖經學者相信方舟確實被保存了下來—可能會在將來某個時間被發現,作為神對人類過去審判和將來審判的提醒。同樣有人說其它像方舟一樣的東西 (如約櫃)也是對神審判的提醒。“亞伯拉罕說,若不聽從摩西和先知的話,就是有一個從死裏複活的,他們也是不聽勸。”(路加福音十六:31)。

沒有神超自然的介入方舟是不可能繼續存在的,但聖經從未作此應許。不過,檢查它是否還存在是一個好注意。
神為何要毀滅自己所造的地球?

“耶和華見人在地上罪惡很大,終日所思想的盡都是惡。惟有挪亞在耶和華眼前蒙恩。”(創世記六:5,8)

這些經文是不言而喻的。地上的人都行神眼中看為惡的事,但是挪亞卻因自己在神麵前的公義而免受神的審判—還有他的妻子﹑兒子和兒媳們。因著人的邪惡,神就差審判臨到全人類。麵對這場嚴厲的毀滅,人是無可推諉的。

神也用洪水分別和潔淨那些相信他的人。 在整個人類曆史上(包括聖經所記錄的曆史在內),這種循環在重複發生著:分別﹑潔淨﹑審判和救贖。

神通過聖經提供了世界的真實曆史。沒有對聖經的真實認識和理解,人要注定一再地犯同樣的錯誤。
為何方舟是基督的預表?

“人子來為要拯救失喪的人”(馬太福音十八:11)。

作為神的兒子,挪亞方舟是主耶穌基督的預表。耶穌來,為要尋找拯救失喪失的人。正如挪亞和他的一家是藉著方舟得救—神救他們脫離洪水,所以任何相信耶穌作主和救主的人,將會免去人類將來麵對的最後審判—神在末後的日子將會拯救人脫離毀滅全地的火(彼得後書三:7)。

挪亞和他的一家必須通過進入方舟的門才能得救。 耶和華就把他們關在方舟裏頭(創世記七:60)。所以我們也要通過一扇 “門”才能得救,以便我們不會與神永遠分離。神的兒子耶穌介入曆史償付了我們悖逆的罪債。耶穌說: “我就是門。凡從我進來的,必然得救,並且出入得草吃”(約翰福音十:9) 。


板塊構造學可以解釋洪水的地質概況嗎?
by Andrew A. Snelling
July 7, 2008

板塊構造學是什麽?

地球表麵薄薄的岩石層(3-45英裏[5-70千米])被稱為 “地殼”。在大陸上,它是由沉積岩層的花崗岩和地下晶體變形的沉積岩石組成。有些沉積岩層中藏有化石,有些岩層處於折疊扭曲狀態。在某些地方,晶體岩石暴 露在地球表麵,通常是侵蝕的結果。在地殼以下是地質學家稱之為地幔的地方—是由密集、溫度變化的岩石組成的(堅硬的岩石)。它們一直延伸到1800米的深 度。在地幔之下是地核,主要是由鐵組成的。地核最裏麵的部分是熔化的漿液。

對地球表麵的調查顯示:從全球範圍來看,地球被過去的地質過程劃分為今日被稱為“板塊”的各種堅硬岩塊。觀察顯示:相對過去來說,這些板塊移動了很大的位 置,並且今日仍然在緩慢地移動著。“構造學”是與地殼運動有關的,那麽研究板塊的相互運動被稱為 “板塊構造學”。因為幾乎所有的板塊運動都是發生在過去的,所以嚴格來說,板塊構造是地質學者通過地球曆史,對板塊的一種解釋、一種模式或理論描述。

板塊構造論的一般原則可以這樣解釋:版塊的變形在三種水平運動下發生在版塊的邊緣:擴張(斷裂或漂移)、斷層錯位 (沿著大的斷層線橫向滑動)和壓縮。(大多數是透過潛沒,就是一個板塊下沉在另一個版塊下麵造成的。)

擴張發生在海底斷裂區推移或裂開的地方,像中大西洋海脊(Mid-Atlantic Ridge)和東太平洋隆起地方。這通常被稱為 “海底擴張”, 它發生在兩個海洋板塊彼此水平向相反方向移動的地方,同時兩者之間隆起處由下麵地幔而來的熔化物質形成了新的海洋地殼。大陸地殼板塊中相似的擴張性分裂也 可能會發生,例如沿著東非海脊區域。

變形斷層作用發生在某一板塊橫向滑過另一塊時,例如著名的加利福利亞聖安德裏亞斷層。

壓縮變形發生在兩個板塊彼此相對移動的地方。如果一個海洋地殼板塊正在向附近大陸地殼板塊移動,那麽前者通常會潛沒到後者的下麵。例如: 太平洋和Cocos板塊各自正在潛沒到日本和南美的下麵。當兩個大陸地殼板塊碰撞的時候,壓縮變形會擠壓碰撞, 從而產生山脈。例如,印第安-澳大利亞版塊與歐亞大陸版塊碰撞形成喜馬拉雅山脈。
板塊構造的曆史

大陸漂移說是由創造論學者史賴德(Antonio Snider)首先提出的。他看到創世記一章9-10節裏,神把海聚集到一處,因此他認為在地球曆史的這個時刻,可能隻有一個大陸。他也注意到西非和南美 東部的海岸線相互咬合。於是他提出:大陸板塊漂移到今天的位置是發生在大洪水期間。

然而,他的理論沒有受到關注,可能是因為同年出版達爾文的著作吸引起了人們的注意力。1859年,對其它任何新的科學理論來說是不利的一年,尤其是支持地球曆史合乎聖經的觀點。這一年史賴德未能在法國出版他的著作。

直到二十世紀初期,大陸漂移的理論透過德國氣象學家魏格納(Alfred Wegener)所寫的一本書才獲得科學界的承認。然而,幾乎在五十年的時間裏,絕大多數的地質學家都棄絕這個理論,主要是因為有少數地震學家認為地幔岩 石的力量太大,以致無法形成魏格納所主張的漂移。他們對地幔岩石力量的估計是來自地震的波傳播。

近半個世紀以來,大多數的地質學家主張大陸是固定的,並指責少數幾位主張漂移概念的同行違反了物理學的基本原則,沉湎於偽科學的幻想之中。今日這種信念已被推翻,板塊構造、大陸漂移觀點已占主導地位。

什麽引起這種劇烈的大轉變?在1962年到1968年之間, 四種獨立的實驗和測量帶來了板塊構造理論的誕生:

    回聲測深儀描繪海底的地形;
    用磁力計測量海底以下的磁場;
    用大陸岩石的磁存儲器和它們的放射性年代測定地球磁場南北逆轉的時間;
    用世界範圍內的地震檢波器準確地確定地震的位置。

第五個重要的證據是在實驗室中得到地幔礦物質的變形原因。從這種實驗得到可靠的證據,震波通過地幔的時間要比普通的震波長很多。

大多數的地質學者很快地確信板塊構造論,因為強有力地證據。

    各大陸版塊能拚成一個完整大陸 ( 包括大陸架);
    橫跨海洋盆地的化石和化石層之間的相互關係(例如,北美和歐洲的煤床)
    海底火山岩中磁逆轉的斑紋圖形,海洋中部斷裂區的任何一麵都是類似的和板塊移動的那部分是相符的(海底擴張);
    世界上大部分地震的位置都在兩板塊之間, 這是與兩個板塊相互移動
    所引起的地震是相符的;
    深海溝總是位於活動震區,就是一板塊潛沒在另一板塊下的地幔處;
    靠近海溝的地震傾斜圖形,與潛沒地幔的板塊之傾斜的移動路徑是相符的;
    火山帶靠近深海溝並在潛沒板塊之上 (例如, 太平洋中的 “火圈”), 是與下沉板塊頂部潛沒的沉澱物是相符的;
    山脈地帶在或靠近板塊聚集的位置 (板塊碰撞的地方)。

緩慢漸進的演變,還是 驟然的災難造成的?

因為科學界對地球曆史有古今一致論的假設和架構,所以大多數的地質學者都認為地球板塊的運動是緩慢和漸進的。如果按今日測量的板塊漂移速度——每年大約是0.5到6英寸(2-15厘米),那麽海洋盆地和山脈的形成就要求1億年。

另一方麵,許多其它的觀察是與緩慢逐漸的板塊構演變論相抵觸的。雖然海底的表麵相對來說是平坦的,但是磁力探測器觀察到每有一英哩多,就看到斑馬紋的圖 形。在海洋中部斷層區鑽孔也已顯示,這些平坦的圖形並不存在於岩石較深的地方。在較深的地區,磁極快速而毫無規律地改變。這與海洋地殼漸進形成說而期望得 到的結果正相反。海洋地殼是在大洪水伴隨著快速的磁性轉變而很快形成的。

此外,緩慢並逐漸發生的潛沒會使海溝表麵的沉積物受到壓縮、產生變形和推動斷層的力。秘魯-智利和東阿留申群島的海溝表麵卻覆蓋著柔軟、平坦並沒有壓縮結 構的沉積物。這些觀察是與洪水期間極其快速的潛沒是一致的。當洪水從大陸上退去並用沉積物充滿海溝的時候,板塊移動的速率會變得極其緩慢。

可是, 如果我們拋棄古今一致論的假設,接受Snider起初提出關於創世洪水期間大陸 “快速移動”這一合乎聖經的主張,那麽大天災板塊構造模式就可以對板塊構造所帶來的每個結果進行解釋,並加上它無法解釋的事情。此外,當地幔岩石的現實變 形模式被包括在內的時候,地幔中這些過程在超型計算機中的三維模型確實是快速並屬大天災的。盡管這種主張是創造論的科學家所提出的,但是超型計算機的三維 板塊構造模型卻被認為是世界最好的模型。

奧斯丁等人的大天災板塊構造模式是以洪水以前的超大陸開始的。這些超大陸被寒冷的洋底岩石環繞,並且這種岩石比下麵溫暖的地幔岩石更密集。在這一模式中, 要開始板塊的移動,某種突發的“起動裝置”會使靠近超大陸地殼石塊的洋底裂開,以便寒冷的洋底岩石所處的區域,沿著大多數超大陸邊緣開始垂直進入上部地幔 內。

洋底岩石的這些垂直部分是與海洋板塊的主要邊緣相符的。這些垂直區域開始以傳送帶的方式沉入地幔之內,拖拽和它們相連的其它部分洋底地麵。海洋板塊下沉的 部分會對周圍的地幔岩石產生壓力,並且這些壓力反過來會引起岩石產生更劇烈的變形,使板塊下沉的更快。這一過程引起壓力水平增加,並使岩石變得越來越不牢 固。這些岩石不牢固的區域繼續擴張,以致覆蓋整個地幔,使洋底板塊因著大天災的作用在幾周之內快速侵入地幔裏麵。

驅動這種大天災的能量是寒冷﹑密集的岩石中潛在的地心引力。這些岩石在這一事件開始時是在密度小的地幔下麵。 當地心引力達到頂點的時候, 板塊快速侵入的不穩定性使它們的潛沒速度達到每秒數英尺的驚人速度。同時,大洪水前的海底也因大天災的影響潛沒到地幔內,結果壓力使大洪水前的超大陸分開 (裂開)。這種不穩定侵入性的重要物理學原因是:地幔岩石在壓力下因許多因素的影響而變弱,因為有各種不同的壓力也可能發生在像地球一樣大小的星球上 ---這一運動在過去四十年來已得到許多實驗的證實。

快速下沉的海底板塊強行移動較軟的地幔岩石到他們所潛沒的地方,使整個地幔引起大規模的對流。 溫度高的地幔岩石被其它地方湧現的潛沒板塊所取代,以便完成流動的循環,並特別升到海底的斷層區形成新的海底。當這些溫度高的地幔物質達到海底表麵之時, 它們會蒸發大量的海水,並沿著海底斷裂區四萬三千五百英裏之內產生超音波蒸汽機的線性簾幕,一直延伸到全球範圍之內(可能是創世記七章第11節和八章第2 節 “大淵的泉源”)。當這些“超音波蒸汽機”通過海底上麵的海洋“發射”出去的時候,它們會吸收大量的液態水。當這些水被發射到地麵上空的時候,形成全球性 暴雨落回到地表(“天上的窗戶也敞開了”)。這場雨持續了 “四十晝夜”(創七:11-12),直到洪水前的所有海底被潛沒為止。

地球曆史的這種大天災板塊構造模式能夠對地質數據作出解釋,這是幾百萬年緩慢且漸進的板塊構造學所無法做到的。快速形成的海底最初很熱,因為這種海底比洪 水前的密度較低,所以它會升到3300英尺(1000米),比原有海底更高,從而引起全球海平麵的強烈升高。海水就會向大陸表麵擴展橫掃大陸表麵,從而引 起大量沉積物和形成厚實且含有化石的沉積岩石。我們現在發現這些沉積岩石覆蓋著今日大部分的大陸。例如,在美國西南的大峽穀地區,這片廣闊﹑蛋糕層狀的一 係列沉積岩石已大大暴露出來。緩慢且漸進的板塊構造無法解釋這些廣闊內陸地區存在的化石—這些地區通常是高於海平麵以上的。

此外,寒冷海底板塊的快速潛沒引起的整塊地幔對流,會突然冷卻地幔邊界的溫度,從而大大加快對流的速度和靠近地核區域的熱量損失。地核表麵的快速冷卻會造成地球磁場的快速逆轉。

這些磁場逆轉會在地球表麵表現出來,並且被記錄在新海底岩石斑馬形的磁條裏。不同於緩慢且漸進漂移理論中看到的模型,這種磁化 (magnetization)是不穩定且局部不完整的,並在橫向是很深的。據推測,“令人吃驚的快速”磁逆轉的相似記錄應該在薄的大陸熔岩流中。後來, 這一記錄被發現。

對於寒冷﹑堅硬的地殼板塊在海底潛沒的過程中,如何在地幔上漂移數千英裏,這種板塊構造模式提供了一種強有力的解釋。它描述了今日相對較少的板塊移動,因為在洪水前所有海底被潛沒的時候,大陸 “突然爆發”是大大減速。

今日靠近潛沒區域的海溝,充滿洪水後期和洪水之後未受幹擾的沉澱物。此模式為洪水退到新的海底盆地提供了機製,這發生在洪水結束板塊移動幾乎停止的時候, 結果占支配地位的板塊能量使地球發生了垂直的運動(詩一百四十八:1)。大天災期間,板塊之間的相互作用會產生大山,而新海底的冷卻增加了它的密度,使之 下沉,從而加深新海洋盆地,以便 容納退潮的洪水。

模擬地幔內這種快速移動行為的現象,某些方麵已獨立地被複製並得到證實。同樣的模擬預言,自從寒冷的海底板塊快速移動以來(隻是發生在幾千年前的洪水期 間),那些寒冷的板塊將不會有足夠的時間,因為大天災將會完全被 “消解”進入周圍的地幔之內。這些相對寒冷的板塊恰好在地幔邊界以上(它們會下沉的地方)。這種現象產生的證據今日仍然應該是明顯的,並且事實確實如此。

此外,無論以現在的移動速率—每年隻有4英寸(10厘米)—印第安-澳大利亞板塊和歐亞板塊之間碰撞的力量和能量,足以使喜馬拉雅山升高(像兩個汽車的碰 撞一樣,每輛汽車隻以每小時0.04英寸[每小時1毫米]的速度行駛)是值得懷疑的。反之,如果板塊移動能以每秒幾英尺,像兩輛都以每小時62英哩(每小 時100千米)行駛的汽車一樣,那麽隨之發生的大天災碰撞將會快速地擠壓岩石地層,使這些高山升高。
大天災的板塊構造學合乎聖經嗎?

聖經沒有直接提到大陸漂移或板塊構造。然而,如果各大陸曾經是連在一起的(正如創世記一章9-10節所主張的),現在卻各自分離,那麽惟一的可能性是洪水 期間大陸的分開和“突然移動”。有人主張,這次大陸分離發生在洪水後法勒(Peleg)的日子“人分地而住”之時(創十:25)。然而,這種希伯來文表達 也可以被譯為 “地被分在人們中間”的時候,因此根據上下文它是指巴別塔審判(the Tower of Babel Judgment)。 此外,地球表麵(人和動物在這裏曾生活在大陸如此快速並且“突然的移動”期間)的毀滅,將會如洪水本身一樣具有毀滅性。

因此,用大天災板塊構造作為模型﹑機製和框架,來描述和理解創世記的洪水是極其合理的,並且也是與聖經相一致的。對於緩慢和逐漸發生的板塊構造模型早期的 懷疑,多半已經不複存在,因為它有如此巨大的解釋能力。然而,當它被應用到洪水中的時候,大天災構造模型不僅更加一致地對這些因素作出解釋,而且它對大規 模洪水的戲劇性證據,以及各大陸上大天災地質過程,提供了有力的解釋。

從十八世紀晚期直到現在,大多數的科學家,包括創造論者在內,拒絕用創世洪水解釋有化石的地質記錄,他們認為它缺乏充分證據來證明使如此巨大的地質改變在這麽短的時間之內發生。但是現在我們開始了解,至少這是神用來毀滅世界的方法的一部分,包括大天災的板塊構造。
結論

許多創造論地質學者現在認為,大天災板塊構造概念是非常有用的。它在聖經的框架之內,對地球曆史上洪水事件的發生提供了最佳的解釋。雖然聖經沒有明確提到 這一概念,但它是與聖經的記錄是一致的。這個記錄表明起初的超大陸在洪水期間分裂。這種分裂的結果是顯而易見的:各大陸快速漂移到它們現在所處的位置。

這種概念仍然是較為新穎的,當然也是極端的,但它的解釋能力使它很引人注目。要進一步詳細地陳述洪水事件的地質模型,特別是為全球化石和岩層的秩序以及分 布提供較佳的解釋(緩慢漸近的觀念對此無法作出解釋),仍有更多的工作要完成。當然,將來的發現可能要求我們的思想和理解力作出調整。這就是人類科學的局 限性。相比這下, “惟有主的道是永存的。所傳給你們的福音就是這道”(彼得前書一:25) 。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