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sight

工程技術,地產投資,信仰家園,時尚生活
個人資料
正文

何光滬教授:基督教使西方文明“重生”

(2013-11-15 21:59:00) 下一個

 

追溯曆史,造成現代文明的文藝複興、宗教改革、科學革命和啟蒙運動,其根源全都蘊含於中古時代的西方文明之中,而這一文明的根基就是基督教信仰,古典文明沒落後,基督教文明使西方文明重生了,並且繼續影響著這個世界。

中 國著名宗教哲學學者何光滬教授於11月7日晚在深圳市三自愛國運動委員會工商分會多功能廳主講“基督教與西方文明”,他講到了基督教在社會科學進步上所起 的作用、以羅馬帝國為代表的古典西方文明的沒落以及以基督教為根基的西方文明的興起,基督教文明在不同的領域影響著世界。

為 什麽現代科學與基督信仰有關係,因為聖經用一種中性的價值觀看待這個世界,其他的宗教信仰要麽將世界看成是一種神聖的,比如印度,將牛看成神聖的,要麽將 世界看成邪惡的,比如摩尼教、二元教,他們不敢研究世界,這種宗教對於自然科學發展有阻礙作用。世界是上帝創造的,他不是上帝,而是產物,它不是神聖的, 並且神造的物都被視為好的,它不是邪惡的,所以人可以研究這個世界。

一個文明的成功關鍵在於生命力的來源,西方文明是在羅馬希臘文明滅亡之後興起的,古典西方文明與現代西方文明的劃分,這個點就在於是否有基督教。”

何 教授認為,曾經創造了曆史三大文明之一的古羅馬帝國不過是“輝煌掩蓋下的腐爛”,當時帝國存在著貧富懸殊、國富民窮、改革受阻、依靠暴力和民變頻繁等現 象,表麵上很強盛,但實質上已病入膏肓,滅亡是必然的結局。實際上,潰亡的不僅僅是一個政權,而且是它所代表的一個古老的文明。

何 教授所說的“重生”,在於一個新生命的誕生,盡管是興起於羅馬帝國的廢墟之上,盡管是興起於同一片大地的部分地區(即原來羅馬帝國的西部地區),盡管它的 載體是這片地區繁衍下來的人民,但是,這個新的文明卻擁有新的生命,賦有新的靈魂;它的基本特性或總體特性完全不同於古典文明,或者說,它的整體氣質是與 希臘羅馬文明截然不同的。

關 於基督教會同古典文明滅亡的關係,一個極端的說法,是著名的英國曆史學家吉本所謂羅馬帝國衰亡的主要原因是基督教之說。其實,他所說的基督教所反對的舊宗 教、舊文化、舊觀念以及爭強好戰等等,恰恰是羅馬帝國衰亡的原因,所以,如其反對有效,則恰恰有助於延緩羅馬的衰亡。看來,杜蘭的說法更有道理:“基督教 的成長,與其說是羅馬帝國衰頹的原因,勿寧說是羅馬帝國衰頹所造成的結果。

基 督教之所以能夠如此,是其宗教性質所決定的。因為《聖經》要求基督徒“不要效法這個世界,隻要心意更新而變化,叫你們察驗何為神的善良、純全、可喜悅的旨 意”(《羅馬書》12:2);這種教導使平凡懦弱的人變得勇敢堅毅,最明顯的就是耶穌基督的十二個門徒,因著福音的傳播,越來越多的普通基督徒,都知道耶 穌的要求,所以,他們不隨從羅馬帝國流行的不道德的生活方式,大大地改變了當時的社會風氣。

我們所生活的這個世界之所以是這個狀態,即比希臘羅馬和各個民族的古代世界都更加“仁慈”和“文明”,在很大程度上是西方文明影響的結果,而西方文明的“興起”,或在古典文明滅亡之後的“重生”,又是基督教影響的結果。

最 後,何教授從五個方麵比較了以古羅馬為主的古典文明和以基督教為核心的西方文明的不同:一是在對人生命的態度上,古典文明輕視個人生命重視集體利益,而基 督教文明則認為個人生命是神聖的;二是在對性和婚姻的看法上,古典文明在性方麵很混亂,婚姻裏女性沒有尊嚴,而基督教文明卻主張婚姻神聖,並倡導一夫一妻 製,是基督教恢複了婚姻的尊嚴。

三 是對社會的服務,在古典文明中,不存在麵對廣大民眾的慈善救助、醫療保健和社會教育等社會服務,但是基督教會則出於信仰,主動進行慈善工作,辦醫院和學校 等;四是在勞動和財產觀念上,古典文明鄙視勞動,人們依靠大量剝削奴隸的勞動,而享受舒適和所謂高雅的生活,而基督教則認為耶穌本人是木匠,保羅本人也是 製帳篷,勞動非為生活,生活乃為勞動,勞動應有報酬,所以反對奴隸製;五是在自由與公正觀念方麵,在古典文明的大部分時期,人民的自由毫無保障,社會的公 正更談不上,因為民權的意識十分淡漠,而統治者的意誌就是法律,而基督教則崇尚自由與公正,上帝本身就是公義的,所以要求國家和國王都要公正,並且強調個 人價值,極大地促進了社會的進步。

基 督教在確立西方文明和現代文明核心價值方麵的塑造性作用顯而易見,這種文明由此而有科學、技術、政治、經濟、社會、法治、教育、醫療、文學、藝術、建築、 音樂等諸多方麵的成就空前,可以清楚看到,導致人類文明空前發達的“西方文明”,其重生乃因基督宗教,其靈魂乃在基督宗教。

 何光滬:基督教使西方古典文明死而複活

孫菲比、馬青峰 / 基督日報記者

2013年12月02日
 

何光滬教授受邀在深圳基督教兩會工商分會開講《基督教與西方文明》。

著名宗教研究學者何光滬教日前授受邀在深圳基督教兩會工商分會開講《基督教與西方文明》。何光滬教授從西方文明的崛起是靠科學技術、政治經濟、還是宗教信仰、古典文明與古代宗教的關係及基督教與西方文明的關係等三個方麵講述了基督教信仰在西方文明崛起中所起的作用。

古典文明「已死」

何光滬教授指出,把「西方文明」從希臘羅馬文明算起的說法不對,「西方文明」是在希臘羅馬文明滅亡之後興起的一個新文明,它同希臘羅馬文明的不同之處,在於有沒有基督教的影響。

西方學者把希臘羅馬文明稱為「古典文明」,因為基督教信仰而得到重生的文明則被稱為「西方文明」。

現在中國學者認為西方文明就是「兩希」文明的後代,「兩希」指希臘、希伯來。何光滬教授提出疑問:雅典代表希臘理性,耶路撒冷代表希伯來信仰,相互對立。羅馬代表古典文明,羅馬帝國征服了一個小小的民族希伯來人。相互對立的兩個人怎麽能夠結婚、生育後代?被征服者與征服者怎麽能夠結婚、生育後代?西方文明怎麽可能是「兩希文明」的後代呢?

何光滬教授認為,換一個比喻倒更恰當:是古典文明「得癌症死了」,而基督教使得這個文明重生,這才有了後來輝煌的西方文明。

何光滬教授解釋說,希臘文明、羅馬文明已經死掉,沒有了。就像現在的埃及國土上不是曾經造金字塔的那個民族,也不是那個文明。同樣,雖同是在一片土地上,人種也沒有變化,但古典文明已經死了。

古典文明曾經輝煌,但它的輝煌下掩挽菄漯F西是腐爛。古典文明以古代羅馬帝國為代表、為總結。羅馬帝國是迄今為止,世界上曆史最長久的帝國自奧古斯都開創帝國製度(公元前27年)至君士坦丁堡被土耳其人攻陷(1453年)為止存在將近1500年。古羅馬同當時的中國文明、印度文明並列為世界的三大文明,但其國土麵積、人口總數都比當時另外兩大文明的總和還要多。

羅馬帝國的經濟、政治、法律,軍事都高度發達,例如,羅馬法仍是世界各國法學研究的典範。古羅馬時代建立的運水渠道,距今已2000年仍巍然屹立。羅馬軍團號稱戰無不勝,它曾經用不到2萬人,打敗英國的20萬人。羅馬曾在2000多年前建造過可以容納18萬人的馬戲場!

這麽輝煌的文明為什麽會腐爛呢?何光滬教授說,因為它出現了結構性的問題。

第一,貧富懸殊。奴隸主、貴族和所謂「騎士」,占有大量的土地和財富,生活極其奢華。而奴隸、隸農、無產者卻極端貧困,一無所有。

第二,國富民窮。羅馬國家擁有當時世界各國不敢夢想的財富——比如,僅僅在西班牙打了一仗,就拿到一個很大的銀礦,於是貨真價實的銀幣給國家財政提供了雄厚的保障。所以,國家非常富裕,無數輝煌巨大的建築是一個明證,同民眾的貧窮形成鮮明的對照。

第三,改革受阻。保民官格拉古弟兄二人先後被殺,他們的改革措施被廢止,就是明證。

第四,依靠暴力。改革受阻直接導致農民起義、奴隸起義、平民起義,社會動蕩,國無寧日。斯巴達起義就是典型。在此情勢之下,羅馬帝國越來越依靠暴力維持政權。

古典文明的衰落,是由於內部的腐爛造成的。這些內部結構的問題也造成了人性被腐蝕。例如:貧富懸殊,會造成富人驕奢淫逸,人性不健康,會使窮人嫉妒仇恨,也不健康。國富民窮,意味著國家太強大,人民太軟弱、沒力量,所以導致人們普遍的絕望、冷漠。

何光滬教授講說,為什麽說古典文明的沒落與「癌變」很像呢?因為一個一個人道德的敗壞、道德滑坡,並結成利益集團,搶奪社會資源,導致整個社會衰敗死亡,這同人的癌症相像:一個一個細胞變異,再結成團,爭奪營養,最後整個身體,整個人就沒命了。

雖然農民起義、奴隸起義被鎮壓,對於羅馬帝國的衰落好像沒什麽作用。但是,整個羅馬社會內部已經腐爛了。湯恩比說,任何文明的滅亡,主要是內因導致。古代20多個文明,怎麽沒有了?埃及文明沒有了,巴比倫文明沒有了,不見蹤影了。因為它們先是內部爛掉,外邊再輕輕地一碰,就嘩啦啦像大廈一樣崩塌了。

公元476年,羅馬帝國滅亡。曆史學家評價說,這不過是宣布一個政權的終結,而這個政權早就完蛋了,公元476年隻不過是宣告而已。何光滬教授說:「今天我的評價是,這不但是一個政權滅亡,而且是一個文明,一個古老輝煌的文明完蛋了。」

古典文明的「複活」

後來的西方文明怎麽會後來??居上,領先世界?何光滬教授用「複活」來比喻:癌症死後的古典文明複活,變成了「西方文明」。

有人說有了文藝複興才有西方文明。何光滬教授指出,文藝複興隻是西方文明的一個結果。而且,單憑米開朗基羅、達芬奇、但丁、彼特拉克這麽一些藝術家、哲學家、詩人,無論如何天才,一小撮人不可能創造影響全世界的、這麽大的整整一個文明。

並且,人們會從中世紀「一千年的黑暗」,跳躍性的一下子進入到光明中來,變成「文明」狀態,這是很奇怪的事情。不可思議。所有的繁榮昌盛的文化成果,會直接從沙漠裏麵長出來,這是太不可能的。

總之,之所以有文藝複興,是因為早已經有了一種文明,即好幾百年的中世紀基督教文明。

基督教文明

基督教文明有新的特點,因為它有新的生命和新的精神,那是古典文明所沒有的。何光滬教授提到查理曼大帝,他的帝國後來成了現在的法國、德國和意大利。他倡導的加洛林文藝複興,比我們熟悉的意大利文藝複興早幾百年。所以所謂「黑暗時代」並非所謂一千年,頂多有四五百年。而且所謂「黑暗」不是道德上很壞之類的意思,而是以前來自森林裏麵的蠻族發展水平很低的意思,他們不識字,不認識古典文明裏的拉丁文,輝煌的古典文明在他們入侵時已經走向消亡, 普通人的城市生活變成了鄉村生活。

蠻族都是武夫,隻知道打仗、喝酒、玩女人,打仗有就被封為貴族。查理曼要求貴族們學習文化、學拉丁文。去哪裏學呢?去教會,因為隻有教會保留了古典文化,用拉丁文記載的曆史、文學、哲學、科學、天文、幾何等。由於教會辦了學校,後來不單是貴族可以學習,老百姓也可以學。

何光滬教授解釋說:學什麽呢?最初是學「七藝」:語法,修辭,邏輯,還有算術、幾何、天文、音樂。學完之後,取得碩士學位(Master of arts)。後來學法律或者醫學或者哲學或者神學,則獲得博士學位。所以,大學或學術教育也早在意大利文藝複興之前就出現了,而且同基督教會有關。

他又提到英國曆史學家吉本的《羅馬帝國衰亡史》一書。他提出一個觀點說:基督教是羅馬帝國完蛋的原因,因為它改變了羅馬帝國的風俗習慣。但美國曆史學家威爾杜蘭夫婦曆經數十年寫的二十幾卷《世界文明史》提出了相反的觀點:基督教的壯大,是羅馬帝國滅亡的結果而不是原因。因為基督教反對的,恰恰是讓羅馬帝國滅亡的那些風俗習慣,比如好鬥、殘殺、依靠暴力、腐化墮落等等,而這些恰是羅馬帝國滅亡的原因。基督教反對這些風俗習慣,對古典文明有所改造,所以反而讓羅馬帝國延續了好多年。

生命個體改變——新文明的產生

基督教怎麽改造古典文明呢?這與癌症病人好轉的機製類似,即變異細胞朝好的方麵轉變,或者健康的細胞越來越多,有病的細胞越來越少,人就恢複健康了。基督教是一個宗教,它的目的,就是要改變個體的生命。一個個的人改變了,當人數足夠眾多時,整個社會就改變了,最後就創造出一個新文明即「西方文明」。

基督教怎樣改變一個個的人呢?因為基督徒都記得聖經的話:「你們不要效法這個世界,隻要心意更新而變化」,等等。

對基督的信仰造成了驚人的變化:平凡懦弱的人,變成了勇敢堅毅的人。例如耶穌的十二門徒,都是平凡懦弱、文化程度不高的漁夫、下層人、收稅人等等,其中還有一個叛徒。他們沒有財富、沒有學問,甚至沒有勇敢堅毅的精神。耶穌被逮捕時,彼得不敢認他,被釘十字架時,門徒們多半都逃走了。

為什麽耶穌對這個世界的影響這麽大?人們都知道,對世界產生巨大影響的人多半屬於這幾種:大政治家,雄才大略,影響很多國家;大軍事家,南征北戰,靠武力影響世界;大財主,比如比爾趙跔A舉辦各種事業;大學問家。比如孔夫子,弟子三千、賢人七十,比如蘇格拉底有了不起的弟子柏拉圖,影響西方思想2000年。

但是這四種人,耶穌一種都沾不上邊,但是曆史上數不清的人,現在也有二十幾億人相信他。他怎麽會影響這麽大?他是偏遠地區小村子裏一個小木匠的兒子,不是軍事家、政治家,不是大財主、大學問家;他的門徒也隻是12個最普通、最平凡的人。所以有曆史學家認為,耶穌對世界的影響力,隻能用神來解釋,因為從人的理性來看完全不符合邏輯,怎麽推也推不出他會成為世界上影響最大的人。當然還應該說,能夠造出一個新文明的力量,不可能是幾個人,什麽詩人哲人等等,而隻能是一種超出人間的力量。

耶穌的門徒們,從原先的平凡懦弱,變成了後來的勇敢堅強,也是如此。保羅、彼得後來都甘願殉道——彼得被倒釘在十字架上,他覺得他不配像耶穌那樣死,所以要求倒釘十架;掃羅變成後來的保羅,從司提反被石頭打死時幫別人「看衣服」的,變成一個不怕死的、向外邦傳道的使徒。還有千千萬萬的基督徒,為信仰而殉道,他們從平凡懦弱變為勇敢堅強,是因為聖經告訴他們:「不要怕能殺身體,不能殺靈魂的。」

所以當時的希臘著名醫學家,被稱為醫學之父的蓋倫評價說,「基督徒追求正義,不亞於真正的哲學家」。

因為正義,哲學家是用語言去爭取,當然語言有時候就是行動。但是哲學家討論正義,老百姓不討論,能過日子就行了。但是作為老百姓的基督徒,居然像一些哲學家一樣去追求正義,不害怕被皇帝扔進鬥獸場喂獅子。這不能不說是驚人的轉變。

無數的人在轉變,這就意味著文明在改造。後來的文明「重生」,原因也在這裏。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