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溯曆史,造成現代文明的文藝複興、宗教改革、科學革命和啟蒙運動,其根源全都蘊含於中古時代的西方文明之中,而這一文明的根基就是基督教信仰,古典文明沒落後,基督教文明使西方文明重生了,並且繼續影響著這個世界。
中 國著名宗教哲學學者何光滬教授於11月7日晚在深圳市三自愛國運動委員會工商分會多功能廳主講“基督教與西方文明”,他講到了基督教在社會科學進步上所起 的作用、以羅馬帝國為代表的古典西方文明的沒落以及以基督教為根基的西方文明的興起,基督教文明在不同的領域影響著世界。
為 什麽現代科學與基督信仰有關係,因為聖經用一種中性的價值觀看待這個世界,其他的宗教信仰要麽將世界看成是一種神聖的,比如印度,將牛看成神聖的,要麽將 世界看成邪惡的,比如摩尼教、二元教,他們不敢研究世界,這種宗教對於自然科學發展有阻礙作用。世界是上帝創造的,他不是上帝,而是產物,它不是神聖的, 並且神造的物都被視為好的,它不是邪惡的,所以人可以研究這個世界。
一個文明的成功關鍵在於生命力的來源,西方文明是在羅馬希臘文明滅亡之後興起的,古典西方文明與現代西方文明的劃分,這個點就在於是否有基督教。”
何 教授認為,曾經創造了曆史三大文明之一的古羅馬帝國不過是“輝煌掩蓋下的腐爛”,當時帝國存在著貧富懸殊、國富民窮、改革受阻、依靠暴力和民變頻繁等現 象,表麵上很強盛,但實質上已病入膏肓,滅亡是必然的結局。實際上,潰亡的不僅僅是一個政權,而且是它所代表的一個古老的文明。
何 教授所說的“重生”,在於一個新生命的誕生,盡管是興起於羅馬帝國的廢墟之上,盡管是興起於同一片大地的部分地區(即原來羅馬帝國的西部地區),盡管它的 載體是這片地區繁衍下來的人民,但是,這個新的文明卻擁有新的生命,賦有新的靈魂;它的基本特性或總體特性完全不同於古典文明,或者說,它的整體氣質是與 希臘羅馬文明截然不同的。
關 於基督教會同古典文明滅亡的關係,一個極端的說法,是著名的英國曆史學家吉本所謂羅馬帝國衰亡的主要原因是基督教之說。其實,他所說的基督教所反對的舊宗 教、舊文化、舊觀念以及爭強好戰等等,恰恰是羅馬帝國衰亡的原因,所以,如其反對有效,則恰恰有助於延緩羅馬的衰亡。看來,杜蘭的說法更有道理:“基督教 的成長,與其說是羅馬帝國衰頹的原因,勿寧說是羅馬帝國衰頹所造成的結果。
基 督教之所以能夠如此,是其宗教性質所決定的。因為《聖經》要求基督徒“不要效法這個世界,隻要心意更新而變化,叫你們察驗何為神的善良、純全、可喜悅的旨 意”(《羅馬書》12:2);這種教導使平凡懦弱的人變得勇敢堅毅,最明顯的就是耶穌基督的十二個門徒,因著福音的傳播,越來越多的普通基督徒,都知道耶 穌的要求,所以,他們不隨從羅馬帝國流行的不道德的生活方式,大大地改變了當時的社會風氣。
我們所生活的這個世界之所以是這個狀態,即比希臘羅馬和各個民族的古代世界都更加“仁慈”和“文明”,在很大程度上是西方文明影響的結果,而西方文明的“興起”,或在古典文明滅亡之後的“重生”,又是基督教影響的結果。
最 後,何教授從五個方麵比較了以古羅馬為主的古典文明和以基督教為核心的西方文明的不同:一是在對人生命的態度上,古典文明輕視個人生命重視集體利益,而基 督教文明則認為個人生命是神聖的;二是在對性和婚姻的看法上,古典文明在性方麵很混亂,婚姻裏女性沒有尊嚴,而基督教文明卻主張婚姻神聖,並倡導一夫一妻 製,是基督教恢複了婚姻的尊嚴。
三 是對社會的服務,在古典文明中,不存在麵對廣大民眾的慈善救助、醫療保健和社會教育等社會服務,但是基督教會則出於信仰,主動進行慈善工作,辦醫院和學校 等;四是在勞動和財產觀念上,古典文明鄙視勞動,人們依靠大量剝削奴隸的勞動,而享受舒適和所謂高雅的生活,而基督教則認為耶穌本人是木匠,保羅本人也是 製帳篷,勞動非為生活,生活乃為勞動,勞動應有報酬,所以反對奴隸製;五是在自由與公正觀念方麵,在古典文明的大部分時期,人民的自由毫無保障,社會的公 正更談不上,因為民權的意識十分淡漠,而統治者的意誌就是法律,而基督教則崇尚自由與公正,上帝本身就是公義的,所以要求國家和國王都要公正,並且強調個 人價值,極大地促進了社會的進步。
基 督教在確立西方文明和現代文明核心價值方麵的塑造性作用顯而易見,這種文明由此而有科學、技術、政治、經濟、社會、法治、教育、醫療、文學、藝術、建築、 音樂等諸多方麵的成就空前,可以清楚看到,導致人類文明空前發達的“西方文明”,其重生乃因基督宗教,其靈魂乃在基督宗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