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sight

工程技術,地產投資,信仰家園,時尚生活
個人資料
正文

澳美夫妻檔 不愛金融愛 “生食”

(2013-10-07 03:45:40) 下一個

2013年10月07日

  • 耶瑟利(左)和太太丹娜合力經營The Living Cafe,希望人們通過良好的飲食習慣,保持身心健康。

原籍澳大利亞的耶瑟利和美國的丹娜都曾任職銀行界。2005年,耶瑟利舉家移居島國。

從光鮮的銀行企業生活到開設樸實的生食餐館,耶瑟利在新加坡轉換職業跑道,開啟人生的新篇章。

麥專程/報道·攝影

近年島國開始掀起一股生食主義運動(Raw Food Movement)熱潮,讓注重飲食的現代人吃出健康。何謂生食主義?很多人或許會聯想到壽司和蔬菜沙拉,其實不然。生食主義以素食為主,為了保存食材的營養和礦物質,烹調必須在46攝氏度以內。

由於生食主義在本地剛起步,概念相當新穎,售賣此菜肴的餐館基本上不多。位於武吉知馬路第六道的The Living Cafe (簡稱TLC)是其中一家,經營者即新移民夫婦耶瑟利·赫特爾(Ashley Heather,42歲)和丹娜(Dana,49歲)。

新加坡人吃得很不健康

原籍澳大利亞的耶瑟利和美國的丹娜都曾任職銀行界,他們在東京工作時結識並共結連理,之後在新西蘭居住了六年。2005年,耶瑟利舉家移居島國;當時他受聘美國銀行的本地分行,一年半載後加入瑞士信貸公司,直到開設TLC才卸下銀行家的身份。

丹娜則是來到新加坡時全心投入養生和保健業。當初她進口維生素補身品供自己和朋友們使用,沒想到越來越受歡迎,導致貨品占據家裏的兩個房間。這促使夫婦倆將生意擴充到零售店麵,正好店麵樓下的餐館空置著,於是他們萌生開設生食餐館的念頭。

同時,耶瑟利和丹娜發現新加坡人一般都在外頭解決三餐,很多人更是依賴快餐來填飽肚子。這個不良習慣造成兒童肥胖的現象不斷增加,甚至提高了成年人患二型糖尿病的概率。

丹娜以過來人的經曆敘述:“小時候,媽媽很注重家人的飲食起居。我們三餐營養均衡,常服用維生素加強體質。18歲進入大學時,我終於獨立了,開始暴飲暴食,吃很多雜食又喝啤酒。結果不到兩個月,我嚴重患病。這場病敲醒我對健康的警鍾,意識到飲食對身體的影響何其大。”

這個事件激發丹娜在養生與營養學方麵不斷學習和進修,工作之餘考取自然醫學碩士,目前是個合格的天然保健師。為了提供較健康的餐食,以及將生食推薦給國人,TLC於2011年開業,可謂在本地售賣生食的鼻祖。

本地生食主義者有上升趨勢

TLC的菜肴以蔬菜、果仁、鮮果、香料及有機食材為主,不采用乳製品,四分之三的食品為素食。顧及非生食主義顧客的味蕾,餐館也提供雞肉和魚肉選擇。

耶瑟利坦言:“生食主義運動在美國流行多年,相當普遍和受歡迎,在這裏則屬小眾。雖然一般新加坡人還不熟悉這樣的飲食概念,卻有固定的追隨者。比起 兩年前剛開業時,外籍顧客占了九成,現在本地顧客就占了四成,有上升的趨勢。有人曾經問生食主義是否隻是一種潮流,我不認為。其實生食主義在人類進化的過 程中早就存在了,當初人類不都從天然物吸取養分嗎?”

丹娜強調:“生食講究保留食材的原味,因此烹調不能超過46攝氏度,要不然食物的營養和礦物質將會流失。白糖、白麵粉及白飯是損壞健康的三大要害, 這是很多人所忽略的。我們用天然食材如椰絲和椰子油取代有害身體的要素,增添口感,味道依然香甜。隻要放點心思和創意,生食菜肴是很誘人可口的。”

丹娜生動比喻:“現代人重視自己的外表,不惜一切花費在護發劑、漱口劑,倒是忽略了身體內的清理,也就是所謂的排毒。很多時候,病從口入,隻要多關注飲食,對健康絕對有益。我相信未來的醫學會從飲食方麵著手多過於服用藥物來對抗病魔。”

人力短缺是經營餐館最大挑戰

除了生食餐館,耶瑟利和丹娜同時經營Balanced Living養生與保健中心,售賣保健品,也提供瑜伽、養生和烹飪課程。從銀行家到創業成為公司董事,耶瑟利認為新加坡充滿商機,處事非常有效率及透明化。

他說:“經營餐館最大的挑戰是人力短缺的問題。我發覺新加坡年輕人不太喜歡從事餐飲服務業,導致我們不得不大量依靠外籍員工。最頭痛的是有些年輕員工經常拿MC(病假),這對公司的運作造成很大的不便,影響生產力。” TLC目前聘請大約10個員工,主廚來自菲律賓。

曾經在華爾街打拚的丹娜有感而發:“這樣的情況不會發生在美國。我在一個競爭非常激烈的環境生長,5000人爭取一份銀行職位是平常事。這樣的環境教會我珍惜自己的工作,我從不知道什麽是MC。要是工作達不到標準,很容易被辭退。”

體驗新加坡人溫情,生活開心自在

耶瑟利和丹娜在移居新加坡後的翌年就成為永久居民;他們認為島國設施完善、治安良好,國人普遍會說英語,而且環境有利於培育下一代,這幾個要點是他們選擇新加坡的主要因素。

孩子不曾喝汽水

夫婦倆育有三個孩子,分別為10歲、7歲和4歲;第二和小兒子都在新加坡出世,耶瑟利笑稱他們是新加坡寶寶。目前念小學的兩個孩子就讀於新加坡美國學校。

耶瑟利和丹娜平時很關注孩子們的飲食起居,常灌輸他們健康的道理。丹娜說三個孩子從沒喝過汽水,也不曾吵嚷要喝汽水,不過在適當的時候會通融他們吃非生食和零食。

“我們允許孩子們吃比薩,每個月不超過兩次。出席兒童派對時,不反對他們吃雪糕。為了確保營養均衡,我會在他們的飲食內加入多些蔬菜。我經常囑咐他們可以選擇一種零食,但必須是最明智的選擇。”由於平時培養孩子們良好的飲食習慣,丹娜說他們甚少生病。

有被接納的感覺

除了日本,丹娜也曾在香港居住過。包括新加坡在內,這三個亞洲地區給予她什麽樣的印象?她說:“對外國人而言,在日本生活具有一定的挑戰。日本人處事較為公式化,某些工作由八個人分擔,沒有生產力可言。香港節奏快,不太友善,比較自我為中心。

“新加坡則介於日本和香港之間。在這裏居住了八年,我們結識了很多不同國籍的朋友,生活得開心自在,體驗到新加坡人的溫情,有被接納的感覺。有一點必須提的是,新加坡成績斐然但絕不能自滿,要保有競爭的優勢。”

從光鮮的銀行企業生活到樸實的生食餐館,耶瑟利說他在新加坡轉換職業跑道是人生的新篇章,每天充滿各種挑戰,掌握了很多銀行業以外的知識。“初來新加坡時,我們並沒有刻意計劃經營生食餐館,很欣慰一切逐漸上了軌道。我們堅信生食菜肴在新加坡會日益受歡迎。”


;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