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 (4)
2009 (169)
2010 (680)
2011 (872)
2012 (1247)
2013 (1564)
Wiki:
新加坡植物園(英文:Singapore Botanic Gardens,馬來文:Taman Botanik Singapura或Kebun Botani Singapura)占地74公頃,位於新加坡。約為英國皇家植物園大小的一半,紐約中央公園的五分之一。新加坡植物園南部為荷蘭路(Holland Road)和內皮爾路(Napier Road),東部為克倫尼路(Cluny Road),西部為泰瑟爾大道(Tyersall Avenue)和克倫尼公園路(Cluny Park Road),北部為武吉知馬路(Bukit Timah Road)。
1822年,博物學家史丹福·萊佛士爵士在福康寧的政府山(Government Hill)上建立了第一個“植物學實驗園”。其目的是評估該地區有潛在經濟價值作物,包括高產的水果、蔬菜、香料等。1829年,該植物園首次關閉。
直到30年後,建立了現在的新加坡植物園。殖民政府用駁船碼頭(Boat Quay)的土地從商人胡亞基(英國人稱之為黃埔,Whampoa)那裏換來了32公頃的東陵的土地,並授予農業園藝協會(Agri Horticultural Society)以建立植物園。
勞倫斯·尼文(Laurence Niven)被聘為園長和景觀設計師,將一個植被茂密雜亂的區域改造成一個公園。現在新加坡植物園的布局很大程度任與尼文的設計相同。1874年,由於農業園藝協會資金不足,殖民政府接管了植物園。
1877年,從英國皇家植物園運來的第一批橡膠樹種子。1888年,博物學家亨利·尼古拉斯·裏德利成為了園長,並帶頭種植橡膠樹。種植試驗的成功,他的方法得以在馬來西亞推廣開來。這使馬來西亞後來成為了世界上天然橡膠的第一大生產國和出口國。
另一個成就是由埃裏克·霍爾特姆(Eric Holttum)教授在1925年至1949年創立的雜交蘭花產業。他的雜交技術使新加坡之後成為了世界頂級的花卉交易中心之一。
1942年至1945年,日本占領新加坡的時期,東北帝國大學的地質學教授田中館秀三接管了新加坡植物園和來福士博物館。占領初期,他確保了植物園和博物館內物品的安全。這兩個學術機構也繼續發揮著作用。埃裏克·霍爾特姆和埃德雷德·約翰·亨利·科納(Edred John Henry Corner)被軟禁於植物園中,並指示他們繼續雜交的園藝研究工作。新加坡植物園也被改名為昭南植物園。之後,東京帝國大學的退休植物學教授郡場寬成為了園長,直至戰爭結束。
交響樂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