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ce Article.
sublexical2013
越來越多中國人到英國留學。為什麽選擇這個國家?一周前,我們全家招待一位老朋友和他太太。十年前,他來英讀碩士,我們住在同一個宿舍樓裏。他畢業後回國工作,又外派在德國工作,做市場銷售。我問他,你在德國怎麽交流?他說,我們講英語。
德國人的英語基本上都很好,本身英語和德語都屬於日耳曼語係,我以學德語的經驗,認為英語就是簡化版的德語。另外一個有趣的場景提醒了我,一年一度的歐洲歌曲比賽,從拉脫維亞,到葡萄牙,從馬耳他,到瑞典,幾乎所有現場采訪和回答,這些選手都可以用英語回答,而且英語有些都是好得驚人。
這讓英國人蠻開心,雖然英國歌手唱歌不行,但是人人都講英語。英語就是這個國家的軟實力,也是很多人留學英國的原因。
朋友說的另外一個比較,也驗證了我的一些感受。他說,自己在德國換英鎊,你給服務員多少,他給你換多少。過了英吉利海峽,去再換點英鎊,服務員笑嘻嘻地問,從哪兒來,天氣如何,完了還說,我們這換外匯不收手續費,你要不再換點?有前麵的鋪墊,朋友告訴我其實那個匯率不低,但態度好,隨喜也就換了。這樣的做派,他在德國做市場,碰到過都不多。
這點燃了他往日對英國的美好記憶。他在歐洲大陸跑來跑去,如今重新回頭看,卻也深深感受到了英國與歐洲之間的差別。我說,就換外匯這個事情,英國人就是愛做生意,這個全世界都知道。你我不都是被他們的教育生意拉到這裏來嗎?
不過,這也許僅僅是個別例子,兩個服務員服務方式不同,而且以地域分人,是一個不太政治正確的行為。但是,有時候我覺得這還是很有用的經驗之談,特別是不了解一個人的時候。
在英國,我慢慢建立起跨世界的刻板印象。在職場中的人,一般對荷蘭人、德國人印象不錯,特別是德國人,在學術界和公司裏都很厲害,技術過硬,果斷,誠信,就是說話比較快,聽慣了英國人說英語,你有時候會覺得德國人的英語有點衝,特別愛用情態動詞must(必須),這可能與德語中情態動詞比較豐富,他們就直接搬到英語裏麵來用。
英國人對於must使用是非常小心的,輕易不用,它在英國人說話裏,是有點粗魯的行為。這種英國與歐洲大陸差異,也許是各個魅力的來源。輕易不使用這些強迫性的詞匯,卻又掌控世界的話語權,這個國家的曆史和成功,應該是值得學習和留意的。
所以,對於留學英國的人來說,到英國來讀書,除了掌握一種世界通用語言之外,英國相對靈活、開放的氣息,也是一種值得嚐試的生活體驗。所謂靈活、開放的氣息,並非是一種浪漫的地中海沙灘與海風,而是一種骨子北大西洋冷風一樣的硬,做事情上帶著笑意地拒絕,對無情現實沉默地接受。
我一直以為這個世界,不是以東方和西方來劃分。當我讀到或者聽到西方國家這個詞時候,我就會習慣性地去確認是哪個西方國家。我更喜歡用盎格魯-薩克遜的標準來劃分“西方國家”。盎格魯-薩克遜是英國不列顛島上的民族,如果存在一個“不列顛民族”的話,盎格魯-薩克遜人就是這個民族的主體。
英國、美國是典型的盎格魯-薩克遜國家,今天所談的資本主義,主流就是盎格魯-薩克遜人開創的。在這個序列裏還有加拿大、澳大利亞、新西蘭,曆史上它們都是英國人殖民地。在歐洲大陸,德國和荷蘭是與盎格魯-薩克遜氣質接近的國家,要知道他們都是日耳曼人,盎格魯-薩克遜人就是5世紀開始從歐洲大陸侵入不列顛的日耳曼人。
在北歐的斯堪的納維亞半島,瑞典、挪威、丹麥這些國家,在氣質和文化上也更加接近盎格魯-撒克遜傳統相近。如果我說,在曆史上,英格蘭北部和東部地區被丹麥人(當時叫維京人)統治了兩百年多年,你也許會重新審視一下這兩個地區之間的關係。如果把這些盎格魯-薩克遜經濟體和它的相似體加起來,你會它們基本上占據了這個世界的主流,而來英國留學好處之一,你可以很快地切入到這個世界主流裏麵去。
今天留學英國,你可以享受很便利的服務,隻要你給中介足夠的錢。我也許犯了一個錯誤,談到英國留學,講了一大堆文化和語言,卻沒有談學費多少錢、選擇科目和學校事情。好吧,這個我下次再說。
不過,我有一個簡單的生活感受,如果我們對於這些曆史有一定興趣的話,也許我們在留學時代的寂寞和文化衝突,會得到一定的排解,又不至於而且對於曆史興趣,往往是雙向的,你被英國曆史所吸引時候,也會啟發你認識到中國的曆史,也是充滿了很多未解之謎,你的雙向思考,會防止自己過度迷失。其實這些迷失、寂寞和內心衝突,是在支付了大筆學費之後,在留學時期,我們碰到最多的東西。那麽,來之前,或者來之後,多讀一點關於英國和中國曆史的東西,作為文化流感的疫苗吧,特別是你還處在25歲之前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