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自欺,神是輕慢不得的。人種的是什麽,收的也是什麽。」—— 加拉太書六章 7 節
林肯有一回收到一項珍貴的禮物。那是一本聖經,由一個美國黑人團體所致贈的,日期是 1864 年 9 月 7 日。就在那時,林肯對聖經作了一項令人難忘的告白: 「關於這本偉大的書,無庸我再置喙了!它是神賜給人類最好的禮物。救主給予這個世界所有的美事盡在於斯,沒有它,人類將渾然不知是非對錯。」
聖經給了世人所能知曉的最嚴格道德規範。如果沒有聖經,我們將無從知悉耶穌道德的完善,我們地無法獲致這最精致的道德規範。確實,人類地無由從「各人任意而行」(參士師記廿一章 25 節)的景況中升華。
——千多年來,聖經支撐了西方文明的道德規範。今日,當我們的文化菁英漸漸不再重視聖經,當聖經從公立學校係統裏被排擠出來,當聖經受到社會顯達名流的詆 毀、嘲弄之時,我們必須挺身而立,做出我們認為是對的事情。本書之目的乃是揭穿「沒有聖經,道德規範依然存在」的迷思。
耶穌是道德完善的典型
你曾注意過曆史上一些最偉大的英雄都經不起嚴格檢驗和批判的尺度嗎?許多時候,我對曆史性人物佩服得五體投地,並且立誌專研他們的言行。結果,我發現 他們都有一堆致命的弱點。舉喬治華盛頓,這位高貴和了不起的人物為例。你會發現他不但作賤奴隸製度,自己甚且蓄奴。這些偉大的人物都有他們的性格上的缺失 和弱點。
然而,當我們回到聖經這位最主要的人物身上時,我們可學到什麽教訓?耶穌的美好無人與之相左右;誰能和拿撒勒人耶穌匹配?是穆罕默德、釋迦牟尼、老 子、孔子、甘地,或是達賴喇嘛?世上無人像他;哪一個宗教領袖為我們的罪而死?哪一位真正地從死裏複活?誰的追隨者膽敢做出如此的宣告?
沒有!
耶穌沒有犯過錯,這是最驚人的!在心靈層麵上,世所公認的是,最聖潔的人是那些對自己的罪與惡最敏感的人。當以賽亞、彼得、保羅見到又真又活的神時,以賽亞說:「我是嘴唇不潔的人」(賽六 5),彼得說:「離開我,我是個罪人」(路五 6),保羅說:「基督耶穌降世。為要拯救罪人,在罪人之中我是罪魁」(提前一 15)。然而,唯有耶穌沒有說過他有罪,因為他真的沒有罪。
每一個活過的人都是罪人--除了耶穌以外。祂是唯一的完全人,祂賜給世界恩典。祂甚且對敵人說:「你們中間誰能指證我有罪呢?」(約八 46)。當他們收買人來控告耶穌時,其控詞矛盾不堪,對這樣明顯錯誤的指控,耶穌並沒有辯駁。祂的沉默震驚了彼拉多:
祭司長告他許多的事。彼拉多又問他說:「你看,他們告你這麽多的事,你什麽都不回答麽?」耶穌仍不回答,以致彼拉多覺得希奇。(可十五 3-5)
耶穌的道德
耶穌是第一位闡明為人處世的黃金律的人。他說:「你們願意人怎樣待你們,你們也要怎樣待人。」(路六 31)
曆世曆代以來,許多人對黃金律奉行不渝。讀者試比較世界的黃金律:「是有錢的人在製作法律。」
聽聽那些德高望重之人對基督教影響道德深遠的一席話。
費希持(Immantiel E. Fichte)說:「耶穌把屬天的道德帶給人類,比所有哲學家還多。」
布萊恩(Williamn Jennings Bryan)說耶穌是:「生於木匠之家,沒有接觸過世界智者,然而,在他短暫的卅多年的生涯裏,他所給予世界的道德規範是史無前例的。」
傑弗遜雖然並不相信耶穌乃是神,他仍對耶穌的道德景仰不已。他甚且寫了一本書《耶穌的生命與道德》(The Life and Morals of Jesus),搜錄了基督的道德教訓。
傑弗遜想要把這些教訓和基督的神跡分開(此乃一項沒有果效和誤導的工作--除去耶穌的神性,他不再是救主)。傑弗遜將耶穌的倫理道德係統描寫成「人類所能擁有的最精致、良善之道德規範」。
精神病學家費許(J. T. Fisher)和霍利(L. S. Hawley)兩人合著了一本有關耶穌道德的書,《失去的鈕扣》(A Few Buttons Missing),他們對登山寶訓的說法如下:
如果你把過去所有優秀的心理學家、精神學 家之權威著作搜集在一起--如果你把它們全集合在一起,加以修飾、裁減的話--或你隻是挑其中之精華而忽略掉其它,或搜錄當代最優秀的詩篇、最純淨的科 學。無疑地,你所能擁有的隻是一份笨拙、不完整的「登山寶訓」之盜版;任何事情在作比較時總難免造成傷害,但事實就是一個明證。兩千年來,基督教的世界己 掌握住這份永無止盡和永無結果之渴望的答案。這裏......有令人類心靈終極健全和滿足的藍圖。
耶穌依據舊約建構了他的道德體係,並加以擴充。耶穌把神啟示給以色列的道德規範加以詳盡地處理。因為耶穌,神賜予猶太人的神聖啟示風行至全球。若是耶 穌沒有來過人問,並且我們沒有新約的話,世界上絕大部份的人將永遠與舊約失之交臂。舊約充其量不過是一個流浪、晦澀之民族的作品罷了!但是借著基督教,包 含著高度道德規範的新舊約深入至世界每一個角落。迪斯累裏(Beniarnine Disraeli),這位十九世紀英國偉大首相之一曾說:
摩西可能會問自己,大衛家族中曆世曆代以來的君王所共同成就的,究竟抵得過那位被處以十字架極刑的耶穌所做的嗎?
若非耶穌之故,猶太地難為世人所知,或許隻是一個失去國家的東方城堡。難道不是耶穌把猶太人的曆史變成了世界上最出色的曆史嗎?
與耶穌相較之下,猶太拉比(Rabbis,教師之意)最瘋狂的夢也都要黯然失色。耶穌不是征服了歐洲,並一改歐洲為基督教世界嗎?所有拒絕十字架的國 家都凋零了,而像美國、澳洲這樣的國家卻如雨後春筍般地建立起來,在錫安之歌中找到生命的音樂,在加利利的比喻裏找到了安慰。
當基督教傳播到地球上不同的國家時,聖經的信息也將人類空前絕後的倫理規範傳了開來。關於這一點,讀者可在我們前一本書《如果沒有耶穌?》的第十一章中找到更詳細的資料。
聖經影響道德的例子
現在讓我們思想一個聖經影響道德的著名例子。有關黑奴製度,聖經即曾戳刺過一個誤入歧途的國家良心。美國的黑奴製度造成她擁有一段不可饒恕的曆史。以 「後見之明」而言,令人訝異的是,居然大部份社會竟都能夠容忍黑奴製度。雖然南方蓄奴之人,甚至一些牧師常拿舊約聖經來使「黑奴製度」合理化,但不可諱言 的是,聖經在解除奴隸製度上一直扮演著主要的角色。
在美國始終有一群基督徒反對蓄奴 。威伯福士(William Wilberiorcc)終生反對奴隸製度,並堅決反對大英帝國販賣奴隸,其主要動機根源來自聖經(在第五章「聖經和政治」中我們將有更多的討論)。相同 地,聖經也啟迪了美國的廢奴主義。1835 年廢奴社團的成員裏,有三分之二的會員是牧師。「地下鐵道」(Underground Railroad,譯者按:係一協助黑奴脫逃的地下組織)那些勇敢的成員多係貴格會教友。在南方,有些基督徒對黑奴製度大為反感,其中最著名者當推李將軍 (Robert E. Lee)。後者為了保衛他的「故鄉維吉尼亞州」而與北方作戰。林肯在他第一任總統就職演說中說:「智能、愛國情操、基督教。以及那位不棄我們這塊土地而去 的神,適足以解決我們目前所有的危機。」
聖經透過了一本書影響了對美國黑奴製度的道德抵製,這本書幫助數以萬計的人明白個中原委。這本書係出自一位牧師之女,斯托小姐(Harriet Beecher Stowe),書名是《黑奴籲天錄》(Uncle Tom's Cabin)。有本百科全書這樣寫道:「影響美國的書以斯托小姐的《黑奴籲天錄》為最大。」這樣的說法容或言過其實,然而,令人詫異的是,這本富有曆史意 義的巨著今日卻遭到刻意的中傷和誤解--不再有人讀了,我可以這麽說。以今日的角度來看,本書已然是「政治性地錯誤」(politically incorrect),這使得《黑奴籲天錄》免不了被人遺忘,甚至飽受揶揄。其實,這隻是我們為著一群「政治地正確」(politically correct)民眾改寫曆史的一個典型例子。盡管有著這種曆史的「修正」,這本書在 1852 年出書的時候,它對黑奴製度有著深刻的影響。毫無疑問的是,聖經對本書的作者和作品有著深深的影響。它直接描述到聖經對書中的主角湯姆叔叔是如何地重要有 加。關於斯托這本古典小說,英文係教授亞當斯(John Adams)寫道:
奴隸製度,從它把人物化約成財產的行為而言,作者認為是一種超乎尋常之人生苦難外的一 章。借著湯姆叔叔把整個事件帶到他的造物主麵前,作者把他的悲劇定義在:他,一名基督徒,在一個非基督徒世界裏,並且他個人正確地把奴隸視為是一項多餘的 侮辱。這當中,某一本「不入時」的老書,也是他唯一讀過的新約,把他從其它的人群堆裏分隔出來,比用膚色或者奴隸自由與否,將之分得更為正確。
小說開始不久,一個次要角色便說道:「我不像你是個基督徒,伊莉莎,我的心充滿了毒恨,我不能相信神。為什麽祂盡讓事情這樣糟糕下去?」她回答說: 「啊!喬治,我們必須要有信心,小姐告訴我們,當事情對我們不好的時候,我們必須相信神正在盡力扳正。」這句話與羅馬書八章 28 節遙遙呼應:「我們曉得萬事都互相效力,叫愛神的人得益處,就是按祂旨意被召的人。」
斯托在整個故事結尾時說了一段辛酸的話語:
如果這個被棄絕、受傷害、被欺壓的民族可以做出這許多不平凡的事情的話,那麽,若教會也秉持著主的心意的話,我們不也可以做更多的事情嗎......不管是南方或是北方,每個人都在神的麵前有罪;教會對於響應這個問題,已是責無旁貸!
《黑奴籲天錄》的背景已過百年,但這些話到如今仍是暮鼓晨鍾。可笑的是,當今世上某些禁止聖經的地區,或是棄絕享受豐盛恩典的環境裏,仍然飽受奴隸製 度的肆虐。最近,蘇丹境內的基督徒遭受回教徒的綁架,而被輾轉賣到北蘇丹、利比亞和沙特阿拉伯等地;噤若寒蟬的媒體卻在此時裝聾作啞。對奴隸製度譴貴不已 的法蘭肯(Louis Farrakhan)卻否認阿拉伯國家有蓄奴現象(路人皆知,他被這些國家所收買)。然而,曆史正詳實地記錄了回教世界今日的奴隸製度,一筆也逃不過。
為什麽我們不可能有一種沒有宗教基礎的道德係統?
我們不可能有一種沒有宗教基礎的道德係統。然而,這種立論使得今天許多的美國人感到嘩然。他們會爭辯說:「什麽?我們不可能擁有一種沒有宗教基礎的道德?這種說法太無稽了!」。
為什麽我們不可能擁有一種沒有宗教基礎的道德係統?讓我先在此澄清一些事情。是有一些人沒有信仰,但行事為人仍是中規中矩的,這是因為他們渾然不覺地 「借用」了基督教的倫理做為其作人處事的原則。芝加哥慕迪教會牧師路茲博士(Erwin Lutzer)在他《揭穿可能顛覆美國的迷思》(Exploding the Myths That Could Destroy America)一書中,明白地指出:
無神論者苦訴自己說,他不曾比一隻狒佛,或是一粒沙子更有價值,然而他的生命所展現的卻和他這個想法矛盾。他供養他的妻兒大小,並且如果你偷了他的車子,他非要送你法辦不可--原因是,他是按照神的樣式所造的。
在美國,我們還看不出完全的人本主義(humanism),這是因為我們許多的價值是從基督教傳統而來的。
不遵求人為倫理的傾向
第一個「你不可能有一種沒有宗教基礎的道德係統」的理由,不是因為你建立不出一套共同的倫理規範,而是因為缺乏一種外在的權威性,大多數的人不曾遵守 人為的規範。我承認,人本主義曾經設立了一套規範,並且讓一些人去實行。本世紀總共出現了兩次,一次在 1930 年代,一次在 1970 年代。德高望重的人本主義之士齊聚一堂,共同為他們理想的社會立下規範。他們寫下了「人本主義者宣言(上、下篇)」(The Humanist anifestos I and II)。宣言下篇中提到:「我們堅信,道德價值乃是從人類經驗而來的。倫理是自主的,並且也是情境式的,不需要神學或思想體係的認可。」情境式倫理指的 是,在這個情境下是錯的事物,可能在那個情境下是對的。這也就是,「各人任意而行」的意思。
美國公立學校實踐了許多人本主義者的理想。他們已然把聖經摒除在校門之外。然而,結果並不如他們所預期的。不論人用什麽思維法則來看,我們的公立學校一團糟糕,而罪魁禍首就是拒絕豐富的基督教傳統規範。
「人本主義者宣言」裏值得注意的是,人本主義者所設立的根本就是反轉基督教之倫理原則。他們把數個世紀以來所公認為不道德的,指稱為道德的。因此,賭 博、離婚、自殺、濫情、通奸、亂倫、安樂死等等在他們的「倫理」之下得到寬容--這些都是數個世紀以來被認為不道德的事。無疑地,把一串不道德的事說成道 德的,是一個備受歡迎的舉動。要讓人做出不道德的事似乎一點也不難,難就難在引導人過著合乎道德的生活。
幾年前,一位媒體響叮當的人物,也是人本主義者,透納(Ted Turner)說過,現在是拋棄十誡的時候了!他說十誡已經過時了!他神氣活現地指出,人們需要的是一套新的道德版本。他搞出了一串規條,並名之為「十條 自由行動律」(Ten Voluntary Initiatives)。問題是:即便你記得這一則新聞,試問你舉得出任何一條新行動律嗎?就算你記得所有十條行動律,你知道有誰曾認真丟遵守、實踐 嗎?--就像曆代以來芸芸眾生那樣地篤信十誡,實踐十誡?每一個人都可以想出一套道德上「可以做」和「不可以做」的規條,然而,這些規條背後的道德約束力 是什麽?沒有任何約束力。如果沒有神,就沒有責任。杜斯妥也夫斯基說:「沒有神,啥事都可幹了!」
「我們的道德不能加諸在別人身上」
第二個「你不可能有一種沒有宗教基礎的道德係統」。其理由是,你不能把你的道德加諸別人身上。這一條道理是人本主義者慣用的說詞。
我從來不企圖將我的道德加諸在別人身上,因為你知道,我並沒有自創出道德--不像人本主義者,或是無神論者,把自創的倫理道德規條(或者沒有道德的規 條)加諸在別人的工作上,以獲得無比的成就。他們之所以有成就,乃是借用法律的外力。如此一來,這個外力必將走上極權專製--就如暴君統治,或是無政府的 狀態。
幾年前當「保護家庭法案」(Family Protection Act)正在立法時,我正好是參議員。這是一個很長的法案,內容有許多條款。法案的初衷是,保護當時正在遭受外力和外因攻擊的家庭。每一條款皆根基於某一 種道德觀,說明一個家庭應有的樣式。然而這個法案卻遭受反家庭人士的無情攻擊,原因是,法案「逼迫」他們,使他們的論點無立足之地。結果他們推動了一些傷 害到家庭的法案,此舉可說是加速解體了傳統的家庭形式。就道德而言,家庭需要合法性,當家庭沒有問題的時候,社會就沒有問題。因此,問題的根源在此:是誰 在製定道德,神還是人?或是我們需要的是一個基督教的國家--在神治理之下的國;還是人本主義的國家--在人治理之下的國?
在人本主義的國度裏,除了人別無一吻。公民的人權算不得什麽,端視國家在某一時空之下的評價,因而權力可以被放縱或是被取回。人本主義的國家無可避免地會走上極權和君主專製。
人們忘了有一位至高無比的神,祂說:「帝王藉我坐國位。」(箴八 15),而耶穌基督是那位被稱為萬王之王,和萬主之主的。全世界都是祂的國度,祂永遠高高在上。
回顧曆史,你曾發現美國這個國家乃誕生於慈愛父神的家中。然而,就像浪子一樣,現今這個國家正受到一個來自遙遠國度的夢幻所引誘--這個遙遠國度名叫 「世俗人本主義」。啊!我的朋友,那一本旅行手冊裏寫得天花亂墜,那裏隻有權力、自由,卻沒有法律,你最狂飆的夢想都能實現,並且沒有什麽能阻止你的狂 熱。你,盡可以恣情的享樂!
但請記住,世俗的人本主義並不新鮮,它隻不過是無神論加上「麥迪遜大道」的翻新。無神論是負麵、消極的--沒有神;人本主義要的是麵子。無神論說:「上帝下台!」人本主義說:「人類至尊!」因為上帝下台之後,人類才能登上神的寶座。
耶魯大學校長在一場大學教授和教育家的會議上,把我們相對的道德觀帶進家庭。他說,在美國的大學裏,我們需要複興教育和道德。你或許曾為他的話喝采。 但,他所得到的卻是噓聲四起。他們問:「誰的道德?教授,你的道德會強加在他們身上嗎?」他無法回答這個問題,因為他放棄了啟示性的倫理,而遷就人為的倫 理。那就是為什麽在場人士聽到他的話時,顯得那麽詫異!
在那場會議之後,感謝主,我應邀到耶魯作一場演說。我相信,繼葛埋翰之後,我是本世紀在耶魯講述福音的第二人。我的題目是:「相對時代裏的絕對」(Absolutes in a Relativistic Age)。
當耶穌講完登山寶訓之後,聖經說:「耶穌講完了這些話,聚人都稀奇他的教訓。因為他教訓他們,正像有權柄的人,不像他們的文士。」(太七 28、29)「稀奇」這個字在希臘文裏的是「昏倒、被擊倒」的意思。這裏耶穌宣布了一個倫理的常規。祂不僅宣告了一個倫理的常規,祂還說每一個人都要遵守這個常規,並且那個祂要強製實行的日子必將到來:
當那日必有許多人對我說:「主阿!主阿!我們不是奉你的名傳道,奉你的名趕鬼,奉你的名行許多的異能麽?」我就明明的告訴他們說:「我從來不認識你們。你們這些作惡的人,離開我去罷。」(太七 22、23)
在今日的學校教育中,老師教導孩子,要他們坐下來,好好的想想,以理性來決定自己的價值。然後,這些價值就變伐他們的道德。但是,《封用的美國心靈》 (The Closing of the American Mind)一書作者布魯倫博上(Dr. Allan Bloom)寫道:「理性是不能建立價值的。並且它能夠是最愚蠢不最致命的一個幻覺。」
哲學唯物論的字典裏沒有神,也沒有啟示。唯物論不能支持理性,更遑論道德。沒有神,理性無法被建立。達爾文明白這個道埋。他說,意識到自己所講的話,居然不比一隻猴子牙牙學語要萵明。足極其令人難過的!他說:「不管猴子的心智如何,有人會信任牠的心智嗎?」
另外一個唯物論者卡伯尼斯(Pieirre Cabanis)提出了一個著名的論點,他說:「腦隱藏著思想,正如肝分泌膽汁。」根據卡伯尼斯的話,你不能控製肝所分泌的膽汁,你也不能控製大腦所隱藏 的思想。唯物論者和進化論者相信物質可以思考。但先別吃驚,因為他們不知道,物質的思想會不會比猴子的聲音要來的有意義。
路茲博士指出:「想一想,如果人類的來源是由於非人力的化學反應之偶然性,那麽人要能分辨是非是不可能的,甚至可以說相當困難。」根擋世界上無神論的 觀點,路茲寫道:「我們名之為心靈的,隻不過是我們腦子裏物理和化學反應的產物。」因此。你在想什麽僅僅取決於鈣、憐酸鹽和醣類在腦子裏的作用。這種曖昧 的假設使我想起著名的「Twinkic 餅矻」諫殺案辯護庭的事來。「為什麽,法官,我的--我的當事人,沒有罪,一點也沒有罪。因為,你看看,他對殺人一事毫無控製力可言。他吃了太多的 Twvinkie 餅幹,腦子裏的醣份太多,以至於他的腦子隱藏著要殺那個人的想法。」
哈佛大學教授,也是美國當今進化論大將的古德博士(Stephen Jay Gould)說:「我們隻不過是後來所添加之物--一個小小的意外芽苞。」一個小小的芽包--還不是枝幹,或是一棵樹;人不過是一個芽苞!芽苞指的是什 麽?隻不過就足一個讓人能采下來,丟在垃圾堆裏的東西罷了!一個芽苞可以為世界創造一套道德規範嗎?這樣的說法可笑至極。
神:唯有神能建立道德規範
沒有人能像神那樣公義,那樣的具有能力,以及那樣的聰明和慈愛,以致能夠為人類鏗立一套完整的道德規範。更奇特的是,神不僅建立上道德規範,並且對於那些破壞道德的人,甚至對那些厭惡和拒絕道德的人,神也不吝地給予祂的一切。
祂不襬架子,把唯一可以遵守祂道德規範的兒子送給了世人,並且把他送上了十字架。就在十字架上,我們一切的過錯、罪惡、邪情,以及我們所有破壞道德規範的作為都歸在基督的身上,基督的身心忍受全能神無限的忿怒,償清了我們罪惡的代價 。
正因為許多人不認識神的愛 ,不知道聖經是什麽 ,也因為他們認為道德隻是相對的成立 ,因此許多國家的道德一蹶不振 。這裏還有一個「你不可能有一種沒有宗教基礎的道德係統」更進一步的證據。路茲以為:
道德和宗教是分不開的。其實,道德的基礎是神的存在。道德和宗教是一對雙生子,不能分開。若兩者分開,道德必死......。
容我明確的說:道德存在的完全必要性是神。沒有任何道德係統可以出於無神論。任何人若想建立一個自外於宗教的國家,勢必將無疑地跌入無意義、無法無天和絕望之境。這樣的條件往往是極權國家的溫床,是一個用武力在維持秩序的國家。
......人本主義者也談道德。當他們談的時候,他們悄悄地把基督教倫理背在身上。當他們相信人類尊嚴、自由以及和平的時候,他們正采取了以神為觀點的世界觀。
一百年前 .麥高菲(Williamn Holmes McGuffey)也提出了相似的論點。
你大概聽說過「麥高菲讀本」(McGufFey Reader)這個名詞 ,麥高菲是一位長老會的神職人員,也是一位教育家,當過一家學院的院長,做了許多的事。而他所創辦的「麥高菲讀本」對上一個世紀的美國影響甚钜。這個讀本 在 1836 年發行,銷售數量超過一百廿萬本。一個世紀以來,此書強化了美國道德的精髓。他說:
宗教就是社會關懷,因為它強而有力地在社會中運作,對社會安定和繁榮貢獻卓著。宗教不隻是私人的事物,整個社區對宗教的擴展都應當興趣盎然,因為它是美德、人世間道理的最佳支柱.而社會秩序端賴此美德及人世間的道理.而得以健全......。
若將敬畏神的思想從社會中除去,那麽自私和欲望將會吞沒人類。要求、無節製和自私自利的風氣,以及沒有慰藉和盼望的念頭勢必嘲弄、蹂躪著人類法律的規 章。美德、責任、原則必如無意義的耳語一般地飽受戲謔和藐視。卑情下品、專專為己的行徑將取代一切。事實上,人類將變成無神論所宣稱的那樣--成為暴力的 朋友。
麥高菲為保存美國基督教的基礎不遺餘力,而出版《藍脊拚音課本》(Blue-backed Sppeller)的韋布斯特(Noah Webster)也是一樣。他的書中充滿了基督教的教訓、道理和倫理。但同時,也有許多「白蟻」大肆地把神和宗教趕出學校,使得學校中絲毫沒有道德的標 準。
在相對時代裏的絕對
布魯倫博士在《封閉的美國心靈》一書中,開宗明義地寫道:「一位教授絕對能把握的是:幾乎每一個剛進大學之門的學生都相信,或說他們以為,真理隻是相對的。」
馬克吐溫曾說,「大多數人的問題並不在於他們不知道什麽,而是在於他們所確實知道的事都不是真的。」我認為他這一番話可以用在我們對此事的討論上。基本上,他們直接或間接地教導學生說,天底下可沒有絕對的事。
就如你可能聽過老師在課堂上說:「我們對任何一件事情都應該持保留的態度。」
這時一位學生提出問題:「老師.這件事你確定嗎?」
他說:「我確定。」
如果你問--位高中畢業生,他是怎麽知道天底下沒有絕對的事。或是他如何知道真理是相對的,他可能會聳聳肩說:「老師說的。」或者.他會沾沾自喜地說:「你沒聽說過相對論嗎?你不知道我們活在相對的宇宙之中,一切都是相對的嗎?這是愛因斯坦說的,保證千真萬確。」
不。愛因斯坦並沒有如此說。愛因斯坦隻說,相對論應該是用在物理世界中,而非倫理情境裏。因此,為何愛因斯坦的理論會被轉移到其它的學科領域中呢?為 何美國人會從愛因斯坦的相對論變成了相對主義?相對論從來就和倫理、道德無關。才學卓著的曆史學家,和《當代:二○年代到八○年代》(Modern Times:the World from Twenties to the Eighties)一書作者保羅強生(Paul Johnson)寫道:
錯謬同時也無可避免的是,相對論和相對主義被搞混了!關於群眾的誤解,愛因斯坦比誰都還沮喪。他的理論所造成的盲從群眾和錯誤的認知,曾深深地困擾著 他......愛因斯坦雖然不是一位熟練的猶太教信徒,但他知道神的存在。他熱切地相信是非的絕對標準......他親眼目睹道德相對主義的盛行,對他而 言,這種流行病風行了整個社會......群眾對相對論的反應正是建構廿世紀的主要基礎之一。反應變成一把利刃,群眾怠慢地揮舞著這把利刃,將社會從基督 教傳統的信仰和道德聯係中給切除掉了。
有時候,學生並不知道,當老師或教授說「沒有絕對」時,他也是在指涉無神論的觀點。神是至終的絕對,祂是絕對的至高,絕對的全能和全知。祂所說的是至 高和絕對的真理。因此,請記住,下一次有人說天底下沒有絕對(包括道德絕對)的時候,這個人等於是在宣布他是個隱形的無神論者。
伴隨著相對之道德觀的,是主觀主義。沒有了神,除了自己本身就沒有客觀的標準可言。因此,今天人們不談倫理,隻談「價值」--這是尼采留給我們的用 語。「價值」是一個人選擇放置「自己」的地方。無可避免地,我們相信我們自己有權來決定何者有益或有害,何者是或非,何者有價值或沒有價值,這正是「各人 任意而行」的典型寫照。
這個信條的附屬品是,一個人不能將他的價值觀強迫轉移給別人,如果這裏所說的價值隻是我們自訂自創的,那麽上麵這一句話是對的。然而,神的律法應用在所有被造之物上,因為祂是創造主。祂的律法應用在所有事物之上,無一例外。
另一項附屬品是,既然我們的價值不是從神而來,這價值必須從影響我們的事物而來;簡言之,這項來源是文化,這種價值是相對的、個人式的、主觀的,以及以文化為導向的,果真如此,則人生是不堪忍受的。
我們舉一個人不能活在道德或文化相對論底下的例子:二次大戰後的紐倫堡大審。你可能還記得納粹領袖被帶入審判法庭,以屠殺種族和戰爭罪行被起訴的情 形。他們如何為自己答辯?德國最高法院曾經公告猶大人不是人類,因此他們說:「我們並沒有作錯任何事情,我們隻是按照我們的文化、道德和法律行事,他們說 猶太人該殺。而你們是誰,膽敢從另一個文化、社會的角度把你們的道德強加在我們身上?」
這種不能將道德加諸於別人身上的論調,已經在世界上大部份的大學中教了五十年,使得紐倫堡聯合法庭一時之間不知所措。如果沒有絕對,如果所有的價值都 是以文化為導向,如果我們不能將道德加諸在別人身上,那麽有誰敢挺身而出,指稱納粹屠殺千百萬性命是錯的?律師們震驚之餘,私底下紛紛交頭接耳,最後宣布 退庭。他們不願意援用神的律法,於是隻好援用行之有年的「自然法」。盡管自然法比神的律法來得不確實,自然法中仍有一條道德規範,紐倫堡的律師就以這個規 範將納粹繩之以法。
悲劇的結果
卅五年來我們的孩童在學裏被教的是,天下沒有所謂的道德絕對伴;他們必須自己去選擇價值的所在。士師記最後一節記載的是:「各人任意而行。」這是今日許多國家的寫照。
因為相對道德信念的普及,以及普遍漠視和拒絕聖經的結果,使全人類陷入了無道德和無信仰的潮流--而此二者原應該是焦不離孟,孟不離焦的。
讓我們思考這種無信仰的結果--犯罪、謀殺、綁票、施暴、搶劫、竊盜、強暴、敲詐等等罪行發生。這種世俗主義的恐怖是什麽?誰能夠估算人類的悲慘,或 計算我們典獄、法庭、監牢和警察的代價?你聽過哪個重生的基督徒是殺人犯、敲詐者的嗎?至少我沒聽說過,找也懷疑我會聽到過。(唯一例外的是在電影裏,不 在現實的社會中。許多好萊塢式的電影裏,有著如影評人米德維(Michael Medved)所謂的「宗教狂魔」係列電影。但米德維自己也說:「我檢視了這一類的電影,了解到其實並不真正有這麽回事。」然而,不幸的是,這樣的電影卻 一部按著一部上演。)
讓我們思考整個國家陷入無信仰的光景:納粹和法西斯主義,以及第二次世界大戰不為人所知的結果和代價。戰後的共產主義是世俗社會另一個極端的表現。數以百、千萬計的人民不是死於世俗主義和無信仰的極致觀點裏,就是被奴役在它們的鐵蹄之下。
今天,世界文盲超過了兩千四百萬,年輕的文盲人口更是多上了好幾百萬。他們從來沒有被教導過任何道德的標準。華盛頓說過:「當我們沈溺在道德可以不需 要宗教來加以維係的假設中時,我們就得謹慎一點。」他的警告千真萬確,然而這樣的事從來沒有發生過--從來沒有哪一種道德係統是缺乏宗教的基礎,他還說: 「不論社會通行哪一類的心靈教育,我們的思考和經驗都必須禁止我們期待,國家的道德可以將宗教摒除在外。」但一直以來.公立學校企圖所要做的正是如此,結 果是一場世紀的浩劫。
學校怎麽說?他們說,問題很簡單:經費,這豈不是他們向來所慣彈的調子嗎?今天美國花在每一個學生身上的經費是舉世無雙的。然而在最近一次與西方十七 個工業化國家的學生競賽裏,美國在兩個項目裏敬陪末座,沒有一項拔得頭籌,隻超前了阿爾巴尼亞,剛剛擠上辛巴威和象牙海岸的程度。
當識字的程度下降時,謀殺案數量便相對地增加。我記得幾年前,我在羅德岱堡牧會的峙候,那兒曾經一度在短時間裏出現上三個凶手。今天,人們對謀殺案已 習以為常。但人們之所以記得那三件謀殺案,乃是因為凶手是三個十三歲的青少年。第一個案子是,一個男人取了第二片意大利脆餅,而這一片本來說好是給這位少 年的。這個少年回家取了槍來,朝著那個男子的胸口射了幾槍。第二個案子是,有人痛扁了一位少年人的朋友,這位少年便拿起刀子刺死了這個動粗的人。最後一 案,一位十三歲的少年涉及一椿謀殺一位歐洲旅客的案子,動機可能是搶劫。整個美國社會正在分崩離析,乃是因為社會道德已經蕩然無存,人們甚至害怕在街上開 車,深恐遭人開槍,我記起偉大的波斯政治家兼詩人撒迪(Saadi)的話:「我畏懼神,其次我畏懼那些不怕神的人。」
不信的昂貴代價
沒有信仰使我們的道德一落千丈。道德教育家班尼特(Williamn Bennel)說:「過去卅年來,我們經曆到社會實質的退化。今日瓦解社會的力量正在向我們挑戰,並且在某些例子裏,這個力量遠比社會組合的力量還大。」 讓我們思考一下班尼特在《文化指數》(The Index of Leading Cultural Indicators)書中所列舉的道德敗壞的結果:
* 百分之九十九的美國人至少在一生當中是「竊盜的受害者」。
* 百介之八十的美國人至少在一生當中是「暴力的受害者」。
* 年輕的孩子被指明為需要對「迅速擴大的犯罪層麵」負責。
* 低於百分之十的重大罪犯會坐牢。
讓我們思考一下今日美國公立學校的情形。科派崔克(William Kilpatrick)在他的《為何強尼是非不分?》(Why Johnn7 Can't Tell Right from wrong?)一書中指出:
每一個月在公立學校大約發生了 525,000 次的攻擊、勒索和搶劫。每一年共有三百萬件犯案是在學校或在學校附近發生的--也就是每天發生約 l6,000 件。每天大約有 l35,000 個學童帶槍上學;五分之一的學生攜帶某一類型的武器。百分之廿一的國中生,因為皆怕被打傷和威脅而不敢上洗手間。調查顯示,學童在校最在意的是那些性格分 裂的同學。老師也有相似的困擾。大約有三分之一的老師表示,因為學生的行為因素,他們曾慎重地考慮退出杏壇。
信仰會造成什麽樣的差別?差別在千千萬萬的生命和無數的金錢!說真的,現今的世界付得起沒有信仰和世俗主義的代價嗎?
美國的建國者深深明白,除非國民是道德的,否則國家是建立不起來的。這是為什麽美國的國會會頒布:「宗教、道德和知識是建立艮好政府的三大要素,學校亦必須建立在美國的國土之上。」
基督是道成肉身的真理
為了阻擋道德的相對論,我們必須再次確立基督所言:「你們必曉得真理,真理必叫你們得以自由」(約八 32)。
我認為這段經文中有兩個值得注意的重點。首先,耶穌宣稱真理存在,這個真理不是相對的真理。他並不是說:「你們必曉得某一個真理(a truth)。」他也不是說:「你們必曉得你們的真理,」有人會說:「好吧!對你而言,這是真理,但對我而言則不然。」然而耶穌是這樣說的:「你們必曉得 真理(the truth)。」神的真理對每一個人而言都是真理,對那些主觀地拒絕「那是別人的真理」的人,它拒絕的並不是神的真理。基督說:「我就是道路、真理、生 命。若不借著我,沒有人能到父那裏去。」(約十四 6)祂不是某一個真理,或者是真理的一部份,或者是別的真理--祂本身就是真理。當道成肉身的真理站在彼拉多麵前時,反諷地是,他居然戲謔地對著「真理」 說:「什麽是真理?」
再者,約翰福音八章 32 節說到,我們可以認識真理。今天,我們普遍所獲得的教導是,我們不能認識真理--我們不能知道有什麽東西是確定的。科學僅提供某一種的可能,但借著啟示和 宗教,我們可以得知真理。聖經上說:「我將這些話寫給你們......要叫你們知道自己有永生。」(約壹五 13)
可惜的是,數以百萬計的美國年輕人相信沒有道德上的絕對,也就是對別人而言是罪惡的事,對他可就不然。隻要你打開電視上的脫口秀,或是任何其它節目, 你看到的就是這樣的立論假設。不管多麽邪惡和怪異,能忍受這一切事情的人,才會被現代的美國人認定為是一個宗教家。相反地,若是不能忍受。則已犯了不可原 諒的罪。
沒有信仰的不道德基礎
我們還需記住,人心有一個拒絕神的本質,例如我記得數年前收看訪問赫胥黎(Sir Julian Huxley)的節目。那時他是「聯合國教育科學文化組織」的負責人。赫胥黎是當時最有聲望的進化論科學家。訪明者問他:「你認為進化論為何如此迅速地竄 紅?」赫胥黎回答說:「我們都從達爾文的『物種起源』出發,理由是......」現在如果你叫一個高中生來完成上述的句子,你想他會怎麽說?他準會說: 「我們從達爾文的『物種起源』出發,因為達爾文累積了許多的識上驚人的證據,以致科學的一致性要求我們把它當成事實而加以接受。」
但這不是赫胥黎說的,我聽到他說:「理由是,神錯亂了我們的性道德觀。」我險些從椅子上跌下來。邢和科單有什麽相關?
現在我們來看看羅素又怎麽說。他是一位反基督教人士,也是當代傑出的哲學家。他寫了《為什麽我不是一個基督徒》(Why I Am Not a Christian?)一書。他說,科學不能駕馭哲學,也不能告訴哲學,說生而沒有意義。因為當你接受進化論科學思想時,生命就是無意義的。然而,到底他 為什麽不相信神呢?是因為科學和哲學證明神的不存在嗎?不,乃是因為神的道德觀念和他的罪相抵觸的緣故。
羅素是一位激進的社會學家和性好漁色的人。他結過數次婚,也離了數次婚。一位判決允準他妻子求去的法官說,他是一名無賴,沒有一個通奸者會做出那種通 奸的行為。他引誘他所遇到的每一個女士。有一回他應邀作客,留在一位醫生的朋友家裏過兩個晚上。第二個晚上,他誘騙了朋友正值青少年期的女兒。無怪乎,他 不要成為一個基督徒--神的道德觀念和他的罪抵觸。
人有墮落的天性--這種天性使得人不願意去相信宇宙之中有一位造物主,因為他們不願意相信這位造物主也是一位律法的設立者,而這位律法的設立者也是將來的法官,要審判追討他們的所作所為。
尼采拒絕聖經,拒絕基督教。他厭惡宗教,特別是基督教;他說,神死了!
驚人的是,居然有那麽多的人相信他。他從來沒有給過任何證明,隻是宣布神死了而已。宣布是一件事,證明又是另外一件事。有人在一棟大樓的牆壁上,信筆 塗鴉寫著:「神死了--尼采。」另外一個人過來了,在旁邊也寫了一個句子:「尼采死了--神。」有一位哲學家說,我們最好別在辯論之前,就先下結論,或者 在下結論之前,最好先辯論。顯然尼采還沒等到辯論開始就已經下了結論。
沒有人證明過神死了,或是神不存在。若你有所不知,讓我告訴你,其實無神論是非理性的。「沒有神」這個結論在邏輯上叫做「全否定」 (universal negative)。每個人都知道,要證明一條「全否定」論述是不可能的。你不能證明全宇宙不管什麽地方都沒有小綠人;你也不能證明全宇宙不管什麽地方都 沒有神,為了要證明上麵論述,你必須知道宇宙的任何部份。換言之,為了要證明沒有神,你必須是神,並且你必須證明你自己錯了!因此,沒有人能證明神不存 在。
我曾在廣播電台裏和一位無神論者辯論。我對他說:「你相信沒有神,你確信嗎?」
他說:「我確信。」
我向他指出,這裏麵有一個邏輯上的謬誤:它根本就是一個非理性的論述。他從來沒聽過這樣的說法。幾分鍾之後,他慢慢地從無神論轉向了不可知論。(這麽一來他還有點希望哩!)
神聖的責任,道德的要素
知道我們要向神父帳是道德生活的要素。有人問十九世紀偉大政冶家韋伯斯特(Daniel Webster):「你所持守的觀念之中,什麽最重要?」他回答說:「我個人向上帝交帳。」正如一位法官這樣說:「一位至高者的存在--一個靈、無限、永 恒、全知、全能--是道德的第一真埋。」
比我們偉大的存在
聖經絕對是我們對錯的依據。西方文明處在道德的混亂之中,乃根源於許多菁英份子用自己的聰明才智取代了聖經真理。隻要我們買了他們的帳,等於是將自己 持續放在光滑的情境倫理中,準備隨時跌落。英國偉大首相之一,撒切爾夫人(Mararet Thatcher)正確地指出:
基督教的信仰--當然,它包含了許多猶太教的靈命和道德真理--是我們國家傳統的基礎部份。數個世紀以來它是我們的命脈;事實上,我們國家的理念正是從聖經而來。拋開這條原則而想了解我們的曆史、文學是不可能的事。
但我要更進一步地說,基督教的真理是無限寶貴的。我相信,不僅它是真的,並且它也提供了導向真正和平的道德驅動。這和平是你我都在期待的......。
相反地,民主所帶來的盼望是渺茫的,如果民主時代裏的男男女女,他們的心並不曾被一個比自己還要偉大的事物所觸動的話。
總結譯自 《WHAT IF THE Bible HAD NEVER BEEN WRITTEN?》 by Dr. James Kennedy and Jerry Newcomb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