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sight

工程技術,地產投資,信仰家園,時尚生活
個人資料
正文

基督教對教育的貢獻

(2012-11-07 23:24:09) 下一個

  「我今日所吩咐你的話,都要記在心上;也要殷勤教訓你的兒女,無論你坐在家裏,行在路上、躺下、起來,都要談論。」 ——摩西(申命記六章 6、7 節)

  你看見的每一所學校——公立或私立,宗教的或世俗的——都是對基督信仰一個顯而可見的提醒。每所學院和大學都是。這不是說每所學校都是基督教辦的,然而這句話的相反時常也是對的。這裏隻是說明大眾教育乃是立根於基督教的現象。這不是說在基督教未產生之前沒有教育,當然有,隻不過它僅限於提供給貴族而已。是基督教興起了全民教育的概念。大學也是有立基於基督教的現象;世界最好的大學是基督徒為基督教的目的而創立的。雖然今天它們當中有許多對基督教信仰相當有敵意,但事實卻是由於基督徒的流汗和犧牲,如牛津、劍橋、哈佛、耶魯、普林斯頓和其它大學等,都是在這樣的情況下設立的。

猶太教根源

  基督教從一開始就非常注重神的話。這源自於它強壯的猶太教根源,因為基督源自於猶太教。基督徒時常被稱作「聖書人」(people of the Book),暗指是一個受過教育的人。《新國際基督教會字典》的總編道格拉斯博士(J.D.Douglas)寫道:「從一開始,聖經就和教育一同攜手,……基督教是一個在教導上極為優異的宗教,且它的增長大部份就是來自一個教育性的故事……隨著基督的傳播,整個人類社會發展了比較正式的教育模式。」

  即使在黑暗時期,當大多數的人都是文盲時,仍是基督教的祭司和修士延續著學習的工作。並且,隨著迦修多儒(Cassiodorus,羅馬作家)的領導,基督教修士不辭勞苦地拷貝許多基督教和異教的古卷。如果不是因為他們,我們就不會存有許多這樣的作品。

語言形成的文化

  許多世界的語言最先都是由基督教宣教士編撰成文字的,為的是幫助當地人能自己閱讀聖經。今天的情況仍然是這樣。許多部落的語言均是在禾場上的基督徒使之形成文字的,譬如,翻譯威克裏夫聖經的譯者在世界各偏遠地區,就是在做這項工作。這是一項繼續不斷的工作,根據威克裏夫的說法,現在有三十多億的人「仍然無法寫出他們自己的語言」。借著提供人們屬於他們自己語文的聖經,宣教士還以提升全世界的讀寫能力,作為一項天然的副產品。這是一個始於幾百年前即有的趨勢。

  第四世紀時,勇敢的烏斐拉(Ulfilas)在凶惡的哥特族人當中作了四十年的宣教士,後來又作了主教。他在工作上一再地「受到擾亂的逼迫」。他雖是一位亞流派的信徒(Arian),卻是第一位把基督教介紹給日耳曼民族的人。他的宣教工作獲得了良好的結果,因為「多虧烏斐拉,這些掠奪者最後變成了和平的使者。」

  烏斐拉為了能翻譯聖經,曾仔細地研究他們的語言,好使之成為文字。這表示「他必須設計出一種字母來表達當地的語言。」這樣的翻譯工作十分重要,著名的曆史家來德裏指出,這「也許是第一個或第二個範例,自此以後便有好幾百種語言被基督教宣教士編譯成文字,用之來翻譯部份或整本的聖經。」

  區利羅(St. Cyril)和麥脫丟(St.Methodius)的著作是基督徒使不成文的語言形成文字的一個著名例子。這兩位弟兄來自帖撒羅尼迦,他們一同到摩拉維亞(捷克斯洛伐克中央)宣教,以「南斯拉夫使徒」出名。據報導他們為了要把聖經和聖餐儀式翻譯成斯拉夫語文,研發出一種今日稱之為「區利羅字母」的字體。有時候我們會看見這些字母出現在俄羅斯的新聞報導或在民航局飛機的側邊。區利羅曾說過:「你會不會因為隻認可拉丁文、希臘文和希伯來文,卻譴責其它民族又聾又啞而覺得罪過呢?」區利羅自己可能並不是為用他的名字作為命名來研發這種字母,但是有關區利羅「傳奇性」的一生都歸功於此。「今天超過廿億的人在使用斯拉夫字母溝通,意味著它的價值超過一百種語文。」有趣的是,在無神論的俄羅斯境內,他們大多數的著作均是用某位基督徒翻譯者所研發的一種字母所寫的!由此可見,基督教信仰對提升全世界的教育和聽寫能力是大有助益的。

平民教育

  平民教育的概念直接源自宗教改革時期,雖然在第十六世紀前已有偶爾的教育改革企圖。最值得注意的是第九世紀的法國在查理曼大帝統治時的改革。查理曼曾聘請阿爾昆(Alcuin)盡可能地為神聖羅馬帝國的人民提供受教的機會,但自從他去世後,這整個計畫就漸漸止息了。直等到聖經再度成為基督教的焦點時,平民教育才正式誕生。

古騰堡聖經和印刷術

  印刷術的發明更有助於為聖經的廣傳鋪路。它在人類學習史上是一項可紀念的發展,由此促成了古騰堡聖經(Gutenberg Bible)的誕生。雖然古騰堡(Johan Gutenberg)不是第一位研發印刷術的西方人,但他是第一位使書本得以大量生產的人。據報導古騰堡曾經說過:「我知道我想要作什麽:『我希望能複印聖經。』」為了達到這個願望,他「改裝一個葡萄榨汁器,使之成為印刷版。」耶魯教會曆史學家沙夫(Philip Schaff)論道:「印刷術是宗教改革的天助管道之一,成為新教和現代文明最有力的杠杆。」

宗教改革和平民教育

  美國著名的教育學作家布魯門斐博士(Samuel Blumenfeld)在著寫這本引起人爭議的書《平民教育有需要嗎?》(Is Public Education Necessary)時,曾為平民教育的起源作過研究。他證明平民教育之根源應回歸到宗教改革,尤其是加爾文身上。宗教改革家相信唯一能穩固新教的方法就是讓人們(平民)親自研讀聖經。布魯門斐說道:

  現代平民教育的概念,即學校教育的開始,最先是在新教改革期間於歐洲興起的。當時教皇的權威已被聖經的權威所取代。新教之所以敢起而反抗羅馬,絕大部份是讀經和解經的結果,這時,很明顯地,對清教徒領袖來說,如果改革運動要繼續生存並興旺的話,有一件必須要作的事,就是向社會所有階級廣傳聖經文學。

  有趣的是,布魯門斐之所以相信基督就是因為讀了加爾文的《基督教要義》(Institutes of the Christian Religion)。當布魯門斐在研究學校教育的起源時,他發現每當研究到大眾教育的概念時,所有的矛頭都指向加爾文。所以他感覺到自己需要讀第一手的原始資料,結果他讀了基督教要義,然後相信了基督。

加爾文和教育

  以「現代教育之父」聞名的新教徒柯墨紐鳥(Comenius)是十七世紀摩拉維亞的主教。路德的看法在他的國家裏極具影響力,就如在斯堪地那維亞半島上的國家中,加爾文在推廣教育上有極大的貢獻一樣,這位日內瓦的宗教改革家被視為是許多國家「真正的」現代教育之父,包括美國。已故的美國神學家波特那博亡(Dr. Loraine Boettner)寫道:

  曆史再一次清楚地見證加爾文主義和教育有著密切的關係。無論加爾文主義傳到那裏,它就影響到學校的建成,對教育的普及化造成很大的衝擊。這是一種需要知識分子的製度。事實上,我們可以說它的存在和人們受的教育有蓍極密切的關係。

  加爾文留給我們許多可茲紀念的教育理論和實用方法,日內瓦學院就是早期清教徒和他們的繼承人留給世人一個設立學校和大學的榜樣。加爾文提倡教育的目的是要人們認識神,並尊崇祂是神,以致我們在工作和生活裏可以認識神。他寫道:「人真正的智慧在於認識神——祂是創造者和救贖者。」因此,什麽是教育的內容呢?它始於神的第一本書——聖經,讓人從中明白一切的真理來自神;另外,加爾文以為我們還應該研讀神的第二本書——亦即神從「大自然」中所啟示的真理。

  加爾文在日內瓦推廣平民教育的模式,今日已成為全世界的一個榜樣。當諾克斯(John Knox)從蘇格蘭前往日內瓦訪問回國之後,即說到在日內瓦已產生了自使徒時代以來最偉大的基督教學校。在那裏凡事均按聖經行事,而這也是當年清教徒帶到美國的最大遺產。

  加爾文非常強調教育務必要與道德有所關聯。他絕對不曾像蘇格拉底那樣天真地認為「知識就是道德」。他對人的墮落和人心的罪惡有著根深蒂固的認識,從不認為知識本身即能改進人心。它必須和耶穌基督屬靈的教導,以及神恩典更新的力量並基督十架的救贖有關。如果這些因素不存在,那麽教育也不過是製造更多的科學怪人而已。本世紀中我們即看見這種情形的不斷發生。你可能非常清楚地注意到1941年,地球上最有學問的國家是納粹德國,他們具有世界最高的教育水準,然而這並沒有阻止產生如奧斯威辛(Auschwitz)納粹最大集中營的慘劇!

  加爾文還對教育兒童的職責有很堅持的意見。他宣稱聖經清楚地表明最終的責任是在父母,不是國家,亦不是教會,但不是由父母來控製教育。聖經非常清楚地表明父母的職責是讓兒女接受敬虔的教育。聖經教導兒女乃是神的賞賜,他們隻是暫時的交由父母管理,而身為父母者有責任要讓他們接受敬虔的教育。為人父母應該用神的教育和訓誡,逐字逐句地教訓養育孩子,使他們明白神的真理。

  由於大多數強調神話語的國家都受到了加爾文和路德的影響,也因此這些國家皆受到了較好的教育。到了今日,在文化被玷汙之前,一項專門針對世界各國讀寫能力比率的調查研究顯示:那些鮮少接觸神話語的異教國家,譬如印度,讀寫能力的比率是百分之零到廿之間。而受到羅馬天主教影響較深的國家,則擁有百分之四十到六十的比率。注意幾世紀來,這些國家並未再強調閱讀神的話語。同時間,另一些十分強調讀神話語的地方,比如第三世界大部份的國家均受到新教的影響,結果讀寫能力的比例達到百分之九十四到九十九點九!

美國的教育

  我們來思想一下美國這個國家的教育史;看看它如何為基督教教育的提升作了一個活生生的描述。當開國祖宗和清教徒剛來到這個國家時,教育仍極度貧乏。不久,他們就在殖民地上要求合法地實施教育。早在1642年,清教徒就通過一法令,要所有的兒童均接受教育;且在1647年通過一項稱之為「老迷惑者撒但條例」(Old Deluder Satan Act),在各處設立公立學校(和當今的學校教育有些不同)。這條例命令各鄉村需要聘雇老師。「老迷惑者撒但條例」的名稱和魔鬼有關,由於人們對聖經的無知,以致使它得以有機會介入人的生活裏麵。「老迷惑者撒但條例」可說是英國殖民地上第一條要求教育的法規:

  撒但最主要的伎倆之一就是不讓人們認識聖經……因此,法庭和官方命令在其管轄區內的每一個城鎮,當他們增長至五十戶時,就必須立刻在他們的鄉鎮裏指定一位代表,由其來負責教導兒童讀寫,其薪資則由父母或一般居民共同支付。但每個鄉鎮代表所需謹慎考慮的事情之一,就是讓那些送兒女來受教的人不會在支付費用上感受到壓迫。

  最先於 1630年到達美國的清教徒,在來到殖民地不到廿年的時間,就命令他們的兒童要接受教育。為什麽呢?因為隻有如此他們可以親自研習聖經,而這也是學校教育的最大根源。

  清教徒用來教導兒童的教材當然是采自聖經和其它基督教的材料。新英格蘭初學課本即是藉用聖經的主題來教導字母。譬如,這本「初學課本」即用聖經中的人名來做英文字母的普遍解釋:

  A–在亞當(Adam)的墮落裏,我們都犯罪了。

  B–聖經(Bible)的心意,希望人找到天堂。

  C–基督(Christ) 為罪釘死在十字架上。

  D–洪水(Deluge)淹沒了大地。

  E–以利亞(Elijah)藏在溪邊,烏鴉供養他。

  F–審判使非利士(FeIix)害怕。

  以此類推……。

  清教徒的子女還借著所謂的「文字版」來學習讀寫。初習者常是從一張鑲在一個有把手的羊皮紙上學習字母和主禱文。

  這種讓基督教和教育的關係如此親密的模式,在殖民時期過後的美國仍不斷實行著。譬如1787年美國第一次國會通過西北法令,宣告「宗教、道德和知識對優良的政府和人類的幸福是必須的,政府應要永遠鼓勵學校的建立及教育方法的革新。」

  從 1620 年清教徒登陸至 1837年,這二百一十七年以來的美國,事實上所有的教育都是私人和基督化的(學校教育製度的曆史到今天不過隻有一百五十年而已)。因此很明顯的,美國教育的根基乃是立在基督教的教育上。

  當法國著名的哲學家托克維爾(Alexis de Tocqueville)1835年到達美國時,他承認非常訝異於美國人如此重視啟發市民的智能。他亦指出除非某個國家的人民皆受教,否則不可能擁有一個像美國一樣的政府製度。

麥高菲讀本

  美國一般人都很熟悉麥高菲讀本(McGuffey's Readers)。這位叫威廉麥高菲(William Holmes McGuffey)的作者,是一位長老會牧師。至今這個讀本已售出一億二千萬本以上。幾十年來,它幾乎已成為美國小學教育的脊柱。麥高菲讀本早期的版本明顯的都是基督教的內容,稍後的則是以基督徒的道德作為根基,主要仍都是道德教育的內容。韋士特霍夫博士(Dr. John Westerhoff)為杜克大學(Duke University)神學院的教授,著寫了麥高菲的傳記,書名是《麥高菲和他的讀本》。韋士特霍夫在內文中寫道:

  基本上,麥高菲讀本指引人們為救恩而活,建立與神親密關係的生活目標。他們的目標首先在宗教,然後是道德,最後才是知識。因此,若是覺得麥高菲讀本比較像是一本神學課本,也不足為奇。由於我們生在罪中,注定要受詛咒,神在基督裏和那些向祂悔改的人和好,並賜給他們永生。得救和稱義因此是信徒人生的目標。而這就是麥高菲讀本有神論的世界觀相價值觀。

  這讀本對上個世代的影響力是不容低估的。在美國他們用此基督教的信仰教育了數百萬人,其所造成之衝擊力十分深遠。隻不過後來發生了一場世俗化的變動。在麥高菲去世後六年,新的讀本雖沿用他的名字,卻將之「嚴重地世俗化」。韋士特霍夫寫道:

  加爾文的神學和倫理學已被美國中產階級的平民宗教、道德和價值觀所取代。也因此,對那些深深悲歎今天學校課本已都市化、世俗化、社會化和道德多元論的人來說,這個麥高菲讀本就像是一股清流,無疑是來自神對美國的一份祝福。

  總體來說,無論是第一版或是以後的版本,麥高菲讀不對美國小學的影響長達七十五年之久。亨利福特(Henry Ford)在 1928年時又再版了 1857年版的麥高菲讀本,隻因他很尊重它們。福特寫道:「我那個年代,大多數的年輕人都是讀麥高菲讀本長大的。而大部份那個時代的年輕人至今猶存,都對讀本的編輯非常地尊敬。」

  早期的美國教育是基督化且相當成功的。但中間到底出了什麽問題呢?我們等下來看看。

大學:基督化的現象,向希臘人致謝

  基督教帶給學校教育的禮物並不僅隻有低年級的教育,大學的現象也是來自基督教會的影響。大學是直至中世紀後半期才開始設立的。前紐約大學曆史學家瑞瑟(Joseph Reither)寫道:「大學是中世紀的創作」。已故的曼徹斯特大學中古世紀曆史學教授海德(J.K.Hyde)在 1986年去世時,指出世界所有的大學都應該回溯到牛津、巴黎和波隆那三個典範。這三所大學則要追溯至公元1200年左右。在牛津和巴黎,基督教神學和亞裏斯多德思想是最主要的科目。在波隆那,其主要的科目則是教會和民法。

  在這三所大學之前,還有其它被稱作「大學」的機構存在,譬如,在古希臘或中古時代的伊斯蘭(Islam,在西班牙的科爾多瓦);還有在意大利的薩萊諾(Salerno),回教徒設立了一所較高的學府,它是一所限製嚴格的醫學院。正如《中古世紀的大學》一書作者拉希德(H.Rashdall)寫的:「正規大學在當時並不存在。」

  一般大眾接受的大學定義是來自拉希德所說的:「一個學術的協會,無論是師長或學生皆致力於較高的教育和研究。」根據此定義,大學的根源因此而起。這三所大學之後不久即出現了英國的劍橋大學。以後,當一地區的大主教或一些官員陸續允許教師在他的牧區教會學校以外設立學校時,其它的大學便開始出現在中世紀的歐洲了。

  在其它早期的大學裏,主要的科目是來自曆代教父和教會學者的教訓,及最困難的基督教教義;同時也探討亞裏斯多德和希臘之哲學。但是整體來說,基督教神學是學校的基礎,是基督徒設立基督教學校的目的。

  相信很多人會驚訝,何以過去這種有係統、富哲學性並深入的方式以追求認識神,所導致各地興起的大學現象;今天卻隻看到大多數的大學均表現出一個和基督教信仰完全相反的世界觀呢?接下去我們會看到原因,但不容否認的是,最先是基督教信仰興起了更高等教育的概念。

美國的大學

  美國最起初的一百廿三所學院和大學幾乎都源自基督教。它們都是基督徒為基督的目的設立的,主要是為了訓練教牧。陳宏博博士(Paul Lee Tan)宣稱:

  在獨立戰爭之前,除了賓州大學之外,每一所在美國設立的大學,都是某些基督教教會的分會所設立的。即便是賓州大學,布道家懷特腓德(George Whitefield)亦在當中扮演了一個重要的角色。

  哈佛、耶魯、布朗、普林斯頓、紐約大學、西北大學,以及其它許多學校都是完全源自基督教的。哈佛是在約翰哈佛牧師捐獻金錢和書之後開始的。在哈佛大學入口的石碑上刻著這些字:

  在神讓我們安全抵達新英格蘭之後,我們建立家園、增加謀生技能,設立方便地點好敬拜神,也建立了市政府;緊接著我們最渴望的事情之一就是更多地學習,以惠及後代;唯恐當我們歸於塵土時,隻留給眾教會一個沒有文化的職事。

  達特茅斯(Dartmouth)神學院是為訓練向印地安人傳教的宣教士而設立的。威廉和瑪麗(William and Mary)大學的建校宗旨即明言是「為傳揚基督教信仰」而創立的。1754年辦的金氏(King's)大學,即現在的哥倫比亞大學,在其一份早年的文宣中寫道:「這所學院最主要的目標是教導和吸引兒童認識耶穌基督。」普林斯頓大學校長威瑟斯龐(John Witherspoon)則說:「一切和基督十字架相違的學習是被咒詛的。」

  今天幾乎所有的學校都這麽地世俗化,很難想象它們是為榮耀神和促進基督教信仰而設立的,然而許多校園的建築物都見證了它們乃是來自基督教的根源。最近我讀到一篇論到學校校規和原則的聲明,上麵說到所有教育的目的就是為了要認識永生神耶穌基督,一看竟然就是哈佛的校規!想到在不知不覺中大多數的機構竟背教變節,就真覺是一件悲哀的事!誰會想到今日神的話語,就是在這些基督徒流血流汗設立的學校裏被譏誚呢?

教育的平民化並最終的世俗化

  1837 年,在霍勒斯曼(Horace Mann)的影響之下,現代平民教育在美國的麻省誕生了。也因此他被尊稱為「現代平民教育之父」。曼是麻省議會主席和美國第一任的教育部部長。他是一個唯一神論者,否認三位一體之說和基督的神性。他不相信聖經的默示和權威,痛心於美國所有兒童的教育組織都操縱在基督教的手裏。他以為必須要設法彌補那種情況。他的解決之道就是將國家教育交由政府來經營、運作和掌控。自此,公立教育的組織就開始努力於協助兒童脫離基督教的束縛!

  然而,曼所栽種的直至廿世紀才開花結果,主要是受到另一個對公立教育來說赫赫有名的人——約翰杜威(John Dewey)的影響。誰是約翰杜威?他是紐約哥倫比亞大學的教授。在這個世紀的早期,杜威的教育學院成為全美政府讚助的州立學院和其它訓練教師機構的試金石。他所謂的「漸進式教育」概念在美國橫行無阻。杜威是美國人文主義者協會的第一位會長。他是簽署第一份人文主義者宣言的人,他不信基督;事實上,他覺得基督教是美國公立教育製度中最需要解決的一大困難。

  有趣的是一百年前,當大多數的人都忘了公立教育製度的方向時,普林斯頓的賀智博士(A.A.Hodge)明眼洞見它的走向。賀智博士和他的父親查理士賀智博士被認為是美國最傑出的神學家之二。他受過廣博的教育,非常具有智能,是一位偉大的學者。這是他在一個世紀以前所作的預言:

  我非常確定一個事實,就像我確定我是屬於基督的一樣。一種綜合與集中於中央的國家教育製度已脫離了宗教,正如現在普遍所提議的,會證明是這個罪惡的世界將之用來傳播反基督和無神論,以及反社會虛無主義的倫理學等等最駭人的計謀。

  他乃是說一個國家公立教育的製度若與宗教分開,則會變成這個世界所未曾見過的最無神論、反基督的虛無主義製度,他的預言是多麽的精確啊!

  在二百多年間的基督化教育之下,美國全國隻有百分之四的文盲比率,反觀今日公立和漸增的世俗化教育下又成功地作到了什麽?姑且不論一兆多的美金早已投入在教育製度上有甚麽樣的結果,文盲比例目前是百分之卅二。今天,全美有四千萬個文盲!而這還不包括智能上的文盲呢。

  1993 年 9 月 12曰,羅德堡的太陽哨兵(Sun-Sentinel)宣布有關「美國成人文盲情況」的研究報告時,帶來了令人沮喪的結果。根據研究員報導,美國成人幾乎有一半是文盲。教育部長理察裏萊(Richard Riley)說這些發現是「喚醒人們注意到這個國家文盲的嚴重性。」(華盛頓時報,1993年 9 月 9 日)。

  美國人的讀寫能力比例正快速地接近尚比亞的比例!今日世俗化的教育家對「敬畏耶和華是智慧的開端」這個聖經的觀念嗤之以鼻,然而,事實卻確認這句三千年老定理的真實性:

  目前世俗化的國家教育到底有多糟糕呢?美國教育部在 198O年期間發表了一篇報導,命名為「一個冒險的國家」,它所作的結論非常好:「今天,如果有一股不友善的外來勢力試圖把平庸的教育製度施加於美國的話,我們很可能將之視為一種戰爭的行為,而事實上,今日我們所施加的教育正是在作一輕率而片麵的解除武裝行為。」

  有關美國教育的世俗化與其在質量上下降所造成的結果,還可以延伸更多。特別有關今日學校麵臨的嚴重道德問題——如搶劫、攻擊、強暴、青少年懷孕、墮胎、自殺和謀殺等等,這些真是說也說不完。但是我們要集中討論的是關於教會的基督教根源。之所以提出現代教育的主要原因,乃是由於它和造就建立這個國家的人所受的基督化教育,造成了極強大的對照。

全世界的教育

  基督教不僅幫忙教育美國和西方,且在上兩個世紀裏,又借著基督教的宣教士教育了數以百萬計的第三世界的人。基督徒在偏遠的森林地帶設立學校,把不成文的語言譯成文字,教導各國國民讀寫的技能。在眾多的國家解除殖民地之前(約在 195O 至 70年間),均是基督教宣教士在負責大多數的教導。

  一位對菲律賓人宣教的美國宣教士劉百克(Frank Laubach,1884~197O)發展了一套訓練讀寫的課程,至今六十年來一直被全世界用來作為教導,包括如何教導成人讀寫。劉百克是一位「讀寫能力的拓荒者」。他的口號是「一對一的傳授」,並創立了劉百克國際讀寫會。估計至少有二百個國家,超過一億的人使用劉百克的方法教導識字,對象包括許多國家裏的文盲。可以說,基督教比世上任何其它力量更有助於推廣教育和讀寫能力。

結論

  有關基督教如何推廣全世界的教育和讀寫能力是不可能一下子說得完的。譬如,十八世紀末期的主日學運動是由英國的雷克斯(Robert Raikes)所推動的。這個運動的目的乃是為窮苦的兒童提供以聖經導向的學校課程,否則他們不會有機會受到這樣的教導。再一次地,基督教使教育普及到了一般群眾,在一些衰微的市區中由於有著非常優異的基督教學校,以致為許多窮苦的兒童提供了一條生路。

  如果沒有耶穌,人仍會留在罪和無知的黑暗中。一般人是不可能有機會接受教育的。然而不幸的是,曾經浸浴在福音真光中的我們,在不知不覺中竟又重回到罪和無知的黑暗裏。

信息主要翻譯自
WHAT IF JESUS HAD NEVERBEEN BORN?》 by Dr. James Kennedy and Jerry Newcombe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