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sight

工程技術,地產投資,信仰家園,時尚生活
個人資料
正文

趙曉教授講道

(2012-10-21 23:54:28) 下一個


簡介:經濟學博士,北京科技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前國資委研究中心宏觀戰略部部長,中國經濟學獎專家委員會委員。

教育經曆

1985年—1989年 山東大學 經濟學 本科

1992年—1995年 南開大學 經濟學 碩士

1996年—1999年 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 經濟學 博士
工作經曆

不詳—不詳 北京科技大學 教授
重要事件

趙曉博士在《經濟研究》、《經濟學動態》、《改革》、《經濟社會體製比較》等核心刊物上發表文章200多篇,出版專著多部,在通貨緊縮、對衝基金、中國的財政危機、政府效率的改進、中國經濟增長的真實性、民營企業家的“原罪“等許多問題的提出和研究上都走在時代的前沿,尤其是《有教堂的市場經濟與無教堂的市場經濟》一文,開創了中國大陸改革開放以來市場倫理研究的先河。趙曉博士被認為是當前中國大陸最活躍的青年經濟學家之一,其財經評論文章時常見著於中國的著名媒體,並被中國發行量最大的雜誌《讀者》等屢屢轉載,有些文章甚至被選入中學語文教科書,榮獲2004“中國經濟學青年學者獎”提名,並被《南方人物周刊》評為“我們時代的青年領袖”。

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會“國家綜合改革試驗區”,參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會“通貨緊縮與反通貨緊縮研究”項目;主持商務部“人民幣匯率對中美貿易的影響”、“擴大內需戰略”等研究項目;主持中國廣東核電集團“企業核心競爭力”、中國建設銀行“人民幣匯率波動與風險防範”課題;參與主持中國移動集團“核心競爭力”課題。

有教堂的市場經濟與無教堂的市場經濟

劉旗輝,商界傳媒總編輯

  推薦語:市場倫理的競爭

 

這是一篇從倫理角度比較不同的市場經濟,並以此反思中國市場經濟轉型的文章。文章讓人們意識到,中國的市場經濟轉型光有一個基本的運行體係,甚至再加上憲政框架都是不夠的,還必須要有相應的倫理變革,才能臻於完善。

    中國企業家應該意識到自己和國際先進企業最大的差距到底是什麽,企業家應該從產品、技術、管理以及一般的企業文化的高度上升到更高的倫理層麵,以此構建企業的長遠 競爭力

 

——國資委宏觀經濟研究部部長 趙曉

  在北美遊曆,為的是讀無字的書,為的是有機會在異國他鄉仰望星空。在這片人類社會迄今為止物質文明最昌盛的國度,我經常反躬自思的一個問題就是:中美兩國最大的差異究竟在什麽地方?

  中美兩國最大的差異

  美國素來給予國人最深印象的是這個國家林立的高樓大廈,代表著美國高度發達的物質文明。可是,高樓大廈在中國已不稀罕!顯然,高樓大廈並不是中美兩國最大的差異。

  那麽,是財富的差異嗎?美國無疑是世界上最富的國家。2000年中國的人均GDP為840美元,而美國是34100美元,兩者差距懸殊。,但考慮到中國人收入水平在以更快的速度增長,財富差異雖大,不足以構成中美兩國最大的差異。

  或許有人會說是科技水平的差異。但是,中國同樣擁有許多高科技:早就搞了氫彈、原子彈,讓火箭上天,並且正研製航天飛機。所以,中國的科技水平雖說與美國有差距,但也不是天差地別。

   或許還有人會說是金融的差異。市場經濟最尖端的一塊就是金融,這是中國市場經濟的軟肋。相比之下,美國擁有全世界最強大的金融,最早實施金融放鬆管製, 引發金融創新,至今吸收著全世界75%的金融資源,使美國的金融優勢成為美國三大優勢之一(另外是科技優勢與政治強權優勢)。不過,中國的金融雖然落後, 但是環觀舉國上下,銀行多如米鋪,證券公司到處招搖過市,而基金的廣告也已在央視的黃金時間頻頻閃爍。所以,中美兩國的金融差距雖大,但亦不足以構成最大 的差異。

  那麽,一定是政治、 法律製度的差異了。誠然,這方麵中美兩國的差異一目了然。但是,中美兩國國情不太相同,而目前中國正處於快速變革與轉軌之中。可以料想,一個現代化的中 國,必然日益朝著建立起良好的政治文明與法製文明的方向前進,而美國作為世界上最發達國家的許多經驗與做法,也會被海納百川的中國人所借鑒。從這樣的角 度,中美兩國政治、法律可參照的地方其實甚多,仍然談不上是最大的差異。

   那麽,中美兩國最大的差異究竟在什麽地方呢?我個人的看法是:教堂。隻有在這方麵,中美兩國的差異不是多和少的差異,而幾乎是有和無的差異。在美國,尖 頂的教堂其數量之眾多過中國的銀行和米鋪。在哈佛廣場附近的街道上,我曾駐足四望,結果竟然在三個不同的方向發現了三個教堂。事實上,從美國的東海岸到西 海岸,從農村到城市,在任何一個地方,你都可以發現:這個國家最多的建築不是別的,正是教堂。教堂而且隻有教堂,才是美國人的中心,是凝結美國人最核心的 東西。

  教堂與市場經濟

   美國人不是傻瓜,其對教堂之需求如此之盛,而教堂的供給也是呼之即來,這其中一定有它的道理。在美期間,教堂與美國經濟、社會及政治的關係成為我思考時 間最長、想得最多的問題。我得出許多有趣的想法,限於篇幅,這裏僅談經濟方麵的內容。核心的問題可以歸結為:有教堂的市場經濟與無教堂的市場經濟之比較。

  我們究竟為什麽要市場經 濟?是因為市場經濟有一個最大的好處,就是叫人不偷懶。計劃經濟行不通,壞就壞在沒有激勵機製,幹好幹壞一個樣。而在自由市場製度下,懶人是沒法活的。所 以,市場經濟會逼著大家去競爭,它是個有效率的經濟製度。但是,市場經濟叫人不偷懶,卻不能叫人不撒謊、也不能叫人不害人。這使得市場經濟存在著一種危 險,就是它有可能導致一個很壞的情形:誘使人們勤奮地撒謊、勤奮地害人,不擇手段地謀取財富。有人會說,那是因為市場經濟不完善,完善的市場經濟是不會這 樣的。但是,市場經濟光靠自身永遠也不可能完善,因為它隻能叫人不偷懶,而不能叫人不撒謊及害人。

   的確,市場的重複博弈可以降低撒謊和害人的行為,而法律的嚴懲亦有利於交易行為的規範。但是,在市場普遍存在著信息不完全與不對稱情況下,合同永遠是不 完全的,完全靠重複博弈和法律的懲罰來求得規範的市場行為不僅不可能,而且可能不經濟——這意味著市場的運行成本無限高,貴得讓人沒法使用,最後或自行崩 潰。中國的市場經濟目前就在一定程度上陷入了這樣的困境。在大多數中國人的心目中,隻是樸素地認為,市場經濟就等於發財,而發財是可以不擇手段的。

   跛足的市場倫理業已導致中國社會出現兩大痼疾:一者,不是靠勞動致富、通過創造社會財富而獲得財富,而是靠官商勾結,惡意地轉移社會財富的辦法來獲取財 富;二者,在市場交易中不講誠信,靠食言而肥,靠坑蒙拐騙而致富。所以,我們看到,市場經濟在中國實際上已經呼喚出了一群“人妖”:他們在日夜不停地靠撒 謊和害人成一己之私利。這樣的市場經濟自然運行成本高昂。而造成這樣高昂的經濟運行成本的原因當然是因為中國人普遍缺乏自我約束。

  如今的中國人是什麽都不信的:不信神,不信鬼,不信天命,不信末日審判,當然更不信天堂。什麽都不信的人,最後隻能信自己。而信自己實際上意味著一切都是可能的,撒謊騙人害人坑人又算得了什麽呢?

  但是,有教堂的市場經濟則有不同。中國人或許很難理解基督教徒是什麽樣的人。在此,我隻能說他們是和我們一樣充滿理性的人,而你隻要不將他們理解為怪物就行了。

   不能否認也不必否認進進出出上教堂的人中也有騙子,但就大部分人而言,他們上教堂絕非是吃飽了撐的,眾多的教徒的的確確是懷著虔誠的信仰出入於教堂的。 子曰:“君子愛財,取之有道”。這話一般人恐怕難以做到,因為一般人都不是君子。相比之下,總是仰望教堂尖頂的人們情況總體而言較易遵守財富操守和準則。 為什麽?其中的秘密就在於:清教徒雖然稱得上是世界上最熱衷於積累財富的人,但其追求財富並非為一己之私利,而為的是“榮耀上帝”,並使得自己死後可以進 入天堂。這樣的財富倫理使得清教徒在追求財富時的目標與手段不再是分裂的,而是一致的。一個清教徒絕不可能設想用撒謊和害人的方式去獲得財富,因為那樣做 非但不能榮耀上帝,恰恰是背叛上帝,必然遭到上帝的懲罰。清教徒既然相信取財須有道,而且一心隻想著為上帝而創造財富,自然可以成為君子,而且是君子中的 君子。順便說一下,想到這一點,我對小布什要求美國的CEO們在財務報表上簽字時按著聖經起誓便恍然有了新的體會:原來布什不僅要為CEO們高懸上法律的 達摩克利斯之劍,還要將他們置於地獄之刀山火海的威脅之中。法律之劍再加上帝的目光,顯然要比單純的法律的作用為大。因此,獲取財富之手段與目的的一致性 恰能彌補市之不足。從這個角度上講,市場經濟天生需要與某種市場倫理相配合才能發揮最大威力,就像好馬天生需要好鞍一樣。從人類社會來看,最成功的模式是 教堂+市場經濟。也就是說,叫人不偷懶的市場經濟與叫人不撒謊、不害人的強大信仰(倫理)珠聯璧合,才能生出最美最大最甜的果實。

   你不是追求誠信嗎?那麽你應該知道:有信仰的地方有更多的誠信。這一點對於爬坡的中國經濟改革應該是一個重要的啟示。有教堂的市場經濟與無教堂的市場經 濟的另外一大不同是:前者更容易建立共同遵守的製度。原因也很簡單:擁有共同信仰的人們相比於隻是信自己的人更容易建立彼此間共同信任,從而締約。有人認 為,美國最了不起的就是200多年前確立的一套憲政體製,這一觀點我頗為讚成。但是,美國憲法的基石又在什麽地方呢?其實,早在第一批英國清教徒乘“五月 花號”駛往新大陸途中,就有了後來成為新英格蘭諸州自治政府的基礎“五月花號協議”,其內容包括組織公民團體以及擬定公正的法律、法令、規章 和條例等,而契約的第一句話便是“以上帝的名義,阿們”所以,共同的信仰是共同的法律的基礎。否則,就算法律製定出來也不會得到遵守 。

  有教堂的市場經濟相對來說還更有開放性。其原因也許可以解釋為:上帝麵前,人們平等——博愛的精神內核更容易帶來對外人的開放、寬容與尊重。

   有教堂的市場經濟還有別的作用嗎?有的,而且相當重要,那就是引導財富的消費,調節窮人與富人間的緊張關係。馬克思說過,富人要想進天堂,比大象鑽過針 眼還困難。但是,對於一個虔誠的清教徒富豪來說,情況或有不同。因為他的宗教信仰將告訴他:獲取財富隻是為榮耀上帝,對他自己來說,必須合理的使用財富, 永遠保持謙卑才是上帝所讚許的美德。所以,在美國,我們看到,有錢的人必須將財富的1/10捐獻給教堂,讓其他教民分享,我們還看到,財富排行榜上的富豪 與社會捐獻榜上的排名高度重合,富人與窮人的關係根本不像中國大陸那樣劍拔弩張。富人對財富的消費與處理,有的其實已經觸犯法律,有的卻並沒有觸犯世俗的 法律,所以也難於受不到法律的約束。可是我們知道,這些醜行決不為上帝所喜歡。但是,沒有了上帝的約束,這一切就都是可能而且常見的。

  信仰:市場經濟的靈魂

  現代經濟——現代政治——現代文化實際上是市場經濟的三位一體,中國社會為求市場經濟正果,最終將走上文化重建的道路,為市場倫理而投資。好在中國社會現在已普遍認識到誠信是市場經濟的基石,但要確立這樣一塊良好的基石絕非易事。

   回顧中國的近現代史,中國對於西方的學習是由淺入深,由表及裏的。我們從船堅炮利學會了師夷長技以製夷,從人家堅船利炮的不斷改進我們懂得了要發展自己 的科技、教育,又因政府主導科技與經濟的失敗走上了市場經濟的新路,到如今屈指一數已是160多載的光陰,但是,這一條現代化變革之路還遠遠沒有走到盡 頭。從當今中國市場經濟的呻吟中,我們可以感覺到危險在逼近:雖然我們已經告別人類最昂貴的計劃製度,因為缺乏合理的市場倫理,卻有可能陷於人類最貴的市 場製度。

  現實無疑需要我們往前再多走幾步。其中之一,便是文化變革,找到一個與現代自由市場經濟相適應的文化建構。要做到這一點,或從自己悠久的 傳統文化中 開掘一整套與現代經濟相適應的倫理,或通過吸收和引進的方式再造文化基因。漫遊於北美廣袤的土地,聆聽座座教堂發出的深沉的鍾聲,我不時會想起一位憤怒詩 人的詩,並想著要將之改變如下: 敬畏神威 ,敬畏閃電 ,也敬畏天空的驚雷。唯有敬畏,才能得救;唯有信仰,市場經濟才有靈魂。

轉自:http://finance.sina.com.cn/review/zlhd/20060106/14272255046.shtml 

 

 

《仰望星空》是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同誌創作的一首詩歌,於2007年9月4日發表於人民日報文藝副刊上,

2007年5月14日,我在同濟大學建 築城規學院鍾廳向師生們作了一個即席演講,其中講到:“一個民族有一些關注天空的人,他們才有希望;一個民族隻是關心腳下的事情,那是沒有未來的。我們的 民族是大有希望的民族!我希望同學們經常地仰望天空,學會做人,學會思考,學會知識和技能,做一個關心世界和國家命運的人”。——溫家寶

 

 仰望星空---溫家寶總理

 

我仰望星空,
  它是那樣遼闊而深邃;
  那無窮的真理,
  讓我苦苦地求索追隨。
  我仰望星空,
  它是那樣莊嚴而聖潔;
  那凜然的正義,
  讓我充滿熱愛、感到敬畏。
  我仰望星空,
  它是那樣自由而寧靜;
  那博大的胸懷,
  讓我的心靈棲息依偎。
  我仰望星空,
  它是那樣壯麗而光輝;
  那永恒的熾熱,
  讓我心中燃起希望 的烈焰、響起春雷。               

 

                                            溫家寶賦詩《仰望星空》:做關心國家命運的人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