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sight

工程技術,地產投資,信仰家園,時尚生活
個人資料
正文

咖啡美食會友 頭家情牽半世紀

(2012-07-08 08:49:45) 下一個

(2012-07-08)

早報導讀
 
五六十年來,老巴刹咖啡友每個星期天早上聚首兩小時,他們當中雖多已白發蒼蒼,但也不乏青壯“繼承者”。(唐家鴻攝)
駱水興:我們希望早期移民社會互助友愛、誠信待人的傳統美德,能通過喝杯咖啡,在談笑風生、無拘無束的聚會中延續傳承下去。
● 鄭明杉

teems@sph.com.sg

明眼看名商

  由一群誌同道合者發起組成的各類“私會”由來已久,

商家、頭家從結識到結社的非注冊團體也不少,一些甚至已有半個世紀之久。

   向來保持低調的華商高爾夫球友會去年慶祝50“大壽”;老巴刹咖啡友明年將踏入第55個年頭;老友記周末午餐會少說也有30年;

後來追上的老板聯誼會,參與各類活動的會友更突破整千人。

  這四個沒章程、沒會所、沒執委的組織,




卻有著甚強的凝聚力,比一般注冊團體還來得活躍。 

“老巴刹咖啡友”明年即將踏入第55個年頭,這個以華商為主的聯誼組織,並非注冊團體,沒有理事會、不設會所、不交月捐或年費,不過每個星期天早上,老友們都會從四麵八方趕到珊頓道的老巴刹相聚,喝咖啡談古論今或交換信息,高齡93歲的“盟主”駱水興更是風雨難阻他星期天到老巴刹會友,請新知舊雨喝一杯咖啡,這個習慣維持了50多年。

老巴刹成商家消息站

  戰後的大坡是華商聚集、商號林立之處,每天一大早在直落亞逸、牛車水、丹戎巴葛一帶經營各行業的大小頭家、公司經理,總是喜歡在老巴刹喝咖啡吃早餐。長久下來老巴刹變成了商家的聯絡處、通訊社、消息站,各種小道消息及生意經天天都在巴刹裏流傳。他們喝的是黎三元餐室三代老字號的咖啡,咖啡友包括了上中下各階層的老中青三代。

  其實,老巴刹咖啡友的曆史少說應有60年,駱水興是在1958年眾望所歸被推選為盟主,老巴刹咖啡友至此進入新階段。那時的老巴刹相當簡陋,一下起大雨就經常淹水,大家得卷起褲腳喝咖啡。老巴刹進行翻新時,在對麵靠海地段建立臨時巴刹,咖啡友也轉移到臨時巴刹繼續聚會。翻新工程完成後,大家又回到較現代化的老巴刹,以舊款小瓷杯喝Kopitiam連鎖店衝泡的濃香熱咖啡。

  駱水興18歲時南來謀生,24歲開設同興公司,經營帆船、舯舡、駁船所需的索絡。由於船隻是順著潮水靠岸,工作不但不定時且粗重,常常還得頂風鬥浪、日曬雨淋。今天,同興已是一家實力雄厚的船舶器材供應商,大如機械配件,小至螺絲釘,大小物件應有盡有。

  此外,駱水興也是華校、華社團體的活躍分子,在擔任惠安公會主席任內,他與同鄉合力建設惠安公會大廈。他也是友竹俱樂部永久名譽會長、中華為基利俱樂部會務顧問,並擔任中華女中、南洋女中、南初及中正中學總校分校等校董數十年,而老巴刹咖啡友則是他最關注的“外圍組織”。

  他引以為榮地說:“我們比有注冊的團體更有歸屬感,喝咖啡的時間一到,大家就會自動到老巴刹來。”

  80年代以前,每天早上到老巴刹以咖啡會友的人數一度多達六七十人,不過隨著直落亞逸、丹戎巴葛的翻新和重建,許多老商行相繼搬離市中心,有些人年老退休或行動不便,加上逝世者有四五十名,每天早上與會的人數逐漸減少,後來隻好把在老巴刹以咖啡會友的時間改定為每個星期天及公共假日早上,人數也減至二十多人。聚會時間有所改變,但不變的是咖啡仍由駱水興一人買單。11時一到,盟主起身離座,大家就跟著散會,接著一些人會轉移到中華為基利俱樂部休息和喝一杯溫水,然後到附近的福建或潮州餐館用午餐,午餐則由飯友輪流結賬。

  對於歲月的流逝,駱水興難免有無限感慨,他說:“現在有四五位咖啡友行動不便,在家休養,經常赴約的有兩位坐輪椅前來,三位需要拿著拐杖,大家都已七老八老,60來歲算是較年輕的一輩。不過我們希望早期移民社會互助友愛、誠信待人的傳統美德,能通過喝一杯咖啡,在談笑風生、無拘無束的聚會中延續傳承下去。”

老巴刹三位“大王”級咖啡友,(左起)“米糖大王”陳順源、“石頭大王”謝安桐、“甘文煙大王”柯千衙。
老友記周六的“主菜”是餐友一大早,從新加坡各個角落打包帶來的各種招牌美食。(鄔福梁攝)
老巴刹臥虎藏龍

  除了駱水興是船舶供應業的至尊外,老巴刹向來是華商臥虎藏龍之地,許多名噪一時的第一代企業家、大頭家都是幾十年的咖啡友。

  五六十年代,老巴刹所在之處的新加坡河畔一帶,是東南亞各類土產的集散中心,多名獨霸一方的“大王”相繼出現。這些巨商通常都會一大早聚集在老巴刹喝杯咖啡,交換最新的商業信息和土產報價。在資訊落後的年代,頭家之間的麵對麵互動,以及信息互換是極其重要的。

  今年91歲的陳順源是直落亞逸百年老字號“謙美”的東主。提起“謙美”,它是上世紀四五十年代的白米、白糖的大倉庫,而謙美的所在地原本是中華總商會的房地產,陳家向總商會租用當貨倉、辦公室長達半個世紀之久。樓高三層的貨倉生意全盛時期,“謙美”米糖生意做得最大,大倉庫裏堆積的白米、白糖及其他土產曾達整萬包,或整千噸貨物,因此陳順源有“米糖大王”美譽。

  盡管不良於行,陳順源仍堅持每個星期天在兒子和媳婦的陪同下,坐著輪椅前來赴會,他感慨地說:“歲月不饒人,現在已是人事全非,沒什麽所謂的大米商、大糖商。十多年前謙美已遷往他處,貨倉也拆建為高樓大廈了。”

  皮膚黝黑、身強體壯的謝安桐(光峰貿易董事主席)采石60年,天天在爬山,是咖啡友當中的“硬漢”,人人稱之為“石頭大王”。他雖然已是78歲,不過在咖啡友中算是“後輩”。謝安桐在馬來西亞擁有四座石山,也曾在印度尼西亞擁有多個采石場。

  81歲的國際化工集團主席張文元是南洋大學第一屆化學係畢業生(大圖右三)。今天,國際化工集團在新加坡、馬來西亞、文萊及中國開設了八家公司,已是一家跨國公司。在同行眼裏,張文元是“會走路的化學辭典”,也是新加坡早期的化工業殷商。

  另兩名“大王”級常客是“甘文煙大王”柯千衙及“胡椒大王”蔡偉卿,兩人皆是八九十歲的老翁。柯千衙是南洋甘文煙廠的老板,公司在1954年開業,70年代是該公司的黃金時期,名列東南亞三大甘文煙巨商之一。柯千衙回憶說:“甘文煙的副產品甚多,我們主要從印度尼西亞進口,然後轉口到中東、印度和美國,轉口量一年可高達2000噸。”

  柯千衙育有三男三女,兒子星期天輪流陪同柯老到老巴刹會老友,柯老幼子柯詠獻比有55年曆史的老巴刹咖啡友還來得年輕,他從小就愛跟隨父親到老巴刹喝咖啡、見長輩。他說:“老爸星期天在老巴刹會友的習慣,已是我生活的一部分,以後我還會繼續來。”

  另一個延續老爸習慣的是蔡旭東(大圖左二)。他的父親蔡端拱是海馬集團創辦人,素有“漆王”之稱,是本地品牌“海馬漆”(Seamaster Paint)的製造商,在新馬和越南都有分行。老巴刹咖啡友好多雖然因年紀老大淡出業務,但仍然積極參與華社事務,在財力上支持各種文化活動,例如謝安桐就積極支持本地“南音”的推廣。去年,蔡端拱以90歲高齡逝世,兒子蔡旭東如今已是老巴刹咖啡友的積極推動人之一。


 
每個周末早上,“咖啡王”超級集團老板張騏牧都會發手機短信通知眾老友中午聚餐的地點。
老友相聚 粗茶淡飯也無妨

  以“美食”相聚的老友記,曆史不及老巴刹咖啡友、華商高爾夫球友會,不過算一算也超過30年,餐友的麵孔雖時有“更新”,但每周六的聚餐人數仍保持在20名左右。

  上世紀70年代初,一群剛創業的二三十歲青年,相約在周六一起吃一頓較豐盛的午餐,地點就在檳城路一家四星級旅館二樓的中餐館。當時,大家平日都在為事業拚搏,周六的午餐聚會變成周末工餘的“歡樂時光”,那是忙碌一周後算是最輕鬆的時刻,周六午餐之約慢慢成為這批創業青年“不約而同”的習慣。

  近十多年來,每個周六早上,幫主張騏牧會發出手機短信,通知眾老友中午聚餐的地點,順便預估出席人數。

五星級酒樓吃大排檔美食

  為了品嚐不同菜肴,老友記聚餐地點經常改變,但較固定的餐館則有三幾家。隨著大家事業有成,用餐地點的檔次也越來越高,點的菜肴卻是越來越清談,不變的是上桌的菜肴絕非大魚大肉,以小吃、小菜為主。“主菜”是餐友一大早從新加坡各個角落打包帶來的地道招牌美食,以及一兩樣大廚的拿手私房菜。張騏牧說:“我們是在五星級大酒樓吃大排檔的美食,雖然有時看來是粗茶淡飯,可是以吃會友有說有笑、越吃越開心!”

  當然,大酒樓特辟一大廂房默許老友記在周六共享自帶的美食,主要也是這些餐友長年都是酒樓的常客、豪客,隻要帶來的東西符合衛生要求,也就不太計較,隻要大家“歡喜就好”。

  國敦統一酒店(Copthorne King’s Hotel)天廚中餐館何添財是老友記20多年來最欣賞的大廚之一。他說:“老板平常應酬很多,餐餐山珍海味,嚐遍美味佳肴。因此,周六老友記純粹是忘年之交的聚餐、清談會,點的多是‘便餐’,不是十道八道的應酬餐,要求的是盡量清淡,少鹽少油,酒也少喝了,即使是地瓜粥配幾樣家鄉小菜,大家一樣很喜愛。”

  當然,另一個轉變是昔日的“老友記”今日該改稱為“老板記”,因為絕大部分的老友已是老板級的成功人士。除了超級集團老板張騏牧是獨霸一方的“咖啡王”外,老友記之中上市公司的老板約占一半,經營業務遍及建築、食品、科技、電子、房地產、服務、種植、鋼鐵、基建及貿易等。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