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sight

工程技術,地產投資,信仰家園,時尚生活
個人資料
正文

隨著越來越多項目竣工 私宅買家對發展商投訴增加

(2012-04-21 02:57:08) 下一個

(2012-04-21)

格蘭芝路高檔共管公寓Grange Infinite的一群買家認為發展商貨不對辦,要求法庭終止他們對公寓的付款,但遭到法官駁回。(檔案照片)
● 李敏雯 報道

  根據本報向新加坡消費者協會收集的數據,前年私宅買家針對發展商的個案詢問共達7個,去年則增加到10個,而今年首四個月已經收到7個相關詢問。

  隨著市場上越來越多私宅項目竣工,買家針對發展商的投訴似乎在近期有所增加。

  根據本報向新加坡消費者協會(CASE)收集到的數據,前年私宅買家針對發展商的個案詢問共達7個,去年則增加到10個,而今年首四個月已經收到7個相關詢問。

  市區重建局也答複本報說,過去五年,當局每年約接獲不到20起針對發展商的投訴,一些常見的投訴是銷售單位時提供的資訊不全麵、貨不對辦如完工單位有缺陷以及工程延誤等。

  本地商人約翰(化名)三年前花了約500萬元,在黃金地段向發展商買下一棟實用麵積為5000多平方英尺的分層地契聚落式洋房(cluster housing),每平方英尺還不到1000元,以為揀到寶。

  當他去年底拿到鑰匙時,赫然發現洋房的實用麵積遠小於發展商發售冊子上所承諾的麵積,有近40%的麵積竟是無法使用的空處和屋頂等,令他感覺受騙。

  據約翰透露,由於聚落式洋房單位並不多,發展商並沒興建示範單位,隻設銷售辦事處展示內部裝潢所使用的材料。

  在投訴無門後,他決定與發展商對簿公堂,通過民事訴訟討回公道。

  消費者協會執行理事長謝成春受詢時指出,由於住房一般上不屬於貨品,消協通常並不處理與住房相關的糾紛。

  不過若糾紛涉及到房地產經紀或經紀行不令人滿意的服務,那消協就會介入並提供調解服務。

  謝成春說:“如果消協最終接手投訴個案,而之後無法達成協議,那消費者可能得通過民事訴訟,來爭取自己的權益。”

對“鞋盒公寓”投訴將增加

  受訪市場人士也大多認為,隨著接下來有越來越多麵積不到500平方英尺、俗稱“鞋盒公寓”完工,針對發展商和當時行銷這些項目的房地產經紀的投訴會有增加趨勢。

  根據官方的預測,在今年底之前竣工的鞋盒公寓有4100間,比去年增加七成;在明年底之前竣工的則達到5400間,在2015年底之前竣工的更高達8200間。

  本地房地產代理公司第一太平戴維斯(Savills)研究與谘詢部副董事張敏璋受訪時說:“這類投訴個案很可能在未來幾年內增加,尤其是當目前針對示範單位、買賣協議還沒有具體規範化的條例,灰色地帶較多,買家可能因此而與發展商各執一詞,各種投訴便會接踵而來。”

  他警告,鞋盒公寓的買家在拿到鑰匙後,往往麵對投訴無門的窘境。這是因為雙方簽署的買賣協議純粹是一份商業合約,所以隻能通過民事法解決糾紛,必須有雄厚的財力。

  張敏璋說,如果到時市場依然樂觀,那買家不會太在意,但若樓市不景、房價下跌,投訴者可能會更多。

  欣樂國際(SLP)執行董事麥俊榮指出,問題在於很多買家要在兩三年後項目完工時才驚覺當時被誤導了,但屆時示範單位早已拆除,加上沒有錄音為證,很多隻是房屋代理的口頭承諾。

  麥俊榮說:“當越來越多鞋盒公寓湧入市場,有價無市,買家甚至還須倒貼分期付款時,他們就會把矛頭指向發展商和房屋代理,希望獲得一些賠償或好處,以抵消成本。”

多數買家隻能啞巴吃黃連

  卓登新達國際(Chesterton Suntec)研究部主管陳瑞謹認為,真正向有關當局投訴的買家隻是少數,大多數買家隻是啞巴吃黃連,把投資失誤當成是一次教訓,因為很多是被華麗的示範單位衝昏了頭。

  另一名市場人士也透露,最近已有好一批房地產經紀更換公司和手機號碼,以免有買到貨不對辦的鞋盒公寓買家找上門。

  他形容,有些鞋盒公寓竣工後,小得連單人床也無法擠入房門;還有項目則偷工減料,按摩浴缸(Jacuzzi)沒安裝水龍頭,令買家大吐苦水。

  上個月,格蘭芝路高檔共管公寓Grange Infinite的一群買家在購得53個單位後表示貨不對辦,公寓不如當初承諾的豪華,並指發展商集永成(Chip Eng Seng)聯號公司Grange Properties在出售一些單位時,違反買賣合約中的部分條款及作出誤導性陳述,並申請庭令,要求終止公寓的付款。不過該要求遭到法官駁回。

《聯合早報》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