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T中文:中國國企改革不能停
(2012-04-15 05:59:30)
下一個
作者:英國《金融時報》中文網特約撰稿人 王澤基 , 解青 2011-08-04 (www.ftchinese.com)
過去三十年來,中國的國企改革取得了一些成績,有不少人認為國企改革已經成功,沒有進一步深化的必要了,常見理由包括:一、國企盈利很好,為社會提供了大量的產品和服務,保障了工人就業,為國家培養了優秀的人才;二、天然壟斷行業,政府必須幹預,保護消費者權益;三、私企難以控製,逃稅嚴重,國企私有化會影響國家收入;四、國家安全。咋看這些理由條條合理,但是都經不住深究,且聽筆者慢慢道來。
一、國企盈利很好,提供就業,服務社會?
經濟學家茅於軾等最近發布的中國國企研究報告指出,盡管國有企業利潤率取得了明顯增長,但仍然低於非國有企業的水平。2001-2009年全國非國有工業企業淨資產收益率為12.9%,而國有企業淨資產收益率為8.16%。如果再把國有企業享受的資源、稅收、補貼、融資等各種優惠扣除,國有企業根本就不賺錢,是個虧本的買賣。從2001年到2009年,國有及國有控股工業企業累計實際虧損約5112億元人民幣,平均真實淨資產收益率為負1.47%。過往十年,中國經濟加速,名義增長每年都是雙位數。即便我們相信報道的8.16%資產回報率,國企效率也是乏善足陳。
正是因為國企虧損,哪些建立在國企盈利假設上的“全民分紅”論也都成了無稽之談。不賺錢,哪裏來的紅利可分?國企的所謂利潤也隻不過是在國家體係內轉來轉去罷了。
另外因為國企更容易借到低息貸款,會以不同形式變相貸款給生產力高的民企,從中獲利,形成了國有銀行體係外的金融係統。這種影子銀行係統會影響房地產、股票等資產價格,對宏觀經濟調控十分不利。
國企不僅效率低,還不利於建立公平競爭的就業環境。國企工作人員平均工資比民企要高17%,因而吸引了很多優秀人才。優秀的人才去了虧錢的國企,賺錢的民企反而沒有人可用,對中國長遠的經濟發展也不好。同樣的,因為高額回報,不少能力不足的人也想盡辦法進入國企,這種尋租的行為對社會均衡發展有害無益。
二、天然壟斷行業,政府必須幹預,保障消費者?
大部分的央企行業,如石油石化、鋼鐵、通信、航空運輸、水源、機器製造、商貿和建築(共占了國企六成總收入)等,沒有明顯的天然壟斷特征。如通信業,香港七百萬人口的小城市,就有五、六家大型網絡商。中國那麽大的市場,實在看不出為什麽隻可以有三家供應商。
此外,並沒有很強的證據說明國企的價格一定比私企的低。事實上,國企一般效率低,員工工資高,腐敗浪費多,成本過高,價格可能更高。以美國和歐洲的經驗,國營的航空公司,不但服務水平低,價格也非常高。80年代,市場開放後,私有廉價航空公司出現,競爭激烈,導致價格大幅下降。
即便是天然壟斷行業,也有很多更好的方法去監管和控製價格,並不一定需要國家經營。比如香港的地鐵和電力公司就是經營得很好的例子。
三、私企難以控製,逃稅嚴重,國企私有化會影響國家收入?
按照統計數據,2009年央企整體稅負逹到8.8%,比民企的3.1%要高很多。(1994-2007年,國企並沒有上交任何利潤。)正如上文所說,央企的利潤主要來源於壟斷和國家補貼,實際上是在虧損,並沒有真實的利潤,所以交的稅隻是會計遊戲而已, 國家並沒有真正的收入。相反,在缺乏銀行貸款,也沒有優惠政策的支持下,民企所交的稅卻是貨真價實的貢獻。事實上, 如果把壟斷行業的經營權拍賣,所提供的稅收可能比所得的曆年總和要多。例如英國這樣六千萬人口的小國在十一年前的3G拍賣中就替英國政府取得了當時 2900億人民幣的收入。2009年,中國電信業總利潤為1655億元,以8.8%的分紅率來算,要從中國電信業取得相同的收入,不把利息算進去也要二十年的時間。更重要的是,即便把經營權拍賣了,政府還是可以向經營公司征收利潤稅,提高政府收入。
同時因為民企和收稅官員屬於兩個不同體係,合作的誘因低一些,官員對企業的監控也嚴一些,所以收取稅款的能力也高一些。目前國企的監控者和經營者角色混亂,國家真要從中取得回報並不容易。
四 涉及國家安全,讓中國處於世界領導地位?
除了極少數,如國防科研類企業外,真正與國家安全相關的企業非常少。有人認為國企控製經濟可以避免市場成為外國先進國家的殖民地,保護國家利益。這完全是對經濟概念的理解錯誤。民企絕大部分擁有者是中國人。即便是外國企業進入中國,那也是他們的資金和技術幫中國打工,並沒有構成“侵略”。
就算我們認為國家應該擁有企業,也可以通過國家向企業征稅來達成,不必直接參與管理。擁有一家企業的意思,就是用企業賺得利潤。如果企業稅是50%,跟擁有50% 的企業沒有什麽分別。
再者,以中央政府的權力,在真正有需要(如戰爭)的情況下,要把民企暫時收歸國家管理,也不是難事。有重要戰略價值的產品,如石油等,完全可以通過儲配等辦法來平衡市場,沒有必要參與經營。
國家要強大,第一重點是提高生產力,國富民強。前文提過,國企基本上是負生產,生產出來的比投進去的還少,怎麽可能讓國家強大?很多世界頂級企業如蘋果、微軟、穀歌、英特爾、高盛等,都是私人企業,都沒有政府的支持。相反,受到美國政府保護和支持的行業,比如鋼鐵業等,除了會花錢遊說國會議員訂立法令保護自己,一無是處。有人說,應該讓國企壟斷一下,取得發展的機會,讓他們可以成為世界企業冠軍。但筆者認為,養尊處優的企業,隻會虛胖,不能真正壯大國家。全世界不同國家的國營企業,無論是先進西歐國家的,還是中等發展水平如拉丁美洲國家的,或者是發展中國家如印度的,效率都很低,無一例外。
總的來說,要保證國家安全,經營國企不單不是好方法,還可能讓經濟底子薄弱,導致窮國弱民。
對於深化國企改革,很多中國經濟學家都給出了很多建議和意見,方向指明了,操作步驟也列出了,最後需要的就是政府的勇氣和決心。這對所有人,包括國企的員工與行政人員,都有好處。因為即使把灰色隱性收入也算進去,中國國企管理人員得報酬跟美國大公司也相差很遠。美國標普500 公司首席執行官的平均報酬是七千二百萬人民幣。中國的GDP在未來十年可望超越美國,如果現在的國企可以私有化,提高生產力,脫離尋租套利的經營模式,回報應該相當可觀,國企管理人員也可以名正言順地拿很高的報酬。餅大了,所有的人都有好處。
(作者注:經濟學家茅於軾等在其最近的國企研究報告對這些問題有過深入的研究。 本文國企數據皆引用該文。)
(編者按:作者王澤基現任香港中文大學教授,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