鄔達克簡介
Ladislaus Edward Hudec(1893-1958)
鄔達克為匈牙利國籍,1893年生於匈牙利的屬地斯洛伐克。1914年畢業於布達佩斯皇家學院,1916年當選匈牙利皇家建築學會會員。1918年來到上海,起初服務於美資克利(Curry)洋行。1925年獨自開業。
他以卓越的天賦和創新的設計,為上海的“麵孔”增光添彩。在其近30年的上海生涯中,憑借著獨特的個人視角,以及歐洲建築傳統和世界前瞻藝術,鄔達克不僅成功地進行了一係列全新的設計,還將“裝飾藝術”風格植入申城。他留下的60多幢具有先鋒色彩的藝術裝飾風格經典傑作,其中三分之一現在被列入上海市優秀近代建築名錄。
上海接納了流浪建築師
上世紀初,開埠的上海接納著世界英才,鄔達克便是被吸引者之一,不過,他來上海還另有“被迫”的原因。
1893年,鄔達克出生於斯洛伐克的一個建築世家,21歲畢業於布達佩斯皇家學院,23歲已當選匈牙利皇家建築學會會員。
不過,隨著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爆發,這位未來的建築學家很快成為奧匈帝國俄羅斯前線的一名士兵。不久,他在戰場上被俘,輾轉被流放到俄羅斯的遠東西伯利亞地區。由於十月革命爆發後俄國內部的混亂,他又很快從戰俘營成功逃脫,乘坐一隻日本載重船抵達上海。那年,他25歲,身無分文,流落異鄉。
這時,他的建築教育背景幫助了他。1918年起,他在美國人開的建築公司克利洋行裏當起助手,其間學會了漢語。鄔達克幸運趕上上海建築的黃金時代。作為國際都市的上海,各國的建築師和大批的“海歸派”帶來了世界上最先進時髦的建築理論、建築模式和建築材料紛紛來到這裏大顯身手,這裏成了展示世界近代建築風格的大舞台。
鄔達克來上海的頭幾年,為人處世謹小慎微。他掩飾自己來自戰敗國的身份,雖然設計了一批包括醫院、俱樂部、學校、銀行、教堂、住宅在內的建築,但無一例外參照歐美古典主義建築的原型。這段時期的代表作便是沐恩堂,沐恩堂帶有明顯的複古主義的色彩,重細節的裝飾、複興的哥特式塔尖,有著濃厚的歐洲情結。
基督教慕爾堂(沐恩堂)、1929年, 西藏中路316號
盡管這樣,他仍然無法獲得同行的認同,因為那時上海的外籍建築師大都是英美人。然而鄔達克沒有氣餒,7年後,他終於在圓明園路209號擁有了自己的建築設計事務所——鄔達克打樣行,此時他32歲。
圓明園路209號,浸信會大樓(真光大樓),
1930年,鄔達克設計
鄔達克1925年在上海建立自己的建築事務所開始,他從原先流浪者、配角身份,轉變為塑造這個城市靈魂的人物。 1925年到1938年間他設計了諸多老上海建築。鄔達克逐漸成為上海最有名望最活躍的建築師,幾乎壟斷了當時上海的經典建築設計。
先鋒開山之作——大光明電影院
大光明大戲院, 南京西路216號
1933年,鄔達克以先鋒設計為大光明戲院改建,成了他的轉折點,自此聲名鵲起。大光明電影院成為中國西式建築轉向現代主義的標誌。
1895年,在巴黎的一家咖啡館裏,人們從一塊白布上看到了可以活動的影像。電影就此誕生,僅僅7個月之後,這個全世界最新潮的藝術便從遙遠而浪漫的歐洲登陸到了年輕而時髦的上海。
1931年11月,閉門歇業的舊戲院被英籍華人盧根為總經理的聯合電影公司買下,並於次年拆除。為重建新大光明電影院,盧根找到了鄔達克。
大光明電影院的前身
鄔達克的成功設計使舊戲院浴火重生,大光明不僅贏來“遠東第一影院”的美譽,還就此成為各地觀眾看電影的聖殿。
鄔達克設計的大光明電影院,占地麵積4016平方米,建築麵積為7902平方米,鋼筋混凝土結構。建築前部2層,後部4層。建築立麵造型為美國近代式,南立麵有大麵積長窗與半透明玻璃燈柱組成,後背是豎橫交錯板片牆麵。西側聳立的長方形玻璃燈柱和大門口乳白色玻璃雨篷十分別致,晚上通電後燈火通明,數裏之外即能望見,成為大光明的標誌。
大門裝有12扇鉻合金玻璃門,門前用黑色大理石鑲嵌。影院門廳十分寬敞,兩側設置倚牆大樓梯通向二樓,樓廳休息處建有飛濺式水柱噴泉。門廳的低坪鋪嵌銅條的彩色磨石子,加上室外光線透過大麵積玻璃長窗,顯得十分明亮。觀眾廳分上下兩層,共有2016個軟席座位,廳內乳黃色平頂配以金黃色波浪形吊頂鑲邊。影院的放映設備和冷氣設備都是當時最先進的,觀賞效果極佳。
1933年6月14日大光明電影院揭幕,首映美國米高梅公司出品的海軍故事片《熱血雄心》,入院有“小郎”拉門,入場由白俄女郎領票。如此禮遇,加上上海影院首次使用的冷氣,頓時轟動上海,引領全國。
遠東第一高樓——國際飯店
國際飯店(南京西路170號)
世界著名建築設計師貝聿銘在40年後回憶道:“在台球廳和電影院旁邊是這座正在施工的大樓,人家說這幢樓要造24層,可我就是幌嘈?你想象一下,周圍的樓都隻有5層、6層、7層、8層,而這幢要有24層。所以每到周末我就去看它慢慢升高。”
貝聿銘說的電影院,就是鄔達克設計的大光明電影院;他看著一天天長高的大樓,是正在施工中的國際飯店。
1931年,金城、鹽業、大陸、中南四家銀行聯合所辦的“四行儲蓄會”巨額獲利,為借以樹立“四行”形象,以吸引更多儲戶到“四行”存款,決定投資興建遠東最高大樓。70年前,在上海這種軟地基上蓋摩天大樓,談何容易。當時,公和洋行、康益洋行等滬上大公司都沒有把握,是鄔達克敏銳的判斷和大膽的決定促成大樓建造。
設計國際飯店難度大,因為當時的靜安寺路跑馬廳一帶寸土寸金,地皮僅有1176平方米。鄔達克幾易草圖,最終定稿為一幢美國現代派風格的摩天大廈,地上22層,地下2層,高度83.8米。
飯店采用蒸汽機打樁,樁頭均為圓木美鬆,每根鋼柱下打5根梅花樁,最長的樁達39.8米,接近大廈地麵總高的一半。由於樁又密又深,至今在近代上海高層建築中,它沉降最少。
過去上海其他一些高層建築均使用進口石材飾麵,鄔達克卻讓國際飯店內外統統穿上中國的“衣服”——大樓的外牆,1層至3層用青島嶗山黑花崗石貼麵,4層至22層用泰山磚廠的棕色麵磚;內部門廳,地坪用山東玉佛石鋪砌;大廳柱子和牆麵的大理石,淡黃、淡綠相互映襯,十分華美。鄔達克曾多次到現場,與中國建築工人探討施工問題,飯店建成時,還與工人合影留念。
1932年8月動工的大樓於1933年10月竣工,1934年12月1 日開業。國際飯店比當時香港最高的匯豐銀行高出11米,比當年日本建築高出更多,故有“遠東第一樓”的稱號;而“抬頭看樓帽落地”則一度成為各地來滬觀光的笑話。
國際飯店保持“遠東第一高樓”的紀錄近30年,保持上海最高建築紀錄50年。其前衛的設計理念,今天依然呈現出那種毫不陳舊的優雅的現代感,這是設計者的光榮。它克享盛譽70年,現在評定的級別還是A,因為它的文化內涵不可複製。
浪漫愛神花園
劉吉生故居(上海巨鹿路675號)
上海巨鹿路675號,無疑是個響亮的門牌號。上海市文聯第一任主席夏衍曾在這裏辦公,文學泰鬥巴金在這裏創辦了《收獲》雜誌。據說,上海剛解放,這幢樓房暫時還作過上海軍管會的辦事機構,陳毅老總曾在這裏住過三天。不久就變成華東作家協會。後來,直到現在是上海市作家協會的所在地。而在70年前,這裏卻是一個曾被稱作的“愛神花園”。
園主就是當時上海灘屈指可數的豪門望族,人稱“煤炭大王”和“火柴大王”、“水泥大王”劉鴻生的弟弟劉吉生。1926年劉家聘請鄔達克設計住宅,又邀鄔氏好友、陶馥記老板陶桂林施工製造。1931年,劉家花園落成。這座設計和施工都堪稱一流的精美住宅,造價高達20萬銀元。
愛神花園的構思,與英國著名學院派畫家萊頓的名畫《普緒赫洗浴》有關。在這幅畫中,萊頓展示的是普緒赫正在脫下薄紗長裙準備入浴的那一刻。舉臂回眸,亭亭玉立,造型充分顯示了藝術家獨特的想像力。劉家花園一些重要的西部特征,在萊頓那幅畫裏都能輕易尋到,如希臘風格的愛奧尼柱子、台階、水池、金色的柱子,甚至差不多寬窄的石徑。萊頓畫中完美的普緒赫形象,正是鄔達克所追求的理想美。
中國的收山之作——綠房子
吳同文的綠房子(上海銅仁路333號)
鄔達克與中國許多民族資本家私交甚密,他的作品多是中國人投資建造的,這在外籍建築師中並不多見。1935年,鄔達克為“顏料大王”吳同文設計了自己在中國的“收山之作”,由於外牆貼綠色麵磚,老上海人稱它為“綠房子”。
為一睹這座位於上海銅仁路333號的綠屋真容,司徒雷登特地從北京前來造訪。更有某國外交官,當年曾用一艘萬噸郵輪外加50萬美元現金想交換而未能成功。
1932年,日本對華侵略擴張,吳同文憑著預感,覺得這場仗是避免不了的。於是他就開發軍綠色顏料,結果綠色為他掙了很多錢。吳同文由此認為綠色是他的Lucky Colour,便在嵌有他名字的愛文尼路和哈同路 (今天的北京西路和銅仁路)之間要建一幢綠房子。
他請來了已經聲名顯赫的鄔達克,要求房子必須是“獨一無二”的。而鄔達克更是拍著胸脯跟他保證:“即使再過50年,這幢房子的現代感仍是超前的,哪怕再過100年,我相信她仍不會Out!”
鄔達克設計的這幢房子,陽台上沒有柱子,這在1930年代時是非常現代的。圓形的綠屋像艘揚帆起航的船,圓形被認為可以化解凶險;揚帆起航的船,更代表了美好的寓意。
“綠房子”為四層鋼筋混凝土結構,造型采用了局部回弧形體量,帶形玻璃窗,流線型室外大樓梯及水平陽台,室內設有玻璃天頂的日光室、安裝彈簧地板的跳舞廳。總共四層樓的房子配有電梯,這是上海私人房子首家安裝。電梯門是弧形的,並且是木製的,顯得十分豪華。
上世紀三四十年代的上海正是鄔達克所代表的現代派占上風的時刻,所以直到現在,這座已經被列為文物保護單位的“綠房子”依然以其獨特的氣度傲然立於眾多現代建築中。
他把優秀建築留在上海
在尋找鄔達克的過程中,曆史被一頁頁掀開。他設計的眾多作品像一粒粒珍珠散落在上海的大街小巷。 每一幢建築都埋藏著一段曆史,舊上海的故事刻在布滿爬山虎和青苔的老牆上,令人感歎不已...
鄔達克設計的部分作品 :
上海花旗總會(Ameican Club),1923年,
福州路209號,現為法院
四行儲蓄會大樓(化輕公司),1926年,四川中路261號
宏恩醫院(今華東醫院10號樓),延安西路17號,1927年
聯華公寓,1932年,北京西路1341-1383號
廣學會大樓(市文體進去口公司),1932年,虎丘路128號
浙江大戲院(上海浙江電影院), 浙江中路123號
中西女中(市三女中)景蓮堂,1935年,江蘇路155號
達華公寓(現為達華賓館),1937年,延安西路918-928號
愛司公寓(瑞金大樓),瑞金一路150號
孫科住宅(上海生物製品研究所辦公樓)
延安西路1262號,1930年
諾曼底公寓(武康大樓),1930年,淮海中路淮海中路1836-1858號
外國弄堂,新華路211弄2號
外國弄堂,新華路329弄17號
外國弄堂,新華路329弄36號
新華路185弄1號,安徽省駐滬辦事處招待所
安息堂,1925年,虹橋路2381號
上海啤酒廠,宜昌路130號,1933年
上海交通大學工程館,1932年1月竣工
丁貴堂住宅, 1932年, 汾陽路45號,現為海關專科學校一號樓
1947年,鄔達克離開上海赴瑞士小住,後又去美國定居。在加利福尼亞,他為自己建造了一幢沒用一顆金屬釘子的瑞士風格房子,1958年他因心肌梗死去世。
在上海,在中國,鄔達克建築已成為幾代學者致力研究的項目。在他們看來,鄔達克屬於曆史,更屬於生活,建築以凝固的形式保存了過去人們生活的印記。
【慧慧感言】
一個偶然,我對上海的老建築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也因此從老建築史中認識了鄔達克。今天,我在查鄔達克的資料時,意外發現他在1922年為自己設計的居所,竟然就在番禺路上,緊鄰我外婆家!!!他的那幢洋房,被包圍在一所學校的圍牆中,我是那麽熟悉... 我的內心有一種震憾──原來我和鄔達克是如此的近!!!
慧慧整理/配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