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sight

工程技術,地產投資,信仰家園,時尚生活
個人資料
正文

昔日上海灘豪宅:母校交大前校長的故居

(2012-02-22 04:50:30) 下一個
昔日上海灘豪門巨宅──盛宣懷故居

盛宣懷故居(上海淮海中路1517)
70年代中日建交後,這裏成為日本國駐上海領事館,現為日本總領事的住宅。一百年來上海灘保存最好的大花園洋房之一。

今淮海中路1517號日本國駐上海領事館這座大花園洋房,高牆蔽日,電網密布,終年大門緊閉,充滿神秘色彩。這是一百年來上海灘保存最好的大花園洋房之一,也是上海灘最富傳奇的豪門巨宅之一。

這座大花園洋房建於1900年,當時這裏叫寶昌路,附近房屋很少,多是農田。此房為一德國商人所建,整幢房子豪華氣派,具有典型的德國古典主義建築風格。建築麵積1775平方米,三層樓,磚木結構,分主樓與側翼,立麵左右對稱,大門朝南,前有門廊,兩麵置雙柱,入內為大廳,廳旁另有樓梯間,以彩色玻璃為天棚,廳內和樓上臥室等均以柚木裝修,牆上貼花綢紙。寬大的花園內有大理石砌成的噴水池、假山等景觀。



盛宣懷原為李鴻章的得力幹將,協助李氏辦洋務,創設輪船招商局、華盛紡織總廠等官商合辦企業,並開辦了中國通商銀行。辛亥革命前夕他任郵傳部大臣時,因借外債而將川漢、粵漢鐵路抵押出去,民憤很大,清政府不得已而將他撤職。民國建立後的1912年,遠在日本的盛宣懷表示效忠於袁政府,並願協助袁討伐反袁軍而得信於袁世凱後,即回到上海,並買下了這座花園洋房。


盛宣懷(1844-1916)年,出生於江蘇常州府武進縣龍溪流,逝世於上海,
清末政治家,洋務運動的代表人物。
北洋大學(今天津大學)和交通大學創始人,
同時也是一位實業家和福利事業家。

1916年盛宣懷在滬病死,他兒子盛重頤(盛宣懷的第五子) 繼承了這幢房子。到1929年,國民政府下令,謂盛宣懷任官職時,有侵吞公款之行為,決定沒收其遺產,並收回已由他兒子居住的這套花園洋房。從此該房先後又成了蔣介石的幹將安徽省主席陳調元和“北洋之虎”段祺瑞的住宅。

抗戰勝利後,盛重頤通過一係列活動,又收回了此房,不久因生意失敗,將房子賣給了榮德生家庭,解放後歸國家使用。抗戰中此房還曾被日本人占用過,並把偌大的花園砍去一半,建造了現在的上海新村


榮德生(1875-1952),江蘇無錫榮巷人。
前中國國家副主席榮毅仁之父,
中國近代著名的民族資本家。

 
榮毅仁被稱為“紅色資本家”


上海新村(淮海中路1487弄1-56號)

這幢花園洋房在近半個世紀中,進進出出的全是中國近現代史上風雲一時的頭麵人物,也是一百年來上海保存最完好的大花園洋房之一。解放初這裏一度作為市婦聯和上海市高教局的辦公地點,三年自然災害期間,林彪的妻子葉群還曾是這裏的半個主人。70年代中日建交後,這裏成為日本領事館,現為日本總領事的住宅。


段祺瑞的最後港灣

1933年,日本在侵占東北三省後,進一步向華北蠶食。日本人看中了段祺瑞這個“死而未僵”的“百足之蟲”,想拉其出任華北傀儡政權的頭目。段當時在天津,不想和日本人有什麽關係,但又怕日本人對其不利,很是不安。此時南京政府也怕段投靠日本人,造成不利影響,便由蔣介石親自給段寫了一封信,邀其南下上海。此信正和段心意,便於1933年,在軍統安排下,帶著十幾口人,乘火車離開天津。蔣介石親自到浦口車站迎接。


段祺瑞(1864-1936) ,原名啟瑞,字芝泉,
中國安徽合肥(今屬肥西縣)人,
為民國時期軍閥、政治家。

在浦口渡江時,段祺瑞還不忘乘機為他的老上司的後代說情。那時李鴻章的孫子李國傑在招商局因用輪船碼頭作為抵押向外國銀行借款事,觸犯刑律,已被軟禁起來。段對蔣說:“看在老中堂的麵子上,放了他吧。”

段與蔣有師生之宜(段曾任保定軍官學堂總辦),所以不久李就獲釋了。段祺瑞到上海,就住進了原先盛家的這處大宅院。在北方風雲了大半輩子的段祺瑞本想再此安靜度日,頤養天年,可誰知日本人炮製的陰謀總不斷向他襲來。

一天,他當年的心腹老臣,又是他的同鄉的王緝唐給他發來了一份電報,內容稀奇古怪,措辭閃爍。電報說:“玉裁詩集(清代文字學家段玉裁,此指段祺瑞),已預約五部,餘詩接洽,再待奉告。王賡。”

段深知王正積極向日本人靠攏,這份電報肯定與北方的時局有關。他突然眼前一亮,“五部”不就是華北五省嗎?這一定是與華北五省的“自治”有關,又是日本人搞的把戲,要他出來主持五省“自治”局麵。

段已決計不與日本人糾纏,雖回電:“專電轉陳,玉公謂:股東決不同,不約其他方麵,切勿接洽。即已預約者,請作罷。”

雖然是私人電函來往,卻瞞不過精明的新聞記者。果然報上披露了段祺瑞與王揖唐的交往,對那封電報,一時“注家”蜂起,又有不少報社記者來院探問。段想,不把事情講清楚是不行的,弄不好自己又有暗通日本之嫌,於是幹脆把電報叫《立報》的記者拿去發表了,表明了心跡,風波才得以平息。

1936年10月30日,段在這所花園告別了人世,其靈柩由其後人用專列運往北京,長期停放在碧雲寺,直至1964年才由其部下章士釗先生,為之安葬於北京萬安公墓。


盛重頤痛失愛女

盛重頤在上海做房地產生意,曾將這處房子出租給地方官員,抗戰中被日本人占據,勝利後又被國民黨接收。盛重頤為此耿耿不平,想方設法要討回房子。盡管盛重頤出具了各種文件證明房子原本是他的,可國民黨政府認為抗戰中他沒去重慶,在上海的活動又有通敵之嫌,故尋找各種接口拒不發還。

盛重頤隻好推出其胞妹盛關頤(盛宣懷的第五女)這張王牌。因宋靄齡當年曾是盛關頤的家庭教師,而且一直保持了較密切的關係,宋氏姐妹對盛家的事多半是樂意幫忙的。


宋氏三姐妹:宋慶齡()、宋藹齡()、宋美齡()

盛關頤找到宋美玲,宋鑒於有關部門已經做出答複的現實,她腦子轉了一彎說:“盛重頤去住怕是不行,你去住吧,你住進去外界不會有意見。”

於是憑了宋美玲的一句話,房子很快就到手了。其實盛關頤住幾天僅僅是做做樣子,實際上等於還是發還給盛重頤了。

可天有不測風雲,盛重頤房子到手了,可大女兒鳴玉不久後卻病逝於園中,鳴玉僅21歲,卻被病魔吞噬。盛重頤悲痛不已,令人在園中塑一穿背帶褲小女孩塑像,可惜後來這一塑像不知去向。


盛愛頤拂袖而去

盛宣懷的第七個女兒盛謹如(愛頤) 是個很有個性的現代女性。其父去世後,哥哥盛恩頤(盛宣懷的第四子) 繼承了漢冶萍公司總經理的職位。其時宋子文剛回國,在漢冶萍公司任英文秘書,遂得以時常出入盛府,久而久之,與盛謹如相識並相愛。


與宋子文有情無緣的盛謹如小姐
盛謹如是盛宣懷的掌上明珠,因為排行第七,許多人叫她盛七小姐


在哈佛大學讀書的宋子文

宋子文為盛謹如的美麗和氣質所傾倒,主動擔任了盛謹如的英文教師,並很快贏得了盛謹如的傾心。可當時兩家地位懸殊太大,盛謹如的母親不允這門婚事。適值孫中山先生在廣州發動革命,急催宋子文南下,宋子文隻得暫與盛謹如分手。

臨走前他把盛謹如與盛方頤約到杭州,手裏拿著3張船票,勸2位隨他同去參加革命。考慮再三,盛謹如沒有答應,卻表示,等他革命成功,回滬可成婚,臨走還送他一大把金葉子作為路費。

革命成功後,宋竟帶了張樂怡夫人來到上海,盛謹如為此大病一場,直到32歲,才結婚。

 
宋子文夫人張樂怡

抗戰勝利後,盛家兄弟姐妹常在重頤的淮海路大宅院裏聚會。有次盛謹如接到電話前去串門,誰知宋子文居然也在場。盛謹如見此情景一下愣住了,方才知道這是預先安排好的,心中不快,隻草草應酬了幾句。大家請她共進晚宴,她推說丈夫在等。隨拂袖而去,弄得宋子文好生尷尬。也許宋子文想通過這次見麵敘敘舊情,表示內心歉意,可盛謹如不領這個情,始終沒給他機會。

【盛宣懷簡介】

盛宣懷的父親盛康是清朝的官員,與李鴻章有交。盛是六兄弟之長。1870年盛被李鴻章招入其幕府,受到李的賞識,第二年升任知府。1871年畿輔大水,盛康捐助衣物糧食,由盛宣懷購買並運到天津散發,這是盛宣懷第一次從事福利事業。

航運
1872年他建議李鴻章用建造商船來提供建造兵艦的費用,被李采納,李委任盛辦理中國第一家輪船航運企業輪船招商局 ,這是盛辦理輪船航運的開始。1873年,輪船招商局正式營業,盛宣懷擔任會辦,從此他開始正式成為清末洋務運動的核心人物之一。1875年李又委盛辦理湖北煤鐵礦務,從此盛又開始辦理礦業。

電報
1879年盛建議李建立電報事業,李采納他的建議並任命其負責,1881年盛宣懷被任命為津滬電報陸線的總辦,從此中國進入電訊業。1882年為了阻止外國人在中國沿海建立電報網,李委任盛建立上海至廣東、寧波、福州、廈門等地的電報線。1883年盛宣懷督理天津海關,他挪用海關錢糧來資濟電報事業,混淆各個部門的經費,因此受到處分,但因多方說情未被降職。這一年他利用電報成功打擊胡雪岩的事業,使得胡雪岩一夕破產。

紡織
1892年起,他又開始在上海督辦紡織業,開辦華盛紡織總廠。1895年馬關條約簽定後,盛宣懷一再請求自己的免職,一再不準。

教育
1895年10月2日,盛宣懷通過直隸總督王文韶,稟奏光緒皇帝設立新式學堂。光緒帝禦筆欽準,成立天津北洋西學學堂。1903年更名為北洋大學堂,此為中國近代史上的第一所官辦大學,也是天津大學的前身。1896年起盛宣懷開始督辦鐵路。1896年盛宣懷創建了上海創辦南洋公學,這是交通大學的前身。 盛宣懷還創辦了天津北洋學堂二等學堂,1895年10月2日開學,是全國最早的公立中學,學製四年。現為天津市海河中學。

銀行
1896年,他還在上海外灘開辦了中國通商銀行。他對康有為的改法是支持的,但認為康遇事太急。

漢冶萍公司
1898年,盛開辦萍鄉煤礦,並在1908年將它與漢陽鐵廠、大冶鐵礦合並成立中國第一家鋼鐵煤聯合企業──漢冶萍煤鐵廠礦公司。

策劃東南互保
1900 年盛反對清朝一開始支持義和拳的做法,命令各地電報局將清廷召集拳民的詔旨扣壓,隻給各地總督看,他同時電告各總督讓他們不要服從這個命令。在他的聯係下,長江流域和蘇杭的督撫們與列強簽定了《東南互保條約》。從此中國軍閥開始與中央的命令脫離。這是軍閥時代的開始,可以說盛在其中起了舉足輕重的作用。

1905年盛宣懷在上海創設了中國紅十字會 。同年他將他手下的鐵路大權讓給唐紹儀,這是以唐為首的、在北洋政府初期權力巨大的交通係的開始。

盛宣懷與清朝的滅亡
1907年,盛宣懷奉召進京,次年任命為郵傳部右侍郎。1910年袁世凱被免職後,盛宣懷受到重用。1911年,升為郵傳部大臣。他建議將各省自己建立的鐵路、郵政轉為中央領導。這個措施遭到了許多地方的反對,四川、廣東、湖南和湖北發生了保路運動。盛宣懷命令各地加以鎮壓。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義爆發後,盛宣懷請袁世凱出山,同時他遭到了各方的譴責,許多人責怪他的收路政策導致了動亂,盛宣懷被革職,永不再用。盛逃亡日本。

1912年秋,中華民國建立後,盛宣懷回到上海,在上海租界中繼續主持輪船招商局和漢冶萍公司。盛宣懷支持袁世凱,二次革命時他希望袁能勝利。1915年日本曾試圖拉攏盛,但遭到盛的拒絕。1916年4月27日,盛宣懷病逝於上海。他的葬禮極其盛大,盛宣懷大出殯轟動上海,耗資30萬兩白銀,送葬隊伍從斜橋弄(吳江路)一直排到外灘,為此租界當局專門安排了交通管製。

通過盛宣懷萍鄉煤礦對日本經濟尤其是鋼鐵工業起到巨大的作用,在日本的資助下盛宣懷的後人移民到了日本,現在東京都港區芝從事中國料理,飯館的名字也叫“留園”。

慧慧整理/配圖

相關文章:

國舅宋子文


宋子文張樂怡情定廬山

李鴻章的丁香花園(上海)
 

地產大王哈同



 



哈同,全名歐斯·愛·哈同 (Silas Aaron Hardoon) ,
是舊上海有名的猶太冒險家,地產大王。

民國初年,上海灘出了一個家喻戶曉的大富翁:哈同。

哈 同全名為歐司·愛·哈同(Silas Aaron Hardoon,1849-1931年),英籍猶太人,出生於巴格達(今伊拉克首都)的一個商人家庭。他上有四個哥哥,下有一個妹妹,父親是設在巴格達的 沙遜洋行的一個小職員,全家生活並不寬裕,五歲時隨父親遷居印度孟買,六歲時其父去世,生活更為艱辛。哈同要幫助母親做些雜務謀生,拾破爛,撿煤核,揀瓜 皮爛菜,這形成了他勤勞、儉樸的習性。

1871年其母也因病逝世。1872年哈同21歲時隻身出走香港謀生。由於在香港混得不得法,於第二年到上海找出路,當時他一文不名。

哈 同通過舅父昔日的老同事的介紹,進入上海老沙遜洋行供職,先做看門人、跑街,後來成為煙土倉庫管理員和收租員。由於工作勤勉,頭腦靈活,1869年被提拔 為高級職員,任新沙遜洋行協辦兼管房地產部。在任期內,他工作賣力,辦事井井有條,深得上司信賴;同時他也私下營放高利貸,開始涉足房地產買賣。

此後,哈同參與該行鴉片買賣、放高利貸及房地產經營,升為地產部經理,個人積蓄日漸增多。

哈 同的發展眼光蘊藏著較為敏銳的政治嗅覺,1883年中法戰爭全麵爆發,租界內許多人紛紛出逃,這時擔任老沙遜洋行房地產管事的哈同卻認為緊張的形勢不會持 續太久,主張乘此良機以低價購進大批土地,多造房屋。老板接受了哈同的意見,照此辦理。哈同 本人則 看準這個機會,傾囊而出,以低價購迸今南京東路一帶大量房產。

正如哈同所預料的,中法戰爭很快結束,大量人口的湧入使上海租界的房地產價格猛漲,老沙遜洋行老板從房地產一項上就獲利潤高達500多萬兩銀元,而哈同個人也因低價購進的地產價值驟增而成為百萬富翁。

1886年,哈同轉入新沙遜洋行任職,同年與羅迦陵結婚。羅是一個混血兒,1864年出生於上海浦東,其母沈氏,其父羅路易,為一法國水手,羅日後對哈同的事業助益甚多。

1887至1897年,哈同任法租界公董局董事。1898年起又擔任公共租界工部局董事,並任英國駐華法庭陪審員,直至1901年。哈同由此成為當時上海灘上洋人中的顯赫人物。

哈同通過參與租界當局活動,掌握各種機密情報,從中獲取發財致富的機會。 1899 年英美將公共租界的範圍,向西向東擴展,擴充麵積達22,827 畝,哈同由於事先參與製定 “越界” 的線路圖,於是他就籌集資金以低價大量購入 “越界築路”兩側土地,並建造房屋。等到越界馬路開通,地價暴漲,他一下子就獲得了幾十倍甚至幾百倍的暴利。

1901 年,哈同在南京路開設哈同洋行,注冊資本200萬兩,經營房地產及進出口貿易。哈同在從事房地產經營是眼光獨到,看好高樓建築,注重南京路建設,1901 年至1930年間,他在南京路一帶,置地建房,成為上海著名的“地皮大王”。他在南京路擁有土地16塊,麵積111.576畝,占南京路地產總麵積的 44.23% ;到30年代,他在南京路房地產的數量已經超過沙遜,在上海居於首位。南京路兩旁的大樓、裏弄,凡是以“慈”字命名的,如慈淑大樓、慈裕裏、慈慶裏、慈順 裏,都曾是哈同的產業。

哈同積極從事房地產投機經營,每買進一塊土地後,立即以其公共租界 董事名義向匯豐銀行抵押,拿到錢後再買進另一土地,如此循環往複,以較少的資金購得大量土地,哈同洋行靠出租房屋和地皮時賺了暴利,哈同計算收租的時間與 眾不同,他以陰曆月份訂約收租,因為陰曆計年遇到閏月便可以多收月租。

哈同還通過積極販賣鴉片取得暴利。

隨 著上海逐步開發,地價不斷上漲,贏利越來越多。他曾花費60多萬兩銀子、用四百多萬塊鐵黎木鋪設南京路(從外灘到西藏路),促使房地產大幅度增值,在上海 傳為盛事。民間流傳著這祥的歌謠:“哈同,哈同,與眾不同。看守門戶,省吃儉用;攢錢鋪路,造福大眾。築路,築路,財源亨通。”

1916年,他將南京路浙江路口的一塊以18,000兩銀子買進的地皮,租給永安公司建造百貨大樓,年租金5萬兩,租期30年。按規定,到租期滿時,哈同可以獲得150萬兩的巨款,外加一幢大樓。

哈 同利用擔任公共租界工部局、法租界公董局董事之職,勾結捕房和律師,拉攏當地地保,軟硬兼施,陸續在西摩路、靜安寺路、長浜路一帶,低價收買土地170餘 畝,1904年起,在湧泉浜(今南京西路)建造私人花園,1910年竣工,花園以歐司·愛·哈同與羅迎陵(羅儷黎)的名字中各取一字命名為愛儷園,又稱哈 同花園。

園內規劃設計,仿大觀園式樣,小橋流水,亭台樓閣,景色幽雅宜人。園分內園與外園,內園有黃海濤聲、天演界劇場等,外園有渭川百畝、大好河山、水心草廬等三大景區,全園景點不下二十餘處。

愛儷園到1917年擴充為200多畝。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此園為上海園林精品。哈同在此度過20餘年晚年生活。

1915 年,哈同在愛儷園內設立一所倉聖明智大學,學生從膳食、住宿到學雜費全部由園內提供,先設小學、中學,後來有了大學和倉聖明智女校。倉聖,指傳說中創造文 字的聖人倉頡,1916年,園內又成立廣倉學會。學校與學會,均以研究中國古代文字、古董和典章製度作號召。王國維、章一山、費恕皆、鄒景叔等學者都曾在 裏麵教書、編書、做研究工作。


孫中山, 徐悲鴻曾在哈同花園居住過,
徐悲鴻與第二任夫人蔣碧微女士在哈同花園相識,
章太炎與夫人湯國梨的婚禮也是在哈同花園舉行的。


曾顯赫一時的愛儷園(即哈同花園),到了上世紀40年代後漸漸衰落了。
到1955年,哈同花園被一座也曾經紅極一時的建築—— 中蘇友好大廈(即如今的上海展覽館)所取代。從此,哈同花園便被打掃得幹幹淨淨,什麽也沒有留下。


此外,哈同還在杭州西湖邊建造了一座風景優美的“羅苑”(今杭州美術專科學校),在北京購置了一所前清官員的舊宅(北京安定門外永康胡同),人稱“北京哈同花園”。

哈 同八麵玲瓏,多方交結。早在清末年間,就同清王朝王室成員結拜過幹親,哈同之妻人拜清隆裕太後的娘為過房娘。他還同章太炎、蔡元培、孫中山等革命黨建立了 聯係,並予以資助。 1911年當武昌起義成功後,他加強了與革命黨的聯係,主動借花園給革命黨開會、議事。同時,他也與一些地方軍閥、官僚建立了密切聯係。

哈同勤勞,儉樸。對待自己的事業,兢兢業業。晚年,即使年過70,照樣按時到辦公室上班。他總是親自簽訂各種合同。他一生無子女,收養了大量上海市民子女為養子養女。

1931 年6月19日,哈同病勢於上海,終年80歲。據英國駐上海領事館估計,他留下的遺產達1億7千萬美金 。遺產全部留在上海,有土地460餘畝 ,房屋建築1,300餘所,除哈同花園外,還有市房81幢,住房544幢,倉庫3幢,旅館飯店4幢。這些遺產,曾引起著名的“哈同遺產案”。

【說明】

所謂“越界築路”,就是在租界範圍之外鋪設道路溝渠、架築橋梁、牽引水電瓦斯、安設巡捕房。由於越界築路帶來了公共交通及地方治安等諸多便利,沿途的房地產業蓬勃興旺,上海的城市空間因此由傳統的中心區域——外灘地區不斷向西、向北擴張。

毫 不誇張地說,遠離當時市中心區域的靜安寺及徐家匯等地,之所以能成為後來新興中產階級的城郊住宅區,正是越界築路的後果。1908年,租界當局正式開通一 條從公共租界西區的愚園路起,經赫德路、愛文義路、卡德路、靜安寺路,東向終止於外灘的上海總會的電車路線,貫穿了租界最核心的金融商業中心與當時最偏僻 的西郊。這條交通線的開通,意味著從此上海西區不再是荒僻的遠郊,而是城市精英的樂土。

這樣看來,20世紀30年代後大量中產階級城郊住宅形式的新式裏弄與公寓、洋房在這一地區的集中亮相,實屬曆史的必然。

慧慧整理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