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sight

工程技術,地產投資,信仰家園,時尚生活
個人資料
正文

遊走於質感非凡的共同空間 新加坡建築節導覽遊

(2011-10-14 10:46:30) 下一個
 

報道/林弘諭 攝影/唐家鴻(2011-10-14)

   每年一度的新加坡建築節(ArchiFest),特選本地一些著名建築開放給公眾參觀,讓人們一窺平日不太有機會進入的私宅和商業辦公樓,看看一個舒適的家園,一個充滿生命力的工作環境如何營造!

  記者預先參加了建築導覽遊(ArchiTours),走訪設計出色的三棟私宅與辦公樓,實地感受這些建築是如何貼切地表現今年建築節的主題——共同空間。

  1

  生態住宅 36 文德路 Boon Teck Road

  太陽能節源,每年挽救22棵樹木的生命。

  2

  生態住宅 33 惹蘭利安 Jalan Riang

  家庭式“雨林”

  3

  158 絲絲街 Cecil St

  中央商業區辦公樓裏罕見的空中花園,獲“空中綠意”獎第一名。

  與路人共享太陽能

  那天,同事清理舊雜誌,桌麵上擺了許多健身雜誌和室內設計雜誌,結果後者被人一掃而空。兩者皆美事,健康的美,觀感的美,卻有不同受眾。

  20世紀最重要的建築師之一勒·柯布西耶(Le Corbusier)曾說,人類為奠定自己的生活基礎,無可避免的,一定會先蓋一棟屋子,成為承載未來美好生活的神聖殿堂。新加坡有能力蓋房子的人不多,但是居者有其屋,自家購買的房子,一定要住得舒適,甚至講究設計的唯美。

  158 絲絲街Cecil St中央商業區辦公樓裏罕見的空中花園,獲“空中綠意”獎第一名。

生態住宅33 惹蘭利安Jalan Riang家庭式“雨林”。

  每年一度的新加坡建築節(ArchiFest),特選本地一些著名建築開放給公眾參觀,讓人們一窺平日不太有機會進入的私人住宅和商業辦公樓,看看別人如何營造一個舒適的家園,一個充滿生命力的工作環境。

  記者預先參加了建築導覽遊(ArchiTours),走訪設計出色的三個私宅與辦公樓,遊走於質感非凡的設計空間內,這些建築都貼切地表現今年建築節的主題——共同空間。

  年輕女建築師陳佳怡的三層樓排屋坐落在馬裏士他路一帶的文德路(Boon Teck Road),在左鄰右舍的較保守設計的屋子中鶴立雞群。屋前一台大型太陽能充電器,讓路人隨時可以為電子腳踏車和其他電子器材充電。

  這是一個生態屋,利用太陽能操作臥房的冷氣和浴室熱水器,一些建築選用再循環材料,充分展現屋主的環保精神,也體現建築類型學(Typology)的本質,是本地第一個獲得“綠色建築標誌白金獎”(Green Mark Platinum Award)的私宅。

  老房子古樸 新設計通透

  走進住家,從大門直接走過可以停放一輛車的前院,然後直接進入客廳,無門;一眼望穿,直透後院,毫無遮擋。她說:“這以前是一所老房子,我買下後把它重新設計,今年3月才完工,可以說以‘鏤空’方式建築,無論是客廳、臥房、樓梯等,都很通透,通風好,采光也足。”

陳佳怡買下了一所老房子,把它以“鏤空”方式重新設計,無論是客廳、臥房、樓梯等,都很通透,通風好,采光也足。

  這房子一反客廳裝置空調的傳統,自然“風光”,因此前院多種樹木采陰。為了方便自然光線透進屋子,屋頂采用透明防水隔板,讓陽光灑進來。

  發現屋子幾乎不見大型燈飾,屋子細致地在紅磚砌牆的邊周“滾”上節源的LED燈,在晚上發出微弱的燈光,照亮步上二樓和三樓的梯階,挺浪漫的。

  房子裏,多見黑色鋼條作為牆麵設計,一些地板也使用再生木材,還有簡單的水泥地。桌子也采用砍伐的樹木製成,原始而富有生命氣息。

  每年,這個房子可減少4.62公噸的碳排放量,相等於挽救了22棵樹木。這就是屋主對環保的一點心意。

  步上三樓陽台,一套古舊的石桌與石椅迎著陽光,跟這個現代建築似乎格格不入,陳佳怡說:“這是前屋主的家具,他要丟掉,我就留下來使用,丟掉太可惜!”

  別把所謂的美,錯當成隻有肉眼看得見的東西。美麗的事物、美好的設計不應該隻引來虛榮,它們所賦予人們的是一份自信與對生命的尊重。

  金融區裏的“森林辦公樓”

  如果建築師簡寶霖沒有解說,根本想不到這個商業辦公樓的原貌是如此冰冷,毫無美感。

  參觀這個坐落於中央商業區的辦公樓(158 Cecil St),記者對建築師所注入的綠意感到無比讚歎,兩天後,他成為今年新加坡建築師學會和公園局頒發的“空中綠意”獎(Skyrise Greenery Awards)的冠軍得主。

改造前,這棟位於中央商業區的辦公樓如此冰冷(左);改造後,出現在眼前的是這個將共同空間發揮得淋漓盡致的傑作(右)。(AgFacadesign公司提供照片)

  簡寶霖是AgFacadesign公司負責人,當初接受主導重新設計這個商用辦公樓時,挖空心思,在現有的建築大堂的建築結構基礎上重新塑造空間,打造一個空中花園(hanging garden)。經過改頭換麵後,出現在眼前的就是這個將共同空間發揮得淋漓盡致的建築傑作。建築物裏裏外外披上綠色彩妝,橫向豎向都種植各式植物,利用總數1萬3000盆植物建造綠牆,直攀7層樓。簡寶霖說:“從外觀看,這些綠牆似乎是連接的,但是它們實際上是分開的。”他帶記者到綠牆後,內有乾坤,每盆植物都有鋼鐵支架支撐,個別置有一個管子,好像醫院的吊點滴一樣,自動澆水係統每星期三次釋放出適量的水分,水分不會溢出盆外,保持幹淨整潔。

  多樓層的辦公樓之間的銜接走道,都以不同植物遮蓋原有的鋼骨水泥支架,凸顯建築師的巧思。

  晚上燈火璀璨時,辦公樓宛若一個賞心悅目的“燈籠森林”。白天,馬上變成生氣盎然的工作場所,成為金融區裏唯一的“森林辦公樓”,讓上班族擁有一顆躍動的心,為一天的工作衝刺。從辦公室望著外頭的綠意,多少可卸下工作的緊張情緒。

  營造家庭公共空間

  徐藝建築設計事務所(iX Architects)主任徐揚敬的家園非常親家庭,凡事以兩個幼女為考慮點,充分利用共同空間。這個雙層排屋外觀似雨林,入口處兩旁栽滿濃鬱青蔥的樹木,似乎感受得到“森林”的脈動。

  屋主將原本的前院停車間向前延伸,把籬笆和鐵門往外移,變成現在的停車處和林院,原本的前院停車處轉變成客廳。客廳最精彩處,是可看到二樓的玻璃樓層,這個小小玻璃房,是主人家和孩子的音樂室,敲鼓彈鋼琴,走在玻璃層上,女生就擔心裙底春光乍泄。

  由於這是建於上世紀50年代的老屋,屬於窄長型排屋,因此徐揚敬在客廳裏使用大鏡子,通過反射作用,“加大”共同空間。

簡寶霖在冰冷的鋼骨水泥中打造了一個空中花園,為建築物裏裏外外披上綠妝。

  屋主采用穿通法(Fenestraction),盡量避免天花板阻擋光線,自然透光,陰涼透爽。最能體現共同空間的是屋子裏的中央庭院,像個小園林,可蕩秋千,花香處處,如果打開滑動天花板,一片天空展現眼前,藍天白雲,還可聽到飄忽而至的鳥語!

  二樓兩個臥房,中間用透明牆間隔,隨時留意孩子的活動。主人房外有一個銜接橋進入音樂玻璃屋。徐揚敬說:“這裏的設計有點甘榜味道,窗戶打開,也可看到樓下的任何動態,尤其是孩子在哪裏玩樂,我們都能注意到。”

  前院左右兩邊,中央庭院,後院都種植不同植物,連空氣中也夾雜綠色的味道。

  公眾可參觀

  十多棟特色建築

  城市發展節奏迅速,許多具有悠久曆史的建築物讓位給現代商業建設後,人們這塊美好記憶已經不斷褪色。現代都市的發展藍圖裏,還存有多少共同空間?

  新加坡建築節2011籌委會主席佘誌煌受訪時指出,這次的建築節以“共同空間”(Common Spaces)為主題,探討的是實質建築的空間使用,以及心靈和社交媒體的共同空間。

  他說,建築節進入第五個年頭,其中建築導覽遊(ArchiTours)是重頭活動之一,讓公眾參觀私人住宅、商用辦公樓和教育學府等。“經過調查,我們篩選出10多個地點,主要由國立大學的學生作為導遊,帶領公眾參觀這些具有特色,又能充分表達共同空間使用的建築,一些是得獎的優秀建築。

佘誌煌:今年建築節以“共同空間”為主題,探討的是實質建築的空間使用,以及心靈和社交媒體的共同空間。

  心靈的共同空間指這個空間如何成為一個讓人心靈豐盈的地方,例如不久前開放的馬來亞鐵道(KTM),將人們的情感拴起來,累積共同記憶。

  社交媒體是一個虛擬的共同空間,似乎廣闊無垠,但實際上也擁擠不堪,因為許多事物都在這個平台上赤裸裸地開展,建築師和設計師在這裏互相表達對全球建築的看法,有可取的,也有純粹宣泄的,因此這個虛擬空間必須善加使用,而不是被利用成為宣泄的工具,汙染了共同空間的自由。

  佘誌煌也是DP Architects的副董事。對於今年建築節主題的挑選,他指出是經過委員會討論製定的。參與這次建築節研討會的世界著名建築師,都對共同空間持有不同看法與意見。

  建築節其他活動

  建築節主旨是讓人們更加認同本地的建築及人造環境,一係列活動設計顧及一般公眾和專業兩個層麵,讓專業建築師、建築係學生、公眾彼此交流。建築節其他活動包括:

  *展覽會

  “共同空間”展品,國際與區域建築師展品,公開攝影競賽,學生作品,新加坡建築師學會設計獎作品,新加坡建築師學會—國家公園局“空中綠意”獎(Skyrise Greenery Awards)的作品等。

徐揚敬家的設計采用穿通法,盡量避免天花板阻擋光線,自然透光,陰涼透爽。

  日期:即日至21日

  地點:國家圖書館(Festival Hub,入場免費)

 

  *建築導覽遊(ArchiTours)

  日期:10月15日及22日

  地點:全島10多個地點(包括:私人住宅生態屋、高檔私人公寓、豐樹商業城(Mapletree Business City)、東京海上大廈(Tokio Marine Centre)等)

  收費:10月15日,40元(公眾),35元(學生);10月22日,45元(公眾),40元(學生)。

  從住家到公共場所,如何有效發揮共同空間?

 

  *研討會

  日期:10月19日

  時間:早上9時至下午6時

  地點:國家圖書館戲劇中心。收費:250元(公眾),60元(學生)

  國內外9位著名建築師分享主題“共同空間”信息,包括英國的Prof Sir Peter Cook、美國的Phil Kim、日本的Kaoru Suehiro、法國的Umberto Naapolitano等。

  要報名參加建築導覽遊、研討會,或查詢更多有關建築節資料,可上網:www.archifest.sg。詢問電話:6226-2668。

《聯合早報》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