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特首曾蔭權在任內的最後一個《施政報告》,分別針對房屋、年長者及通脹三大民生課題,提出多項解困措施,有關措施被形容為“賣大包”。不過,其“新居屋”政策,仍被批評“單位太少”及“推出太遲”。
至於香港中產者的需要,曾蔭權承認並沒有兼顧,隻能交由明年財政預算案以稅務優惠去“補鑊”。
承認房屋政策有失誤
在報告中,曾蔭權開宗名義承認房屋政策有失誤,“樓價升,市民有怨氣”,因此,要作主動調整,推翻了他以往多次強調港府不應介入市場的言論。
他提出的“新居屋”計劃(見附表),其實是將停建9年的居屋複建,為月入低於3萬港元(約4925新元)、首次置業的港人家庭,提供超過1萬7000個單位。預期首批單位可於2014或2015年預售。
選址方麵,曾蔭權說,房屋署已在沙田、荃灣及元朗進行初步規劃及勘探,由2016至2017年起4年,每年約推出2500至6500個單位。
“預計首個年度可先提供2500個,將來土地供應增加,每年平均提供單位數目將達5000個。為了保持靈活性,新建和推出的單位數目要視乎市場需求而定。”他強調,若市場出現變化,港府有權隨時“叫停”。
“新居屋”的單位實用麵積約400至500平方英尺,訂價不會跟市價掛勾,改以資助對象的供樓能力為主。如月入2萬至3萬港元家庭,有關單位售價介乎150萬至200萬港元。
浸會大學經濟係副教授巫伯雄認為,曾蔭權提出靈活性較高的房屋政策,明顯具係統性考慮,新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已回應了大部分社會及政治的聲音。
他同意《施政報告》中提到,貧富懸殊是社會現時最難解決的問題,而這是香港社會結構所造成,必須從房地產政策著手,包括積極考慮下調薪俸稅,減輕一般打工仔(受薪者)的負擔,然後針對土地相關收入征稅。
澳洲會計師公會大中華區分會前會長黎嘉恩認為,港府雖推出“新居屋”計劃,對於外地及大陸資金持續流入香港樓市,炒高樓價影響中低下階層的買房需要,卻未有正視。
中原集團董事施永青則認為,“新居屋”申請入息上限定為3萬港元,有分化社會之嫌。他說,“降低了申請門檻,令合資格者大幅增至10多萬人,而‘新居屋’平均每年才5000個單位,那不是令他們更難買居屋?”
曾蔭權的這份施政報告,除罕有地花了很大篇幅宣示其房屋政策外,還落實了多項備受港人關注的措施,包括:青年就業支持、高校研究、減少空氣汙染和拓展市場等(見附表)。
鑒於香港人口老化日趨嚴重,曾蔭權也提出一連串優化照顧年長者的計劃,加上通脹正不斷惡化,他建議作出總值逾40億港元的一次性紓困措施(見附表)。
在勞工政策上,港府將帶頭向公務員提供有薪侍產假,現時香港15萬7000名公務員中,10萬名為男士。過去三年,每年有2700個男公務員做了爸爸。至於能有幾天有薪侍產假等詳情,當局將盡快谘詢公眾,明年首季向立法會提交報告。
中大政治與行政學係高級導師蔡子強認為,新一份《施政報告》“賣大包”,可換取港人的掌聲。他質疑曾蔭權是有政治考慮,要為自己留下好名聲,同時是要緩和選舉氣氛。
不過,城大公共及社會行政學係副教授葉健民認為,曾蔭權推出的部分政策,為下屆政府訂下工作框架,多了限製。他說,該報告扶貧力度不足,而曾蔭權餘下任期隻有8個月,沒有足夠時間根本改善貧富差距。
這也是曾蔭權的第七份《施政報告》,以橙色作封麵,象征溫暖、活力、幹勁。不過,由於篇幅較過往長,時事評論員發現,曾蔭權昨天宣讀時,需多次中途停下來抹汗及清理眼鏡上的汗水,更不斷喝水。
他過後向記者解釋,由於新立法會會議廳有4支射燈照著他的額頭,而且要在室溫下穿著得宜,令他滿頭大汗。
時事評論員還發現,最新報告的封麵顏色,其實更似淡黃色,跟2007至2008年度那份金黃色封麵的報告相比較,明顯是“褪色”了。當年,曾蔭權提出要帶領香港“迎接黃金十年”。
發展覆蓋全球人民幣業務網絡
(易銳民報道)雖然曾蔭權在《施政報告》中提出將推動香港發展覆蓋全球的人民幣業務網絡,但並沒有如市場所預料,公布較早前中國副總理李克強訪港時,就香港發展離岸人民幣中心而送出的“大禮”各項細節。
曾蔭權說,在完善香港離岸人民幣業務的平台方麵,香港將加強人民幣資金的使用和循環機製,通過貿易、直接投資和證券投資三條橋梁,擴大和深化與大陸在岸人民幣市場的連接。
在直接投資方麵,隨著外商以人民幣到大陸進行直接投資的管理辦法出台,企業以人民幣融資的需求會大為增加。港府會進一步拓展銀行貸款、債券及股票發行的人民幣融資業務。
而在證券投資方麵,則透過大陸的銀行間債券市場投資,及境外合格機構投資者的安排,香港人民幣資金有更多投資的渠道。港府會爭取進一步擴大這些安排。
港府也會促進金融市場和產品的多元化發展,並且積極向外推廣香港作為離岸人民幣業務中心的地位。
恒生副董事長兼行政總裁梁高美懿表示,《施政報告》中提出的措施,將為香港銀行界帶來更多機遇,促進人民幣及跨境業務的發展,加強香港金融業的競爭優勢。
香港恒生管理學院商學院院長蘇偉文說,港府希望人民幣業務全球化的方向是正確的,有助於香港提高作為全球金融中心的競爭力。
但他提出,現時香港仍較缺乏人民幣離岸業務的金融專才,港府必須在人才培養及業務拓展方麵投入更多的財力和關注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