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sight

工程技術,地產投資,信仰家園,時尚生活
個人資料
正文

生死之謎

(2011-06-30 17:57:28) 下一個
 敬之

  季路問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 曰:“敢問死。”曰:“未知生,焉知死?”

  《論語·先進第十一》

  “生存還是死亡:這就是問題!”莎士比亞藉劇中人物哈姆雷特之口所說出的這句話,道出了人生的一個至關重要的問題。的確,生和死是人人都得麵對的一個問題。生死的迷惑曆來都是人類的一個不解之迷,對今天的人來說,也仍然如此。生命從哪裏來,又要到哪裏去?人為什麽會死,人死之後會如何?死後還會有生命嗎?死人有知覺嗎?我是誰?是這個身軀,還是軀體內的靈魂,或者是兩者的集合?人真的有靈魂嗎?靈魂是不朽的嗎?人是否能獲得永生,如何才能獲得?

  人生看起來是何等的不公啊?我們的出生並不是按著自己的意願,人想活下去,卻偏偏要麵臨死亡。有人生來身有殘疾,有人年少之時就過早地夭折。在生與死這兩件人生中最重要的事上,我們的天賦的自由選擇的權力似乎根本沒有派上用場。須知,我們若在人生中最重要的事上不能作自我選擇,那麽,這種選擇的自由權豈非形同虛設?如果上帝真是愛,是絕對公正的,為什麽我們生來就進入苦難的之中,或遲或早地都注定要走進墳墓之中,這又如何說明上帝的愛與公正呢?

  雖然自然界的一切,都有力地見證著天地之間有一位不可測度的全智的設計者與創造者上帝的存在;然而,今天世上的許多人仍然不願相信這最明顯最科學的證據。因為他們無法將人世間存在的明顯的是非顛倒黑白不分的事實,酸甜苦辣所交織的人生,與一位慈愛全能的上帝連在一起。根據他們的邏輯推算,若有邪惡與不公存在,那就證明沒有慈愛與全能之上帝存在。生死的問題因此被擱置一旁,留下無限的遺憾。在他們的心中,正如同在那些相信上帝存在的人心裏一樣,燃燒著熾烈的火,希望對這些問題獲得到一個合情合理的解答。

  這些問題提得合理,應該有個合理的解釋!

  曆代以來,盡管出現了無數的人間理論,生與死仍然是一個不解之謎。偉大的思想家與虔誠的敬天愛人的孔子,也不例外。所不同的是,孔子雖然沒有找到問題的根本答案,卻指出了一條正確的思路。在孔子看來,生與死的問題是不可分開而論的,解開一個,就自然解開了另一個。若要明白死,就必須先明白生。孔子在對《周易》所作的《係辭上傳》上說:

  原文:原始反終,故知死生之說。
  譯文:回到原始本源,就能明了死與生的道理。

  不幸的是,“原始”的記錄,在孔子的年代恐怕也已不可考證了,也許正是這個原因,孔子一直沒有正麵的說明生死的道理。可幸的是,我們今天仍可從《聖經》中獲得亮光。事實上,第一個真理與第一個謊言所圍繞的都是“生存還是死亡”的問題。所有的人間理論,都在這裏找到他們的根。而弄清人的本質又是解開生死之謎的第一步。 耶和華上帝用地上的塵土造人,將生氣吹在他鼻孔裏,他就成了有靈的活人,名叫亞當。(創2:7)

  根據《聖經》,人並不是從什麽其他有生命的形式進化而來,而是直接出自上帝的手。簡單地說:

活人=人形塵土+生氣

   當上帝將生氣吹入人的鼻孔時,塵土人就成了有靈的活人。換句話說,使塵土得生命的乃是上帝所給的生氣,或者又叫做“全能者的氣”。上帝向人體所吹入的並不是一個“不朽的靈魂”。在塵土變成人之前,並沒有一個已經存在的所謂靈魂。現在常話中所說的靈魂,是塵土與生氣的結合體;其實就是人的別稱。人所以有思想感情,完全在上帝的靈。沒有上帝的靈,塵土仍不過是塵土。

  上帝給人類的第一課乃是一道命令:

  “耶和華上帝吩咐你他說:園中各樣樹上的果子,你可以隨意吃;隻是分別善惡樹上的果子,你不可吃,因為你吃的日子必定死。”(創2:16-17)

  上帝按著自已的形象造人,為的是讓人活得象上帝,有上帝一樣的情感、思想、意誌與行為處世的方式。藉著這道命令,我們可以看出上帝對人是何等的愛護,所供給人的是何等的豐富。然而,上帝也發出了警告,說明了抗命不遵將有何等的後果。亞當並不是一個嬰孩,而是一個有思維判別能力,一個有著超常智慧的人。聖經記載說,亞當給各樣上帝用塵土所造的活物一一取名;表現了卓越的動物分類學的知識。見《創世記》2:19-20。

  “你吃的日子必定死”這句話,意謂著整個人的死亡:即身心靈、或靈魂體的全麵滅亡。違背上帝的命令就是犯罪,而“罪的工價乃是死”。(羅6:23)“惟犯罪的,他必死亡”。(結18:20)這最後一節經文的原文與英文中都有“靈魂”一詞。“The soul that sinneth,it shall die.”欽定本)。可見,靈魂不死不滅,靈魂永恒不朽,不是《聖經》的教訓。耶穌基督下麵的這段話,對此說得更為清楚。 “那殺身體不能殺靈魂的,不要怕他們;惟有能把身體和靈魂都滅在地獄裏的,正要怕他。”(太11:28)

   上帝給亞當的那道命令性的警告,是在夏娃受造之前。如果人聽從了上帝的這道命令,就必永遠活著;若是違背,將失去生命。這是人類從上帝那裏所領受的第一道真理。

  漢字中的“命”字既可表示“命令”,同時也是“生命”的意思。古經中常用“命”字來指代“天命”。這一字之中,表現了順命而生的道理。 一切生命與能力都在上帝的命令之中。上帝創造天地之初所做的就是發出命令。

  諸天藉耶和華的命而造,萬象藉他口中的氣而成。因為他說有,就有,命立,就立。(詩33:6,9)

  雖然有上帝的明白警告,亞當與夏娃還是聽從的撒但的誘惑,違背了上帝的命令,自絕於生命之源。結果,死就成了必然的結局。亞當背叛之後,上帝宣布說:

  “你必汗流滿麵才得糊口,直到你歸了土,因為你是從土中而出的。你本是塵土,仍要歸於塵土。” (創3:19)

  回歸到塵土就是死。從“生存”到“死亡”,從人回到塵土的過程就是死。那麽,上帝所賜的生氣會怎麽樣呢?“塵土仍歸於地,靈仍歸於賜靈的上帝。”(傳12:7)其實這裏所說的靈,就是人裏麵的“生氣”。 聖靈藉古代虔誠的東方人約伯的口說“上帝的靈造我;全能者的氣使我得生。”(伯33:4)當“生氣”離開人體裏,所剩下的就是一具僵屍了,其組成與塵土中所含的各種元素相同無異。不再有生命、意識、思想、感情。

  我們可以用一個簡單的公式來描述死亡的過程:

  死人=人-生氣=(人形塵土+生氣)-生氣=人形塵土

  現代所說的迷信,許多就是因對死亡這一事實的不理解而引起。那麽,中國的古經中,對於死亡又有什麽記載,是否與聖經的真理相一致呢?根《呂氏春秋·貴生篇》上所浴·

  原文:“所謂死者,無有所知,複其未生也。”
  譯文:“所謂死,就一無所知了,又回複到未生之前的狀態了。”

  孔子在《禮記·祭義》中也有文字論到死:

  原文:眾生必死,死必歸土,此之謂鬼。
  譯文:眾生都必定死,死後都必定歸於塵土,這就叫做鬼。

   《禮記·郊特性》則說:

  原文:魂氣歸於天,形魄歸於地。
  譯文:(人死之後),魂氣歸於天,身形體魄則歸於地。

  中國古經中的這些記述,與《聖經》關於死亡的教訓如此相近,幾近同出一轍了。關於“靈魂不朽”的問題,著名的台灣中國哲學學者韋政通先生的一段話,極能代表中國正統的觀念。韋政通先生說:

  “中國哲學家很少討論不朽問題,靈魂不朽的信仰更是少見。這現象主要是受孔子思想的影響,孔子教人‘未能事生,焉能事鬼’,‘未知生,焉知死’,他要人注意的是我們在人間的努力,死後的問題可不必措意,因為死後究竟如何,也是要由生前的努力來決定的。這種思想對靈魂不朽的信仰,起了防堵的作用。”(注一)

  中國權威性辭典《辭海》,在孔子條款下說孔子:“在世界觀上,相信有人格意義的‘天’,...重視祭祀,但又懷疑鬼神的存在:‘祭如在,祭神如神在’;”(注二)換句話來說,孔子是信上帝的,雖然重視祭祀,卻不相信有鬼神之類的存在。他的祭神就是權且把它當作有那回事罷了,並不是真心地相信真正有鬼神。

  中國先聖在死亡問題上的正確看法,再次證明他們的確從真理的源泉領受了真光。現在的問題是,“靈魂不死”的這種廣泛盛行的觀念是從哪裏來,又是如何進了中國人的觀念之中的呢?這種觀點既不出自上帝,那又出自於何人呢?當我們仔細地在《聖經》中聽蛇與女人的對話時,便能找到答案。

  蛇對女人說:“上帝豈是真說,不許你們吃園中所有樹上的果子嗎?”女人對蛇說:“園中樹上的果子,我們可以吃,惟有園當中那棵樹上的果子,上帝說: ‘你們不可吃,也不可摸,免得你們死。’”蛇對女人說: “你們不一定死;因為上帝知道,你們吃的日子眼睛就明亮了,你們便如上帝能知道善惡。”(創3:1-5)

  上帝所教給人類的第一個真理 [你吃的日子必定死],與撒但的第一謊言[你們不一定死],兩者都是有關生死問題的。撒但這條“古蛇”(《啟示錄》12:9)欺騙人說:你們或許會死,但不一定。你們的身體雖然會回歸塵土,但是你們的靈魂卻是永遠不死的。如果不能在身體中繼續存活下去,你們就會以“不朽的靈魂”存在下去。並不會有什麽損失。相反可以獲得知識,便如上帝一樣,進入更高的生命境界之中。何樂而不為呢?

  一切有關“靈魂”問題的荒唐錯謬的理論與哲學的根源都在這裏。流行於中國人中的輪回觀,就是其中的一種。輪回的學說起源於印度婆羅門教,後被佛教所采納,隨佛教一起在東漢明帝永平十年(公元67年)傳入中國。輪回學說的傳入腐蝕了中國先聖先賢所傳講的人生的純正的教誨。這一邪說最早出現在印度教各宗派經典《博伽梵歌》之中。

  “如同寓於身體內的靈魂不斷地在身體內從童年進入輕年,又從輕年進入老年,相應的,靈魂在臨死時從一個身體進入另一個身體。”(注三)

  印度教既相信一個有人格意義的神,同時又相信“輪回”之說。這種說法在釋伽摩尼佛(公元前563-前483年)看來,是相當矛盾的。既然信有神的存在,那麽,這位神一定能中止輪回,中止人間痛苦。若相信輪回不斷的進行,那麽,就是肯定沒有這樣的一位神。因為真正的神必能中止輪回。因此,他拋棄了印度教中的有神論,單取了輪回的信仰。利用因果業報來解釋人間的不公平與人間諸苦。根據這套理論,人今生的一切都是由前生所決定了的。佛祖憑著對周遭眾生生老病死的觀察,建立起了原始佛教,倡導無神論,各人自求解脫。藉著聖經,我們得以明白,釋伽摩尼沒能明白一切的痛苦皆由罪而生;更不了解,真神上帝與上帝之子,成了罪所帶來的痛苦的最大的受害者。上帝所定的救贖計劃乃是要藉著上帝的兒子耶穌基督的犧牲,使全宇宙一切的痛苦永遠地劃一個句號,“不再有死亡,也不再有悲哀、哭號、疼痛”。(啟21:4)

   不少人以佛教為真理,相信輪回的學教。不過,我們若對佛教的中心教義與基本假設看個究竟,就會得出不同的結論。

佛教的基本教義之一是相信“萬物有靈”,相信眾生原本都是大智大慧、園融光明的佛。說得更通俗一些,佛教宣講眾生本來都是處在真理與光明境界,有完全的知識與智慧。如今的種種佛法目的都是一個:將誤落凡塵的善男信女們帶回這原本的境界,從而結束學佛修佛者在生死苦海中的輪回,立地成佛。可是,無論是佛祖本人還是佛教的傳人,都不能說明眾生為什麽會從原本的光明境界而誤落生死輪回的原因。若是眾生本有全備的智慧,他們本該知道婆娑世界的諸苦,不然他們的智慧從何談起呢?因此,對一切相信輪回的人都必須認真地回答這樣的一個問題:怎麽能夠知道,依從佛家的種種法門修佛可以得大解脫而入無限光明的極樂世界永不再輪回呢?

醫生若是對病人的病因尚且不知,怎能指望病得醫治,健康複原呢?同樣的道理,對於生靈為何進入苦難的原因一無所知的佛教,竟應許將人從痛苦中徹底地解脫出來,豈非欺人之談?釋伽摩尼從否定上帝存在的錯誤出發而發展起來的佛教,豈可稱為智慧與真理的宗教呢?

《聖經》中有一段話,很值得信佛的人深思——

  “上帝的事情,人所能知道的,原顯明在人心裏;因為上帝已經給他們顯明。自從造天地以來,上帝的永能與神性是明明可知的,雖是眼不能見,但借著所造之物,就可以曉得,叫人無可推諉。因為他們雖然知道上帝,卻不當作上帝榮耀他,也不感謝他。他們的思念變為虛妄,無知的心就昏暗了。自稱為聰明,反成了愚拙;將不能朽壞之上帝的榮耀變為偶像,仿佛必朽杯的人和飛禽、走獸、昆蟲的樣式。”(羅1:19-23)

  佛教在其發展過程中,各種偶像的出現,各種泥菩薩紛紛登室入殿,以及人們對這樣自己所造之物的崇拜,正悲哀地應驗了《聖經》上的這段話。現在該是回到真智慧,告別自身難保的偶像,回歸真神的時候了。

  佛祖本人是否知道痛苦及他所相信的“輪回”的起因,我們不得而知:他沒有教導真理——即人類的墮落的原因,是因為聽信了撒但的欺騙而選擇了對上帝的背叛。佛教的基礎是輪回,而輪回並不是真理,而是撒旦第一個大欺騙騙人花樣之一。

  這個大欺騙的另一個翻版,表現在由蘇格拉底所發明,而他的學生柏拉圖所推廣的另一個謬論上。

蘇格拉底(公元前469- 前399年),古希臘哲學家,以一句是“自知自己無知。”而名稱於世。他認為隻有承認自己無知的人才是真正的聰明人。然而,據他的學生柏拉圖的記載,蘇格拉底卻堅持認為完全基於他本人推理而得出的“靈魂不滅”的結論是真理!在他看來,人的靈魂在人有身體之前就存在了,在人死之後,也會離開人體而去,繼續地存在下去。蘇氏動人的口號與固執的結論中的自相矛盾,是顯而易見的。後人在談到蘇格拉底時,常常忽略一個重要的事實:蘇氏從小就聽到一“聲音”給他指令。根據柏拉圖的記載,這個“聲音”常禁止他做這做那,卻從不給予他正麵的鼓勵。(注四)

接受蘇氏倡導的“靈魂不朽”的教會,沒有聽從《聖經》的教導:“一切的靈,你們不可都信,總要試驗哪些靈是出於上帝的不是;因為世上有許多假先知已經出來了。”(約一4:1)

  天主教會在接受了這種“靈魂不滅”的謬論之上,又發明了另一個完全沒有聖經根據的教義──善者在臨死時晉升天堂,惡者則下地獄,而對於犯有小罪的或罪已被免但尚未贖盡者,死後升天堂前須在“煉獄”中暫時受罰,至罪愆煉盡時為止。

  所有這些有關“靈魂不滅”的理論與“教義”都是起於撒但的第一個大欺騙。在今天各種人為神學理論與學說充斥的時代,我們有必要重溫孟子的一段話:

  原文:遊於聖人之門者難為言。
  譯文:對於曾在聖人門下學習過的人來說,他不會再對一般的言論感興趣。

   耶穌說:“我就是真理”(約14:6),“我為此而生,為此而死,特為 給真理作見證。凡屬真理的人,就聽我的話。”(約18:36-37)。無論是人的學說與理論,或是任何教會機構,在真理麵前都無發言權,惟有上帝的聖言--《聖經》才是真理的權威!凡屬真理的人,應該將人的學理擱置一旁。

  使徒雅各曾發出這樣的警告說:

  “我的弟兄們,你們中間若有失迷真道的,有人使他回轉;這人該知道叫一個罪人從迷路上轉回,便是救一個靈魂不死,並且遮蓋許多的罪。”(雅5:19)

   若是不轉回,則這個靈魂(人)必死無疑。聖經教導不朽與不死乃是上帝獨有的特性:

  “到了日期,那可稱頌,獨有權能的萬王之王、萬主之主,就是那獨一不死、住在人不能靠近的光裏,是人未曾看見、也是不能看見的,要將他顯明出來。但願尊貴和永遠的權能都歸給他。阿們。”(提前6:15-16)

   違命至死,但順命得生。上帝願意將永恒不朽的生命賜給世人,耶穌基督降世也正是為著這一目的:

  “上帝愛世人,甚至將他的獨生子賜給他們,叫一切信他的不至滅亡,反得永生。”(約3:16)

  那麽,中國古人對於不朽有些怎麽樣的教導呢?他們是否教導過“靈魂不朽”的道理呢?我們在《左傳》一書找到了關於不朽問題的討論。

  原文:二十四年春,穆叔如晉。範宣子逆之,問焉,曰:“古人有言曰:‘死而不朽’,何謂也?”穆叔曰:“ 豹聞之,大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雖久不廢,此之謂不朽。”

  譯文:二十四年春,穆叔去晉國。範宣子迎接他,問道: “古人有話說:‘死而不朽’,這話是什麽意思呢?” 穆叔回答說:“我聽說:最高的是建立德行,其次是建立功業,再其次是建立言論。雖然死了也久久不能廢棄,這就叫做不朽。”《左傳·襄公二十四年》

  這是中國古代惟一的“不朽論”,世稱“三不朽”,與“靈魂不朽”毫不相幹。中國上古的先聖們,對於死亡的問題,也象孔子一樣,存而不論。不去作無謂的推論,而仰賴天的啟示。

不幸的是,隨著佛教的傳入,無神論與對輪回的錯誤信仰進入了中華神州,使許多人的思想偏離了正道。甚至後世一些被認為是儒家思想傳承者的大家之中,也有人糊裏糊塗地為輪回辯護。明代的哲學家,世稱為陽明先生的王守仁(1472-1529),便是其中之一。佛教的傳入與流行,動搖了根基於對天的信仰之上的儒道。後來的道家也與後來的儒家一樣,直接或間接地接受了輪回的思想。以至於中國讀書人,竟成了外麵的儒家,骨子裏的道家,信仰上的佛家。而現在所說的所謂中國文化,便是指儒道釋三教合流的文化。以輪回的形式出現的“靈魂不滅”論便成了儒道二個有神論與一個無神論的雜合點。而近現代的中國,又被這一思想所牽引,終於使一個敬天事天的尊神論國家,變成了徹底的無神論國家。現代中國人口中雖然仍自稱為“神州兒女”,卻不知道,拋棄了對真神上帝的信仰,哪裏還談得上是神州兒女呢?!

  中國人自古有對於永生的盼望,因為這盼望是上帝安放在人心裏的。所羅門王在靈感中這樣寫道: “上帝造萬物,各按其時成為美好;又將永生安置在世人心裏。”(傳3:11)

  的確,從現有的資料來看,中國的古人對於如何獲得永生,缺乏完全的了解。然而今天的中國人,有著全本的聖經,有著中國古經中所預言的那位以神道設教的聖人耶穌的明白教訓,我們可以回歸到上天賜給我們先祖的真理之上,拋棄由撒但的第一次在大欺騙下對“靈魂不滅”的虛假的應許。

  “這見證就是上帝賜給我們永生,這永生也是在他兒子裏麵。人有了上帝的兒子就有生命;沒有上帝的兒子就沒有生命。”(約一5:12)

  福音是要“叫一切信他的人,不至滅亡,反得永生。”(約3:16)但是還有一些問題需要澄清。 若是因為亞當一人的犯罪眾人都必須死的話,怎麽能夠證明上帝的公正呢?聖經上說:“罪的工價乃是死”。(羅6:23)對於人的罪是否判兩次死刑,一次是在人生命的終了,一次是複活之後在“火湖”中受“第二次的死”呢?如果人人都必須死的話,為什麽聖經上說,耶穌為眾人死了呢?

  上帝決不強迫人事奉他。相反,上帝賜給人自由意誌,可惜,亞當和夏娃濫用了天賦的自由。雖有無數的證據證明上帝的慈愛,但他們卻任由懷疑的心術作祟,執意背叛了他們最好的朋友與創造他們的主上帝。死便因他們的犯罪而臨到了世界。但上帝決沒有定意讓人為罪受兩次的死。

  我們現在所活的生命,嚴格說來隻是“寬容期生命” (probational life)──是人類第二次在上帝與撒但、善與惡、永生與永死之間作出選擇的機會。我們習慣上稱這“寬容期生命”的終點為死亡,但嚴格說來,似乎稱之為“寬容期的終結”更為妥當。而這個終點並不是對罪最終的審判。那麽,它是什麽呢?《聖經》中著名的耶穌與拉撒路複活的故事,可以幫助我們正確的認識在世人在人生的終結所走“世人必走的路”的究竟是怎麽回事?

  有一個患病的人,名叫拉撒路,住在伯大尼,就是馬利亞和她姐姐馬大的村莊。這馬利亞就是那用香膏抹主,又用頭發擦他腳的;患病的拉撒路是她的兄弟。她姊妹兩個就打發人去見耶穌,說:“主啊,你所愛的人病了。”耶穌聽見,就說:“這病不至於死,乃是為上帝的榮耀,叫上帝的兒子因此得榮耀。”耶穌素來愛馬大和她妹子並拉撒路。聽見拉撒路病了,就在所居之地,仍住了兩天。然後對門徒說:“我們再往猶太去吧。” 門徒說:“拉比,猶太人近來要拿石頭打你,你還往那裏去嗎?”耶穌回答說:“白日不是有十二小時嗎?人在白日走路,就不至跌倒,因為看見這世上的光。若在黑夜裏走路,就必跌倒,因為他沒有光。”耶穌說了這話,隨後對他們說:“我們的朋友拉撒路睡了,我去叫醒他。”門徒說:“主啊,他若睡了,就必好了。” 耶穌這話是指著他死說的,他們卻以為是說照常睡了。耶穌就明明地告訴他們說:“拉撒路死了。我沒有在那裏就歡喜,這是為你們的緣故,好叫你們相信。如今我們可以往他那裏去吧。”(約11:1-15)

  請注意,門徒們認為拉撒路死了,可是耶穌卻說他是“睡了”。當他第一次聽說拉撒路病了的時候,就說“這病不至於死”。耶穌的意思是拉撒路之所以“睡了”,原因是生病,而不是犯罪,不至於受到死的懲罰,因為“罪的工價乃是死”。耶穌心裏有另一個目的:他要將拉撒路從睡眠中叫醒過來。不過,他的睡眠並不是普通的睡眠,而是人們常說的死。耶穌在這裏明確的告訴門徒,世人生命的終結並不是真正的死亡,而是象睡眠一樣。

  當耶穌到來時,拉撒路已經死了四天了。耶穌說:

  “複活在我,生命也在我,信我的人,雖然死了,也必複活。凡活著信我的人,必永遠不死。你信這話嗎?”(約11:25-26)

   不幸的今天有許多自稱為基督徒的人,卻不信耶穌的這句話。因為他們不相信人生的終結在上帝的眼中,不是死而是睡眠。對於耶穌如此明白的話,他們不能相信,因為他們相信“靈魂不死”的說教,相信人死時或升天堂,或下地獄。中國的基督徒中有一句話,叫做“蒙召歸天”,說基督徒的死是蒙召歸天,而不是睡了。論到大衛的死,使徒彼得說:

  “弟兄們!先祖大衛的事,我可以明明地對你們說,他死了,也葬埋了,並且他的墳墓直到今日還在我們這裏。...大衛並沒有升到天上。”(使2:29,34)

  大衛肯定是能夠得救的,但他並沒有在死後立即升天。有人為了迎合這種人的學說,甚至不惜拋開聖經而說什麽:舊約時代人死不升天,到了新約時代人死之後才升天。摩西明顯是在舊約時代死的。《聖經》上說著說:“摩西死的時候,年一百二十歲。”(申34:7)摩西死後,分明是複活升天了。並且還與活著升天的以利亞一起降下來,“談論耶穌去世的事。”(路9:31)耶穌分明是在新約時代死的,他死之後並沒有象現今基督教會裏所說的那樣,立即“蒙召歸天”。他告訴七日的第一日清晨去墓地的瑪利亞說:“不要摸我,因我還沒有升上去見我的父。你往我弟兄那裏去,告訴他們說,我要升上去見我的父,也是你們的父;見我的上帝,也是你們的上帝。” (約20:17)可見,耶穌升天,是在他複活之後,並不在複活之前,而且是帶著複活的榮耀身體升上去的。

我們不禁要問,那些宣講信徒死後即“蒙召歸天”的人,那些人以什麽樣的身體上天的呢?我們知道,他們的肉身要在地上“歸於塵土”,而義人複活得榮耀身體的時間尚未來到。若他們真是以所謂的“靈魂”升天的,那麽天上就出現了兩種人:一種是有形有體的人,如耶穌、以利亞、摩西;而另一類就是無形無體的“靈魂”,而這些“靈魂”則在那裏等侯複活的身體。可憐的人啊,你們要到何時才肯放棄那些乖僻之人的學問,而回到聖經純正的真理上來呢?耶穌說“若不藉著我,沒有人能到父那裏去”。(約14:6)“耶穌基督昨日今日,一直到永遠,是一樣的。”(來13:8)因為真理是永遠不會變的,“在他並沒有改變,也沒有轉動的影兒。”(雅1:17)今日的信徒與大衛一樣,死後都不會直接升天,而要等到主第二次降臨時才複活。

  為了更清楚地看待這個被混淆了的問題,將我們再來看一段聖經,看耶穌怎樣看待死亡的問題:

有一個管會堂的,名叫睚魯,來俯伏在耶穌腳前,求他到家裏去;因他12歲的獨生女快要死了。還說話的時候,有人從管會堂的家裏來,說: “你的女兒死了,不要勞動夫子。”耶穌聽見就對他說: “不要怕!隻要信!你的女兒就必得救。” 耶穌到了他的家,除了彼得、約翰、雅各,和女兒的父母,不許別人同他進去。從人都為這女兒哀哭捶胸。耶穌說:“不要哭,她不是死了,是睡著了。” 他們曉得女兒已經死了,就嗤笑耶穌。耶穌拉著她的手,呼叫說:“女兒,起來吧!” 她的靈魂便回來,她立刻起來了。(路8:40-42;49-55)

   照常人的常話來說,睚魯的女兒也與拉撒路一樣,已經死了,但耶穌說:“她不是死了,是睡著了”。那些人甚至因耶穌所說的這句話而嗤笑他。今天也有許多人嗤笑那些像耶穌一樣,說人生命的終結為睡眠的人。上麵這節經文最後的一句“她的靈魂便回來”,中文翻譯多加了一個“魂”字。原文與英文都隻有一個靈字,就是生命之氣,沒有這個“魂”字。(And her spirit came again, and she arose.)

  關於生命的終結,耶穌是這樣教導,門徒也是這些教導。保羅論到那些見過複活的基督而已經去世的人說:

  “後來一時顯給五百多弟兄看,其中一大半到如今還在,卻也有已經睡了的。”(林前15:6)

  “論到睡了的人,我們不願意弟兄們不知道,恐怕你們憂傷,象那些沒有指望的人一樣。我們若信耶穌死而複活了,那已經在耶穌裏睡了的人,上帝也必將他與耶穌一同帶來。” (帖前4:13-14)

  彼得也是同樣的論到死去的人:

  “因為從列祖睡了以來,萬物與起初創造的時候仍是一樣。”(彼後3:4)

  “與他列祖同睡”這個說法,在《舊約聖經》反複的使用,用來描述人的死。例如:《列王記上》2:10;11:43;14:20; 14:31; 15:8, 16; 《列王記下》8:24; 9:28; 10:35; 13:9.等。

《聖經》是非常的清楚與明確的,自從有天地以來,人類大家庭之中尚無一人的死是對罪的工價的償付;惟有耶穌基督一人在十字架上的死為是因罪人的罪,是對罪的工價的償付。“惟有基督在我們還作罪人的時候為我們死,上帝的愛就在此向我們顯明了。”(羅5:8)基督耶穌的犧牲為世人開了一條活路,因此他說:“凡活著信我的人,必永遠不死。”(約11:26)

  聖經說到真正的死亡是“第二次的死”,即人的身心靈的全部徹底的滅絕。(《啟示錄》20:14)

這是對叛亂的天使與惡人的最終的叛決,是有史以來的第二次死亡,也是最後一次有死亡的事發生。《聖經》明文啟示我們在將來的天地中:“不再有死亡”(啟20:4)

世人雖然都必須蒙受犯罪的的後果,進入生命的終結(睡著),但人生並不是一個向死亡邁進的過程,相反,人生的每一天都是邁向永生的新的機會。生在世上的人並非注定要死,藉著信靠耶穌,我們可能直通永生。生命乃是上帝的恩典與慈愛的展示。生命之美,美在天賦的恩惠與永生的盼望。

  是的,上帝是公正的。人的第一次出生以及與之相伴的第一次生命的終結,雖然不是人能夠選擇的,但人可以在“重生”與 “第二次的死”之上,作出完全出於自己意誌的選擇。凡選擇藉著聖靈而生的就永遠脫離了死亡。上帝差下基督,差派天使,興起先知,賜下《聖經》,這一切,都是為了吸引我們,幫助我們得出正確的選擇。人若“藐視他豐富的恩慈、寬容、忍耐”,竟任著自己“剛硬不悔改的心”,“忽略這麽大的救恩”, “為自己積蓄忿怒”,又“怎能逃罪呢?”(羅2:4;來2:3)

十字架就是體現上帝的公正最強有力的證據。

  因為基督的犧牲,人從死地被救回。凡決定在基督裏重生的人,雖然也會有“預備期的終結”臨到,而象大衛一樣睡在墳墓裏,但這並不是一切的終點。他們將複活得永生,與聖父上帝,聖子上帝與聖靈上帝永遠在一起。“上帝不是死人的上帝,乃是活人的上帝”。他所關心的並不是看能定多少人的罪,而是看有多少人能得到永生!“主所應許的尚未成就,有人以為他是耽延,其實不是耽延,乃是寬容你們,不願有一人沉淪,乃願人人都悔改。”(彼後3:9)

  “未知生,焉知死”。耶穌是生命之源。認識了耶穌,也就認識了生命;擁有耶穌,也就擁有生命。生命之中沒有死亡,正如死亡中間沒有生命一樣。

  “信子的人有永生,不信子的人不得見永生。”(約3:36)

  “認識我獨一的真神,並且認識你所差來的耶穌基督;這就是永生。”(約17:3)


注釋:

  注一:韋政通,《中國的智慧》(台北,牧童出版社,1977),第175麵。

  注二: 夏征農主編,《辭海》(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96)第1262麵。

  注三:巴克提妲達史華米帕布巴《博伽梵歌原義》(紐約,BBT,1986),第91麵(英文版)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