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人物 | ||
幾年前張羽衝就在京城炒房界赫赫有名,2009年初,又因在市場大熱前成功轉戰海南樓市而名聲大噪。目前“粉絲”無數,身價成謎。 張羽衝從今年開始退休了,48歲的他說,生活要慢下來。 |
蘇榮 (2011-04-09)
認識張羽衝,是在不久前的雅居樂·海南清水灣上海推介會上。活動臨結束的時候,他被請到台上現身說法,頭銜是海南資深地產投資人。當時的第一感覺,是這個人盡管看上去很低調,但其實很驕傲,超自信。 他的驕傲和自信是有資本的。幾年前他就在京城炒房界赫赫有名,2009年初,又因在市場大熱前成功轉戰海南樓市而名聲大噪。目前“粉絲”無數,身價成謎。 跟他相熟的朋友說,張羽衝不僅在投資上有一套,而且還是一個帶有傳奇色彩的、有故事的人。 原是首席圓號手 在因房地產投資而成名之前,張羽衝的本職工作是北京交響樂團的首席圓號手。他似乎天生就有一種對商業機會的敏銳直覺,而且用他的話說,“永遠都走在別人前麵”。 1984年,他21歲的時候,在當時的中國流行歌大行其道,他開始做錄音帶賺外快;1988年,誰家有彩電冰箱,那是很風光的,他轉而去賣電器;1994年,大街小巷開始流行起名牌服裝,他又轉而去做服裝,在上海開了9家佐丹奴專賣店,生意最好的時候,每家店一個月的流水就是上百萬人民幣(下同)。 到了1998年,他又瞄上教育,業餘時間開班教鋼琴。“大家那時候覺得學好鋼琴,一是開發智商,二是考重點學校可以加分。”當時,他上一堂課300元(57.76新元),每周排得滿滿的,一年的收入就有100萬元。他教過的學生,有100多人先後獲得各種大賽的獎項。 2003年以後他就不教鋼琴了,“因為這個行當已經變成一個附屬品,考試也不加分了,大家的目標沒了,就變成供孩子消遣的活動了。” 在此之前,他開始嚐試淘金房地產。 1994年,他與朋友合作,在北京西郊租了一塊地,瞄準當時北京缺少出租房的情況,蓋了100多間平房,這些平房沒有上下水,沒有供暖,卻照樣租得很好,“一間房一個月能租200多塊。” 但是第二年這塊地被政府收回,張羽衝黯然結束了自己的“開發商”生涯。盡管他的第一次房地產投資並不順利,但至少讓張羽衝認識到,原來房地產市場這麽好賺錢。 一直到1998年,銀行可以按揭(抵押貸款)的消息在北京的大街小巷流傳,他真正的房地產投資生涯也正式開始了。 他說,“當年取消了福利分房,變成大家花錢買房子,有了銀行貸款,可以購房,那時候我認為房子的上升期開始了。當時,我認為在北京好房子很少,租金非常貴,就號召所有的朋友們交一個首付款買下房子出租。2000年,北京一個90平方米房子可以租7000塊一個月,買下來隻需40萬。我相信買房子的都是金領和白領,沒想著房子會漲價,都是出租。” 他的房地產投資的第二個階段,從2004年開始,主戰場還是北京。 當時整個社會的財富結構發生了變化,從金領投資變成靠資源起家甚至做企業發了財的人也開始投資房地產,尤其是到了2006年以後,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他說,“從1999年到2003年,大家買房是自住、改善、出租,而到2004年,買房變成一種投資,一直到2009年房價飛速上漲,這時候第一波買房子的人不斷地買、賣,生活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我們在北京投資房子,那些年取得了非常大的收益。” 最得意的大手筆 他最得意的一次大手筆,是在看中位於北京北三環的富力城項目的升值潛力後,一口氣買了100套,很快就在升值約20%後逐步拋出,打了一場漂亮的阻擊戰。 隨著房地產投資群體的擴大,北京城的房子也一天一個價。他開始放棄住宅,而是瞅準地段買了一些商鋪,租給便利店收租金。 2002年的時候,他去海南度假,看到了藍色的海,感受著富氧空氣的滋潤;在亞龍灣坐在草坪上吃飯的時候,他下定決心,一定要在海南買房,能在海南居住多好。 2009年,早已在北京地產圈成名的他轉戰海南,一出手就是幾十套。很多人也跟著他在海南置業投資,一下子就把海南的房子炒熱了。當時,在海南買房的,絕大多數都是東北人,近些年來,才逐漸有更多的浙江人、山西人等蜂擁而至。 他如今已把北京的房子全賣掉了,隻剩下出租給便利店的商鋪。對於這兩年的房地產,他並不看好,“或許2013年會有機會。” 在海南清水灣、海棠灣和山裏都有他的房子。他說,“想生活得舒適一些,肯定不是一套房子就能享受到的。在海邊是享受浪漫,在山裏則是享受生命。現在我最缺的,是一幢從半山腰看到海的房子。因為有山有海,山海合一。” 如今48歲的張羽衝,從今年開始退休了,一年有七八個月待在海南,每天泡泡溫泉,去山裏吸吸氧,在海邊跑跑步,“我覺得這才是最重要的”。 未來5年投資方向 他說,身邊很多有錢的朋友,每天都忙忙碌碌的,像個陀螺一樣停不下來。其實人可以生活得自然一些,生活要慢下來。 談到未來5年的投資方向,他認為國家現在進行的產業轉型中一定會產生出一些意想不到的行業,一些領先的、能改變人們生活的行業。比如,教育是不可以討價還價的。醫療也是。還有高鐵,未來會改變中國人的生活方式。 《聯合早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