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 (4)
2009 (169)
2010 (680)
2011 (872)
2012 (1247)
2013 (1564)
(2010-11-11)
● 易銳民 香港特派員 由於《施政報告》缺乏實時措施,香港樓價節節上升,甚至200萬港元(約33萬新元)的“上車盤”也是買少見少,港人急於要求複建居屋,但官員隻表示:“市民要審慎,量力而為才作出(買樓)決定。” 立法會昨日通過一項無約束力的“複建居屋”動議,促請港府增加土地及公私營房屋供應,重推居屋(公營出售房屋)及出售公屋計劃。 提出動議的民主黨李永達指出,香港的中價樓價格已貼近1997年水平,在美國加推量化寬鬆政策下,香港樓市泡沫遲早爆破,而港府僅建議每年推出可建2萬單位土地措施,遠水不能救近火。 他要求港府及早出手幹預樓價,降低非自住物業按揭(抵押)成數,增加炒賣樓宇的稅項等。 民協的馮檢基議員則批評,特首曾蔭權坦言要向其他部門爭取土地興建“置安心”計劃(先租後買)單位,顯示港府毫無準備,要求重新製定長遠房屋政策。 代表商界的自由黨表示,支持港府重新製定長遠房屋政策,但反對重建居屋。 盡管港府堅持拒絕複建居屋,但曆次民調顯示,支持或要求複建居屋的港人,高達72%至90%,而最新一次在10月21日公布的民調結果,仍有多達84%受訪市民讚成複建居屋。 也有人建議,將“置安心”計劃與複建居屋同時進行;或更具體提出每年供應3000個居屋單位等。 “但樓市受到極低利率,大量流動資金流入,樓宇供應量偏低的極度異常情況影響,加上美國推出新一輪量化寬鬆措施,可能會有部分熱錢流入樓市,一旦出現變化,熱錢流出,會構成樓市下滑風險。”他說。 邱誠武又說,要處理樓價高的問題,不能單靠一項措施,施政報告提出一籃子措施,重點從根本著手,透過土地供應解決住屋問題。 香港樓價保持升勢,加上低息環境等利好因素,據代理數據顯示,隨著熱錢流入及人民幣升值刺激,預期豪宅價格未來12個月有約10%至15%升幅,至於一般住宅也預料升約5%至10%。 業界指出,在香港樓價持續上升下,供樓負擔比率也隨即上揚,以全港100大屋苑為例,最新平均尺價為4998港元,全年累升15.6%;因樓價上升而令供樓負擔比率也上升至36.1%,重返至2000年水平。 不過,目前的負擔比率數字,較1997年高峰期的93.6%,仍有一段距離,故目前供樓負擔比率仍算是維持健康水平。 其實,香港的樓價急升由豪宅帶動,而豪宅炒風,並未有因為加印花稅而收斂,反而愈演愈烈。 港府今年4月起,將2000萬港元以上豪宅交易印花稅稅率上調至4.25%。 城大建築科技學部高級講師潘永祥認為,當社會預期樓價仍然會上升時,政府調高半厘豪宅印花稅,對壓抑投機活動近乎無大作用,隻能視為一個信息,政府有需要時會再推措施打擊炒風。 |